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巷村

蔣巷村

蔣巷村,江南水鄉一顆璀璨明珠,位於江蘇省常熟市的東南,緊鄰沙家浜紅色旅遊風景區,處於蘇嘉杭、沿江、蘇州繞城等高速公路的環抱之中,3分鐘可上高速公路,204國道、錫太一級公路交叉經過鎮區,旅遊交通條件十分便捷。 2017年12月,榮獲2017名村影響力排行榜300佳。

基本信息

村鎮介紹

生態園 生態園

年前,這個村子是江蘇遠近聞名的貧困村,如今(2010年),186戶村民家家都有一幢花園別墅,另外還有150套公寓供村里老年人免費入住,村民家中的電話、數位電視、有線廣播、氣化灶具、衛生潔具等安裝建設均由集體投資,居住區的綠化覆蓋率超過50%。這就是江蘇省常熟市蔣巷村。

蔣巷村位於常、昆、太三市交界的陽澄水網地區的沙家浜水鄉,東瀕上海、南臨崑山、西接蘇州、北依常熟。全村186戶,800多人,村轄面積約3平方公里。先後被表彰為全國文明村、全國文明村鎮建設先進村、十佳小康建設紅旗村、國家級農村現代化示範村、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江蘇省文明村、衛生村、百佳生態村、循環經濟示範村、民主法治示範村、人居環境範例獎。

發展狀況

蔣巷村 蔣巷村

蔣巷村位於 常、昆、太三市交界的陽澄水網地區的沙家浜水鄉。全村186戶,800多人,村轄面積3平方公里。先後被表彰為全國文明村、國家級生態村、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全國新農村建設科技示範村、全國敬老模範村、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江蘇省文明村標兵、衛生村、百佳生態村、循環經濟示範村、民主法治示範村、三星級信息化示範村、人居環境範例獎。

2004年3月,溫家寶總理視察時稱“你這個村叫做全面發展,農業發展、鄉鎮企業發展、農民富裕。”同年11月,曾慶紅副主席視察時被樹木成林、草綠花紅、稻穀飄香的景色深深吸引:“多好的地方啊,這就是現代化新農村。”2006年11月,全國政協賈慶林主席和王忠禹副主席視察了蔣巷,高度讚揚常書記熱愛農村,熱愛農業、熱愛農民。2007年5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前委員長李鵬視察蔣巷村時稱讚蔣巷村民真幸福!2008年7月11日,全國人大華建敏副委員長視察,對蔣巷村的社會保障體系全覆蓋非常讚賞。2010年4月26日中宣部部長劉雲山為蔣巷村題詞“幸福新家園、和諧文明村”。

40多年前的蔣巷村,還是一個“小雨白茫茫,大雨成汪洋”、窮土惡水、血吸蟲流行而且偏僻閉塞的苦地方,河溝坑窪、土地破碎,村民絕大多數住泥牆草房。黨的十六大代表、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勞動模範、全國鄉鎮企業家、全國“創業之星”、村黨委書記常德盛同志懷著“窮不會生根,富不是天生”的信念,下定“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換”的決心、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團結拼搏、務實創新、艱苦奮鬥、敬業奉獻,帶領黨員幹部、村民民眾沿著“農業起家、工業發家、旅遊旺家”的科學發展新思路,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實現強村富民、共同富裕;堅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四個文明建設;堅持科學發展觀,走上人、自然與環境和諧發展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新路;堅持經濟建設中心,鞏固農業基礎地位,發展主體工業,扶持民營經濟,吸引外資,擴大聯營,促進主體經濟快速發展,社會事業加快步伐,村民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顯著提高。2010年全村經濟總產值12億元,主體工業產值銷售超過10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持續10年超過2萬美元,村民人均收入超過2.2萬元(不包括集體福利和別墅房補貼)。人均社區股份制分紅5000元。

1000多畝集約化經營、機械化耕作、標準化生產、生態化種植的無公害優質糧油生產基地,全面實施“儲糧于田”的低碳工程,確保糧油產量質量安全。建設生態種養園,扶持養殖專業大戶,全面發展多種經營。以蔣巷生態園為基地,以社會主義新農村為定位,以全國文明村、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等集體榮譽和常德盛書記個人聲譽為依託,投資建設村史展覽館、江南農家民俗館、農藝館、蔣巷圖書館、青少年科普館、實踐基地中心大樓、農耕實踐區域等景區景點,增建三星級蔣巷賓館、度假村、釣魚台、採摘區、遊樂區、動物觀賞區、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彩彈射擊場以及商業貿易、停車等旅遊服務、休閒娛樂等設施,發展新農村建設考察游、生態田園觀光游、農家生活樂趣游、農耕文化體驗游、未成年人社會實踐游。每年接待遊客超過10萬人次。

