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大亨

蕭大亨

蕭大亨(1532~1612) ,字夏卿,號岳峰,明代泰安州放城裡(今山東省新泰市放城鎮)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進士,初授榆次知縣,累遷戶部郎中,因念母上書請求歸養。未到家,聞母病歿。守喪結束復官,歷任布政使、按察使。後巡撫寧夏、宣府,晉升為兵部侍郎,轉右都御史,總督宣府、大同、山西三鎮。召入京,晉少保兼太子太保,歷任兵部、刑部尚書。致仕後卒於家,入祀鄉賢祠。泰安城內寧武街舊有蕭公祠,今廢棄為民宅。著有《今古文鈔》、《文章正宗》、《岳峰蕭公奏議》、《家訓》、《夷俗記》等。

基本內容

蕭大亨(1532~1612) 譜名應文,字夏卿,號岳峰。山東肥城安駕莊鎮南夏輝村人。明代後期重臣。

中文名: 蕭大亨
別名: 應文 , 夏卿 , 岳峰
國籍: 明朝
民族: 漢族
出生地: 山東肥城安駕莊鎮南夏輝村
出生日期: 1532年
逝世日期: 1612年
職業: 官員

簡介

蕭大亨蕭大亨
蕭大亨蕭大亨

幼年家貧,其父遷至泰安城裡,以賣豆腐為生,蕭大亨隨父居住。6歲就讀

私塾,1562年(明嘉靖四十一年)中進士,初授山西榆次知縣。時值榆次連年災荒,民眾饑寒,流離失所。蕭大亨張榜招撫流民,呈請發倉賑濟。併力除時弊,改革賦稅,百姓擁戴。1565年(明嘉靖四十四年),擢戶部主事。翌年,升戶部陝西司郎中。之後,歷任河南按察司僉事、陝西按察司僉事、山西布政司右參議。於邊陲之地撫民備兵,參與督師出邊,打敗南侵的韃靼敵軍。並把握時機,達到“款貢”之禮,促成貢市。

1572年(明隆慶六年),以母老上疏回籍終養。次年(明萬曆六年),獲準返鄉,兼程而歸。距家五百里,聞母病歿,散發跣足,徒步日行百餘里奔喪。守喪三年,內外稱孝。服除,歷任山西按察副使、山西右參政。

1580年(明萬曆八年),任寧夏巡撫。翌年改任宣府巡撫。1584年(明萬曆十二年),明廷為其加兵部右侍郎。1589年(明萬曆十七年),擢升右都御史,總督宣府、大同、山西三鎮。次年,韃靼發生“洮河之變”。蕭大亨在朝廷力排眾議,反對妄開邊釁,召會韃靼酋長,責其背德之罪,順義謝罪請歸,還所掠洮河人口。1592年(明萬曆二十年),寧夏將領勾結韃靼反叛,為明軍擊破。蕭大亨平叛有功,升任兵部尚書太子太保。是年,明朝廷亦增其祖父蕭勝、其父蕭賢為兵部尚書,並在泰安建坊旌表。

蕭大亨戍邊多年,跋涉塞外,編纂《夷俗記》一書,並與1594年(明萬曆二十二年)刊行。

1595年(明萬曆二十三年),就任刑部尚書,掌天下刑獄。其時,日本侵犯朝鮮,朝廷對日本和戰爭執不決,遂引發御史曹學程、兵部尚書石星兩大獄案,交刑部定罪。蕭大亨為曹學程訟冤解救,為此而受處罰。蕭雖與石星長期政見相左。亦能秉公處之,為明神宗所遷怒。1598年(明萬曆二十六年),在刑部任上兼理兵部事務。在日軍侵朝戰爭中,率軍擊潰日軍。1604年(明萬曆三十二年),授任兵部尚書,仍署刑部事務。倭寇南侵福建沿海,蕭大亨嚴令閩省予以緝捕,擒斬甚眾。後又多次平息西南邊陲兵端,安定西南。1606年(明萬曆三十四年),罷刑部兼署,專掌兵部。

