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956年,帶著夢想從湛江出發
1955年7月1日,被王震將軍譽為“建國後修建的一條多快好省的鐵路”——黎湛鐵路建成通車,這在蔡英年輕的心靈里種下鐵路夢想的種子。當時他就讀於湛江一中,次年畢業他就考上了唐山鐵道學院,也就是解放前的唐山交通大學,這所學校1896年就開始面向鐵路辦學,留下了許許多多彪炳史冊的“唐山時期”。即使後來搬入四川,更名為西南交通大學後,該校的鐵路工程學科依然領跑全國。
由於成績優異,大學畢業後,蔡英留校任教,跟隨學校從唐山輾轉來到四川成都,也是在這裡,蔡英用了大半生與鐵路打交道。從參與建設中國第一條現代化的重載鐵路——大秦鐵路,到中國第一條實際意義上的“高鐵”——秦沈鐵路,再到由其學生參與建成的武廣高鐵,在65歲退休後,他還承擔了不少鐵路研究項目,為新中國的鐵路建設作出了傑出貢獻,被譽為老一輩的鐵道工程專家。
二、改革開放,打造鐵路“中國速度”
改革開放後,中國鐵路建設步入新的發展時期,
1983年9月,國務院為增加晉煤外運通道,作出了修建大(同)秦(皇島)鐵路的重大戰略決策。大秦鐵路建設同以往的鐵路建設相比,有兩個顯著特點:它瞄準國際先進水平,選擇重載(開行萬噸列車)、單元列車(品種單一不混裝,循環運輸不解體)的運輸方式,占領制高點,一舉達到上世紀80年代現代化先進水平。自1985年起全面開工,歷時8年,至1992年底基本配套建成。蔡英作為萬噸列車實驗領導小組的成員,參與了這條中國第一條現代化重載鐵路的建設工作。
“我國真正意義上的‘高鐵’還是在上世紀90年代後才開始著手研究的。”蔡英告訴記者,上世紀90年代初,鐵道部開始醞釀搞新中國的高速鐵路,目標選擇是建設“秦沈鐵路”。“這條鐵路可以說是新中國首次介入高鐵研究,而秦沈鐵路則成了中國高鐵的第一塊實驗地。”蔡英回憶說,“當時鐵道部作為牽頭部門,尚未公開宣傳高鐵,只是組織研究和建設。”作為秦沈鐵路建設線路專家組的成員,蔡英和同事們一道在“零”的基礎上摸索出了中國高鐵的第一手數據。
秦沈鐵路全長404.641公里,是一條以客運為主的雙線電氣化快速鐵路,開通伊始的列車速度即可達到160公里/小時以上,設計速度為200公里/小時,基礎設施預留提速至250公里/小時(甚至更高)的條件。包括蔡英等眾多設計工作者經過近十年的準備工作,該線已於1999年8月16日全面開工,2003年10月12日凌晨1時,長春開往北京的T60次列車由瀋陽北站開出,駛進“秦沈鐵路”,標誌著中國第一條快速客運專線——秦沈鐵路正式運營。
秦沈鐵路無論是設計理論和設計手段、施工方法及工藝、還是其運營管理模式等,都作了許多有益的探索。“當時我們沒有多少數據資料,只有憑自己的探索前進。”蔡英說,“可以這樣說,秦沈鐵路是中國高速鐵路建設的一個‘藍本’,如果沒有這條鐵路,中國現在的高鐵的建成就沒有這么快。”
三、培桃育李,“鐵路之花”遍全國
作為中國老一輩的鐵道工程專家,蔡英為中國高鐵的起步作出了自己的貢獻,在這個基礎上,去年年底武廣高鐵的開通,正式宣告中國“高鐵時代”的來臨。
雖然蔡英教授在武廣高鐵開通前就退休了,他有點遺憾地說,失去了直接參與武廣高鐵的設計建設工作的機會,但作為武廣高鐵的總體設計單位,鐵四院的正副工程師都是蔡英教授的直接教出來的優秀學生。“自己沒有真正參與武廣高鐵的設計工作,但有自己學生參與,作為老師,也是一件非常高興的事。”蔡英告訴記者,看到中國真正的高鐵成功運行,作為一名鐵路建設者,他也感到十分自豪。