村級龍頭企業——江蘇常盛集團(下屬四家股份制公司),1997年被批准為省級企業集團,同年躋身全國鄉鎮企業集團行列。2003年就評為全國“誠信守法鄉鎮企業”,並列入江蘇省先進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常盛”商標為省著名商標。輕、重鋼構件及輕質建材系列產品,連年被評為江蘇省同行業唯一的名牌產品,鋼結構工程連年獲上海鋼結構建築工程“金鋼獎”。2007年部分鋼結構件參與奧運場館建設。並開發了風電設備生產。

全村圍繞實現“兩個率先”,實踐“三個代表”,建設“四個文明”的目標,著力打造“四園一基地”(蔣巷生態園,村民新家園、常盛工業園、農民蔬菜園和無公害優質糧油生產基地)。實踐農村集鎮化、管理信息化、服務社會化和工業向園區集中,居住向社區集中,農田向能手集中的總體要求。建設獨具水鄉特色的社會主義新農村,186幢別墅和150套老年公寓組成村民新家園,被省建設廳評為“江蘇省村鎮文明住宅小區”。已建成的文化體育、娛樂休閒、醫療服務、各類人群活動場所以及農民樂園、文化中心廣場、農民劇場、影視廳、文廣中心、荷塘長廊、生活污水處理站,小型沼氣、秸稈氣化站、大氣環境自動監測站等為村民新家園的配套設施。全村建有員工公寓樓、職工宿舍樓、常盛酒家、俱樂部等。村民家庭的電話、數位電視、有線廣播、氣化灶具、太陽能熱水器、衛生潔具、小水井等安裝建設均由集體投資,26公里村級公路主幹道全部黑色化、林網化,居住區綠化覆蓋率超過50%,實現了“學校像花園、工廠像公園、村前宅後像果園、公墓像陵園,全村像個天然大公園”的總體目標。社會穩定和諧、村民安居樂業。老年人按“老”取酬,每月享有300--1000元養老金,並統一提供優質糧食。

蔣巷村以十七大精神為指導,以中央首長、各級領導的視察為動力,實踐科學發展觀,堅持“農業起家、工業發家、旅遊旺家”的創新發展新思路,千方百計鞏固提高社會主義優越性,千方百計調動發揮村民民眾積極性創造性,根據社會主義新農村20字要求,結合本村實際,實現“綠色蔣巷、優美蔣巷、整潔蔣巷、和諧蔣巷、幸福蔣巷”,為全村三業產值持續增長,村民人均收入和員工收入穩步提高,創建全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和5A級旅遊景區的目標而努力。

發展思路

常德盛和農技人員在蔣巷生態園察看葡萄收成 常德盛和農技人員在蔣巷生態園察看葡萄收成

村黨委書記常德盛懷著“ 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換”、“ 窮不會生根,富不是天生”的信念,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帶領黨員幹部、村民員工,團結拼搏、務實創新、艱苦奮鬥、敬業奉獻,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實現強村富民、共同富裕;2004年3月27日溫家寶總理視察時稱“你這個村叫做全面發展,農業發展、鄉鎮企業發展、農民富裕。”同年11月21日曾慶紅副主席視察時被樹木成林、草綠花紅、稻穀飄香的景色深深吸引:“多好的地方啊,這就是現代化新農村。”2006年11月19日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視察時高興地說“這裡真好,我不想走了”。

蔣巷村堅持科學發展觀,以中央首長的視察為動力,堅持“農業起家、工業發家、旅遊旺家”的創新發展新思路,為實現全村三業產值持續增長,村民人均收入和員工收入穩步提高,為常熟市委確定的“五大主體戰略”新目標作出新貢獻。民富村美風氣好,和諧文明上水平,天藍地綠水更清,糧豐花香瓜果甜。

低碳發展

上海世博會首創低碳世博,成為打造低碳發展的典範,而在距離世博園不到一百公里的江蘇常熟蔣巷村,早在低碳理念成為現代人共識前,這裡就已經“無意識”的以低碳理念發展了數十年,打造出了一座世博園外的低碳農民家園。