蕭大亨任兵、刑兩部尚書13年,時值明末,黨爭甚烈,內外矛盾迭起。他厭倦黨爭,多次上書請退。1608年(明萬曆三十六年),卸任回歸泰安故里。1612年(明萬曆四十年),卒於泰安府第,享年81歲。1616年(明萬曆四十四年),朝廷為其追贈太傅。

蕭大亨雖在外居官多年,但心繫梓里,曾捐資創建泰安文廟尊經閣,供學人就讀。親自編訂《今古文鈔》、《文章正宗》等書,以授諸生。並捐資修整泰山名勝古蹟,尚曾為《新泰安府志》作序。

蕭大亨不僅忠於君國,體恤百姓,而且教子從嚴。長子和中,歷官後府都事、工部都水司郎中,累進太僕寺少卿。次子蕭協中,初任上林苑監丞,後晉升為順天府治中。是明末知名泰山學者,著有《泰山小史》、《醞檀集》等。

蕭大亨卒後,明神宗敕令在泰安城西南金牛山之陽,為其建設陵墓,1617年(明萬曆四十五年)竣工,至今猶存。

慎行墓志銘

大明資政大夫少子少保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贈太子太保諡文定谷山於公墓志銘

賜進士出身資善大夫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知經筵日講制誥侍生福清葉向高撰文

賜同進士出身嘉議大夫刑部左侍郎食從二品俸前都察院協理院事左僉都御史侍教生寧陵呂坤篆蓋

賜進士第中憲大夫南京通政使司掌司事通政前詔環南京陝西道巡按直隸監察御史眷生同邑孟一脈書丹

谷山於公,以大宗伯謝病里居者十七年。乃與余同拜綸扉之命,同趨朝。而公忽病,病遂不起。海內方喜公之柄用,異其有所展設,聞公之訃,無不愀然咨嗟,為世道惜。天子亦深加憫悼,恤賻逾等。贈公太子太保,易名文定。遣列卿護葬事,蓋再逾年而始克葬。門人邢公子願,次公之生平為年譜,李公道甫狀之。而公子緯,持以乞志銘於余。

余在詞林,於公為晚進,不敢以交遊禮事公。而選公之末年,所投分推轂,唯余方相期,以匡濟之業,而公已矣,今者之後,其安可辭。

公諱慎行,字無垢,一字可遠,別號谷山。其先世出登州,即史所稱高門之系。入明始徙東阿。高大父忠,為邑三老。忠生時,以高年賜爵。時生玭,為平涼府同知。以節廉著,祀名宦鄉賢。公貴,而高年,公與平涼公皆贈禮部右侍郎兼侍讀學士。平涼公娶於劉,累贈淑人。生公。公生十一歲失劉,執喪如禮。嘗條淑人言行著於篇,讀者悲咽。十四試童子科,郡縣皆第一。學使者孝豐吳公異之,拔冠兗州郡隸學宮。州判某來攝邑,以側理 逾麋餉公,公不受,平涼公問故,曰:“此分宜客也,宜遠之”。

藩伯萬安朱公,招公與濟南於達真同其子維京講業,以閩士鄭日沐皆為之師。磨礪薰蒸,學日益進。遂以辛酉舉省試第,六人詭解首矣。而主者以其文太奇故稍抑之,髫而赴鹿鳴,諸大夫即席欲為冠,公以未奉父命辭,眾皆嗟。重再上春官不第。屬朱公開府濟上,公復從之游。戊辰第,選庶吉士。師殷文莊、趙文肅二公。殷言詞章,趙言經濟。趨摻不同,而皆深器公。

庚午,授翰林院編修,纂修《肅皇帝實錄》。明年,請急歸。又明年,召修《穆皇帝實錄》。甲戊,同考禮闈。《穆史》成,以勞賜金幣,晉翰林院修撰。編纂《六曹章奏》。《會典》重修,公為纂修官,隨以推擇充日講官。時,上方勤政勵學,日御經幃,早出晏休,孜孜不倦。而公與同事諸公皆一時名流,所開陳裨益甚多。公主講唐史,每於成敗得失之際,未嘗不反覆論說,上輒為竦聽。講罷時出御府,圖畫傳觀,或分命題詠。公不善臨池,詩成,則請人書之,俱以質質對。上又大書“責難陳善”字賜公,中外相傳,詡為盛事。丙子,晉翰林院侍講。明年,《世史》成,加俸一級。江陵質相欲奪情,公與同官蘭奚谷 趙公,新建張公輩七人共為疏,力言其不可,而疏草則公與張公所創。具時,昆陵吳公,姑蘇趙公以言奪情事,杖。比闕下,公疏入,而桂林呂公從中止勿奏。江陵以講臣故未敢顯斥,乃佯以他事致公喪次,字謂公:“子,吾所厚,而亦從人為此也?”公正色曰:“以公厚我,故為此相報耳”。江陵艴然。

