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清代文學評論家劉熙載在他的著作《藝概》中說:“蔣竹山詞未極流動自然,然洗鍊縝密,語多創穫。其志視梅溪(史達祖)較貞,視夢窗(吳文英)較清。劉文房(劉長卿)為五言長城,竹山其亦長短句之長城歟!”蔣捷的詞作,被古人認為是填詞的法度和標準。 許多詞作,都表現出作者懷念故國的心情,抒發了喪失山河之慟。如:“此恨難平君知否,似瓊台湧起彈棋局。”“彩扇紅牙今都在,恨無人解聽開元曲”。蔣捷的《虞美人·聽雨》、《賀新郎·甚矣君狂》、《一剪梅·舟過吳江》等都是膾炙人口的佳作。《一剪梅·舟過吳江》中有句“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故後人又稱其為“櫻桃進士”。蔣捷有《竹山詞》、《國小詳斷》等著作傳世。存詞90餘首。周鐵鎮竺山有蔣捷墓。
代表作品
詞作
蔣捷詞全集(《竹山詞》)
賀新郎秋曉
渺渺啼鴉了,亘魚天、寒生峭嶼,五湖秋曉。竹几一燈人做夢,嘶馬誰行古道。起搔首、窺星多少。月有微黃籬無影,掛牽牛、數朵青花小。秋太淡,添紅棗。
愁痕倚賴西風掃,被西風、翻催鬢鬒,與秋俱老。舊院隔霜簾不捲,金粉屏邊醉倒。計無此、中年懷抱。萬里江南吹簫恨,恨參差、白雁橫天杪。煙未斂,楚山杳。
賀新郎約友三月旦飲
雁嶼晴嵐薄,倚層屏、千樹高低,粉纖紅弱。雲際東風藏不盡,吹艷生香萬壑。又散人、汀蘅洲藥。擾擾匆匆塵土面,看歌鶯舞燕逢春樂。人共物,知誰錯。
寶釵樓上圍簾幕,小嬋娟、雙調彈箏,半霄鸞鶴。我輩中人無此分,琴思詩情當卻。也勝似、愁橫眉角。芳景三分才過二,便綠陰門巷楊花落。沽斗酒,且同酌。
賀新郎吳江
浪涌孤亭起,是當年、蓬萊頂上,海風飄墜。帝遣江神長守護,八柱蛟龍纏尾。斗吐出、寒煙寒雨。昨夜鯨翻坤軸動,卷雕翬、擲向虛空里。但留得,絳虹住。
五湖有客扁舟艤。怕群仙、重遊到此,翠旌難駐。手拍欄桿呼白鷺,為我殷勤寄語。奈鷺也、驚飛沙渚。星月一天雲萬壑,鑒茫茫、宇宙知何處?鼓雙楫,浩歌去。
賀新郎懷舊
夢冷黃金屋,嘆秦箏、斜鴻陣里,素弦塵撲。化作嬌鶯飛歸去,猶認紗窗舊綠。正過雨、荊桃如菽。此恨難平君知否?似瓊台、湧起彈棋局。消瘦影,嫌明燭。
鴛樓碎瀉東西玉,問芳蹤、何時再展,翠釵難卜。待把宮眉橫雲樣,描上生綃畫幅。怕不是、新來妝束。彩扇紅牙今都在,恨無人、解聽開元曲。空掩袖,倚寒竹。
賀新郎兵後寓吳
深閣簾垂繡,記家人、軟語燈邊,笑渦紅透。萬疊城頭哀怨角,吹落霜花滿袖。影廝伴、東奔西走。望斷鄉關知何處?羨寒鴉、到著黃昏後。一點點,歸楊柳。
相看只有山如舊。嘆浮雲、本是無心,也成蒼狗。明日枯荷包冷飯,又過前頭小阜。趁未發、且嘗村酒。醉探枵囊毛錐在,問鄰翁、要寫牛經否?翁不應,但搖手。
沁園春為老人書南堂壁
老子平生,辛勤幾年,始有此廬。也學那陶潛,籬栽些菊;依他杜甫,園種些蔬。除了雕梁,肯容紫燕,誰管門前長者車。怪近日,把一庭明月,卻借伊渠。
鬢邊白雪紛如,又何苦、招賓納賓歟?但夏榻宵眠,面風攲枕;冬檐晝短,背日觀書。若有人尋,只教僮道,這屋主人今自居。休羨彼,有搖金寶轡,織翠華裾。
沁園春次強雲卿韻
結算平生,風流債負,請一筆勾。蓋攻性之兵,花圍錦陣;毒身之鴆,笑齒歌喉。豈識吾儒,道中樂地,絕勝珠簾十里樓(一作十里迷樓)。迷因底,嘆晴乾不去,待雨淋頭。
休休著甚來由?硬鐵漢、從來氣食牛。但只有千篇,好詩好曲;都無半點,閒悶閒愁。自古嬌波,溺人多矣,試問還能溺我否?看牽絲傀儡,誰弄誰收。
女冠子元夕
蕙花(一作風)香也,雪晴池館如畫。春風飛到,寶釵樓上,一片笙簫,琉璃光射。而今燈漫掛,不是暗塵明月,那時元夜。況年來心懶意怯,羞與蛾兒(一作鬧蛾)爭耍。
江城人悄初更打。問繁華誰解,再向天公借?剔殘紅灺,但夢裡隱隱,鈿車羅帕。吳箋銀粉砑,待把舊家風景,寫成閒話。笑綠鬟鄰女,倚窗猶唱,夕陽西下。
女冠子競渡
電旗飛舞,雙雙(一作龍)還又爭渡。湘漓雲外,獨醒何在?翠藥紅蘅,芳菲如故。深衷全未語。不似素車白馬,卷潮起怒。但悄然千載舊跡,時有閒人弔古。
生平慣受椒蘭苦,甚魄沉寒浪,更被饞蛟妒?結瓊紉璐,料貝闕隱隱,騎鯨煙霧。楚妃花倚暮,莫便玉簫吹了,泝波同步。待月明洲渚,小留旌節,朗吟騷賦。
大聖樂陶成之生日
笙月涼邊,翠翹雙舞,壽仙曲破。更聽得、艷拍流星,慢唱壽詞初了,群唱蓮歌。主翁樓中披鶴氅,展一笑、微微紅透渦。襟懷好,縱炎官駐傘,長是春和。
千年鼻祖事業,記曾趁、雷聲飛快梭。但也曾三徑,撫松採菊,隨分吟喔。寶貴雲浮,榮華風過,淡處還他滋味多。休辭飲,有碧荷貯酒,深似金荷。
解連環岳園牡丹
妒花風惡,吹青陰漲卻,亂紅池閣。駐媚景、別有仙葩,遍瓊甃小台,翠油疏箔。舊日天香,記曾繞、玉奴弦索。自長安路遠,膩紫肥黃,但譜東洛。
天津霽虹似昨,聽鵑聲度月,春又寥寞。散艷魄、飛入江南,轉湖渺山茫,夢境難托。萬疊花愁,正困倚、鉤欄斜角。待攜尊、醉歌醉舞,勸花自樂(一作落)。
永遇樂綠陰
清逼池亭,潤侵山閣,雲氣凝聚。未有蟬前,已無蝶後,花事隨逝水。西園支徑,今朝重到。半礙醉筇吟袂。除非是、鶯身瘦小,暗中引雛穿去。
梅檐溜滴,風來吹斷,放得斜陽一縷。玉子敲枰,香綃落翦,聲度深幾許。層層離恨,淒迷如此,點破漫煩輕絮。應難認、爭春舊館,倚紅杏處。
花心動南塘元夕
春入南塘,粉梅花、盈盈倚風微笑。虹暈貫簾,星毯攢巷,遍地寶光交照。涌金門外樓台影,參差浸、西湖波渺。暮天遠、芙蓉萬朵,是誰移到。
鬒鬢雙仙未老,陪玳席佳賓,暖香雲繞。翠簨叩冰,銀管噓霜,瑞露滿鍾頻釂。醉歸深院重歌舞,雕盤轉、珍珠紅小。鳳洲柳、絲絲淡煙弄曉。
金盞子秋思
練月縈窗,夢乍醒,黃花翠竹庭館。心字夜香消(一作清),人孤另、雙鶼被池羞看。擬待告訴天公,減秋聲一半。無情雁、正用恁時飛來,叫雲尋伴。
猶記杏櫳暖,銀燭下、纖影卸佩款。春渦暈,紅豆小,鶯衣嫩,珠痕淡印芳汗。自從信誤青鸞,想籠鶯停喚。風刀快、剪盡畫檐梧桐,怎剪愁斷。
喜遷鶯暮春
遊絲纖弱,漫著意絆春,春難恁托。水暖成紋,雲晴生影,雙燕又窺簾幕(一作芳草漸侵裙幄)。露添牡丹新艷,風擺鞦韆閒索。對此景,動高歌一曲,何妨行樂。
行樂。春正好,無奈綠窗,孤負敲棋約。錦幄調笙,銀瓶索酒,爭奈也曾迷著。自從發凋心倦,常倚鉤欄斜角。翠深處,看悠悠幾點,楊花飛落。(行樂九句一作行樂,君聽取,鶯轉綠窗,也似來相約。粉壁題詩,香街走馬,爭奈鬢絲輸卻。夢回晝長無事,聊倚欄桿斜角。)
晝錦堂荷花
染柳煙消,敲菰雨斷,歷歷猶寄斜陽。掩冉玉妃芳袂,擁出靈場。倩他鴛鴦來寄語,駐君舴艋亦何妨。漁榔靜,獨奏棹歌,邀妃試酌清觴。
湖上雲漸暝,秋浩蕩,鮮風支盡蟬糧。贈我非環非佩,萬斛生香。半蝸茅屋歸吹影,數螺苔石壓波光。鴛鴦笑,何似且留雙楫,翠隱紅藏?
