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概況
蕪湖工業學校是一所省政府批准的中專學校,是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國家級、省級先進職業學校,第六、第七屆省級文明單位、省“三重”(重點學校、重點專業、重點實訓基地)建設示範學校、市綜合治理先進單位。2004年被國家教育部、勞動保障部、國防科工委等六部委確定為國家緊缺型人才—數控技術套用專業培養培訓任務的學校。2006年學校被教育部、財政部確定為汽車專業中央實訓基地。學校連續多年被市教育局評為辦學水平優秀等級。
辦學規模
學校分為東西兩區,70個教學班3000餘名在校生。開設了汽車運用與維修、電機與電器省重點示範專業以及工業自動化、機電技術、數控技術、計算機技術等8個長線工科類專業。舉辦普通中專、職業中專、國中三種類型的學歷教育,並開辦職業技術短訓班。學校教職員工在職167人,專任教師151人,本科以上學歷148人,本科率達98%;專業課教師55人,“雙師型”教師28人,占專業課教 師的50.91%;雙師型教師中技師4人,高級工2人。校內實訓基地有車工車間、電工車間、電子車間、鉗工車間、數控車間、汽車車間、機械傳動實驗室、工差配合實驗室、物理實驗室、化學實驗室、微機室、多媒體室。學校設有國家級電工、鉗工職業技能鑑定站,力爭創建數控技術職業技能鑑定站。
辦學方向
學校確立了“緊貼市場,服務經濟,突出特色,爭創一流”的辦學方向,以“為經濟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服務、為就業和再就業服務、為‘三農’服務、為學生和企業服務”為宗旨, 堅持以校企聯辦,產教結合的辦學理念,培養德能兼備、一專多能,具有一定的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以及適應人才市場、企業發展需要的人才。
學校率先與蕪湖經濟開發區大中型企業實行聯合辦學,成立了聯合辦學理事會,每年根據聯辦企業需要開設專業和開辦多種層次職業教育與培訓,實行定向招生、定向培養、定向輸送畢業生的定單式辦學。自95年起至今,學校為聯辦企業共招收9000餘名學生,輸送了近萬名畢業生。畢業生占開發區現有職工總數的28%。有近400名畢業生成為企業的幹部和技術骨幹力量,學校已成為開發區中級技工和管理人員的主要培訓基地之一。目前學校正積極調研、論證開發新的專業和實訓基地以及新的職教園區建設,以擴大學校的辦學規模,更好地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
所獲榮譽
蕪湖工業學校是一所工科的中專學校,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國家級、省級先進職業教育學校,全國、全省留守兒童教育先進學校,第六、第七屆省級文明單位,省“三重”(重點學校、重點專業、重點實訓基地)建設示範學校,市綜合治理先進單位。2004年學校被國家教育部、勞動保障部、國防科工委等六部委確定為國家緊缺人才—數控技術套用專業培養培訓任務的學校。2006年學校又被教育部、財政部等部委確定為汽車專業中央實訓基地和全國工學結合、半工半讀試點學校。學校連續多年被市教育局評為辦學水平優秀等級,被省、市教育部門領導讚譽為真辦職教、辦真職教的典型。
堅持正確的職教
辦學方向
學校堅持為蕪湖經濟建設和發展服務的辦學方向,努力提高辦學品質和效益,卓越的辦學品質,良好的社會形象,品牌的社會校譽,精品的專業建設,較高的教育質量,暢通的就業渠道得益於學校不斷地開拓進取、改革創新,實行了四個率先:
一是,學校在全省範圍內率先與蕪湖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聯合辦學理事會,開發區主導產業的八大企業成為理事會成員單位,形成了校企聯辦的長效機制,使學校的辦學更加有的放矢,直接為蕪湖地方經濟建設和發展服務。
二是,率先把招生與就業一體化,實行訂單式辦學,並根據企業對職業崗位所需要的知識點和能力點進行教學改革,直接為企業崗位培養實用型人才。
三是,學校以良好的辦學條件率先與省內安慶市、巢湖市、阜陽市等兄弟學校實行聯合辦學,既解決了兄弟學校學生學習難、就業難的問題,又為蕪湖開發區企業培養和輸送了人才,為蕪湖地方經濟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力支撐。
四是,學校改革了人才培養模式,率先實行“工學結合、半工半讀”,既可以使學生預先接受企業文化、理念的薰陶,預先接受職業道德、勞動紀律、團隊精神的教育和培養,實現與職業崗位零距離銜接,又可以使困難學生“以工助學”完成學業,實現就業。學校已成為全國首批“工學結合、半工半讀”試點學校。