再逾年,已卯,公遂引疾歸里,居且四年,召入日講如故。同講六人,多公同年。官高者,至二卿,下亦銀緋,而公猶守舊秩。久之,乃晉左諭德。時,江陵已謝世,言者振暴其罪,上震怒,命司寇丘公同內璫往籍其家。當江陵柄國日,既大失大夫心,及其敗也,鹹推波助瀾,欲甚之以為快。公獨貽書丘公,言江陵嘗有勞於國家。是非功過當為別白。即間有所受取,亦可指數家之所藏。遠較分宜,近視馮璫,皆萬分不及。而必欲捕空捉虛,廣為搜括以稱上命。竊恐株連蔓引金楚,公私皆受其累,是江右之已事也。又江陵老母在堂,諸孤少不支事,復巢之下,顛沛可傷。宜謀於有司請於明主,乞以聚廬之居,立錐之地,以合於古人帷蓋之義,纚纚千餘言極其切。

至乙酉,典試南畿,晉翰林院侍講學士。丙戌,讀廷試卷,晉禮部右侍郎兼侍讀學士。先是壬午,南畿所舉士有掛議者,上命複試,大宗伯沈公以嫌避,諸公莫敢決。公為衷之,軒五人,輊一人,眾鹹貼服。

一日方坐曹,誼傳午朝鳴鐘鼓矣。百官倉皇趨入,公獨遲遲偵之,則訛言也。上聞,責禮官鴻臚對狀,奪兩月俸,公與焉。己以執奏,秦藩封事忤旨,用他事奪俸者,再隨轉左。戊子,畿試,儀郎高桂,摘舉者八人。上命複試。試之日;廷議閧閧閧然。公調停乃解。

己丑會試,為知舉官,滿考,改吏部掌詹試府。甫蒞任,即擢禮部尚書兼學士。

疏請冊立,請郊廟,請禱雨及宗藩條議諸大典禮。而冊立最懇,章無慮,十餘上。時,上意已默定,而不欲人言。屢旨責公,公持之愈堅。至自劾乞罷。坐是,又奪俸三月。令甲親王故絕以將軍入繼者,眾子不得封郡王、潘王。違例,請公力格之。京考行,諸台臣不便也。御史某以為言,公議,仍用京考,拂其意。迨山東疏上,遂構公預泄典試主名。上諭閣臣詰公,閣臣為解,乃己猶奪俸三月。

公自為宗伯,屢以職事廷爭,屢引疾。上時而慰留,時而誚讓,嚴旨與溫綸錯下。公雖感激主恩,而於義度不能留。業堅去志。至是,遂杜門力請。凡九疏,乃報允。賜金幣給驛以歸。時,新安許公,山陰王公,亦以言建諸事,先後去。