蔣巷村地處常熟、崑山、太倉三市交界的水網地帶,是遠近聞名的全國文明村、國家級生態村。走進蔣巷村,放眼望去是一片片碧綠的水稻田、一條條整齊的林蔭路、一個個清澈的池塘、一座座農家的別墅,還有一隻只飛來的白鷺、一群群散養的雞鴨為安靜的村莊增添了動感。 風能、水能、電能、太陽能……上海世博園具有的低碳元素,在這裡都能找到它的影子。走進村口,“低碳蔣巷村”的大幅標語吸引世博遊客的眼球。

龍頭企業

富裕的蔣巷村 富裕的蔣巷村

村主體經濟龍頭企業-------江蘇常盛集團(下屬四家股份制公司),1997年被批准為省級企業集團,同年躋身全國鄉鎮企業集團行列。2003年11月被評為全國“誠信守法鄉鎮企業”,江蘇省先進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免檢企業,“常盛”商標被評為省著名商標。輕、重鋼構件及輕質建材系列產品,連年被評為江蘇省同行業唯一的名牌產品,鋼結構工程連年獲上海鋼結構建築工程“金鋼獎”。 2006年全村社會總產值12億元,主體工業產值11.5億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過1.6萬元(不包括集體福利和別墅房補貼),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持續超過2萬美元。

舊村面貌

蔣巷村的農民別墅 蔣巷村的農民別墅

40年前的蔣巷村,還是一個“小雨白茫茫,大雨成汪洋”、窮土惡水、血吸蟲流行而且偏僻閉塞的苦地方,河溝坑窪、土地破碎,村民絕大多數住泥牆草房。好年景時,高產麥僅百來斤;遇到小荒年,稻麥種子收不回,農民靠天吃飯,盼望著好年景,可它遲遲不到,民謠唱“蔣巷澤塢鍋底塘,十年九澇一旱荒,泥垛牆、茅草房,樹皮草根拌青糠。”當時這裡的人口都來自5個省26個縣,90%的村民患血吸蟲病。男男女女面黃肌瘦,四肢無力“一把鋤頭三斤鐵,拿在手裡總想歇”,家家戶戶被窮困病魔壓得抬不起頭來┅┅可惜,四十多年前蔣巷村的舊貌已不復存在,在村生態園裡。我們見到僅留的一座老橋,久為塵封。它是歷史的見證,至今仍發揮著警示後人的作用。

所獲榮譽

蔣巷村是“全國文明村”、“全國農村現代化建設示範村”、“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中國小康建設十佳紅旗單位”、“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等。2004年、2006年,溫家寶總理、曾慶紅副主席和賈慶林主席先後來村視察,都給予高度評價和讚揚。現已推出“新農村考察游”、“學生教育游”、“農家樂趣味游”、“田園風光游”、“休閒生態游”等五大旅遊產品。

新農村建設

蔣巷村科普館 蔣巷村科普館

全村圍繞實踐“三個代表”,實現“兩個率先”的目標,著力打造“四園一基地”(生態種養園,村民新家園、常盛工業園、村民蔬菜園和無公害糧油生產基地)。建設獨具水鄉特色的社會主義新農村,186幢別墅和100套老年公寓組成村民新家園,被省建設廳評為“江蘇省村鎮文明住宅小區”。 老年人按“老”取酬,每月享有200--500元養老金,並統一提供優質糧食。

已建成的文化體育、娛樂休閒、醫療服務、各類人群活動場所以及農民樂園、綠化廣場、荷塘長廊、蘇州市農村第一家生活污水處理站等為村民新家園的配套設施,村民家庭的電話、有線電視、有線廣播、氣化灶具、太陽能熱水器、衛生潔具、小水井等安裝建設均由集體投資,26公里村級公路主幹道全部水泥化,居住區綠化覆蓋超過50%,實現了“學校像花園、工廠像公園、村前宅後像果園、公墓像陵園,全村像個天然大公園”的總體目標。社會穩定和諧、村民安居樂業。堅持科學發展,走上了人、自然與環境和諧發展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新路。

工業園

廠房錯落有致,綠化遍地,廠容整潔,生產文明。2005年集團產值達到10.5億元!