水龍吟效稼軒體招落梅之魄
醉兮瓊瀣浮觴些,招兮遣巫陽些。君毋去此,颶風將起,天微黃些。野馬塵埃,汗(一作污)君楚楚,白霓裳些。駕空兮雲浪,茫洋東下,流君往,他方些。
月滿兮西廂些,叫雲兮、笛淒涼些。歸來為我,重倚蛟背,寒鱗蒼些。俯視春紅,浩然一笑,吐山香些。翠禽兮弄曉,招君未至,我心傷些。
瑞鶴仙紅葉
縞霜霏霽雪。漸翠沒涼痕,猩浮寒血。山窗夢淒切,短吟筇猶倚,鶯邊新樾。花魂未歇,似追惜、芳消艷滅。挽西風、再入柔柯,誤染紺雲成纈。
休說。深題綿翰,淺泛瓊漪,暗春曾泄,情條萬結。依然是,未愁絕。最憐他南苑,空階堆遍,人隔仙蓬怨別。鎖芙蓉、小殿秋深,碎蟲訴月。
瑞鶴仙鄉城見月
紺煙迷雁跡。漸斷鼓零鍾,街喧初息。風檠背寒壁。放冰蜍飛到,絲(一作蛛)絲簾隙。瓊瑰(一作魂)暗泣。念鄉關、霜蕪似織。漫將身、化鶴歸來,忘卻舊遊端的。
歡極。蓬壺蕖浸,花院梨溶,醉連春夕。柯雲罷弈,櫻桃在,夢難覓。勸清光乍可,幽窗相伴,休照紅樓夜笛。怕人問、換譜伊涼,素娥未識。
瑞鶴仙壽東軒
立冬前一日。
玉霜生穗也。渺洲雲翠痕,雁繩低也。層簾四垂也。錦堂寒早近,天爐時也,香風遞也。是東籬、花深處也。料此花、伴我仙翁,未肯放秋歸也。
嬉也。繒波穩舫,鏡月危樓,釂瓊酡也。籠鶯睡也,紅妝旋舞衣也。待紗燈客散,紗窗日上,便是嚴凝序也。撫青氈、小帳圍春,又還醉也。
瑞鶴仙
素肌元是雪。向雪裡帶香,更添奇絕。梅花太孤潔。問梨花何似?風標難說。長洲漾楫,料鴛邊、嬌蓉乍折。對珠櫳、自剪涼衣,愛把淡羅輕疊。
清徹。螺心翠靨,龍吻瓊涎,總成虛設。微微醉纈,窗燈暈弄明滅。算銀台高處,芳菲仙佩,步遍纖雲萬葉。覺來時、人在紅幬,半廊界月。
木蘭花慢冰
傍池欄倚遍,問山影,是誰偷?但鷺斂瓊絲,鴛藏繡羽,礙浴妨浮。寒流。暗沖片響,似犀椎、帶月靜敲秋。因念涼荷院宇,粉丸曾泛金甌。
妝樓。曉澀翠罌油,倦鬢理還休。更有何意緒,憐他半夜,瓶破梅愁。紅裯。淚乾萬點,待穿來、寄與薄情收。只恐東風未轉,誤人日望歸舟。
木蘭花慢再賦
渺琉璃萬頃,冷光射,夕陽洲。見敗柳漂枝,殘蘆泛葉,欲去仍留。羅幬,少年夢裡,正窺簾、月浸素肌柔。誰念衰翁自老,斷髭凍得成虬。
凝眸。一望絕飛鷗,宇宙正清幽。漫細敲紫硯,輕呵翠管,吟思難抽。颼颼。晚風又起,但時聽、碎玉落檐頭。多少梅花飛腦,醉來誤整香篝。
珍珠簾壽岳君選
書樓四面筠簾卷,微薰起,翠弄懸簽絲軟。樓上讀書仙,對寶狻霏轉。繡館釵行雲度影,灩壽觥,盈盈爭勸。爭勸。奈芸邊事切,花中情淺。
金奏未響昏蜩,早傳言放卻,舞衫歌扇。柳雨一窩涼,再展湘卷。萬顆蕖心瓊珠輥,細滴與、銀硃小硯。深院,待月滿廊腰,玉笙又遠。
高陽台芙蓉
霞鑠簾珠,雲蒸篆玉,環樓婉婉飛鈴。天上王郎,飆輪此地曾停。秋香不斷台隍遠,溢萬叢、錦艷鮮明。事成塵、鸞鳳簫中,空度歌聲。
癯翁一點清寒髓(一作性),慣餐英菊嶼,飲露蘭汀。透屋高紅,新營小樣花城。霜濃月淡三更夢,夢曼仙、來倚吟屏。共襟期、不是瓊姬,不是芳卿。
高陽台送翠英
燕卷晴絲,蜂粘落絮,天教綰住閒愁。閒里清明,匆匆粉澀紅羞。燈搖縹暈茸窗冷,語未闌、娥影分收。好傷情、春也難留,人也難留。
芳塵滿目悠悠,問縈雲佩響,還繞誰樓?別酒才斟,從前心事都休。飛鶯縱有風吹轉,奈舊家苑已成秋。莫思量、楊柳灣西,且棹吟舟。
高陽台鬧元宵
橋尾星沉,街心塵斂,天公還把春饒。桂月黃昏,金絲柳換星搖。相逢小曲方嫌冷,便暖熏、珠絡香飄。卻憐他、隔歲芳期,枉費囊綃。
人情終似娥(一作蛾)兒舞,到顰翻宿粉,怎比初描。認得遊蹤,花驄不住嘶嬌。柳梢一寸殘紅炬,喜尚堪、移照櫻桃。醉醺醺、不記元宵,只道花朝。
春夏兩相期壽謝令人
聽深深、謝家庭館,東風對語雙燕。似說朝來,天上婺星光見。金裁花誥紫泥香,繡里藤輿紅茵軟。散蠟宮輝,行鱗廚品,至今人羨。
西湖萬柳如線。料月仙當此,小停飆輦。付與長年,教見海心波淺。縈雲玉佩五侯門,洗雪(一作雲)華桐(一作洞)三春苑。慢拍調鶯,急鼓催鸞,翠陰生院。
念奴嬌壽薛稼堂
稼翁居士,有幾多抱負,幾多聲價?玉立繡衣霄漢表,曾覽八州風化。進退行藏,此時正要,一著高天下。黃埃撲面,不成也控羸馬?
