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介紹
劇院概況
安徽省蕪湖市藝術劇院有限公司由原蕪湖市歌舞團、市越劇團、市黃梅戲劇團、市廬劇團、市劇目創作室、市演藝中心等6家單位整合而成。系蕪湖市唯一國有大型專業藝術表演院團。匯集了120餘名高、中、初級專業藝術人才。集藝術創作、演出、培訓和演藝市場行銷為一體.蕪湖市藝術劇院努力打造一流的市級專業文藝團隊。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藝術創新品牌。成為公益性演出的引領者和市場化演藝的主力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2009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同志在安徽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的陪同下,親臨蕪湖市藝術劇院有限公司視察,充分肯定了劇院的改革“走在了全國地市級文藝院團的前列”。給劇院全體演職員極大鼓舞。中央電視台《焦點訪談》《新聞聯播》、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安徽日報、安徽電視台及蕪湖新聞媒體都報導了我院改革發展的新變化。
蕪湖市藝術劇院內設:藝術表演團、舞美工程部、樂團、策劃創作編導部、演藝行銷部、藝術培訓中心、綜合經營部、人力資源部、財務部等部門。常年承擔全市大型文藝演出、創作、輔導、培訓等任務。劇院的經營理念是:依託現有、藉助外力、聯手傳媒、廣泛合作。藝術劇院成立以來,已連續四年年演出超百場,收入超百萬。並投入數百萬元購置了全新高科技舞台演出設備電腦燈、雷射燈等演出設備,藝術劇院擁有位於赭山西路的專用綜合演藝劇場及排練、培訓、辦公大樓,總面積3500平方米 。
重要演出
劇院近兩年來參加的重要演出有:參加中央電視台大型名牌欄目《傾國傾城》、《激情廣場》、《星光大道》演出;承辦並圓滿完成了安徽省第五屆農運會開幕式大型文體表演<<江淮田野風>>和閉幕式晚會<<皖山皖水好風光>>的策劃、創作和編導演出任務,並由安徽電視台現場直播;劇院還推出了原創旅遊演藝劇目——大型音樂舞蹈情景劇《鳩茲神韻》及數十台大型歌舞綜藝演出節目。劇院2007年在安徽省第八屆藝術節上聲樂創作作品《皖之風,徽之韻》、《親愛的媽媽》、《走不出的你》,舞蹈作品《干將鑄劍》、《鐵畫魂》、《魅力青春》、《鏡湖水韻》等獲得金獎4個、銀獎4個.銅獎2個。
劇院演出戲劇有黃梅戲、越劇、兒童劇、小品專場。
劇院每年推出音樂會專場。
劇院除立足江城蕪湖城鄉各地演出外,近兩年已應邀赴省內外的地區如合肥、武漢、銅陵、上饒、寧國、無為、當塗、績溪等演出。
藝術資源
----劇院擁有120人的專業聲樂、器樂、舞蹈、戲曲、小品、兒童劇演員及舞美技術人員組成的團隊(專業技術人員中高級10人.中級79人)。----擁有60---250平方米的可搭建演出舞台.並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財政部配送的HSZ5121XWT型大型流動舞台演出車一輛.該車是為解決基層文藝團體室外演出搭台難、出行難而特別設計、製造的一種多功能專用演出車。該車外形美觀大方,結構完整,操作方便,在12分鐘內既可自動搭起一座寬7.6米 、深8.4米 、面積達65平方米的舞台。且能懸掛燈光、音響、幕布、軟景、並配備有自發電、外接電輔助設施。該車給室外廣場演出帶來極大的方便。