村史展覽

農民劇場 農民劇場

這裡既有六、七十年代蔣巷村窮土惡水、荒涼偏僻的難忘回憶;又有八、九十年代全村村民大搞工業,努力奮鬥的艱辛歷程;還有經過拼搏進取,蔣巷村所取得不計其數的榮譽和成果的成功展示;更有對蔣巷村美好藍圖的激情描繪。

村民菜園

菜園是蔣巷村民的“ 自留地”,春風拂面,暖陽熙人,菜花飄香,綠色滿園。

村民新家

免費入住的老年公寓內整齊、有序、乾淨、衛生,竹林通幽,小橋流水,鳥語花香,這裡是老人的憩園。農民新村則採用現代化的設計手法,房型精緻,依水而建,綠草盈盈,桂樹花開,蜜蜂飛舞,蝴蝶追逐,一派江南富庶新農村的水鄉恬靜。

生態園

已建成動物觀賞區、展覽區、採摘區、遊樂區、學生社會實踐區等。動物觀賞區內,白鴿臥巢、群鹿迎客、鴕鳥散步、獼猴飛竄,家鵝高吭,草雞覓食,呈現出生態農村的和諧之美。展覽區內,我們可以踩水車,推碾子,辨五穀,識古灶,看農具,體會傳統農民一天勞作的辛勤,感受傳統農業的樂趣,恍然置身於男耕女織、牧童笛聲的年代;映入眼帘的是做工精緻,令人讚不絕口的紅花綠草、掛果小樹、奇石怪岩、老樹根雕,感受藝術的博大精神和無窮魅力。遊樂區內,放眼而去,碧波之上,盡情泛舟,萬綠叢中,怡然品茗,垂柳倚岸,悠然垂釣!採摘區內,遍布大雪棗、楊梅、油桃、葡萄、批杷、李子和各類蔬菜,不同的區域和果樹,形成了“春、夏、秋、冬”四景,同時顯現了“萬花放、稻穀香、岸柳成行”的意境,散養草雞,三兩成群,與果樹構成了一幅協調和諧的大自然生態景觀!學生社會實踐區內,學生參與的節目豐富多彩,層出不窮,如射擊、飛鏢、車模拼裝、陶藝製作、水上漫步等,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刺激而又精彩!

健身樂園 健身樂園

千畝無公害糧油生產基地:秧苗青綠,蛙聲輕脆,微風吹過,分外涼爽;金黃一片,一望無際,稻穗沉甸,豐收的欣悅之娛使農民伯伯們笑逐顏開。

蔣巷村擁有三星級賓館及充滿農家樂趣的度假村各一處,餐廳二處,可以為客人在休閒商務、會務接待、餐飲和住宿等方面提供優質服務。漫步竹亭長廊賞景,劃小船於碧波之中,乘畫舫聽絲竹悅耳,藍天、碧水、紅花、綠草使你感受到空氣是清新的,擁抱大自然,享受生態綠色,追尋返璞歸真,就在蔣巷村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

主要事跡

蔣巷實現“田園夢”

蔣巷村黨組織圍繞“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增效”的目標,帶領農民民眾奮鬥了40多年,終於在千畝良田上“譜寫”出了今日蔣巷的“田園牧歌”,成為全國聞名的富裕村、小康村。然而誰能想到,以前的蔣巷曾經是一片“小雨水汪汪,大雨白茫茫”的低洼地,再加上血吸蟲肆虐,貧窮落後就可想而知了。村黨組織書記常德盛第一個喊出了“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換”的響亮口號,帶領全體村民實施規模宏大、持之以恆的治水改土工程。這一工程歷時20多年,累計投入勞動力6萬餘工,完成土石方50多萬方,硬是用一根扁擔兩隻筐,將1700畝低洼田填高了1米多,建成了田成方、樹成行、渠成網、路寬敞的旱澇保收的噸糧田。以後,他們又通過放養綠萍增加田土肥力、合理密植等多種措施,蔣巷村糧食畝產穩居蘇南地區前列,成為蘇州地區農業生產的一面紅旗,全國聞名的納糧“大戶”。

直到今天,蔣巷仍然是全省人均向國家出售糧食最多的行政村之一,是蘇州最好的“米袋子”和農業上一面不倒的旗幟。儘管這裡的工業年產值已經超過10個億,但在這裡看不到連片的工業廠房蠶食農田的景象,蔣巷的耕地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在居民新村全部竣工後,新增了復墾土地200多畝。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蔣巷村實施“儲糧于田”的沃土工程,通過拆除舊村巷、復墾復耕、配套建設現代化水利設施,對全村農田進行徹底改造,按生產需要調整了布局,建成了連片近千畝優質生態糧食生產基地,分別由本村16戶種糧大戶承包,實現了集約化經營、標準化生產、機械化耕作、生態化種植。49歲的村民王榮芬承包了40畝,還是個小承包戶,一年的收入就在2萬多元。