人道雲出無心,才離山後,豈是無心者?自古達官酣富貴,往往遭人描畫。只有青門,種瓜閒客,千載傳佳話。稼翁一笑,吾今亦愛吾稼。
絳都春一題作春愁
春愁怎畫?正鶯背帶雪,酴醿花謝。細雨院深,淡月廊斜,重簾掛。歸時記約燒燈夜,早拆盡、鞦韆紅架。縱然歸近,風光又是,翠陰初夏。
婭奼。顰青泫白,恨玉佩罷舞,芳塵凝榭。幾擬倩人,付與蘭香(一作香蘭)秋羅帕。知他墮策斜攏馬,在底處、垂楊樓下?無語暗擁嬌鬟,鳳釵溜也。
聲聲慢秋聲
黃花深巷,紅葉低窗,淒涼一片秋聲。豆雨聲來,中間夾帶風聲。疏疏二十五點,麗譙門、不鎖更聲。故人遠,問誰搖玉佩,檐底鈴聲?
彩角聲吹月墮,漸連營馬動,四起笳聲。閃爍鄰燈,燈前尚有砧聲。知他訴愁到曉,碎噥噥、多少蛩聲。訴未了,把一半,分與雁聲。
尾犯寒夜
夜倚讀書床,敲碎唾壺,燈暈明滅。多事西風,把齊鈴頻掣。人共語(一作笑)溫溫芋火;雁孤飛、蕭蕭檜(一作檢,一作稷)雪。遍欄桿外,萬頃魚天,未了予愁絕。
雞邊長劍舞,念不到、此樣豪傑。瘦骨稜稜,但淒其衾鐵。是非夢、無良堪記,似雙瞳、繽紛翠纈。浩然心在,我逢著、梅花便說。
滿江紅
一掬鄉心,付杳杳、露莎煙葦。來相伴、悽然客影,謝他窮鬼。新綠舊紅春又老,少玄老白人生幾。況無情、世故盪摩中,凋英偉。
詞場筆,行群蟻;戰場胄,藏群蟻。問何如清晝,倚藤憑棐?流水青山屋上下,束書壺酒船頭尾。任垂涎、斗大印黃金,狂周顗。
滿江紅一題作秋旅
秋本無愁,奈客里、秋偏岑寂。身老大、忺(一作歡)敲秦缶,嫩移陶甓。萬誤曾因疏處起,一閒且向貧中覓。笑新來、多事是征鴻,聲嘹嚦。
雙戶掩,孤燈剔;書束架,琴懸壁。笑人間無此,小窗幽闃。浪遠微聽葭葉響,雨殘細數梧梢滴。正依稀、夢到故人家,誰橫笛。
探芳信菊
翠吟(一作岑)悄(一作哨),似有人黃裳,孤佇埃表。漸老侵芳歲,識君恨不早。料應陶令吟魂在,凝此秋香妙。傲霜姿、尚想前身,倚窗余傲。
回首醉年少。控駿馬蓉邊,紅嚲茸帽。淡泊東籬,有誰肯夢飛到。正襟三誦悠然句,聊遣花微笑。酒休賒、醒眼看花正好。
梅花引荊溪阻雪
白鷗問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時,何事鎖眉頭?風拍小簾燈暈舞,對閒影,冷清清,憶舊遊。
舊遊舊遊今在否?花外樓,柳下舟。夢也夢也夢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黃雲,濕透木綿裘。都道無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洞仙歌對雨思友
世間何處,最難忘杯酒?惟是停雲想親友。此時無一盞,千種離愁。西風外,長伴枯荷衰柳。
去年深夜語,傾倒書◇,窗燭心懸小紅豆。到得到門時,雨正蕭蕭。嗟今雨此情非舊。待與子、相期采黃花,又未卜重陽,果能晴否?
洞仙歌柳
枝枝葉葉,受東風調弄。便是鶯窗也微動。自鵝黃千縷,數到飛綿,閒無事,誰管將春迎送?
輕柔心性在,教得遊人,酒舞花吟恣狂縱。更誰家鸞鏡里,貪學纖蛾,移來傍妝樓新種。總不道、江頭鎖清愁。正雨渺煙茫,翠陰如夢。
最高樓催春
新春景,明媚在何時?宜早不宜遲。軟塵巷陌青酒幰,重簾深院畫羅衣。要些兒,晴日照,暖風吹。
一片片、雪兒休要下,一點點、雨兒休要灑。才恁地,越愆期。悠悠不趁梅花到,匆匆枉帶柳花飛。倩黃鶯,將人語,報春歸。
祝英台次韻
柳邊樓,花下館,低卷繡簾半。簾外天絲,擾擾似情亂。知他蛾綠纖眉,鵝黃小袖,在何處、閒遊閒玩。
最堪嘆,箏面一寸塵深,玉柱網斜雁。譜字紅蔫,剪燭記同看。幾回傳語東風,將愁吹去,怎奈向、東風不管。
風入松戲人去妾
東風方到(一作日日)舊桃枝,仙夢已雲迷。畫欄紅子樗蒲處,依然是、春盡簾重。恨殺河東獅子,驚回海底鷗兒。
尋芳小步莫(一作每)嫌遲,此去卻慵移。斷腸不在分襟後,元來在、襟未分時。柳岸猶攜素手,蘭房早掩朱扉。
解佩令春
春晴也好,春陰也好,著些兒、春雨越好。春雨如絲,繡出花枝紅裊。怎奈他、孟婆合皂。
梅花風小(一作悄),杏花風小,海棠風、驀地寒峭。歲歲春光,被二十四風吹老。楝花風、爾且慢到。
一剪梅宿龍游朱氏樓
小巧樓台眼界寬。朝捲簾看,暮捲簾看。故鄉一望一心酸。雲又迷漫,水又迷漫。
天不教人客夢安。昨夜春寒,今夜春寒。梨花月底兩眉攢。敲遍欄桿,拍遍欄桿。
一剪梅舟過吳江
一片春愁待(一作帶)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秋娘度(一作容)與泰娘嬌(一作橋)。風又飄飄,雨又蕭蕭。
何日歸家洗客袍(一作雲帆卸浦橋)?銀字笙(一作箏)調,心字香燒。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虞美人梳樓
絲絲楊柳絲絲雨,春在溟濛處。樓兒忒小不藏愁,幾度和雲,飛去覓歸舟。
天憐客子鄉關遠,借與花消遣。海棠紅近綠欄桿,才卷朱簾,卻又晚風寒。
南鄉子塘門元宵
翠幰夜遊車,不到山邊與水涯。隨分紙燈三四盞,鄰家。便做元宵好景夸。
誰解倚梅花,思想燈毯墜絳紗。舊說夢華猶未了,堪嗟。才百餘年又夢華。
步蟾宮木犀
綠華剪碎嬌雲瘦,剩妝點、菊前蓉後。娟娟月也染成香,又何況、纖羅襟袖?