作為大學教授,他們不僅要有研究成果,更擔負著培養行業人才的重任。在記者的追問下,蔡英告訴記者,除了武廣高鐵主要設計者外,包括鐵道部副部長盧春房、鐵道部標準研究所副所長周詩廣等都是蔡英教授的學生,而如今都走上了中國鐵路的第一線。
2004年,65歲的蔡英功成身退,走下了講台。但身退心沒退,目前,蔡英還擔任水電集團科學技術委員會特聘專家,並且為鐵道部編寫中國高速鐵路技術叢書,是鐵道線路路基技術部分的牽頭人,蔡英教授還繼續為中國高鐵的建設添磚加瓦。
四、情系故土,希望湛江越來越美
“以前工作的時候很少回湛江,現在退休了,時間充裕了,也就想好好看看故鄉。”對於故土湛江,蔡英有很多想說的話,想辦的事。
在蔡英教授的眼中,湛江不僅是他的故鄉。
蔡英教授的愛人徐律,是報告文學家徐遲的大女兒,幼年時為了逃避戰火,隨父母經香港、廣東、廣西,再到重慶。蔡英考上唐山鐵道學院後,和徐律成為同班同學,兩人後來喜結連理。而岳父徐遲在上個世紀80年代也曾來過湛江開會,但十分遺憾的是,由於時間關係,那一次徐遲並沒有見到蔡英的父親,後來老人去世了,便成為永久的遺憾。
“我這一生都跟著鐵路轉。”蔡英告訴記者:“學校搬到四川後,我已經在四川呆了45年,現在兒女們也在四川成家立業了。但湛江終歸是我的故鄉,我也應該為湛江做一些事情。”
“梁啓超的兒子梁思成先生上個世紀50年代來過湛江,稱讚湛江太美了,是花園式的城市,但同其它國內國外的海濱城市相比,湛江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改進。”如今,蔡英正在收集國內外數十個海濱城市的圖片和文字資料。他告訴記者,等他整理好了這些材料之後,就會交給湛江的相關部門,希望自己也能為家鄉的建設出一份力。
2016年3月14日,我國著名高鐵專家、湛江一中校友蔡英教授回到闊別50餘年的母校參觀訪問,並與學子親切交流,鼓勵學生努力學習,為母校爭光,為湛江的經濟發展做貢獻。
【記者手記】
採訪蔡英教授事出偶然。
我國鐵路的數十萬建設者,無私奉獻、勇於創新、積極創建,表現出崇高的思想境界,但對於取得的成績,他們反而顯得十分低調,蔡英教授亦是如此。作為從湛江走出的高鐵專家,他很少向家人談及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績。如不是有心人牽線,記者還真不知道自己身邊也有這樣一位獲得過國務院有特殊貢獻專家津貼的湛江人。
蔡英教授面對記者的採訪仍然十分低調。就連他的大嫂也說,都這么幾十年了,才知道他在鐵路方面做了這么多工作。但這些工作在蔡英眼中就是盡了自己的本分,就連他的子女也很少知道父親的功績。其實,記者了解到,蔡英教授身邊的親戚不乏名人:岳父徐遲姑且不論,中國人民解放軍原副總參謀長、將軍外交家伍修權是徐遲的姐夫,他的姑父;中國飛機設計一代宗師、中國第一架噴氣式飛機的總設計者徐舜壽是徐遲的弟弟,他的叔叔……但這些史料如不是記者了解,蔡英恐怕會隻字不提。或許,像蔡英一樣,中國數十萬鐵路建設者的這份低調,才成就了中國鐵路“風的速度”。
致敬,蔡英教授;致敬,中國鐵路的建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