蕪湖工業學校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以學生為本位,以能力為核心,以蕪湖支柱產業和經濟技術開發區大中型企業為依託,不斷開拓進取、改革創新,已成為職業教育創新的先行者。無論在辦學規模、辦學效益還是教學質量上都獲得了長足發展,形成了特色鮮明、靈活多樣、充滿活力的辦學模式和機制。
由於工業學校畢業生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寬厚的理論基礎和良好的職業技能,深受企業歡迎。近幾年學校畢業生供不應求,聯辦企業需求量是學校畢業生的2~3倍。提高了學生就業質量和選擇餘地。正如市分管教育的詹雲超副市長所說:“蕪湖工業學校作為開發區各大企業人才培養和培訓的基地,向開發區各大企業輸送了大量的專業技術人才和普通勞動者,為各企業的建設和發展,為蕪湖區域經濟的振興和發展,為本市經濟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促進就業和再就業以及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強市富民的政策和要求,都發揮了較大的積極作用”。
校企聯合辦學
創辦職業教育以來,蕪湖工業學校始終堅持“緊貼市場,服務經濟,突出特色,爭創一流”的辦學方向,堅持以校企聯辦、產教結合的辦學理念,共奏校企合作的交響曲,在培養德能兼備、一專多能專業技術人才和普通勞動者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豐碩成果,與蕪湖經濟技術開發區十幾家企業共奏一曲校企合作的交響曲。
早在蕪湖經濟技術開發區創辦之初,蕪湖工業學校就先後主動與開發區奇瑞汽車有限公司、美的集團(蕪湖)製冷公司、美的威靈(蕪湖)電機公司、海螺型材公司、人本集團蕪湖公司、塔奧汽車底盤公司、信義汽車玻璃有限公司、日立電器(蕪湖)有限公司等大中型企業進行聯絡和洽談,共商校企合作辦學大計。在蕪湖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協調下成立了聯合辦學理事會,建立校企聯合辦學機制,與企業簽訂聯合辦學協定,明確雙方職責,並每年根據聯辦企業需要開設專業和開辦多種層次職業教育與培訓,實行定向招生、定向培養、定向輸送畢業生的定單式辦學。
按照《國務院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要求,學校首先制定了《蕪湖工業學校‘工學交替、半工半讀’實施方案》,根據企業崗位需要,制定了崗位能力標準和工學結合教學計畫,按照“實用為先,夠用為度”的原則,分配有關課程的理論學習和技能訓練時間,採用分層次教學法,實行課程與教材的改革;其次,實行“2+1”校企合作模式。即三年學制中,2年時間在校內上課、實訓,一年時間在企業上班,按“準員工”的模式進行輪崗實習,頂崗實習每月可拿800元~1200元的實習工資,他們的工資解決了高中階段的全部學費後,尚有盈餘,這與上普通高中高額學費相比,大大減少了教育成本,減輕了家庭經濟負擔。這種“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辦學模式受到了學生及家長的一致好評。06年蕪湖工業學校被確定為全國工學結合、半工半讀試點學校。被企業授予“工學交替、半工半讀”先進單位。
自95年起至今,學校已為聯辦企業共招收9000餘名學生,輸送了近萬名畢業生。畢業生占開發區現有職工總數的28%。有近400名畢業生成為企業的幹部和技術骨幹力量,學校已成為開發區中級技工和管理人員的主要培訓基地之一。
教學綜合改革
駛入職業教育希望之海
創辦職業教育以來,蕪湖工業學校始終堅持面向市場,面向就業辦學,被省教育廳領導譽為“真辦職教,辦真職教”的典型,成為全省職業教育的一面旗幟。2005年學校實施了以學分制為核心的教學綜合改革,使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設計、課程設定、學生評價更加貼近市場、貼近崗位、貼近學生實際需要。主要做法為:
一是,加大實訓課比例
學生每月有一周的實訓,三周的理論課程,每學期的實訓課有4-5周。學生在校兩年期間有半年在車間進行多種技能的訓練,加上高三下廠一年實習期,從而達到了國務院要求的理論課程與實訓課程1:1的目標要求。學生技能訓練的加強,促使了學生技能水平的極大提高。
二是,整合和最佳化課程結構