生態種養園,是常德盛和村黨委一班人發展蔣巷農業的一個“創造”。蔣巷人有一個目標和心愿,“要把全村建成一個天然的大花園。”在村民們陸續搬進別墅區的時候,他們肯定不能把豬圈、雞棚一起搬進去。於是,村裡的黨員幹部和大伙兒一起合計出了建一個“生態種養園”的新思路。因地制宜種植蔬菜,栽培竹園、果園,養殖河塘魚蝦,形成立體農業、生態農業和綠色農業。蔣巷村經濟發展了,工業企業壯大了,但他們並沒有忘記自己是生在農村的農民,他們通過工業反哺農業,不斷加大對農業的投入。

村里規劃竹園300畝、果園200畝、蔬菜50畝,生產出黃瓜等幾十個品種的蔬菜瓜果,改造水塘建成100畝高標準魚塘。村裡的蔬菜和畜禽養殖可滿足村辦企業1000多人常年葷素食品的供應。生態種養園產生出三個效益:一是經濟效益,每年這裡多種經營的產出收益可觀;二是社會效益,蔣巷村的老人可以在這裡從事勞動,找到了自己的崗位,進而提高了個人的收入;三是生態效益,全村成了綠色生態的天然大公園。67歲的村民鄭步友說:“我的老伴在生態園養養鴿子,我是村裡的門衛。我去年個人收入達7000多元,老伴跟我差不多,老兩口已經夠用了。種種菜,活動活動筋骨,小日子過得和和美美”。

蔣巷栽出“搖錢樹”

無農不穩,無工不富。蔣巷村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過程中,一手抓農業高產高效,一手抓工業繁榮發家,實現了工農業齊頭並進、比翼雙飛的良好態勢。

上世紀80年代以來,蔣巷村不再滿足於農業“樣板村”的現狀,他們自籌資金,自尋門路,發展建材加工業。從白手起家、飽受挫折,到建起全國叫得響的常盛集團,常德盛和他的創業者與開拓者,完成了從莊稼漢到企業家的成功轉換,蔣巷村也走上了工業富民的“財富拐點”。

10多年來,村黨委書記常德盛和黨員幹部創辦的常盛集團,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發展成為華東地區最大的輕、重鋼結構及輕質建材企業。常盛集團下設四家股份制企業,主要產品涵蓋鋼結構、無紡設備和PVC管材等,工程遍及大江南北,產品銷往全國20多個省市,業務量和利稅總額每年以40%的速度遞增。數年之前,常盛集團跨出蔣巷,在鎮工業園500畝的土地上,打下了常盛工業園第一根樁。如今,這裡已成為一個欣欣向榮的工業區,常盛集團旗下多個骨幹企業在這裡排兵布陣,造型新穎美觀的全鋼結構集團辦公大樓已經成為當地方圓數十里的標誌性建築。常盛集團是全國“誠信守法”鄉鎮企業、中國知名企業,“常盛”商標被評為江蘇省著名商標,鋼結構工程建築連續5年榮獲上海鋼結構建築工程最高獎“金鋼獎”。至2007年,全村社會總產值超過12億元,其中主體工業銷售11.7億元。

蔣巷工業園的崛起和發展,為農村剩餘勞動力找到了出路,本村、外村和外地的勞動力,在這裡匯聚。常盛集團優先錄用本村勞動力, 1900多名外來勞動力也在這裡找到了自食其力的“飯碗”,另有一批具有一技之長的“老外”,也同時在這裡找到了施展才華的用武之地。常盛集團已經成為蔣巷村農民最大的“搖錢樹”。蔣巷村在企業上班的村民,人均年收入在2萬元以上。

蔣巷創造“新天堂”

在農業起家、工業發家的基礎上,蔣巷村黨組織科學規劃與設計“村民新家園”,精心打造農民“新天堂”。

要想讓農民安居樂業,就必須為他們建設一個文明祥和的家園。蔣巷村黨員幹部請規劃院專家拿出建設蔣巷別墅區方案,先後分兩批建成186幢“小洋房”,每幢建築面積達220多平方米,別墅區內綠化面積占50%以上,區內還設有幼稚園、國小、劇場、商貿街、醫療、活動中心和休閒健身廣場等配套設施。全村186戶村民全部搬進了電話、寬頻、太陽能熱水器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的新村別墅。據村民介紹,造價近30萬元的小別墅,他們只出了 12.8萬元,其餘的資金全部由村里補貼。村民們說,“我們還能拿到2萬元的舊房拆遷補償,所以差不多花費10萬元,就能取得一幢別墅了。”蔣巷村旅遊公司的員工鄒雪年說,村里考慮到老年人住別墅的諸多不便,在別墅區前面專門建造了132套老年公寓,供村裡的老人免費入住。寬敞的走廊加上星級賓館式的室內配置,為老有所養提供了舒適的環境,讓老年人享受到了晚年的幸福和改革發展的成果。

