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山社會事業

區委、區政府將14500名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的目標任務分解到各鎮、街道和有關主管部門,並列入年度工作目標考核內容。 從而形成了區、鎮(街道)和社區三級勞動保障組織機構和信息網路,為實現就業再就業工作目標任務,促進城鄉統籌就業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區勞動保障局抽調了20多名工作人員,組成四個工作小組,加強與各鎮、街道和有關部門的聯繫,常年抓好落實工作。

2003年,是學習貫徹十六大檔案精神,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邁進的起步之年,也是我區勞動保障重點工作最多、目標任務最重、時間進度最緊、工作難度最大的一年。我區的勞動保障工作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大精神為指導,緊緊圍繞區委、區政府關於“解決八大難,辦好十件事”的目標要求,突出“就業再就業和養老保險全覆蓋”兩個重點,加大推進“征地農轉非人員養老保障制度、企業職工工傷保險和職業技能培訓”三個力度,紮實做好“勞動用工管理、基本醫療保險管理、勞動保障監察和勞動爭議處理”四項工作,經過全區上下的共同努力,使我區的各項勞動保障工作取得了令人振奮的成績。
(一)就業和再就業工作取得顯著成績。就業是民生之本,也是安國之策。去年,我區全面貫徹落實全國、省和市再就業工作會議精神,堅持“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和政府促進就業”的指導方針,採取了以下九個方面的措施:一是制定出台再就業配套政策。區委、區政府在去年初制定出台《關於進一步做好就業和再就業工作的意見》後,勞動保障局與發展計畫、經濟發展、財政稅務等14個部門聯合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做好就業和再就業工作若干問題的通知》,對再就業援助、稅收減免、社會保險補貼及各部門職責等作了具體規定;地稅部門制定了促進失業人員再就業有關稅收政策的意見;工商部門制定了失業人員再就業在進行工商登記、辦理證照等方面的優惠政策;物價、財政部門向社會公布了失業人員從事個體經營免收84個收費項目;人民銀行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了失業職工自謀職業小額貸款政策。全年共發放自謀職業補助費730萬元,有147家單位、569名再就業人員享受社保和用工補貼達141.2萬元;對符合小額貸款要求的6名失業職工辦理了貸款手續,共發放貸款17.8萬元。二是抓好再就業目標責任制的落實。區委、區政府將14500名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的目標任務分解到各鎮、街道和有關主管部門,並列入年度工作目標考核內容。從4月份起,建立了再就業工作月報制度,及時了解掌握各鎮、街道的進度情況,促進各鎮、街道再就業目標任務的落實。10月中旬,杭州市委副書記、蕭山區委書記王建滿、區長陳如昉和區人大常委會主任施松青等區四套班子主要領導率區督查小組分四組對各鎮、街道和有關部門的就業再就業進展情況進行專項督查,從而增強了各級、各部門抓好就業再就業工作的責任性和主動性,有效的推進了我區的就業再就業工作。黨山鎮、瓜瀝鎮、城廂街道、河莊鎮、新灣鎮、坎山鎮、臨浦鎮和北乾街道的就業再就業工作成績突出,被評為先進單位。三是開展隱性就業調查認定工作。在全區範圍內對失業人員進行全面的調查登記,並結合我區的實際,對就業與“失業”作了嚴格的界定,即在各類企事業單位工作,月工資在440元以上,或已自謀職業的,一律視為就業。根據這一標準,我區進行了《失業證》的換髮工作,通過隱性就業的認定工作,使城鎮失業人員的登記人數從年初的40431人下降為年底的17426人。四是開展再就業幫扶活動。