秋窗一夜西風驟,翠奩鎖、瓊珠花鏤。人間富貴總腥膻,且和露、攀花三嗅。
步蟾宮春景
玉窗掣鎖香雲漲,喚綠袖、低敲方響。流蘇拂處字微訛,但斜倚、紅梅一餉。
蒙蒙月在簾衣上,做池館、春陰模樣。春陰模樣不如晴,這催雪、曲兒休唱。
玉樓春桃花灣馬跡
秦人占得桃源地,說道花深堪避世。桃花灣內豈無花?呂政馬來攔不住。
明朝與子穿花去,去看霜蹄剜石處。茫茫秦事是耶非,萬一問花花解語。
念奴嬌夢有奏方響而舞者
夜深清夢,到叢花深處,滿襟冰雪。人在瓊雲,方響樂、杳杳沖牙清(一作音)絕。翠簨翔龍,金樅躍鳳,不是蕤賓鐵。淒鏘仙調,風敲珠樹新折。
中有五色光開,參差帔影,對舞山香徹。霧閣雲窗歸去也,笑擁靈君旌節。六曲欄乾,一聲鸚鵡霍地空花滅(一作帔空花滅)。夢回孤館,秋笳霜外嗚咽。
應天長次清真韻
柳湖載酒,梅墅賒棋,東風袖裡寒色。轉眼翠籠池閣,含櫻薦鶯食。匆匆過,春是客。
弄細雨、晝陰生寂。似瓊宛(一作花)、謫下紅裳,再返仙籍。
無限倚欄愁,夢斷雲簫,鵑叫度青壁。漫有戲龍盤口,盈盈住花宅。嬌驄馬,嘶巷陌。戶半掩、墮鞭無跡。但追想,白薴裁縫,燈下初識。
賀新郎隱括杜詩
絕代幽人獨,掩芳姿、深居何處?亂雲深谷。自說關中良家子,零落聊依草木。世喪敗、誰收骨肉?輕薄兒郎為夫婿,愛新人、窈窕顏如玉。千萬事,風前燭。
鴛鴦一旦成孤宿。最堪憐、新人歡笑,舊人哀哭。侍婢賣珠回來後,相與牽蘿補屋。漫採得、柏枝盈掬。日暮山中天寒也,翠綃衣、薄甚肌生粟。空斂袖,倚修竹。
玉漏遲壽東軒
客窗空翠杪。前生飲慣,長生瓊醥。回首紅塵,換了◇花幰草。隔水神仙洞府,但只有、飛霞能到。誰信道,西風送我,還陪清嘯。
飄渺柳側雙樓,正繡幕圍春,露深煙悄。魚尾停時,雪上鬒雲猶少。醉傍芙蓉自語:原來此、年年簪帽。青嶼小,鶴立淡煙秋曉。
高陽台江陰道中有懷
宛轉憐香,徘徊顧影,臨芳更倚苔身。多謝殘英,飛來遠遠隨人。回頭卻望晴檐下,等幾番、小摘微薰。到而今、獨裊鞭梢,笑不成春。
愁吟未了煙林曉,有垂楊夾路,也為輕顰。今夜山窗,還是費繞梨雲。行囊不是吳箋少,問倩誰、去寫花真?待歸時,葉底紅肥,細雨如塵。
秋夜雨秋夜
黃雲水驛秋笳噎,吹人雙鬢如雪。愁多無奈處,漫碎把、寒花輕撅。
紅雲轉入香心(一作心香)里,夜漸深、人語初歇。此際愁更別。雁落影、西窗殘月。
柳梢青游女
學唱新腔,鞦韆架上,釵股敲雙。柳雨花風,翠松裙褶,紅膩鞋幫。
歸來門掩銀釭,淡月里、疏鍾漸撞。嬌欲人扶,醉嫌人問,斜倚樓窗。
虞美人聽雨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昭君怨·賣花人
擔子挑春雖小,紅紅白白都好。賣過巷東家,巷西家。
簾外一聲聲叫,簾里丫鬟入報。問道買梅花,買桃花。
詩作
東坡田
老去紅灰酒瓮前,向來青草瘴江邊。
卜居自為溪山好,不是區區為買田。
銅官山
崒嵂荊南山,袁令葬其麓。
相傳天賜棺,咄咄誑流俗。
令嘗成輿梁,天報宜以福。
賜棺信榮矣,畢竟入鬼録。
珠官在嶺南,錦官在巴蜀。
鹽官與鐵官,登載紛簡牘。
吾恐古有司,鑄銅山之足。
後人訛承訛,官傍妄加木。
政須改銅官,大字巉崖腹。
事有作俑者,並按王喬玉。
詞作生涯
蔣捷的詞大多情調淒清。他沒有正面地直接反映時代的巨變,而是採用“待把舊家風景,寫成閒話”(《女冠子》)的方式,於落寞愁苦中寄寓感傷故國的一片深情。如“飛鶯縱有風吹轉,奈舊家苑已成秋”(《高陽台》),“星月一天雲萬壑,覽茫茫宇宙知何處”(《賀新郎》),“夢也夢也,夢不到,寒水空流”(《梅花引》)等,都包含著山河易色、無處容身的悲哀。《虞美人·聽雨》通過聽雨一事,概括了作者少年、壯年和晚年三個時期的不同感受,身世家國之感極為痛切,其中“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二句尤其悲壯蒼涼。但他的詞又不儘是低沉暗淡的情調,時而振起一筆,開擴意境,呈現清麗色彩。如《賀新郎·秋曉》本寫“萬里江南吹簫恨”,卻於月影微黃的院落中點綴上青花、紅棗,再推向白雁橫天、楚山隱約的遠景,使詞中所表現的憂傷苦悶之情不致於過分沉抑。《一剪梅》寫“舟過吳江”,其中“風又飄飄,雨又蕭蕭”,“紅了櫻桃,綠了芭蕉”等句,也沖淡了傷逝懷歸的悲涼氣氛。所以周濟稱其“思力沈透處,可以起懦”(《宋四家詞選》)。這當然與其詞“鍊字精深,調音諧”(《四庫全書總目》)也是分不開的。對竹山詞的評價,前人意見分歧很大。貶之者如馮煦,認為其“詞旨鄙俚”“不可謂正軌”(《宋六十一家詞選例言》);陳廷焯更認為在南宋詞人中“竹山雖不論可也”(《白雨齋詞話》)。那是用姜夔、張炎的詞作為標準來衡量的,實屬偏見。劉熙載的看法與此相反,他說:“蔣竹山詞未極流動自然,然洗鍊縝密,語多創穫,其志視梅溪較貞,其思視夢窗較清。劉文房(劉長卿)為五言長城,竹山其亦長短句之長城歟。”(《藝概·詞曲概》)稱竹山為長短句之長城,固屬過譽,但他從詞品與詞法兩方面充分肯定了竹山詞,還是頗有見地的。
總之,竹山詞思想內容較充實,寫作方法和風格多樣化,不失為南宋高手之一。
個人風格
在宋末詞人中,蔣捷詞別開生面,最有特色和個性。在社交上,他與聲同氣應的周、王、張等人不見有任何來往,詞風也是另闢蹊徑,不主一家,而兼融豪放詞的清奇流暢和婉約詞的含蓄蘊藉,既無辛派後勁粗放直率之病,也無姜派末流刻削隱晦之失。 他敢於直接表現亡國遺民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和對異族統治的不滿情緒,《沁園春·為老人書南堂壁》和《賀新郎·鄉士以狂得罪賦此餞行》二詞,就充滿著一股不屈的奇氣。蔣捷詞還多角度地表現出亡國後遺民們漂泊流浪的淒涼感受和饑寒交迫的生存困境。
此處,蔣詞的情感基調不像王沂孫、張炎詞那樣一味的低沉陰暗,有的詞作格調清新,樂觀輕快,如《霜天曉角》(人影窗紗)和《昭君怨·賣花人》寫折花和賣花,極富生活情趣。蔣捷在宋末詞壇上獨立於時代風氣之外,卓然成家,對清初陽羨派詞人頗有影響。
詞作鑑賞
一剪梅·舟過吳江
一片春愁待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秋娘渡與泰娘橋,風又飄飄,雨又蕭蕭。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心字香燒。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在近現代,美術家朱宣鹹以“一剪梅 舟過吳江”的詩意,創作了中國畫作品《紅櫻桃映綠芭蕉》來藝術化形象化地表達了這一意境和自己的感受。
作品賞析:吳江指濱臨太湖東岸的吳江縣。這首詞主要寫作者乘船漂泊在途中倦懶思歸之心情。起筆點題,指出時序。 “一片春愁待酒澆”,“一片”愁悶連綿不斷。“待酒澆”,表現了他愁緒之濃。詞人的愁緒因何而發。這片春愁緣何而生。接著便點出這個命題。 隨之以白描手法描繪了“舟過吳江”的情景:“江上舟搖,樓上簾招。秋娘渡與泰娘橋,風又飄飄,雨又蕭蕭”,這“江”即吳江。一個“搖”字,頗具動態感,帶出了乘舟的主人公的動盪飄泊之感。“招”,意為招徠顧客透露了他的視線為酒樓所吸引並希望借酒澆愁的心理。這裡他的船已經駛過了秋娘渡和泰娘橋,以突出一個“過”字。“秋娘”“泰娘”是唐代著名歌女。作者單用之。心緒中難免有一種思歸和團聚的急切之情。飄泊思歸,偏逢上連陰天氣。作者用“飄飄”“蕭蕭”描繪了風吹雨急。“又”字含意深刻,表明他對風雨阻歸的惱意。