公歸,而掃墓,築場,出賜金。置酒,延親故,道說生平。時往來別業,白莊觀刈獲自娛,間或出遊,近則雲翠、

天柱、大山監諸山,遠則岱宗、靈岩、鄒嶧、華不注及泗上諸泉,皆有詠述。四方冠蓋過阿城,無不造廬請謁,公多以病謝,惟二三知己或門生故舊來訪,則下榻留連累日,夕而後去。台使者每報命,輒首薦公。南伯宗伯有闕,必以公名上。屢推內閣,再推教習,庶常皆不用。久之,以講臣闕,上復思公,以舊官召掌詹府,使講《春秋》。比公疏辭,又寢不報。至丁未歲,廷推閣臣七人,公為首。乃被命以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入輔政。公再辭不允。而余亦自南來過公、公喜甚。約余:“子從舟,而吾從陸,相次趨朝可也。”時,公以夙疾發,微有所苦。既就道,則趑趄不欲行。徒以與余有成言不可負,而余亦數使人邀公,謂:“公不來,吾不敢先入國門。”公乃自力前抵近郊,尚平善。陛見之辰,以怯寒,拜起舒緩,司儀者欲毋糾,公不可,仍自具疏請罪。上溫旨慰公,令亟視事。而公固敕舍人勿解裝,為歸計。自是,病臥。一日,忽草遺疏, 惓惓惓以“親近大臣、補言官、起廢棄”為請呼。所善。門人,孝廉唐公靖、郭應龐使潤色數語,已伏枕。長嘆,曰:“吾終不能報國矣”。更數日,遂逝。逝之日,適南都所梓《谷城山館集》至。公猶反覆披閱,指點訛謬。亟馳一帙遺余,蓋此集乃余請以復梓者。嗟夫!寧知公遂以此訣耶。

公生於嘉靖乙巳年九月二十九日,卒於萬曆丁未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得年六十三。始,劉淑人夢庵摩羅果綴實甚巨,遂生公。故公自兒童時,已儼然大人器度。弱冠登第入詞林,人即公輔期之,高文襄公,以相臣握銓柄,與公尊人有通家誼。嘗向朱公問公,朱公謂∶公宜一往見。公卒,不往也。

御史劉台,上疏被逮,人以江陵故率避匿,公獨往視。當江陵世,士大夫附麗稱功頌德者,十人而九死,而被禍。所為引大體調護營救者,惟公。談者不謂然,而以公嘗取忤江陵無一難也。事定之後,始相與服。公所與司寇書,天下傳而頌之。其為宗伯,固以直諫取忤。至於被構而去,去而久不復召。說者謂公或別有所枘鏨,公終不自言。其最相知契者,無如歸德沈公。卒相繼爰立,世亦並重之。

直講前後十四年,渥承恩顧,凡郊祀、陵祭、幸天壽山、閱壽宮,無不扈從。錫賁精 鏐、寶楮、金符、文綺、彩扇、繡 帶諸物無算。而敦倫好施,所得俸賜多分給群從族屬,益置祠田,緩急交遊知故及其子弟,故囊中嘗無餘財。自宗伯謝政歸,始構數椽,僅僅中人居耳。居恆,愛片言如柳下惠、仲由。而為人排難急困,往往不吝。至鄉邑大利害,如條編、徭役、災情諸事,抵掌論說,無所諱避。性尤好書,常夜分誦讀,至老不倦。於文早學六朝,弘麗綿密。晚年乃益近自然,有歐、蘇之致。里居日久,四方慕其名,凡碑版、志傳,贈送誄祝之類,無不欲得公之一言。羔雁填門,公擇而應之。常有餘力。其詩則服膺李於鱗,骨力、氣格,大足相方。所著自梓集外,有《春曹奏議》、《讀史漫錄》、《經筵講章》、《兗州志》、《筆麈》、《史摘》若干種,皆宏博精竅 ,成一家言,當次第傳於世。

娶秦氏,累封淑人。子一,即緯。官生有文行,能繼公志。娶廷尉王公湘女。繼吏部主事梁公谷孫武舉官登雲女。女一,適方伯喬公學詩子,儒士嗣啟。孫男元 煐煐。公歿後,太僕少卿邢公侗,許以女即撰公年譜者。孫女二,一字州判崔畯子璞王,一幼葬。

於萬曆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三日,賜塋在山監山洪範之原。郡邑皆祀公。學宮兩台使者復下檄,專祠祀公。余既次公事為志。而嘆曰:甚哉!天之於人靳也:夫以公之沉深挺勁,謇謇恢恢,不畛不町,為世所倚信。多假之年,則文潞,公少假之亦庶幾司馬君實也。而奈何奪之速哉!然公嘗為余言時事,大難如有不可,遠而蔡剛成,近而薛河東皆吾師也。由今觀之,吾又安知天之奪公者,非所以成公乎?