對一時找不到工作的就業困難人員,發給《再就業援助證》,共發出353本《再就業援助證》;開展了“獻一個崗位,幫一人就業,解一戶困難”的“春風行動”,通過機關事業單位清崗騰位工作和開發社區崗位工作,收集了一批適合“4050”失業人員就業的崗位,先後組織8次專場洽談會,使不少就業困難人員實現了就業和再就業;上門慰問了280戶特困失業家庭,送去慰問金(物)近30萬元。五是建立一百家援助困難人員再就業安置基地。針對我區城鎮失業人員中“4050”人員較多,實現就業困難較大的實際,選擇區內100家規模較大、效益較好、實力較強的企業,建立了一百家再就業基地,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再就業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六是組織失業人員技能培訓。先後與10多所職校(技校)聯合推出20餘個免費培訓項目,確定了10家再就業培訓基地,開展了多層次、多渠道的培訓活動。全年共舉辦各類轉崗和適應性培訓班124期,培訓失業人員5441人,完成杭州市下達目標任務的113.08 %。七是實行培訓券制度。我區在“4050”人員中發放培訓券,實行免費培訓制度,首批3168名“4050”人員領到了培訓券,提高了就業困難人員參加培訓的積極性。八是發揮職介機構的作用。由職介機構推薦介紹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781人。九是完善再就業服務網路。在城廂、北乾、新塘三個街道的29個社區建立勞動保障服務站,每站配備一名專職工作人員的基礎上,又在各鎮、街道單獨設立勞動保障管理站,每個鎮、街道配備專職人員2-3名,並對鎮、街道和社區的勞動保障管理(服務)站的計算機進行了聯網,到年底基本連通。從而形成了區、鎮(街道)和社區三級勞動保障組織機構和信息網路,為實現就業再就業工作目標任務,促進城鄉統籌就業奠定了紮實的基礎。經過不懈的努力,去年全區累計淨增就業崗位30488個,完成杭州市下達目標任務的190.6%;城鎮失業人員實現就業和再就業17417人,完成杭州市下達目標任務的120.12 %;其中幫扶困難人員實現再就業5564人,完成杭州市下達目標任務的111.28 %。
(二)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一是企業養老保險率先在全國實現基本全覆蓋。根據省政府提出26個經濟較發達縣(市、區)率先實現基本養老保險全覆蓋的要求,區政府於2002年確定了“奮戰兩年,實現各類企業和職工養老保險全覆蓋”的工作目標,2003年是實現奮鬥目標的衝刺之年,因而區委、區政府把實現養老保險全覆蓋工作放在一個十分突出的位置上。區委副書記、區長陳如昉在區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把全區各類企業和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覆蓋列為為民辦十件實事的內容之一,區委、區政府在6月中旬召開的為民辦實事會議,再次把實現養老保險全覆蓋作為“解決八大難,辦好十件事”之一,為全面加快養老保險全覆蓋工作步伐,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為了確保養老保險全覆蓋目標的如期實現,去年年初,區委辦、區政府辦聯合發文,將全年淨增參保指標分別下達到各鎮、街道、開發區、紅山農場和圍墾指揮部,同時要求國營、二輕、商業、供銷、糧食等部門的所屬企業職工參保率達到100%,並將養老保險全覆蓋的確保指標列入年度工作目標考核內容,考核分增加到3分。區勞動保障局抽調了20多名工作人員,組成四個工作小組,加強與各鎮、街道和有關部門的聯繫,常年抓好落實工作。地稅局有效地運用“銀稅聯網”的手段,及時在媒體上公告參保繳費單位,依法加大保費的征繳力度。工商分局在開展企業年檢工作中把好企業參保關,發現用人單位拒絕參保的,採取暫緩通過年檢的制約措施,促使企業依法辦理參保手續。