“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心字香燒”。想像歸家後的溫暖生活,思歸的心情更加急切。“何日歸家”四家,一直管著後面的三件事:洗客袍、調笙和燒香。“客袍”,旅途穿的衣服。調笙,調弄有銀字的笙,燒香,點熏爐里心字形的香。作者詞中極想歸家之後佳人陪伴之樂,思歸之情段段如此。“銀字”和“心字”給他所嚮往的家庭生活,增添了美好、和諧的意味。
“流光容易把人拋”,指時光流逝之快。櫻桃和芭蕉這兩種植物的顏色變化,具體地顯示出時光的賓士。蔣捷抓住夏初櫻桃成熟時顏色變紅,芭蕉葉子由淺綠變為深綠,把看不見的時光流逝轉化為可以捉摸的形象。春愁是剪不斷、理還亂。詞中借“紅”“綠”顏色之轉變,抒發了年華易逝,人生易老的感嘆。 詞人在詞中逐句叶韻,讀起朗朗上口,節奏鏗鏘。大大地加強了詞的表現力。這個節奏感極強的思歸曲,讀後讓人有“余言繞樑,三日不絕”的意味。
這首詞,是詞人乘船經過吳江縣時所作。全詞用“點”“染”結合的手法,寫出了詞人傷春的情緒及久客異鄉思歸的情緒。 上片首句點出“春愁”的主旨,“一片”言愁緒連綿不斷,“待酒澆”是急欲要排解愁緒;“江上舟搖”、“樓上簾招”白描,寫舟行進在波動的水上,酒樓上的酒招子,吸引了尋酒的詞人;“秋娘渡與泰娘橋,風又飄飄,雨又蕭蕭”是用當地的特色景點和淒清、傷悲氣氛對愁緒進行渲染。
下片首句點出“歸家”的情思,“何日”道出飄泊的厭倦和歸家的迫切;“洗客袍”、“調笙”和“燒香”白描,是詞人想像歸家之後的情景:結束旅途的勞頓,換去客袍;享受家庭生活的溫馨,嬌妻調弄起鑲有銀字的笙,點燃熏爐里心字形的香。白描是為了渲染歸情,用美好和諧的家庭生活來突出思歸的心緒。
更精妙的是下片最後三句,“流光容易把人拋”點出感嘆時光流逝之情,“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化抽象的時光為可感的意象,以兩種植物的顏色變化來具體表現時光的流逝之快,也是渲染。全詞以首句的“春愁”為核心,選取典型景物和情景層層渲染,突出了春愁的內涵:一是倦遊思歸的愁,一是春光易逝的愁
虞美人·聽雨
少年聽雨歌樓上, 紅燭昏羅帳。 壯年聽雨客舟中, 江闊雲低, 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 鬢已星星也。 悲歡離合總無情, 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作品賞析:這是蔣捷自己一生的真實寫照。詞人曾為末代進士,尚未授予官職宋朝就很快就滅亡。他的一生是在顛沛流離中度過的。三個時期,三種心境,讀來也使人悽然。
這首詞作者自己漫長而曲折的經歷中,以三幅象徵性的畫面,概括了從少到老在環境、生活、心情各方面所發生的巨大變化。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展現的只是一時一地的片斷場景,少年的心,總是放蕩不羈的,年少的時候,不識愁滋味,就算聽雨也要找一個浪漫的地方,選擇自己喜歡的人陪在身邊,那時候是無憂無慮的,沒有經歷人生的風雨,心中有著豪情與壯志,就算憂愁,也只顯得淡雅與悠然,也只是為賦新詞強說愁罷了。在悠閒與得意中,會為了春花與秋月而不由發出感嘆:青春是一本太倉促的書。
“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一個客舟中聽雨的畫面,一幅水天遼闊、風急雲低的江上秋雨圖。而一失群孤飛的大雁。恰是作為作者自己的影子出現的。壯年之後,兵荒馬亂之際,詞人常常在人生的蒼茫大地上踽踽獨行,常常東奔西走,四方漂流。他通過只展示了這樣一幅江雨圖,一腔旅恨、萬種離愁卻都已包孕其中了。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描寫的是一幅顯示他的當前處境的自我畫像。一個白髮老人獨自在僧廬下傾聽著夜雨。處境之蕭索,心境之淒涼,在十餘字中,一覽無餘。江山已易主,壯年愁恨與少年歡樂,已如雨打風吹去。此時此地再聽到點點滴滴的雨聲,自己卻已木然無動於衷了。“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表達出詞人無可奈何的心緒,使其“聽雨”嘎然而止。
蔣捷的這首詞,內容包涵較廣,感情蘊藏較深。以他一生的遭遇為主線,由少年歌樓聽雨,壯年客舟聽雨,寫到寄居僧廬、鬢髮星星。結尾兩句更越過這一頂點,展現了一個新的感情境界。“一任”兩個字,就表達了聽雨人的心情。這種心情,在冷漠和決絕中透出深化的痛苦,可謂字字千鈞。
層次清楚,脈絡分明,是這首詞又一大特色。上片感懷已逝的歲月,下片慨嘆目前的境況。按時間順序,歌樓中年寫到客舟中壯年,再寫到“鬢也星星”的老年,以“聽雨”為線索,一以貫之。
這首詞面對逝水流光沒有撕心裂肺的悲號,那種淡淡的喟嘆,及是傷感青春,也是欣慰收穫,更是一種深沉的人生,恰與蔣捷的詩作風格相應。
虞美人 梳樓
絲絲楊柳絲絲雨。春在溟濛處。樓兒忒小不藏愁。幾度和雲飛去、覓歸舟。天憐客子鄉關遠。借與花消遣。海棠紅近綠闌乾。才卷朱簾卻又、晚風寒。
作品賞析:這是一首描寫羈旅他鄉淒迷心境的詞。蔣捷這首詞,字字錘鍊,用句精巧,但也平淡,也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絲絲楊柳絲絲雨 ,春在溟濛處。”楊柳絲絲,細雨綿綿,柳絲輕拂。煙雨籠罩的遠處,一派迷濛縹緲的景象。這二句如一圖精心細琢的工筆畫。以“楊柳 ”、“細雨”繪出江南春雨圖。“絲絲”逼真地再現了柳枝的柔姿,描畫了春雨連綿不斷的形象。也喻指絲絲愁緒。詞的起句儘管重複出現了“絲絲”這一疊詞,因而產生了特定的渲染效果,加強了詞的豐富的內涵。讀來琅琅上口,增強了詞的藝術美感。
下面轉入傷懷的心理描寫 :“樓兒忒小不藏愁”,南宋末年 ,國事江河日下。詞人對前途感到無窮憂慮。心中的愁苦鬱積,遇感而發。鄉愁在文人眼裡是一個永遠抹不去的痛。古人寫之多樣,蔣捷此句則以“樓兒忒小”藏不下作喻 。“藏”字 ,表現了隱忍、按捺已久。但以其愁太多,樓兒忒小,因而這“愁”擺脫小樓的羈絆。“幾度和雲飛去覓歸舟”了 。“幾度 ”一詞,渲染了詞人思歸之情的執著與痴迷。然而幻想只能是使暫時的避難所,只能徒增憂愁。急切盼歸卻不成之後,詞人只好“天憐客子鄉關遠,借與花消遣”。“天憐”,點明題旨,把客愁鄉思表現得更加突出。但“天”憐則憐矣 ,只能“借與花消遣”。“借”指客居他鄉,花非我有 ,也只能 “借”之而已 !一“ 憐”一“借”中,婉轉含蓄地表達了他鄉孑然之苦 ,愁苦難消的複雜心理活動 。“海棠紅近綠欄桿。才卷朱簾又晚風寒 。”承“花消遣”而來,海棠臨欄,紅綠相映。細雨中的海棠,顏色自非一般。詞人在這裡寫的是雨中海棠。詞人羈旅已久,韶華已逝,思鄉欲歸,心境黯然。然而目觸之處卻是竟相紅艷的紅海棠,對比之下,更增添心中傷愁。貌似紅綠眼的場景 ,實際上卻暗含了淒涼之意。何況捲簾之際,迎面而來的又是那令人心寒的晚風呢!
