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市鎮

蔡市鎮

蔡市鎮位於冷水灘區境西南部,鎮政府駐地距冷水灘城區14公里。東臨湘江與嵐角山鎮隔河相望;南有瀟湘航道直通零陵,與零陵區城區、石山腳鄉、黃田鋪鎮隔江相望;西與東安縣石期市鎮接壤;北與仁灣鎮接壤。鎮政府駐巴洲灘村,轄鄧家鋪、巴洲灘、九牛嶺、老埠頭、大園山、沙坪里、太洲、岐山頭、全福、登雅塘、油鋪里、零東圩、池塘鋪、楊竹塘、桐子山、蝦塘、伍家嶺、樟蔸廟、三龍塘等19個村。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蔡市鎮 蔡市鎮

蔡市鎮沿用老地名蔡家埠命名。明朝此地已成為水陸交通埠頭,因蔡姓人多,故名蔡家埠。解放後為與對岸蔡家以示區別,更名為蔡市。該鎮解放初為粒粟鄉和抬頭、東山里兩鄉的一部分,1956年屬靖雲鄉。岐山頭鄉解放初為大園鄉,1956年也併入靖雲鄉,1958年時屬幸福公社。1961年改建為蔡市人民公社。1984年分別改為蔡市鄉、岐山頭鄉,1995年撤區並鄉建鎮,將原蔡市、岐山頭兩個鄉合併為蔡市鎮。

全鎮總面積72平方公里,耕地2093.4公頃,4417戶,18658人,其中鎮直機關347戶,511人。境內以丘陵地形為主,流經境內的主要河流有湘江和瀟水。水能蘊藏量140萬千瓦,其中可供發電量25萬千瓦。全鎮油茶林覆蓋率達80%、有3151公頃油茶林,是冷水灘區最大的油茶基地鎮。境內濱江路貫穿北、南。衡棗高速公路從東到西,巴零公路直通東安,是零冷聯城樞紐,濱江大道直通冷水灘區,是冷水灘區的衛星城鎮。鎮境是冷水灘區的產糧基地和制種基地,有173公頃優質制種田,同時又是重要的畜牧、水產基地,共有500頭以上的大型養豬場6個,以及千畝以上的養魚場一個,50畝以上的水庫養魚基地7個;有4個村的錳礦資源豐富。鄉鎮企業和商貿經濟比重較大,鎮年工農業生產總值5600萬元,年財政收入395萬元。

蔡市鎮 蔡市鎮

境內有:蔡市水泥板廠、永深杜邦裝飾製品有限分公司、老埠頭錳礦廠;中學二所,國小11所,醫療機構1個;有列為市重點保護單位的“文秀塔”、“古佛岩”度假村。該鎮交通便捷、環境優越、旅遊資源豐富。

1995年7月,蔡市、岐山頭兩鄉合併成立蔡市鎮,鎮政府設巴洲灘。蔡市鎮位於冷水灘區西南郊,瀟湘之濱,東與嵐角山鎮隔河相望,南連芝山區,西抵東安縣,北與仁灣鎮接壤。位置優越,交通便捷,北有濱江大道直通冷水灘城區,南有瀟湘航道直達芝山,西有巴零公路連線東安,已竣工的衡昆高速公路穿越鎮內5個村。該鎮礦產以錳、石灰石、砂卵石為主。仔豬、優質稻、茶油遠銷省內外市場。鎮內有小(一)型水庫1座,小(二)型水庫16座。全鎮面積72.8平方公里,水田1.8977萬畝、旱地786畝,轄19村196組,3827戶21147人。

交通情況

建鎮以來,該鎮的經濟社會發展發生了較大變化。交通環境得到改善。巴零公路(巴洲灘至零東圩)、老油公路(老埠頭至油鋪里)成為該鎮交通要道。水利條件優越,湘江、瀟水在島合流經老埠頭北流穿鎮而過,航運便利,水能蘊藏量豐富。“網箱養魚”發展迅速,經濟效益好。

農村建設

農村面貌日益改善,全鎮農村共興建住房面積達40萬平方米,戶平100平方米。一些高檔家電進入農家。農村通訊發展較快。1999年開通程控電話。2001年,建成移動通訊信息站,全鎮已擁有電話1000部左右,手機3000餘部。全鎮擁有彩電2000餘台,冰櫃500餘台,音響1000餘台。民營企業快速發展。到2003年,有13家民營企業相繼在該鎮落戶,其中年產值達100萬元以上的有富麗杜邦人造大理石廠、永順冶煉廠、九牛嶺藠頭罐頭廠。小城鎮建設步伐加快。1994年,建成蔡市首批商品房。1995~2003年,鎮機關新宿舍樓、中學教學樓、中學宿舍樓、郵政所、信用社綜合辦公樓、派出所、企業辦綜合樓、農技科教中心相繼落成,濱江路商品住房戶達350戶,建築面積近7萬平方米。小城鎮建設占地面積達400餘畝,建築面積10餘萬平方米,該鎮已成為瀟湘河畔一座新興的小城鎮。2003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541萬元,農業總產值6715萬元,發展鄉鎮企業527個,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03元。

