形態特徵
成貝:體灰黃褐色,螺殼上散生灰黑色斑紋,具5層螺層,頭部有長、短觸角各1對;
幼貝:形態和顏色與成貝極相似,體型略小,螺層多在4層以下。
卵:圓球形,初為白色,孵化前變為灰黃色,有光澤。
寄主
危害草莓、白菜、豆類、玉米、花卉、果樹等
發生規律
一年發生1~1.5代.成螺或幼螺均能在小麥、蔬菜根部或草堆、石塊、鬆土下越冬。3、4月份開始活動。危害小麥嫩葉,在小麥抽穗灌漿期,夜間爬到麥穗上取食籽粒漿液。一般在低洼潮濕的麥田發生較重。
分布
上海、浙江
危害特點
靠舌頭上的銼形組織和舌頭兩側角質帶狀組織上布滿的細小牙齒磨碎植物的莖、葉或根。
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人工捕捉,集中殺滅。
(2)藥劑防治:用茶子餅粉3 kg撒施或用茶子餅粉1~1.5kg加水100千克,浸泡24小時後,取其濾液噴霧,也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噴霧。每畝用8%滅蝸靈顆粒劑1.5~2千克,碾碎後拌細土或餅屑5~7.5 千克,於天氣溫暖,土表乾燥的傍晚撒在受害株附近根部的行間,接觸藥劑的蝸牛分泌大量粘液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