這是一首詞景交融的佳作。起筆點染景物,寫詞人淒迷愁苦的心境,使人思歸 。詞中匠心獨運 ,寫“愁 ”多,用“樓”小作襯托。 寫哀愁,用海棠反襯。恰如王夫之所說,這裡是用“樂景寫哀 ”,起到“一倍增其哀樂”之效果。詞中語言清新素淡,雕琢之下,不仍平淡之本色,是其藝術之最大特色
三幅畫面前後銜接而又相互映照,藝術地概括了作者由少到老的人生道路和由春到冬的情感歷程。其中,既有個性烙印,又有時代折光:由作者的少年風流、壯年飄零、晚年孤冷,分明可以透見一個歷史時代由興到衰、由衰到亡的嬗變軌跡,而這正是此詞的深刻、獨到之處。
賀新郎.懷舊
夢冷黃金屋。嘆秦箏、斜鴻陣里,素弦塵撲。化作嬌鶯飛歸去,猶任紗窗舊綠。正過雨荊桃如菽。此恨難平君知否?似瓊台湧起彈棋局。消瘦影,嫌明燭。
鴛樓碎瀉東西玉。問芳蹤、何時再展?翠釵難卜。待把宮眉橫雲樣,描上生綃畫幅。怕不是新來妝束。彩扇紅牙今都在,恨無人解聽開元曲。空掩袖,倚寒竹。
女冠子·元夕
蕙花香也,雪晴池館如畫。
春風飛到,寶釵樓上,一片笙簫,琉璃光射。
而今燈謾掛,不是暗塵明月,那時元夜。
況年來心懶意怯,羞與蛾兒爭耍。
江城人悄初更打,問繁華誰解再向天公借?
剔殘紅灺,但夢裡隱隱鈿車羅帕。
吳箋銀粉砑,待把舊家風景,寫成閒話。
笑綠鬢鄰女,綺窗猶唱,夕陽西下。
作品賞析:元宵佳節是歷代詞人經常吟詠的話題。在百姓心中,元宵節也最重要,最熱鬧。蔣捷這首詞作於宋亡之後,詞中寄寓了他對故國的深切緬懷之情。
全詞起筆“蕙花香也。雪睛池館如畫。”即沉入了對過去元夕的美好回憶:蘭蕙花香,街市樓館林立,宛若畫圖,一派迷人景象。極度地渲染了元宵節日氛圍。“春風飛到,寶釵樓上,一片笙簫,琉璃光射。”春風和煦,酒旗飄拂,笙簫齊奏,仙樂風飄。據載,宮中曾做五丈多高的琉璃燈。地方更有五色琉璃製成的燈。燈市的壯觀,使詞人憶起如昨天一般。
“而今燈漫掛。不是暗塵明月,那時元夜。”“而今”二字是過渡,上寫昔日情景,下寫今日元夕景況。“燈漫掛”,指草草地掛著幾盞燈,與“琉璃光射”形成鮮明的對照。“不是暗塵明月,那時元夜。”既寫今夕的蕭索,又帶出昔日的繁華。“暗塵明月”用唐蘇味道《上元》“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詩意。以上是從節日活動方面作今昔對比。“況年來、心懶意怯,羞與蛾兒爭耍。”今昔不同心情的對比。蛾兒,即鬧蛾兒,用紙剪成的玩具。寫今日的元宵已令人興味索然,心境之灰懶,更怕出去觀燈了。這種暗淡的心情是近些年來才有的,是處境使然。
“江城人悄初更打。”從燈市時間的短促寫今宵的冷落,並點明詞人度元宵所在地即江城隨之用了“問”、“但”、“待把”、“笑”等幾個領字,寫出了自己內心的悲恨酸楚。“問繁華誰解,再向天公借。”提出有誰能再向天公借來繁華呢?“剔殘紅灺。但夢裡隱隱,鈿車羅帕。”懷著無可奈何的心情,詞人剔除燭台上燒殘的灰燼入睡了。夢中那轔轔滾動的鈿車、佩戴香羅手帕的如雲士女,隱隱出現。
“吳箋銀粉砑。待把舊家風景,寫成閒話。”以最精美的吳地的銀粉紙,把“舊家風景”寫成文字,以寄託自己的拳拳故國之思。銀粉砑,碾壓上銀粉的紙。舊家風景,借指宋朝盛事。聽到鄰家的少女還在倚窗唱著南宋的元夕詞。現在居然有人能唱這首詞,而這歌詞描繪的繁華景象和“琉璃光射”、“暗塵明月”正相一致。心之所觸,心頭不禁為之一動,略微感到一絲欣慰,故以“笑”而已。
這首詞風格較為自然,詞意始終在流動中,無一凝滯。在追琢中顯出自然之本色。或直描,或問寫,或借夢境,著力處皆詞人所鍾之情。
蔣捷家世
毛晉汲古閣本《竹山詞》卷首,有元湖濱散人至正乙巳歲(二三八五年)所作《題竹山詞》云:竹山先生出義興巨族。宋南渡後,有名璨字宣卿者“璨”應為“璨”,善書,仕亦通顯,子孫俊秀,所居擅溪山之勝。故先生貌不揚,長於樂府。此稿得之於唐士牧家藏本,雖無詮次,庶幾無遺逸雲。今人均據以考知蔣捷系出“義興巨族”蔣氏,為南宋紹興年間曾任戶部侍郎、敷文閣待制、知揚州、臨安府的著名書家蔣璨的後人。
以下為另一個版本:
蔣捷是南宋末年的著名詞人,宜興人。其人品、詞品對於後世尤其是清代的詞壇影響很大,但其身世卻不為後世詞壇及宋詞愛好者所詳知。
改革開放以來,束之高閣的地方志和宗譜家乘,陸續上架,我們有機會閱覽到前所末涉及的資料。本文詳述的《蔣氏家乘》就是存世不多的蔣氏宗譜之一。該譜所載的蔣捷身世,遠較方誌充實。筆者以此譜為主要依據,參照其他志書譜牒以及今人的著作,試圖描繪出蔣捷的生活軌跡。蔣捷留給後人的懸念,列舉其大端提出管見,以就教於大方之家。
宜興的蔣氏始祖為東漢初年的蔣默、蔣澄。據各蔣氏宗譜記載,西周時周公旦第三子姓姬名伯齡的受封於蔣(今河南省始因縣境內)。楚滅蔣國後,子孫改姓蔣,共尊伯齡為第一世始祖,至蔣默、蔣澄時是第四十八世。
蔣默的生平,各譜記載不多。在宜興《茗嶺蔣氏宗譜》卷四中收載的《雲陽亭侯碑》,較詳細地敘述其為人和從政之道。有助於我們對蔣默的理解。碑文的作者是唐代賜進士第給事中蔣渙。以蔣默為始遷祖第一世,蔣渙是第二十世。他於天寶十五年(742)時撰寫此碑:“(蔣橫)所生九子,皆散徙。公即大將軍第八子也,諱默,字秀芳。以建武二年(公元26年)渡江來居陽羨隔湖之東,今為宜興人也。公幼而慷慨,壯而雄偉,洞知稼穡,材兼文武,……終負朝廷之譽,故復振家聲,平雪冤恥。以公封為雲陽準岱二郡侯,仕終諫議大夫。正色立朝,振威獨坐。貴戚斂手,豪右側目。可謂令聞長世而克篤先獻者也。卒,與夫人班氏葬於封內之柯山。”接著又歷數各代祖先之名及所受封號,他們都是“卒,葬先塋”,直到蔣渙的祖父蔣繒。他總結性地說:“自祖繒以上皆葬隔湖之東,自考(指蔣渙的亡父)挺而下歸葬洛陽。”其他蔣氏宗譜也有持此說者。