轉變教與學的方式。學校在開設基礎必修課程的基礎上,整合和最佳化偏舊偏難課程,以蕪湖的汽車、材料、電機與電器三大支柱產業為依據開發校本專業課程。積極推行“項目教學法”,以任務驅動的方法實現教學方法的重大變革,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興趣。
三是,開設限定選修課程和任意選修課程
限定選修課程為學生提供了若干個工種模組,學生在寬基礎的平台上根據自己的愛好、家庭情況和身體條件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個或多個工種模組進行學習。每周開設的任意選修課程,不但擴展了學生的專業知識範圍,而且促進了學生的人文素養得到提高。選修課程的開設不僅使學生在自己喜歡的課程中張揚個性,找回自信,提高了能力,還為學生多技能等級證書畢業提供了條件。
四是,全面改革學生評價方式
學校編印了《蕪湖工業學校學生成長手冊》,對學生的學業成績、行為規範、技能訓練、社會實踐過程進行全面地考核與記載。初步建立了以學生思想道德、情感態度、合作精神、身體心理、知識與技能等多元結構的評價體系。在更深層次上促進學生全面、充分、健康的發展。
教學綜合改革帶來了師生面貌、教學環境的改變,促使教學質量全面的提高。在2004年全省中職學生技能大賽中,工業學校學生一舉奪得鉗工、電工兩個團體一等獎;5名鉗工參賽選手,獲得個人第一、第二、第四、第五、第六名;2名電工參賽選手獲得第一、第五名的好成績。2006年在“蕪湖市職業學校第六屆技能節競賽”中,學校組織了車工、電工、鉗工、計算機四支代表隊,共58名選手參賽,分別獲得電工、鉗工團體一等獎,占全市團體一等獎的一半,獲車工、計算機團體三等獎。在個人獎項中有30人分別獲得各類競賽一、二、三等獎,獲獎率達51.7%,其中工業學校的選手包攬了電工一、二等獎的所有獎項,共12名的鉗工一、二等獎的獎項中就有10名同學是工業學校的選手。成效顯著的教學綜合改革使蕪湖工業學校揚起風帆駛入職業教育的希望之海。
專業設定
加強實訓基地建設
職業教育即就業教育。而職業學校學生的技能水平決定著就業的質量。為了使學生掌握紮實的技能水平,蕪湖工業學校確定了以“三重建設”為重點的職業教育現代化建設,近幾年來先後投入1500餘萬元為數控、汽車製造、電機與電器三大品牌專業配置先進的實訓設備。現已建成配備了1個車工車間、4個電工車間、4個鉗工車間、2個數控車間、2個汽車車間以及機械傳動實驗室、公差配合實驗室和理化實驗室。所有車間、實驗室可同時容納800餘名學生進行技能訓練。
數控專業
學校開設的數控專業為省重點示範專業。學校投入350餘萬元購置了數控銑床加工中心(FANUC系統)、數控銑床(FANUC系統)、數控車床(SIEMENS系統)、電火花成型機、線切割工具機等各種類型數控工具機總計24台,同時配置48台微機室一個。所有設備可供學生進行工具機電器控制與維修、編程設計、數控加工工藝、典型數控系統故障維修等方面的訓練。2004年學校被國家教育部等六部訓委確定為數控技術專業國家緊缺人才培養培訓任務的學校。
汽車專業
學校開設的汽車專業也是省重點示範專業。在過去的兩年里學校共投入360萬元購置尼桑、奇瑞、桑塔納、奧迪等各種類型整車10輛,各類型發動機50台,模擬駕駛儀8台,以及汽車檢測系統、汽車綜合分析系統,各類型汽車電路、油路演示設備。所有設備可供學生進行汽車故障診斷、現代汽車構造原理、駕駛練習、汽車檢測、汽車裝潢、汽車製造與維修等方面的實踐訓練。學校汽車專業實訓車間,2006年被財政部、教育部等部委確定為中央實訓基地。
電機與電氣專業
學校開設的電機與電器專業亦是省重點示範專業之一。學校設備可提供學生進行工具機電器控制與維修、電機原理及維修、感測器與檢測技術、單片機原理及套用、可程式控制器、家用電器維修等方面的訓練。
一流的設備為學生提供了理想的實訓場所,一流的設備造就了一流的師資隊伍,一流的設備培育出優秀的技術人才。因此,工業學校的畢業生一直深受蕪湖經濟開發區各大企業的歡迎。每年,畢業生在高二階段就被預訂一空。
德育工作建設
在我國全面實現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跨世紀宏偉藍圖的進程中,迫切需要千百萬高素質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德育工作是塑造學生靈魂的工作,加強德育工作,塑造藍領之星的靈魂,是提高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素質,實現職業學校培養目標的重要措施。
德育宗旨