農業起家,蔣巷村解決了農民的溫飽之憂;工業發家,蔣巷村創造了農民的富裕生活,如今的蔣巷人又把目光投向了農業生態旅遊,村書記常德盛說,“蔣巷村還要靠旅遊旺家。”隨著農民新家園的建成,蔣巷村黨員幹部又在農民天堂里創新開發農業旅遊,將“農”字文章做得更大、更深、更優、更活、更加富有魅力。他們藉助沙家浜紅色旅遊及周邊旅遊風景區的輻射效應,積極開發綠色生態旅遊產業,推出“新農村考察游”、“學生教育游”、“農家樂趣游”、“田園風光游”和“休閒生態游”等五大旅遊項目。已經成為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的蔣巷村占地約3000畝,旅遊景點包含常盛工業園、農民新家園、村民蔬菜園、蔣巷生態園和千畝無公害糧油生產基地等五大主要板塊,以及江南農家民俗館、農藝館、綜合科普館、村史展覽館、中小學生體育鍛鍊基地等附屬參觀遊覽區域。並建有蔣巷賓館、渡假村、醫療站等配套服務設施,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青睞。自2004年至今,蔣巷生態觀光園接待各地遊客達20多萬人次。

如今,蔣巷村著力打造的蔣巷工業園,生態種養園,農家蔬菜園,村民新家園和無公害優質糧油基地,先後建成的農民別墅和老年公寓房,以及醫療保健、商貿交通等服務設施,使村民的生活質量如芝麻開花節節高,實現了“學校像花園、工廠像公園、村前宅後像果園,全村像個天然大公園”的總體目標。蔣巷村呈現出一派安居樂業、充滿生機、活力與魅力的新景象,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國家副主席曾慶紅到蔣巷村視察時,高興地稱讚蔣巷村“多好的地方啊!這就是現代化新農村。”

蔣巷高唱“幸福歌”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就是要讓農村“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就是要讓“百姓得實惠,發展見實效”。在集體經濟大發展的有利條件下,村黨組織和黨員幹部千方百計提高農民的福利待遇和幸福指數,促進利益和諧和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最終實現全社會的和諧與穩定,讓百姓從實實在在的人間天堂生活中,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陽光溫暖。

走進蔣巷村,人們所見所聞,可以處處感受到蔣巷村民的幸福與快樂。186幢別墅和132套老年公寓組成村民新家園,現已經成為“江蘇省村鎮文明住宅小區”;老年人按“老”取酬,每月享有200到500元的養老金,並統一提供優質糧食;已建成的文化、體育、休閒娛樂活動場所,以及農民樂園、綠化廣場、荷塘長廊、蘇州市農村第一家生活污水處理站等,為村民新家園添置了良好的配套設施;村民家庭電話、有線電視、有線廣播、氣化灶具、太陽能熱水器、衛生潔具、小水井等安裝建設均由集體投資;26公里村級公路主幹道全部硬化。

在“農業起家、工業發家、旅遊旺家”的發展思路下,全村農業、工業、服務業均得到很好的發展,全村300多名勞動力全部在本村實現就業。除了在企業就業的村民年收入超過2萬元外,種糧戶和養殖戶人均收入1.8萬元,從事道路清潔的中老年人年均收入也在萬元左右,村里居家休閒的老人每年有2400元至5000元不等的養老金待遇。2007年,全村村民人均年收入超過1.76萬元(不包括集體福利和別墅房補貼),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持續超2萬美元。

在蔣巷,如果是一個在校學生,只要他品學兼優,就能夠拿到獎學金;如果是考上了大學,除了獎學金,還有一筆更大的獎金;如果是年老體弱者,可以選擇住進免費提供的老年公寓。為鼓勵子女與老人同住,村里還規定,凡和子女住在一起的老人,村里每年補助2000元,兩位老人則能領到3000多元。年近七旬的蔣大爺生有三兒一女,子女成家立業後在城裡買了房子,老兩口眷戀蔣巷一方水土,搬進了老年公寓。老人高興地說:“我和老伴吃住不愁,每年還有數千元的養老金,小日子過得比吃蜜糖還甜,我這輩子知足了。”