據南宋時刊刻的《鹹淳毗陵志》記載,柯山在從前有蔣默墓、蔣默墓碑。到南宋,柯山已成平地,那僅存的小丘阜上還有個竹林,還有個祀蔣默的雲陽古社(1)。到了清代,柯山一帶只有一座柯山橋,沒有山,也沒有蔣默墓(2)。
秦宮漢闕,都做了衰草牛羊野。面對著世事的巨大變化,後來的人們在弔古思賢時,競把蔣默墓說成在沙塘港竹山上了。這當然是張冠李戴,但也事出有因。《宜興荊溪縣新志》卷末有定訛之文指明原因。文章說:“竹山有二,皆宜興境。一在太湖濱沙塘港口,一在古隔湖鄉,亦名柯山,即今之柯山橋。”該文又指出,因為柯山又稱竹山,沙塘港又有個竹山,人們就把雲陽竹山上的蔣默墓說成在沙塘竹山上了。至於今,仍有文章持此觀點,並且,他們把雲陽侯所領有的封地也搬了家。例如,宜閔先生曾撰文說:“蔣默,字秀芳,封為雲陽侯,封地在今宜興周鐵、芳橋一帶,官至諫議大夫,卒後葬在宜興竺山。”(3)封地既指周鐵一帶,所云竺山,當然是指沙塘竹山了。
1990年版《宜興縣誌》的政區圖中,有一個地名叫雲陽,位置是和橋西南的南新鄉轄區內的北側,一條長河(燒香港)的南岸。筆者以為,若能深入調研,或許可以證實那地即為漢代雲陽地區。
《蔣氏家乘》尊蔣捷為始遷祖,屬蔣默湖東支,蔣默為四十八世,蔣捷為九十六世。
康熙年間蔣氏後裔陽羨詞派蔣景祁為《荊溪詞初集》撰寫的序文中提到蔣捷:“竹山先生恬淡寡營,居隔湖之濱,日以吟詠自樂。”(4)文中的“恬淡寡營”、“吟詠自樂”,分明是隱逸之士的風度。可見蔣捷在宋亡後有一段時間是隱居在隔湖之濱的,之後,他搬了家。
《蔣氏家乘》說:宜興蔣氏“至竹山以德佑進士由義興(今宜興)徙晉陵(今武進)之前餘,是為我邑蔣氏之始。”今將該譜所載的蔣捷身世情況縷述如下:
蔣捷的祖父是蔣億(第九十四世),生二子:蔣惟晃、蔣惟曉。
蔣捷的父親是蔣惟晃(第九十五世),生三子。
蔣捷:“九十六世捷,字勝欲,號竹山。治《易經》。宋恭宗德佑丙子(1276)進士。元初自了(讀“嘔”)亭遷居晉陵,遁跡不仕。元大德六年(1302)憲使臧夢解、陸厚(讀“厚”)交章薦之,卒不就。隱居著述,一以義理為主。其《國小詳斷》,發明旨趣尤多,學者鹹稱為竹山先生。生卒失傳,葬傅村前餘永思墓。配晉陵學士佘安裕公女名素玉。生三子:獻明、偉明、陟明。”
“九十七世獻明,字餘睿。與弟偉明並舉茂異。元成宗元貞二年(1296)隨父遷居晉陵西鄉分遷傅村之南地名前餘,號前餘先生。配氏。生一子:文。”
“(九十七世)偉明,字餘智。與兄並舉茂異。成宗元貞二年,隨父徙居晉陵西鄉分遷傅村之北地名後餘,號後餘先生。”
“(九十七世)陡明。徙居延政鄉地名堰下(後改蔣渡,即今蔣沙灘)。配 氏,生一子:伯玉。”
獻明之子:“(九十八世)文,字章甫,號養奎,繩祖志,不仕元,至明洪武革命,遂以老隱。配傅氏,生二子:艦、盤。
卷之二還刊有祖先像及像贊。蔣捷的讚辭是:“前餘晦跡,薦札留名。不事二主,永矢一貞。竹方節勁,山高風情。仰(5)茲遺像,卓哉如生。”讚辭概括了蔣捷一生的思想精粹。
卷十二“傳”這一章有一篇《宋進士捷公傳》。全文抄錄如下:“公字勝欲,徙居武進,宋德佑二年(1276)進士。元初遁跡不仕。大德間,憲使臧夢解、陸厚交章薦其才,卒不就,不臣二主。蓋天植其操云:公受業於陳肖梅,肖梅嘗從良貴公游,得伊洛之傳,其淵源有自,故所學純正,平生著述,一以義理為主。時遊戲作小詞,亦清麗勝人。而《國小詳斷》,發明尤多。嘗於(6)植乾竹,取虛心堅節之意,後成竹山,學者因稱為竹山先生。”
“古蹟”這一章,載前餘的古蹟,有:
一、竹山。“竹山在武進西鄉,地名前餘。宋竹山公諱捷居此。手植乾竹,取虛心堅節之意,故稱竹山先生。”
二、墓地。在傅村前餘的永思墓。這是蔣捷及其後人的墓地。
三、家祠。“竹山先生祠,在武進縣西鄉前餘,明洪武間建。首祀勝欲公諱捷。昭穆以餘睿公獻明、餘智公偉明配享。”
此外,筆者又從《晉陵蔣氏家譜》卷八中發現“竹山公,遺墨”。計有:碑記一首(《常州路通判袁公治行碑記》)、詩兩首(《竹山東坡田》、《銅官山》)詩餘(即詞)八首。《竹山東坡田》不多見,八首詞也載《竹山詞》中。
蔣捷曾在宜興、武進、無錫三個縣的四個竹山生活過。這在文人騷客中是少有的雅事。在成書於蔣捷中進士前後的《鹹淳毗陵志》中已載沙塘、南泉兩地之竹山。可見竹山之名不是蔣捷自己取的,更不是後人 紀念蔣捷而取的。竹中空而節堅,蔣捷取以喻人之虛心納物、砥礪節操。他愛竹,更喜在以竹命名的山上種竹。名實相符,含義深遠,更見他品格之高雅。雲陽竹山是蔣捷的出生地和成長地,前餘竹山是他的遷居地和定居地,自然也是隱居地。這是無可爭議的史實。而他在南泉和沙塘竹山的生活,史籍語焉不詳,有時甚至朴朔迷離,真相難辨。連同他的生卒失傳之迷、中進士年份之迷,成了他留給人們的幾個懸念。
無錫南方泉(一稱南泉)竹山在太湖之濱,舊屬開化鄉,今隸南泉鎮。康熙時王抱承修纂的《開化鄉志》。較詳細地記載了竹山和蔣捷。王抱承沒有把蔣捷看成山居遁世的“隱逸”,也沒有看成是“流寓”的外來戶,而是把他列入“儒林”,分明看成是祖籍宜興(“本陽羨人”)而定居竹山(家竹山)的無錫南泉的知識分子。
該鄉志記錄一首明人邵寶游竹山的詩和八首明清詩人的和詩。末一首王抱承自己作的和詩提到蔣捷。該詩首聯云:“勝欲先生首倡游,得名四百有餘秋。”這表明蔣捷曾到過南泉,遊覽過此山。這九首詩都未見其提示蔣捷特有的亡國之痛和歸隱之情。