蕪湖工業學校根據新形勢下企業對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模式提出的新的要求,堅持以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團隊精神教育為核心,以行為規範養成教育為常規的學生德育工作,把德育,特別是職業道德、職業紀律、團隊精神和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及培養放在第一位,建立和完善一套行之有效的德育工作網路和制度,引進企業文化和現代企業職工管理“五S”要求,滲透於教育教學、技能培訓和整個校園文化建設中,堅持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學校每年組織學生參觀開發區聯辦企業,使學生在校就樹立現代企業經營、管理、生產理念,接受現代企業文化薰陶,使學生正確對待職業理想,正確人生定位,正確對待職業工作。學校注重對學生進行愛國守法、誠實守信、團結友善、愛崗奉獻的公民道德教育以及法制教育,積極開展爭創青年文明號、青年志願者、爭“三好”、爭創行為規範合格生、合格班等活動,著力加強校園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設,以活動為載體,寓德育、美育、體育、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教育於活動之中,逐步提高學生思想品德。
德育方法
在德育工作中,蕪湖工業學校做到思想教育與嚴格管理相結合。教育與管理是德育工作實施中不可分割的兩個環節。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堅持正面引導,以理服人,防止簡單化;同時從培養職業勞動者的需要出發,制定學校學生守則、行為規範、各種公約等,嚴格校規校紀,加強良好校風、學風建設,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約束的能力。使思想教育和嚴格管理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德育成果
多年來,蕪湖工業學校一直保持著犯罪率為零,學校畢業生一直深受開發區各用人單位的好評。學校被評為蕪湖市綜合治理先進單位及連續兩屆省級文明單位。在省市個各類競賽、技能大賽中,學校代表隊獲團體一等獎5次,團體二等獎4次,團體三等獎4次;學生個人一等獎26人次,個人二等獎32人次,個人三等獎61人次,同時在2006年蕪湖市青少年田徑運動會上,還榮獲了“中專學校運動會體育道德風尚獎”。
師資力量
以教師隊伍建設促進精神文明
深入開展政治理論學習
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為學校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師德是立人之本,立校之本,全體教工在校黨總支取的統一部署下,以總支理論中心學習組為先導,繼續深入開展“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和時事政治理論、“八榮八恥”的學習。利用教師大會時間,集中全體教師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以《公民道德實施綱要》為準則,落實教育法規和教師職業道德,引導教職工運用科學的理論指導工作,自覺加強師德師能修養,提高教書育人水平,組織全體教師參加全省的《教師素養》、《教師法》等學法用法考試;教育教職工精誠團結、群策群力、以校為家、愛崗敬業,進一步樹立主人翁思想,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幹事業;增強教職工的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特別是廣大黨員參加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學習,通過學習教育活動、主題實踐活動、分析評議活動、整改提高等使全體黨員提高了政治理論水平,堅定了理想與信念,黨群關係更加密切,進一步增強了黨組織的凝聚力。
加強學習
提高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本領,全面提高師資隊伍素質。學校提出“人才強校”戰略,並實施以培養名師帶動名校建設的舉措,建設一支能適應現代職業教育的師資隊伍。著力培養碩士生的省、市教壇新星及骨幹教師。大力培養“雙師型”和“雙高型”教師。並選派了2名教師到德國進行專業研修,20多人到外省、市大型知名企業參觀學習。在校領導的號召下,全體教職工能認清形勢,增強危機感和責任感,自覺加強學習,更新知識結構,提高自身業務能力。