------擁有高科技全新進口數字電腦燈、雷射燈、電影回光燈、換色器、乾冰機、美國EV音響系統等全套舞台演出燈光、音響設備,可滿足大、中、小型文藝演出需要。
-------擁有大中小型藝術活動創意、策劃、設計人才。擁有音樂、舞蹈、戲曲、曲藝等創作、編導力量。擁有舞台設計、製作工程部門。擁有各類藝術教學師資力量等。
-------擁有大型歌舞、專場音樂會、戲曲專場、兒童劇、小品專場等整台演藝節目和數百個聲樂、器樂、舞蹈、戲曲、曲藝、小品等單個節目演出資源庫。
承接業務
1、各類藝術活動的創意、策劃、創作、編導、輔導項目。2、各類文藝演出的承包(整場演出)、合作(部分演出)、參與(舞台或節目的參與)。
3、舞台演出設備(舞台、燈光、音響、服裝、道具等)的對外租賃。
4、各類藝術培訓師資的調派。
5、由於我院與全國各地諸多專業文藝團體建立合作關係,為整合藝術資源典定了基礎。可代為邀請外地專業演員和優秀節目加盟我院承接的各類演出。
6、各類藝術培訓班培訓藝術學員。
合作方式
可單項或多項合作,可短期或長期合作。誠邀戰略合作夥伴。合作方式經雙方協商一致後,以雙方簽訂正式協定為準。蕪湖市演藝中心
本中心是根據國務院《營業性演出管理條例》的規定,經安徽省文化行政部門批准建立的演出經營單位,隸屬蕪湖市文化委員會,2009年元月正式歸併入蕪湖市藝術劇院。是目前蕪湖市唯一具有營業性演出承辦資質的國有文化企業。蕪湖市演藝中心自1999年成立以來,為蕪湖改革開放,配合中心工作,宣傳企業形象,弘揚先進文化,在社會各方面的支持下主辦,承辦和參與承辦中國(蕪湖)國際旅博會開幕式晚會,慶祝晚會,蕪湖國際茶業博覽會開幕式晚會,省十運會閉幕式文藝晚會等各類大型演出近百場,接待了東方歌舞團,中央歌劇院,中央民族歌舞團,武漢歌舞劇院,上海越劇院,杭州小百花越劇團等國內著名藝術表演團體,以及趙薇,解曉東,毛寧,楊鈺瑩,戴軍,呂良偉,屠洪剛,孫悅,騰格爾,蔣大為,楊麗萍,曲比阿烏,宋祖英,零點樂隊,彝人製造,風之炫女子組合,吳瓊,梅葆玖,陳慧琳,張信哲,小剛(周傳雄),潘美辰,陶澤如等演藝明星和馮鞏,李伯祥,劉蘭芳,楊少華等曲藝名家,促進了我市演出市場的繁榮,豐富了民眾文化生活。
媒體報導
改制改出新天地——蕪湖市藝術院團改革紀實時間:2010-6-28
從當年四個劇團一年僅演出30餘場,年收入不到10萬元,資產幾乎為“零”,到現在平均每兩天演出一場,年演出收入上百萬元,資產規模1000多萬元。文化體制改革讓成立4年半的蕪湖市藝術劇院有限公司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和活力。目前集藝術創作、演出、培訓和演藝市場行銷為一體的蕪湖市藝術劇院有限公司,已轉型為合格的文化市場主體,成為進軍文化演出市場的一支陣容強勁的生力軍。
陣痛中求新生
6月21日晚,蕪湖市藝術劇院有限公司五樓的健身房中燈火明亮,剛剛參加完第六屆國際徽商大會開幕式文藝晚會演出的蕪湖藝術劇院年輕的舞蹈演員們,又在簡陋的排練房內投入了緊張的訓練,一招一式無不透出青春向上的氣息。23歲的周穎2008年從師範學校舞蹈專業畢業後,通過考試進入藝術劇院。性格活潑的周穎告訴記者,若在以前,像她這樣學舞蹈的畢業生要想進入這樣的文藝團體非常困難,是改制後的蕪湖藝術劇院給了她展示才華的舞台。說起轉企改制,現為蕪湖藝術劇院有限公司董事長的張承憲不禁感慨萬千:當年的蕪湖市4家文藝團體“人員老化、青黃不接、包袱沉重”,沒有一家能夠獨立演出,一年加起來演出不到30場次,多少年拿不出一個像樣的劇目。演職人員收入微薄,無所事事。4家劇團的燈光音響等演出設備老舊殘破,幾乎無法使用,改制時經國資委等部門驗審評估,新劇院成了“零資產”單位。