各鎮、街道和有關部門注重抓好落實,及時召開黨政領導班子會議和養老保險全覆蓋動員會議,把基本養老保險全覆蓋工作列入全年的重要議事日程,將參保指標分解到村、落實到廠,將養老保險全覆蓋工作的完成好壞作為機關部門幹部聯繫村、企業年度工作目標考核內容。報社、電視台等新聞媒體,及時跟蹤報導“全覆蓋”的進展情況和先進事例,電視台在蕭山新聞後播放宣傳標語長達數月,從而在全區上下形成了齊抓共管、部門聯動的可喜局面。10月份,由區委、區人大、區政府、區政協四套班子領導帶隊,對各鎮、街道和有關部門完成“全覆蓋”情況進行督查,激勵先進,鞭策後進,有力地推動了全覆蓋工作的平衡發展。聞堰鎮、開發區管委會、蜀山街道、衙前鎮、黨灣鎮、黨山鎮、靖江鎮、臨浦鎮、戴村鎮9個鎮和部門,“全覆蓋”工作綜合成績名列前茅,成為“全覆蓋”工作的綜合先進單位。去年,全區淨增企業參保人員57497人,完成養老保險全覆蓋確保指標的113.15 %,完成杭州市下達目標任務的575%,淨增數列全省各縣(市、區)首位,據國家勞動保障部權威人士稱,我區此項工作走在全國最前列。到2003年12月底,全區累計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企業達6209家,參保繳費人員達223833人,再加上機關事業單位、農保和征地農轉非參保人員,全區總共有33萬餘人進入社會保險“安全網”,其中有4.5萬餘名離退休人員在享受按月領取養老金的待遇。二是醫療、失業、工傷和女工生育保險穩步推進。我區通過加大對這四項保險的實施力度,使醫療、失業、工傷和女工生育四項保險穩步推進。到12月31日止,全區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單位達到3628家,參加醫保總人數達到170018人,制發《醫保證曆本》17萬冊,《社會保障卡》6萬餘張,醫保定點醫院和定點藥店達到112家;失業保險新增參保企業和職工分別為42家和6812人,收繳失業保險費3246.98萬元,完成杭州市下達目標任務的130%,累計參加失業保險的單位達1102家,參保職工達93263人,完成目標任務的105.9%,發放失業保險金1765.62萬元,享受人數達62418人次;工傷保險淨增參保職工15302人,完成杭州市下達目標任務的109%,累計參加工傷保險的單位達1689家,參保職工達72692人;參加女工生育保險的單位達1677家,參保職工達64257人。三是社保基金運行狀況良好。全年收繳各項社會保險費100244萬元(加上收繳歷年移交人員欠費21511萬元和當年移交人員費4359萬元,總收入為126114萬元),綜合收繳率為99.89%,撥付各項社會保險基金61677萬元,撥付率為100%。其中收繳企業養老保險費60101萬元,撥付養老保險基金35849萬元,養老保險基金的支付能力達到16.6個月;收繳醫療保險費16814萬元,支付醫療保險基金13521萬元;收繳工傷保險費862萬元,支付工傷保險基金390萬元;收繳生育保險費683萬元,支付生育保險基金212萬元。
(三)征地農轉非人員養老保障制度順利實施。隨著我區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農村中失去土地的農民不斷增加,如何解決他們今後的養老問題,已引起社會的普遍關注。在區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上,有65名代表提出了有關解決征地農轉非人員基本養老保障問題的議案,區人大常委會把這一議案列為今年重點督辦議案。對此,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為了解決征地農轉非人員養老保障問題,區勞動保障局進行深入調研的基礎上,組織力量,擬定了有關征地農轉非人員實行養老保障的方案,並多方徵求意見後,提交區四套班子領導審定。4月25日,區委辦、區政府辦聯合印發了《關於征地農轉非人員養老保障制度的通知》,並明確從3月26日起施行。為了增強政策的可操作性,區勞動保障局印發了《關於實施征地農轉非人員養老保障制度辦理程式的通知》,並對各鎮、街道的分管領導和經辦人員進行了業務培訓。5月8日,區委、區政府召開專題會議,對實施新的征地安置政策進行了動員和部署。到2003年12月底,全區已有4612名征地農轉非人員按新政策進行安置,其中1583人一次性領取15000元安置補助費,142人一次性領取12000元安置補助費,2887人實行了養老保險安置,其中1912人已在按月領取263元養老金,使這部分征地農轉非人員的基本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