制定製度
制定了《蕪湖工業學校精神文明創建工作組織機構及職責》真正做到文明建設的層層落實,形成課堂、校園、環境全方位育人,促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及師德師風、學風校風的建設。 抓好校園綜合治理工作,積極創建“平安校園”,學校與各班級、各學科、各處室簽定《安全責任書》,安全責任得到落實。加強門衛管理和重點要害部門的安全檢查,並投資40萬元在校內公共場所及重要部門安裝了錄相監控系統,把不安全因素消滅在萌芽狀態。同時抓好計畫生育工作。建立健全育齡婦女登記表和各種資料,與市、區簽訂《計畫生育責任書》,關注女職工身心健康和切身利益,使得全校無一人超生。
保持形象
保持校務公開品牌形象,提升領導班子的廉潔力。就如何使校務公開工作再上新台階,促進班子廉正建設,工業學校採取了有效的措施:一是,積極發揮教代會的作用,有關學校發展和改革的重大問題一律提交教代會討論通過;二是,豐富校務公開內容,凡是能公開的如晉升、評優、評先、職稱評定、教職工考勤統計表等工作都公開。三是,設立班子建設意見箱和校長電子信箱,全校師生員工對領導班子有任何意見和建議均可投入意見箱,形成對班子成員的有效監督。
近年來,由於工業學校十分重視教師隊伍建設,湧現出一批師德好、業務精的教師。先後湧現出省、市級教壇新星2人,市級師德標兵、師德先進個人、德育先進工作者、優秀德育課教師6人,市級優秀園丁、骨幹教師、優秀教師5人,市級優秀黨務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4人,省級先進班集體1個,市級先進集體(支部)26個,省、市教育教學各類獲獎達110人次,指導各類學生在省市級競賽中獲獎達82人次。校園呈現出人心齊、幹勁大、和諧向上、欣欣向榮的局面。
改善辦學條件
由於學校辦學規模的擴大,為開創學校辦學新局面提供保障,學校對房產設備進行的大量的維修及改造,配備了多媒體設備、實驗實訓設備、體育器材、圖書;更換了黑板、桌椅等解決了現代化教學層次的需要。對學生宿舍進行改造、木床進行更新,杜絕安全隱患和事故的發生,使辦學條件得到一定的改善。加強食堂管理,積極轉變運營機制,大力加強內部管理,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改變服務方式,實行開放式銷售,增加主副食品種,提高了飯菜的質量。在經營過程中,認真加強衛生防疫工作,嚴把飯菜質量關。按市區防疫部門的要求對主副食操作間進行改造,工作中認真把食品衛生標準放在首位,堅決杜絕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就餐條件。
通過減免費用,扶助特困生完成學業。工業學校的學生中不少來自貧困家庭,貧困生約占在校生總數的15%.為了確保不讓一名學生因為家庭貧困而輟學,多年來,學校對特困生入學報到開通”綠色通道”:對提出申請學費減,免,緩和生活困難補助的百餘名學生做了認真調查和審核,對其中符合特困條件的學生給予了相應的學費減免和生活困難補助(平均每生減免,補助達200元),每年總計金額達20萬元。
目前,目前學校正積極調研、論證開發新的專業和實訓基地以及新的職教園區建設,以擴大學校的辦學規模,更好地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正在進一步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加強師德師風建設,著手抓好四項工作:搶占先機,做好進入職教園區前期工作,擴大辦學規模;抓“三重建設”,繼續加大經費投入力度建設國內先進、省內一流的汽車專業和數控專業校內實訓基地,實行產、教、研一體化,以特色強校;實施以“學分制”為抓手的教育教學的綜合改革,以質量立校;狠抓管理工作和創新,以管理促效益。加強重點骨幹示範專業和重點示範實訓基地建設,大力推進學校職業教育現代化建設進程,不斷提升學校服務社會、服務經濟、服務學生、服務企業的能力和水平,凝心聚力,爭取進入國家級重點示範學校和更高層的文明單位,努力為蕪湖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構建和諧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
蕪湖市工業學校公交線路:乘坐36路公車到白馬村下車就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