黨旗引領奔小康

蔣巷村為什麼會創造出農民樂園、人間天堂?共和國的總理溫家寶視察蔣巷村時,對常德盛書記誇獎說,“你很能體會中央的精神”。溫總理的精闢之言,一語道破了蔣巷科學發展的奧秘。蔣巷村之所以會創造出中國農村“天堂”樂園的奇蹟,最關鍵、最重要、也是最根本之處,是靠黨的旗幟引領和黨員幹部的先鋒模範示範,靠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堅強保證,靠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的科學決策、科學規劃與科學實施。

胸懷共產主義崇高理想、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做到“村強、民富、特別是共富”,是蔣巷村黨委書記常德盛矢志不移的人生追求。在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搞建設的同時,他始終把為民眾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放在首位,把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放在首位。常德盛有一個可貴的發展理念,“我就想讓村民生活得更好一點”。40多年來,常德盛總是把村民的事當作自己的事,大小事情樣樣都管,“有困難找常書記”,已經成為村民們的“口頭禪”。

為了實現農村農業的科學發展,常德盛的體會是“辦什麼事都應該符合實際”。想當年,農業種植上曾經風行“雙三制”,常德盛卻堅決抵制,依然堅持種單季晚稻。憑著數十年的實踐經驗,他深知土壤需要透氣、風化,一年種兩熟水稻,讓土壤長期浸在水中,只能破壞土質,並且會增加化肥、農藥的成本費用。事實證明,常德盛是對的。常德盛說:“窮不會生根,富不是天生”,“身為共產黨員,我最不忍心看到的就是村民過窮日子。蔣巷村富不起來,我心裡就不踏實!” 40多年前,血氣方剛的常德盛在就任村幹部的第一天就發誓說,“我要把蔣巷村建成真正的人間天堂。”

常德盛帶著蔣巷人創造了數十億元的財富,而當改制即將展開、企業發展又將躍上新台階的時候,他卻拒絕了幾千萬元的股份。常德盛堅持說“這份資產應該由蔣巷人共同享有。”這就是常德盛的“財富觀”——共產黨人創造財富,就是為了“讓老百姓過得更好些。”常德盛經常坦誠地告訴大家說:“我不是什麼都不要,我創造的財富,要讓農民長期得到實惠和安居樂業;我要村裡的人都理解和支持我,都說共產黨好。這是用幾千萬、幾個億的金錢也買不到、換不來的!”

蔣巷村黨委書記常德盛和他的“一班人”,善於將科學發展觀的思想滲透到創造農民樂園新天堂的各個環節和各個領域。在農民勞力與人才的使用上,他們做到揚長避短、量材錄用,堅持“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商則商、宜副則副”的用人政策;在工、農業發展的關係處理上,做到發展以糧食為主的農業產業來“以農哺工”,然後又在工業發展的基礎上“以工業反哺農業”,進而創新開拓農業生態旅遊產業;在經營方式上,三大產業均由傳統的、粗放的經營型方式,變成現代的集約型經營方式,最終形成省級和國家級的工業園區、鱗次櫛比的別墅樓群區以及最佳化的生態旅遊區與綠化林帶區,織成了一幅如詩如畫的現代農村新景觀。如今的蔣巷村,先後被評為全國十佳小康建設紅旗村、全國文明村鎮建設先進村、國家級農村現代化示範村。村書記常德盛也當選為黨的“十六大”代表,並被評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勞動模範、全國鄉鎮企業家和全國“創業之星”。

在新的形勢下,蔣巷村如何繼續謀發展、奔小康?村黨委書記常德盛表示,他們黨員幹部將繼續帶領廣大村民民眾,發揮好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發揮好黨旗引領的先鋒示範作用,堅定不移地貫徹好、落實好黨的十七大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定不移地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堅定不移地走村強民富、共同富裕的道路,以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視察指示和鼓勵為動力,繼續堅持“農業起家、工業發家、旅遊旺家”的發展思路,為實現全村三業持續健康發展,為村民人均收入和員工收入穩步提高,為再創“民富村美風氣好、和諧文明上水平、天藍地綠水更清、糧豐花香瓜果甜”,更優更美、又富又安的農民樂園新天堂,作出共產黨人新的、更大的貢獻。“我們已向村民承諾,到2010年,村民的年人均收入要突破2萬元,其中15%來自旅遊業。” 蔣巷,一個不到800人的村子,在黨的方針政策的指引下,全體黨員幹部和村民民眾齊心協力、同心同德,用智慧和汗水,實踐科學發展,改變一窮二白的貧困面貌,每年創造出10多億元的財富,構建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方樂土,他們為神州大地億萬農民致富奔小康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評價

