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忠笏

蔡忠笏(1892—1971),字誨臣,浙江東陽人。1915年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深造,1917年參加孫中山領導的護法運動。1920年在廣東與陳炯明作戰,喪師潮汕,回東陽老家閒居。1924年6月,黃埔軍校開學,蔡忠笏為兵器教官。1925年,蔡忠笏任炮兵營長。東征中,蔣介石嘉獎蔡忠笏機智勇敢。1926年,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蔡忠笏任少將指揮官。1928年,蔡忠笏受命赴廣東接任陸軍第20師師長。1934年6月,成立炮兵第二旅,蔡忠笏被委任為少將旅長,駐軍南京。1937年率部駐防上海。八一三事變爆發後,蔡忠笏奉命率步兵一團、炮兵一營防守浦東。蔡忠笏指揮有方,先後摧毀了日華紗廠等五個日軍據點,粉碎了日軍企圖登入浦東的陰謀。1938年1月,出任東陽抗日後援會委員,兼自衛總隊長。1939年7月,奉命成立磐安縣,兼任縣長。1942年5月,赴湖北恩施第六戰區司令長官陳誠處,被委任為中將首席高級參謀。1945年7月,奉調接任巴萬要塞司令。1946年冬,蔡忠笏不願打內戰,藉口體衰有疾,解甲歸田。1971年病逝。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蔡忠笏,浙江東陽人,13歲時入本地國小就讀,兩年多後高小畢業。

1908年初,蔡忠笏赴杭州,考入浙江陸軍國小,1911年暑期畢業。同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11月革命軍“光復”杭州時,蔡氏曾有參加,後投入黃興將軍的麾下。

1915年7月,蔡忠笏考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三期炮科,據說因蔡氏身材矮小,入學時幾被淘汰。

1917年初,蔡忠笏從保定軍校畢業,到浙江陸軍第一師炮兵一團任見習軍官。次年孫逸仙先生在廣州建立護法軍政府,浙江表示擁護,陸軍第一師編成浙江援閩第一師。1920年該師與陳炯明作戰,於潮汕地區被陳大敗,蔡氏一時脫離軍界,回東陽老家。由於蔡系炮兵科班,理科優良,於1921年7月至次年11月在東陽中學任教數學。

1922年,蔣介石先生任粵軍參謀長,試圖組織炮兵,便邀蔡氏赴福州共圖大業,但蔡氏抵達福州後,蔣先生因和許崇智不合,離開粵軍去了上海,蔡氏經人介紹在東路討賊軍炮營任職;該軍戰力低劣,紀律鬆散(據說所經之處雞犬不留),後被陳炯明大敗於博羅城,幾近全軍覆滅,後殘部被孫先生遣粵軍救出,此後便在博羅一帶整補。此間蔡氏離開該部,到李任潮在肇慶舉辦的“西江陸海軍講武堂”任少校教育副官兼兵器教官。

1924年初,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建立,蔡忠笏立即前往加入任教。

據蔡說,初到黃埔時何應欽見其身材矮小,擬委以上尉,蔡大為不滿,但任職第二天就被“糾正”重任少校教官。似乎自此直至多年之後,蔡氏對何應欽先生都是耿耿於懷,也認為何對他一直有偏見,並認定淞滬會戰期間被撤去炮兵第2旅旅長也與何有關。

蔡氏為人隨和(有點吊兒郎當),對學生或下級從無架子,在黃埔期間和學生關係很是融洽,其炮兵技術也很得學生崇拜。在孫元良的回憶中有這樣的評價:“紅鼻子的蔡忠笏老師成為全軍崇拜的明星……他使用火炮決心迅速,放列快而命中準確。我們在火線上的戰士只要聽到他的炮聲,不由得不齊起歡呼,爭先前進。反動的滇軍師長趙成梁在廣九鐵路上與我們作戰時,被蔡老師一炮轟死!在很短的時間內,這一整師滇軍就被打垮了。”

