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關工委先進工作者
暗淡了匆忙與紛繁,遠去了行政與黨務的牽掛。永遠不變的是一個教師對英語教學執著追求的那份情結。他,就是楊浦區教師進修學院原黨總支書記、區教育系統關工委副會長、教學指導組組長蔣品圭老師。
2003年,蔣品圭老師從楊浦區教師進修學院黨總支書記兼副院長的崗位上退休後,一頭扎進了我區幾十所國中的英語課堂教學研究,他用智慧和辛勞,孜孜不倦地培育著一線青年教師的成長。
一、深入調研,悉心指導國中各校的英語教學
蔣品圭老師曾是一位出色的英語教研員,又有著在薄弱學校蹲點二年指導教學的豐富經驗,他潛心研究的“國際音標快速拼讀法”,已成為學生們走進英語的共享成果。如今,作為關工委教學指導組的負責人,面對課程改革,蔣老師又思索著如何把提高國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效益作為我區國中均衡發展的一項任務來攻堅。他婉拒了高薪的聘請,主動給自己加碼,到我區20多所國中聽課調研。他發現現在國中任教英語的一線教師大多很年輕,雖有較好的英語基礎,然而課堂教學效果甚微。他又發現教師的備課,存在各自為政,自導自演的現象。他還發現國中的英語備課組、教研組的功能不強,大多只是統一進度、出卷、閱卷,教師間的教學探討太少。於是,蔣老師就把推進英語課堂教學的改革定格在加強教研組備課組建設上,以此為平台,通過加強合作資源共享的途徑,提高青年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2003年9月至今,蔣老師穿梭於思源中學、十五中學、鞍山實驗中學、楊教附中、楊浦實驗中學、上外雙語學校和二十五中學等20多所初級中學,把每天的日程排得滿滿的,聽課、評課、指導青年教師備課。他平均每天聽課2-3節,每節課後,他都有坦誠的評課指導。這種從細微處入手貼近一線實際的教學探討,使楊浦區一批青年英語教師受益匪淺,迅速成長。先後得到過蔣老師指導的青年教師,累計近50人。
現在,蔣老師又度身定製,對其中一部分英語教學薄弱的學校,進行重點關心指導,決心為國中均衡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二、甘為人梯,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信心與教學能力
教學改革是智慧的互動,成果的共享,開放式的合作。蔣老師帶領青年教師,進行“高復現、大容量、多台階、快節奏”教學模式的研究,並將這種教學模式在課堂中加以套用,讓教師具體感受到這種教學方法的脈絡。他鼓勵青年教師勇於實踐,近50位教師積極參與。對其中90%的教師,蔣老師都親自到教室聽課,並獲取學生的第一反映。青年教師在反覆的實踐與磨鍊中品嘗到了成功的喜悅,學生也在教改的過程中培養了對外語的興趣與學習外語的能力。這種良性的教學關係,使一些學校擺脫了外語教學老大難的困境,促使一批青年教師迅速成長。現在,他關心指導的20多所國中每所學校至少有一名在教學研究上,既有理性思考,又有教學經驗還能不斷反思的適應教改需求的英語骨幹教師。
蔣老師還編寫了新世紀教材《英語課堂教學方法的實例》,當新世紀教材編寫組和教材出版社來楊浦探討教材的使用與修訂時,鞍山初級、上外雙語與楊教院附中等多位青年教師為專家們上了多堂形式各異的國中不同年級的英語課。課後,專家們說這些課是在中國看得見實效的英語教改課。
三、組織課題研究,切實提升國中英語教學質量
中國小教學特別是英語教學的銜接問題,一直被認為是教學中的重要環節,但是就這個問題的研究和實施卻缺乏力度,能給第一線教師以具體指導的行動方案還不多。最近三年來,蔣老師以聯校課題研究的方式組織引領了這項工作。他與15所學校的教師一起,深入了解學生國小階段已獲得的知識和能力,分析來源多元的學生參差不齊的英語基礎(特別是來自原民工子女學校的學生),提前滲透預備班教學內容,使學習基礎存在較大差異的學生能較快地融入國中階段的英語學習。
蔣老師帶領參與這項課題研究的15所學校的青年教師認真制訂教學計畫,以與國小教師交流、走訪學生家庭等六種方式,對學生國小階段的學習情況進行細緻的模底調查。他們還認真梳理國中教材中學生已學過的語法和句型,研究如何在複習鞏固舊有知識的同時,自然滲透、逐步加入新的知識。在蔣老師的指導下,參加課題研究的青年教師邊實踐邊反思,教學效果顯著增強,經常的交流研討又使他們不斷從他人的實踐思考中獲得感悟。這項已經持續三年的研究不僅有效解決了中國小英語銜接階段的種種問題,也培養了一批有志於切實提高教學質量的青年骨幹教師。
蔣老師是個閒不住的人,去年他還協助區學推辦編寫了社區學習英語的教材,為提高全民的英語素質而盡力。
把辛勞留給自己,把智慧奉獻給年輕的教師,這就是蔣品圭老師的胸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