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址介紹

通面闊18.2米,通井深15米。
當時譚延闓書“懷萱堂”匾,梁啓超贈“慷慨各努力、閒暇輒相思”對聯,今俱已無存。
紀念人物

1901年留學日本,4年後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步兵科,名列全校之冠。翌年回國,即投身軍界,一生以建立現代國防為職志。蔣百里學貫中西,為現代著名軍事家,於文學、史學也都有很高的造詣。
1906年留學德國,回國先後任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校長及代理陸軍大學校長。
1912年任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校長。1913年任袁世凱總統府一等參議。
1920年他與鄭振鐸、沈雁冰等發起組織“文學研究會”。期間整理歐遊所得,寫成《歐洲文藝復興史》。
1923年他又和胡適、徐志摩等組織新月社。蔣百里多才藝,書法有晉唐氣韻。著作有《蔣百里先生全集》行世。
1937年出版了軍事論著集《國防論》,是國民黨將領中的第一人。並在日後一定程度的影響了白崇禧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