九原可作,尚當起公,而質之銘曰:

岱宗南來 婉蜒北際

閟閟淑孕靈 篤生名世

童年扌炎 藻 弱冠登朝

經帷儤儤直 啟沃功饒

迨典秩宗 力維國本

抗疏飄然 忠誠 欷悃

盤維舊學 說乃夢形

汝作霖雨 帝賴股肱

國門初入 隕星遽報

來何其遲 去何其暴

如麟如風 莫可樊籠

亦有遺草 以畢孤忠

維彼谷城 世傳黃石

素書授良 功成羽冀

終焉仙舉 克全其名

千載而下 厥有代興

黃石崔嵬設峰山截 山臬

鼎立巍如 有封馬鬣

司空所築 登登扌求扌求

惟帝師臣 賁於茲丘。

吳郡吳士端同弟尚端摹魏司徒鍾繇字上石,孝男緯扌文淚內石。

秦氏墓志銘

大明資政大夫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贈太子太保諡文定於公元配誥封淑人秦氏合葬墓志銘

賜進士第光祿大夫柱國少傅兼太子太傅兵部尚書前少保兼太子太保刑部尚書總督宣大山西軍務兼理糧餉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泰安蕭大享撰文

賜進士第通議大夫南京大理寺卿前協理院事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巡撫保定等府提督紫荊等關右僉御史掌京畿道事浙江道監察御史侍經筵官古原宋仕篆蓋

賜進士第中憲大夫欽蓋提督軍務巡撫浙江等處寺方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前太僕寺卿侍經筵工科都給事中江夏常居敬書丹

丁末,仲冬,文定公之歿於相邸也。

上覽遺書,震悼。賜葬山監山之原,遣官臨祭有加。巳而淑人歿,孤緯泣血,疏請合葬。

上復用講臣,恩俞焉,命所司並祭,蓋異數雲,文定公生平無毫髮愧古人。而引誼,當官急流勇退,及於爰立,遂動史魚柳莊之悲。海以內自士大夫,以迨走卒,莫不吁嗟 。慕則葉相居之志銘,在足征也。狀淑人者,納言孟公,秦之所自出詞,綜而無溢。不佞辱同文定公舉於鄉,官於朝。公歿時,不佞與調棺衾,聞淑人慟絕而蘇蘇,啽囈中,琅琅皆 彂彂, 文定公生平以代遺誡,奉喪歸葬,拮据漂搖,皆人代所不能堪。而淑人課緯,當之鹹有緒疾瀕危,未嘗出一紕謬語,指所遺田宅俸餘,襦綈綦 綎綎,分貽內外親。端坐命緯,諄諄以好修為德,無隕頹其家聲。故譬淑人之造於也,猶夫文定公之造於國也。則為淑人志,不佞何敢以不文辭.按狀,淑人之先鳳陽人,元時有彥良者,為東平路判官,葬於阿,子孫因家焉。國朝代有明經孝廉,仕為令長,四傳至衍聖家丞。東村翁伯者,配媼張,獨誕一女,則淑人也。生有奇征。每日晏,輒見紅光灼灼,周映顏面,若絳紗籠。翁媼心異之。忽一夕,夫婦俱夢五色雲中,有兩錦衣兒,共乘一龍而翔天際,下立一朱衣,指以示翁媼,此而女而婿也。寤,各語其夢,益異焉。厥明,保母抱文定公過其門,翁出諦視之,佗曰:“一何以吾夢中乘龍兒”。亟締姻焉。淑人幼有至性,處閨閣竟日不聞笑語.試以修隋組纂,不習而精,嫻出意表甫笄歸公時,公已舉孝廉,攻苦,下帷不問,捆以內事姑。劉淑人又已先逝。宗伯公家居久,產又旁落,日以詩酒自娛。客至取啐嗟辯。淑人夕篝燈紡績,佐公膏火。晨起,先諸姒上食.宗伯公亡不鮮.即夜深呼酒,酒輒至。宗伯喜以語秦翁曰:“新婦少耳,何被教如老成人。異日,昌吾家者必婦也”。翁喜歸,以語,媼往視女奩中妝狀,則斥以就質錢,家且罄矣。宗伯公即世,遺 簉室幼子,俱諸長婦時不能無違言,淑人獨調護之。惟謹嘗陰脫其幼子於厄。邑人誦以為李文姬也。公遭喪,哀毀成疾,幾不可療。突煙常冷而諸同產又囂誶無已,淑人脫簪珥,手調湯藥御公。又身宛轉以柔諸姒,啜糜操作不避皸 痑。即有煩言,勿使公聞,疾乃有瘳。公成進士,官太史,從之互中。猶躬身浣濯,啖 捔糲無異。居約或微諷之,以胡不自烉奐,答曰:“吾故儒家婦,習此不為憊耳”。時互與中州張太史鄰。張,泰安人,聞而服之,傳其語,長安中,嘖嘖於翰林內德茂也。