歌詠無錫地區山水美景、前賢名流的詩詞很多,若能深入探索,或許可發現蔣捷新的活動。
宜興沙塘港(也稱沙塘)竹山也在太湖之濱,舊屬洞山鄉,今隸周鐵鎮。
“竹山”這個稱呼,現今已改寫為“竺山”。明朝史懋錦的《竹山》詩自注云:“竹山,一名竺山,以其似天竺也。或曰足山,山之奇在足雲。”可見竹山與竺山、足山勻指同一座山。該詩首聯說:“巋然足山當湖沖,上有古剎凌空濛。”這古剎稱做福善寺。明人已喚該寺為古剎,可見建寺之早。人們說蔣捷隱居竹山,就是說蔣捷隱居在竹山福善寺。根據下列資料筆者認為蔣捷曾經隱居於此。
其一、根據《竹山詞》中多首詞的描述,可以推想,他曾經在這一帶生活過。那首膾炙人口的“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的《虞美人·聽雨》詞,我們可以推想,就是福善寺這個”僧廬“的雨聲,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而吟詠成的。
其二、寺里現今珍藏一個陶質的缸,喚做鏡水如意鳳缸,高約八十公分,直徑約一百公分。據傳是蔣捷居此時帶來用以盛水的缸。內壁會長青苔,即使盛放混濁之水,也能澄清明淨。蔣捷送給寺里,寺僧稱為仙水缸。一度散落民間,今已回歸寺里。若能經過鑑定考證而予肯定,當是鎮寺之寶。
其三、福善寺飽經滄桑,初毀於1937年侵華日機之轟炸,繼毀於六十年代開始的挖山採石。歷次修建時所立之碑石也散失民間。此次復建這淨土宗的寺院後,又收集到部分碑石碎片。若能拼排復原,可能會有新的發現。
其四、筆者從宜興芳橋後村《周氏宗譜》的序文中讀到一段文字,是蔣捷的自敘:“邑先輩蔣捷隱居竹山,嘗題簡惠公譜牒曰:‘予擯處湖濱與公同壤。公有孫祖儒者,好文墨,工於詞。時相過從,同抱黍離之悲。’蓋竹山、陽山,俱濱震澤(7),相距數里許,故云同壤。(8)
簡惠公是周葵(1098—1174),宋徽宗宣和年間進士。為官直言敢諫,於民有善政。周葵卒後百年,蔣捷中了進士。“檳”,拋棄,此句有離開之意。蔣捷不臣二主,故離開故土,來到異地沙塘竹山,以便隱姓埋名,了此一生。但若有處境相同、志趣相合者,亦願引為知已,與之往來。這就把周葵引為同鄉,在其譜牒上作序吟詠,並與其孫詩文為友,共抒黍離之悲。
這段文字充分表明,蔣捷是在沙塘竹山上隱居過的。但人們對蔣捷的生活、行蹤、發現得仍很少。若以與周氏的往來為線索,旁及各有關譜牒,或可有新的發現。
蔣捷留給我們的另一個懸念是生卒失傳。
蔣捷於1296年遷徙到武進前餘。《重修毗陵志》把他列入《人物·文學》這一章。看來,修纂先生一眼就看出蔣捷在理學研究、詩詞創作方面的卓越成就。歸入這章,表露了後人對他的懷念與尊敬之情。按理說,蔣捷身後是不會寂寞的。
蔣捷卒後葬於永思墓,據世系表記載,自第九十六世蔣捷起到一百世為止的一百三十來年中,陸續有後人葬於此。這裡和雲陽竹山一樣,也是聚族而葬的墓地。顯然,蔣捷這個始遷祖是贏得合族的尊敬和擁戴的。他的身後是不會寂寞的。
但是,事實並不如此,他身後竟寂寞得生卒失傳,似乎後人都忘了這個先祖。這對於後之詞壇及研究者來說,不能不說是一大遺憾。人們不禁要問:蔣捷人生的最後一站是在那裡度過的?是怎樣度過的?
有的譜牒或研究文章也提到他的生卒年份,或說享年六十歲(9)、六十五歲(10)、或說八十九歲(11)。諸家只舉數字而沒有論證,只能引發議論的混亂,於事無補。
筆者以為,蔣捷生卒失傳之迷,應當從他自身心態和身後門庭來解析。
蔣捷憤於亡國,又無力回天,遂致隱居。濱湖一舟,或南泉,或沙塘。植乾竹以寄志,借詩詞而抒情。隨遇而安,何計身後。怪不得前餘有永思墓,沙塘又見蔣捷墳,南泉又留竹山魂。哪真哪假?也可不必究實。留作談助。讓這位隱者增添些神秘而飄逸的色彩,讓眾多旅客嘗一份湖濱竹山的“美餐”。
再看他身後,“繩祖志,不仕元”終元朝一代當然門庭冷落,家業蕭條,直到明初,才有家祠之建,欲光宗耀祖,家史有缺,徒喚奈何!
蔣捷何年考中進士?這也是一個懸念。諸家見解,約有以下幾說:一、宋度宗鹹淳十年(1274),二、德佑元年(1275),三、德佑二年(1276)。諸說紛紜,究系何年?蘇州大學楊海明教授前幾年曾於《中華文史論叢》發表《關於蔣捷的家世和事跡》一文,獨持新論。他指出:“檢《宜興縣誌》卷七‘進士’項,蔣捷中‘德佑二年丙子龍澤榜’進士,又卷八隱逸傳稱他為‘宋德佑進士’,是為德佑說之本,然查馬端臨《文獻通考》卷三十五《宋朝登科記總目》,宋代進士科末科為度宗鹹淳十年,省元李大同,狀元王龍澤。則知‘龍澤榜’應在鹹淳十年。德佑二年三月,臨安已被元人占領,以此知《全宋詞》鹹淳十年說之正確。”楊教授列舉史料分析,去偽存真,當是確論。蔣捷中進士之年,應是1274年。
綜上所述,得知蔣捷祖籍宜興,元初遷居武進,他在1274年中進士。如果那時是三十歲,在1296遷居武進時該是五十多歲。這二十來年的生活中的黃金時代是在隔湖的雲陽竹山渡過的。在1302年薦他為官時,他已定居武進,大約是五十五歲了。
他的一生是在國家危亡民生多艱的日子裡度過的。他有志報國、無力回天,不羨“搖金寶轡,織翠華裾”的生活。逕自過種菊陶潛、栽蔬杜甫的隱居生活。他不想給那個社會留下些什麼。所幸的是他也有境遇相同、志趣相合的人共往來,或詩詞、或題作,留下了生活的蛛絲馬跡。我們若能耐心翻閱,廣泛搜尋,細心尋覓,定能進入更深層次,取得更多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