在黃埔期間,蔡氏和陳誠私交甚焉,陳誠一直非常敬重這位老學長;兩者的模範丈夫性格,更使得彼此知己知心;蔡夫人和陳夫人也情同姊妹,甚至多年蔡氏離開軍界之後,兩家關係仍然密切。蔡氏有一陋習,就是無酒不歡、過於貪杯,而且習慣醉後胡言亂語,甚至因為關鍵時刻酩酊大醉被處分。沒辦法,紅鼻頭的人大多比較嗜醉。

蔡氏前半輩子的歷程一直和國民革命軍的炮兵發展緊密相關。在兩次東征、 北伐中蔡氏率領的炮兵隊伍屢建功勳。1927年春,北伐軍成立炮兵指揮部,蔡忠笏即任少將指揮官,統率全軍炮兵部隊。

1928年春,蔡氏在興寧接任第20師師長,後因酒醉誤事,對部下疏於管理,被撤去師長職務(這是葉挺在和老蔡對飲入醉後爆出來的料;但蔡氏自己卻認定是因為和何先生不合,自動離職)。此後蔡氏跑到熟人在上海經營的永豫紗廠,當了幾年的小股東。

1932年初,永豫紗廠因經營不善倒閉,蔡忠笏便於4月間回到南京。由於始終是國民革命軍的老臣子,蔡氏被聘職炮兵學校,先任研究委員,同年秋季被任命少將射擊主任教官,還兼任過炮兵團幹部訓練班主任。

1934年8月(蔡說是7月),炮兵第2旅建立,蔡氏即任少將旅長。

1937年9月,蔡氏率部正在上海浦東作戰,不知道什麼原因突然被調回炮校任中將研究委員(可能又是貪杯誤了事),蔡氏不滿,回南京述職後便拂袖離去,回東陽老家賦閒(老臣子,估計中將薪俸按期照發)。

1938年10月,蔡忠笏被黃紹竑任命為“浙江省大盤山區綏靖專員”,1939年還兼任新成立的磐安縣縣長;但同年12月,蔡氏向黃紹竑面辭獲準。

1941年蔡氏再度被軍委會任命為第三戰區高級參謀,並一度兼任軍糧監察團主任委員,但又不知什麼原因,是年年底蔡氏離開第三戰區長官司令部,隻身到重慶。據他自己說,居重慶三個月謀職無望,他認為是因為何應欽先生當時兼任軍委會人事主任之故。

1942年5月,蔡氏受任第六戰區中將首席參謀,常德會戰時兼任聯絡參謀。

1945年7月,蔡氏接任巴、萬(巴縣、萬縣)要塞指揮官,直至抗戰勝利以後。

1946年冬季蔡氏進入中央訓練團,翌年5月蔡氏奉準(這個詞是老蔡自己說的)退役,從此徹底脫離軍政界。以後由於很少和原來軍界的老朋友打交道,有人還以為他後來去了台灣呢。

還在退役之前的兩個月(1947年3月),蔡氏曾和中央訓練團的一夥國府老臣子,組織編餘軍官數百人(據說有三百多),集體到中山陵“哭靈”,向先總理在天之靈訴說國民革命勝利以後,老臣子們得不到滿意的照顧。當時的場面頗為壯觀,老臣子們一律全身筆挺的黃泥子將校官服,胸前掛滿了各種勳章獎章;隨著陣陣又是鞠躬又是哭訴,身上叮叮噹噹的金屬牌碰擊聲此起彼伏;一時間成為報刊頭條。組織者之一湯燕生先生在事後的回憶中,還悲痛地說蔡忠笏因窮困而死呢。其實老蔡自從參加國民革命直至解放以後,從來就沒有窮困過,因為他有專業技能,隨時都可以自謀出路。

當年11月初,蔡先生應聘上海吳淞中學,任職數、理、化教師。從此以後老蔡安命天倫,與世無爭,得閒時喝點小酒;在該校任教一直乾到1961年因年邁耳聾退休。

蔡忠笏先生算得上是國民革命的傳奇人物,也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在國家危難時義不容辭,在個人不遇時卻又樂天知命;他對國民革命以及中國炮兵的貢獻值得人們懷念。

人物家庭

蔡忠笏系務農世家,父親粗通文墨,曾對蔡的啟蒙發揮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