江陵相奪情,議起,公倡同官疏爭,尼不得上。圖請告淑人,力從更之歸舊廬。不芘風雨,而念祖塋闕護山,將不利於族眾,大出賜金修治之。敦匠庀徒,以千百數費度不給,則淑人擐填匪有吝也。迄今族眾饒裕異於昔時,莫不感公與淑人德不衰。萬曆乙酉,公典南畿試,淑人從陸先歸,吳越大姓某某,使使闖入阿,陰屬老蒼頭有所祈。淑人聞而叱:“掄才何任,而主人翁何如人,乃以此污吾耳”。亟命執之官,其人覺,夜遁乃巳。公正秩宗沈藩越例請封,持之。力藩.有粵援欲從中下伺秦翁入都,則奉朱提百鎰,為翁壽。頁翁一言,婿弟得疏參吾事辯矣。翁間以嘗淑人,淑人正色曰:“翁何不知婿,婿以清苦受知,位上卿,縱輦金如山,必不肯易生平一節,毋溷汝門楣也”。翁愧,謝罷之。後公聞之,乃嘆曰:“成我志者,淑人也”。公仲兄航隱先 卒於公邸。仲病時,公亦病。淑人日左右公,而時使僮奴訊仲起居所需.無不輒赴。仲彌留,猶數使人致語謝淑人也。念歿無以報也。諸侄早孤,淑人躬自撫視。男長則為受室;女則具奩嫁之,齎送不殊已出。公仕官不出詞林,囊無剩錢,名田不數頃,而三族多待以舉火者,率取辦於淑人,節縮所贏,有緩急不待請而予。又時使使存問其家,昏夜叩門輒應如響。論者以公友於睦姻,纚纚人口,淑人大有力焉。自公以屢請冊立,忤上意,乞歸。優遊別墅。若將終身。淑人逌然時與偕往觀稼視獲,自比鹿門而閨政嚴肅。五尺之童無嘻嗃聲。佃作臧獲,受事井井。至於勞問疾苦分賦糗糒,即在遠郊如列廡下,人人以此樂自效。無敢為欺。其所裁嗇,皆由自俸。始撫子女慈而教以禮。歲時異物不先 薦 寢廟,子女無敢染指。節序侑妥,備極豐腆,賓客門人過從公游,移日達曙,盤餐杯勺,不呼而具。無不人人極歡去。大都淑人有治辦才,又不敢屑屑訾省,要在持大計,故公倚之。秦公無它子,比翁媼,先後歿。馬封侲衛皆出自淑人。又立其從玄孫國華為香火,主析遺產,均諸。秦翁媼之不 胤而蒸,則淑人以也。淑人初封儒人,再進安人,三進今封。從公秩應稱一品。生於嘉靖二十五年十月初八日,卒於萬曆三十六年七月二十四日,得年六十有三,壽與公同。嘻噫!曩者翁媼之夢,其鹹不齎也。子女詳公志中,不具,爰系以銘田。

魯詹維岳,哲輔肇生。賚降自皇,作帝股肱。爰立懿配,誕顯厥靈。相攸葉夢,翊 阿衡。如雲從龍,夾 日以升。九命允陟,雙釣掩精,煌煌制詞,有炳婺星。埒桓軼孟,彤管孔征,慶流苗裔,美鍾玄 扃,誰其銘之,司馬夏卿。

萬曆已酉十二月十三日庚申吉孝□□□□□□□勒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