“這就是現代化新農村”

蔣巷村全村800人,村轄面積約3平方公里。全村圍繞實踐“三個代表”,實現“兩個率先”的目標,著力打造“四園一基地”(生態種養園,村民新家園、常盛工業園、村民蔬菜園和無公害糧油生產基地),建設獨具水鄉特色的社會主義新農村。186幢別墅和100套老年公寓組成村民新家園,被省建設廳評為“江蘇省村鎮文明住宅小區”。 老年人按“老”取酬,每月享有200--500元養老金。,村民家庭的電話、有線電視、氣化灶具、太陽能熱水器等安裝建設均由集體投資,26公里村級公路主幹道全部水泥化,居住區綠化覆蓋超過50%,實現了“學校像花園、工廠像公園、村前宅後像果園、公墓像陵園,全村像個天然大公園”的總體目標。社會穩定和諧、村民安居樂業。

村主體經濟龍頭企業江蘇常盛集團,1997年被批准為省級企業集團,同年躋身全國鄉鎮企業集團行列。2003年11月被評為全國“誠信守法鄉鎮企業”,江蘇省先進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免檢企業,“常盛”商標被評為省著名商標。輕、重鋼構件及輕質建材系列產品,連年被評為江蘇省同行業唯一的名牌產品,鋼結構工程連年獲上海鋼結構建築工程“金鋼獎”。

2006年全村社會總產值12億元,主體工業產值11.5億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過1.6萬元(不包括集體福利和別墅房補貼),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持續超過2萬美元。

2004年11月,曾慶紅副主席視察蔣巷村時被這裡的景色深深吸引,說到:“多好的地方啊,這就是現代化新農村。”

從農業起家到旅遊旺家

“農業起家,工業發家,旅遊旺家”。富起來的蔣巷人並沒有滿足現有的成績。2005年蔣巷村順利通過了國家旅遊局組織的考察,成為常熟市第一個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蔣巷村在村黨委書記常德勝的帶領下主動接受沙家浜紅色旅遊及周邊旅遊風景區的輻射,積極開發綠色生態旅遊。3平方公里的蔣巷村被劃分為常盛工業園、農民新家園、村民蔬菜園、蔣巷生態園和千畝五公害生產基地等五大主要板塊,以及村史展覽館等附屬參觀遊覽區域。

漫步在廣闊的生態園中,三兩成群的小動物遊走在古色古香的農具旁。放眼遠處,採用現代化的設計的老年公寓和別墅群,房型精緻,依水而建,環境優美呈現出一幅江南富庶新農村的恬靜畫面。有著新農村的現代化設施又很好的保留了農村原本的古色古香,特別是生態園裡 的展覽館,傳統的農具原型,人物雕像總是能勾起老人們回想到他們曾經走過的那個年代,是個很好的懷舊場所。再加上蔣巷村離上海路程也不遠,交通方便,自然成為了他們旅行社的首選之地。

發展中的蔣巷村依託著富裕的經濟實力,勤勞肯乾的村民,堅持著“窮不會生根,富不是天生“的信念,在鄉村旅遊方面開拓出新的成績,不斷創造著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輝煌。

新農村建設

全村圍繞實踐“ 三個代表”,實現“ 兩個率先”的目標,著力打造“ 蔣巷村科普館 四園一基地”(生態種養園,村民新家園、常盛工業園、村民蔬菜園和無公害糧油生產基地)。建設獨具水鄉特色的社會主義新農村,186幢別墅和100套老年公寓組成村民新家園,被省建設廳評為“江蘇省村鎮文明住宅小區”。 老年人按“老”取酬,每月享有200--500元養老金,並統一提供優質糧食。已建成的文化體育、娛樂休閒、醫療服務、各類人群活動場所以及農民樂園、綠化廣場、荷塘長廊、蘇州市農村第一家生活污水處理站等為村民新家園的配套設施,村民家庭的電話、有線電視、有線廣播、氣化灶具、太陽能熱水器、衛生潔具、小水井等安裝建設均由集體投資,26公里村級公路主幹道全部水泥化,居住區綠化覆蓋超過50%,實現了“學校像花園、工廠像公園、村前宅後像果園、公墓像陵園,全村像個天然大公園”的總體目標。社會穩定和諧、村民安居樂業。堅持科學發展,走上了人、自然與環境和諧發展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新路。

相關事件

2016年12月5日,國家旅遊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在4A級景區處理名單中,被嚴重警告。

地理位置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