2006年6月,作為全省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城市之一,蕪湖市將原來的市歌舞團、越劇團、黃梅戲劇團、廬劇團、市演出藝術中心和市劇目創作研究室6家文化單位,整合成立蕪湖市藝術劇院有限公司,由事業單位改制為國有獨資企業。
“最困難的還是人員的身份置換。”張承憲清楚地記得,第一次召開職工大會表決全員身份置換方案時,除了幾位劇院班子成員,幾乎沒有一個人舉手,許多人乾脆連會都不來參加。接下來,便是一撥又一撥的上訪,聯合抵制,甚至有人拍桌子、摔杯子。“吃慣了‘皇糧’,端著事業身份,一旦失去了,今後還有沒有保障呢?”現任藝術劇院下設藝術團團長的趙茹說出了當時大家的困惑。
“改革就是要讓職工看到希望和未來,只有改革才有出路,才能帶來活力。”張承憲說,在做好職工思想工作的同時,從啟動改制工作的第一天起,劇院就緊緊抓住藝術生產不放,在藝術劇院正式掛牌不久,便創作、排練出《放歌“十一五魅力新蕪湖》大型歌舞,戲苑芳菲·黃梅戲、越劇優秀傳統劇目集錦,原創兒童劇專場、戲劇小品專場等4台文藝節目。演出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也喚起了演職員工對藝術創作的激情,看到了演出市場的廣闊前景,加深了對改革的理解和支持。
2008年8月,蕪湖藝術劇院全員身份置換方案終於獲得職工代表大會通過,以國有專業文藝表演院團的面貌踏上新的征程。
激勵中創佳作
文化產品既有商品屬性,又有社會屬性和公益性。蕪湖市委書記陳樹隆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文藝院團改革不是“甩包袱”,更不是“斷糧”。改革的最大目的就是要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基礎性作用,激發文藝院團的創新活力,弘揚主鏇律,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滿足人民民眾日益豐富的精神文化需求。“實行院團改革,政府必須給予扶持和投入。”為了讓改制後的藝術劇院穩步走向市場,蕪湖市委、市政府出台相關政策,為年滿50歲或工齡滿30年的演職人員辦理提前退休,享受事業單位退休待遇。通過購買補充養老保險,解決現有職工與事業單位職工退休後的待遇差別。改企後財政投入不減,只是變過去的“養人”為採購設備、節目。政府還加大扶持力度,投入300多萬元用於購置高科技舞檯燈光和先進的音響設備及演出服裝等,改善演出裝備,讓藝術劇院輕裝上陣。
藝術產品創作生產是劇院賴以生存的基礎,改制後的藝術劇院創新思路,不再“閉門造車”,探索藝術產品生產方式,把目光投向市場,面向全社會公開徵集劇本,將應徵入選的5個兒童劇、3個小戲劇本,搬上舞台,贏得觀眾一片喝彩。此外,劇院在演出運作、市場推廣、品牌經營等方面進行積極摸索,內部分別設立了藝術表演團、民樂團、舞美工程部、藝術培訓中心、演藝行銷部等部門,制定行銷管理及獎勵辦法,形成面向市場、“人人行銷”的局面,培育藝術市場增長點。