(四)職業技能培訓取得優異成績。隨著我區經濟的迅猛發展,迫切需要有一支高素質的職工隊伍,我區圍繞為發展蕭山經濟培養高素質的勞動者這一目標,全年共舉辦職業技能培訓班281期,參加培訓考核的達到13213人,經考核合格發證的有12189人,完成杭州市下達目標任務的132.5 %,年度核發《職業資格證書》首次突破萬人大關。規範職業技能鑑定工作,列入職業技能鑑定的工種達43個,嚴格實行培訓與考核分離制度,切實把好審批關、鑑定關和發證關。首次對8個工種的技師實行社會化考評,實現了由“以評為主”到“以考代評”的轉變,舉辦技師培訓班3期,參加培訓人員84人,經應知應會鑑定合格的有66人。先後對職介機構、賓館(飯店)、商場開展了5次上崗情況檢查,被檢查人數達到4200餘人。對社會力量辦學機構進行了3次檢查,其中有5家不符合辦學要求的計算機培訓點,被撤銷辦學資格。組織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人員培訓並參加全國統考2次,參考人員185人。
(五)勞動用工管理得到加強。進一步加強勞動契約管理工作,組織開展企業勞動契約簽訂情況專項檢查,勞動契約的簽訂率為91.2 %。貫徹落實《浙江省企業工資支付管理辦法》,健全企業工資支付備案、工資延期支付報告、欠薪預警預報和集體協商等制度,建立工資集體協商制度的企業達1678家。收集各類勞動力價位數據2.5萬餘個,通過網路和檔案的形式向社會發布了2003年企業勞動力市場工資指導價位。審批特殊工種提前退休451人;認定特殊工種年限203人,審批提前退養307人;辦理工傷認定821件,工傷案件在規定時間內結案率和準確率均達到100%;辦理病傷殘職工勞動鑑定491人;辦理工齡重新確認432人。共受理有關勞動保障工作的民眾來信872件,接待來訪民眾5018批8070人次,來電5874件,其中5人以上群體上訪158批1716人。值得一提的是,自區長公開電話及勞動保障網開通以來,我局共受理杭州市長公開電話46件,區長公開電話交辦26件,受理網上信訪30件,及時反饋率和滿意率均為100%,有效地化解了勞動保障信訪矛盾,維護了職工的合法權益和社會的穩定。
(六)勞動保障監察力度不斷加大。針對企業用工自主權擴大,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現象趨增的實際情況,我區進一步加大了勞動保障行政執法力度。全年共組織巡查企業566家,立案查處737件,其中對26家嚴重違法的企業處以罰款25.8萬元。先後開展了以打擊非法職介、勞動契約簽訂、養老保險參保、招工錄用備案、再就業為主要內容的專項監察活動,平息和處理突發事件14起,為職工追回被拖欠或剋扣的工資2338.1萬元。對2924家企業開展了勞動用工年檢工作,其中2902家被評定為合格和基本合格,合格率為99.2%,比去年提高16%。此外,我區還在衙前鎮、新塘街道辦事處設立了鎮級勞動保障監察中隊,這在全省開了先河。
(七)勞動爭議處理工作紮實開展。依法調解和仲裁勞動爭議案件,是維護用人單位和職工雙方合法權益的有效手段。為此,我局堅持多立案、快辦案、抓大案的原則,充分履行勞動爭議仲裁“公平秤”的職能,有效地控制和避免了勞動爭議案件的激化。全年共處理各種勞動爭議案件1581件,其中鎮、街道基層協調處理1346件,區仲裁委立案處理235件,涉及職工4522人,為勞動者和用人單位挽回經濟損失2379.75萬元,其中為職工追回經濟損失2146.32萬元,勞動爭議處理工作在規定時效內結案達到100%,辦理勞動契約鑑證95689份,勞動契約鑑證正確率達到100%。與此同時,還在義橋、義蓬兩鎮增設了勞動爭議仲裁派出庭,全區已有鎮級仲裁派出庭6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