數據顯示,改制後的蕪湖藝術劇院演出場次逐年攀升。新成立的藝術劇院在沒有固定演出場院的情況下,當年就一舉完成演出105場,演出總收入79萬元。2007年,完成演出132場,總收入129萬元,在全省89家專業文藝團體中躋身前10位。2008年創下全年演出186場的歷史紀錄,收入攀升到231萬元,名列安徽省專業文藝團體第四名。2009年再創新高,全年演出213場,演出總收入234萬元,職工月平均收入達3120元。與改革前的2005年相比,藝術劇院在演出場次、演出收入和演職員月平均收入上,分別增長了7。1倍、19。5倍和2。6倍,取得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與此同時,蕪湖藝術劇院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家住蕪湖蓮塘小區的聞大媽告訴記者,每年藝術劇院進社區慰問演出,她場場都看,感覺演員的水平越來越高,節目越來越新,貼近社區居民,給大家帶來了歡樂。除了每年堅持公益性演出外,藝術劇院也已從過去只能在家門口“小打小鬧”,到走出去施展“拳腳”。近年來,藝術劇院演出範圍遍及湖北、遼寧、山東、江蘇、江西、四川、上海等省市以及周邊地區,成為皖南乃至華東地區文化演藝市場很有名氣的專業藝術表演院團。
市場中謀發展
6月22日,在藝術劇院的一間教室里,國家二級演奏員孫志敏正在指導幾位年幼的小朋友彈奏古箏,優美的鏇律在指間流動、迴蕩,一旁陪同的家長不時發出會心的微笑。6歲的張顏在這裡學了一年多古箏彈奏,已達到四級演奏水平,孩子的媽媽說,藝術劇院辦班規範、專業,老師對孩子認真負責,女兒進步很快,經常在學校表演中展示才藝。這是改制後的藝術劇院面向市場開辦藝術培訓班出現的喜人場景。年逾50的孫志敏告訴記者,隨著年紀的增長,上舞台的機會少了,是藝術劇院為自己提供了發揮專長的平台。現在通過代課和演出,收入比以前高多了,生活也越來越充實。
沒有了舊體制的羈絆,蕪湖市藝術劇院建立起各項內部管理制度以及面向市場的經營理念,有了更加靈活的自主權。過去劇院要想引進人才,既要入編,又要安置,有時引進了也留不住,還付出了高額的培養成本。
改制後,劇院採取全新的企業用人制度,針對演員隊伍年齡偏大,原有的四大劇團十幾年沒有進過新人的現狀,從藝術院校招聘了20多名畢業生,為表演隊伍補充“新鮮血液”。圍繞演出項目,藝術劇院還採用“客座”、“短期簽約”、“特聘”等多種靈活方式,吸引更多優秀藝術人才加盟,匯集一支有120名各類專業藝術人才的隊伍,演出陣容更具生機與活力。
在收入分配上,藝術劇院實行基本工資、績效工資、獎勵工資三級制,一改過去乾與不乾一個樣,乾多乾少一個樣的狀況。現在,演員少的每月只能拿到兩千多元,多的則可拿到五六千元,真正體現了多演多得、優演優酬、不演不得。
改革還帶來了藝術生產力的大解放。在藝術產品創作中,蕪湖藝術劇院圍繞主鏇律,不斷出精品,在不斷滿足民眾欣賞需要的同時,努力提高藝術水平和市場競爭力。僅藝術劇院成立第一年,就創作、新排《東方奇瑞》等歌舞類節目30餘個。2007年,該院又創作推出反映蕪湖人文歷史,極具地方文化特色的大型情景系列集錦《鳩茲神韻》,以及舞蹈《鐵畫魂》、《鏡湖水韻》、《干將莫邪》,歌曲《皖之風,徽之韻》等系列演出原創作品50件。新品迭出的蕪湖市藝術劇院,真正走上了一條發展、成功之路。
如今,在改革中嶄露頭角的蕪湖藝術劇院又提出了新的發展目標,即通過建成自有的演出劇場、吸收優秀藝術人才、引進戰略合作者和投資者,打造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藝術創新品牌,努力建成一流的市級專業文藝團隊,成為公益性演出的引領者和市場化演藝的生力軍,讓創新創業的活力盡情迸發。
(安徽日報記者 任詩芹 沈宮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