行政區劃

巴洲灘

村居湘江河巴洲下方的灘地上,故名。村委會駐巴洲灘,轄周家村(4個組)、張家(2個村民組)、蔡家村、蔡家埠(2個組)、排樓陳家(2個組)、打鐵劉家、打鐵陳家、馬路塘(2個組)、蛇嶺坳等17個村民組。總面積4.1平方公里,耕地156.5公頃,307戶,1432人。

鄧家鋪

解放前該地有一條小街,鄧姓人家開了幾十家鋪子,故得名鄧家鋪。村委會駐鄧家鋪,轄上何家、何家、伍家、陶家、長春山、略江口、一組、二組、鄧家鋪、芹產塘、集福塘一組、集福塘二組、郭家等13個村民組。總面積3.3平方公里,耕地120.8公頃,232戶,1059人。

九牛嶺

大院子胡家有一個嶺靠近河邊,看起來好像九條牛,故得名九牛嶺。村委會駐九牛嶺國小,轄九牛嶺王家、翟李家、何家、大樹腳王家(2個組)、小湖口、鄧家、蔡家、書房村、大院胡家(2個組)等10個村民組。總面積3.2平方公里,耕地103.7公頃,198戶,960人。

老埠頭

村靠近瀟湘河邊,是眾人過河的渡口之處,有一條小街,開了幾十家鋪子,故得名老埠頭。村委會駐老埠頭國小,轄石壩路(2個組)、嚴家、普橋廟、老埠頭(4個組)、紅石山等9個村民組。總面積4.5平方公里,耕地41.3公頃,204戶,805人。

大園山

林內一座山上,曾有大菜園,故名。村委會駐大園山,轄楓塘(2個組)、新屋村、宅屋塘、田莊上、曲埠村、嘉祉堂(2個組)等8個村組。總面積3.2平方公里,耕地69.3公頃,174戶,759人。

沙坪里

村處湘江河邊灣里,地形平坦遼闊,全是沙土,故得名沙坪里。村委會駐沙坪里,轄8個村民組。總面積3.1平方公里,耕地75.7公頃,198戶,853人。

太洲

村處湘江北岸的灘洲岸邊,灘大遼闊,故名。村委會駐大雅塘學校,轄大雅塘(2個組)、下甸口(2個組)、青樟篼、上太洲、桃斗埠、下太洲(3個組)等10個村民組。總面積4.8平方公里,耕地110.1公頃,234戶,1119人。

岐山頭

村居兩座小山匯合之地,故名。村委會駐岐山頭,轄岐山頭(3個組)大帽嶺、冷水塘(2個組)、長塘埠(2個組)宅伏塘(2個組)等10個村民組。原岐山頭是解放初期政府所在地,有四大古蹟:文秀塔、娘娘廟、書堂寺、球樹嶺。唐代著名書法家懷素出生於岐山頭的書堂寺。總面積4.3平方公里,耕地125.1公頃,255戶,1285人。

全福

昔日村民祈福,取村名為“全福”,沿用至今。村委會駐百福村。轄灣里(2個組)、古來壩、天起雲、百福村(2個組)、登雅塘(2個組)、呂家等9個村民組。總面積3.1平方公里,耕地69.61公頃,172戶,679人。

登雅塘

昔日,村人為鼓勵子弟求學,認為有文化才能登上大雅之堂,故取名為登雅堂,後諧音演化為今名。村委會駐登雅塘國小,轄倒榨鋪、小燈雅塘、白面山、小山嶺(2個組)、堂采仔頭(2個組)、石眼橋(2個組)等9個村民組。總面積2.6平方公里,耕地79.4公頃,139戶,657人。

油鋪里

因該地產茶子、榨菜油、開茶油鋪而取名。沿用至今。村委會駐油鋪里,轄鳥塘、油鋪里(4個組)、陡公腳(2個組)、豬仔沖、沈家、臘門章家(2個組)等11個村民組。總面積4.5平方公里,耕地113.8公頃,234戶,1001人。

零東圩

此地系舊時圩場,因位置在古零陵的東部而得名。村委會駐零東圩,轄上房村、樟樹腳、樟樹村、蒲葉塘、零東圩、新屋裡、井塘尾、井塘邊、臘梅等9個村民組。總面積4.5平方公里,耕地116.3公頃,238戶,1038人。

三龍塘

解放前該地有三個石嶺象龍一樣,故名。村委會駐三龍塘,轄新村、魯塘、老村、新建、礦家、涼木井(3個村民組)等8個村民組。總面積3.7平方公里,耕地57.1公頃,147戶,639人。

池塘鋪

解放前該地有一池塘,塘邊開了幾家鋪子而取名。村委會駐池塘鋪,轄楊梅塘、黃馬、池塘鋪、井邊、門樓、李子園、遼田、高家、伍家等9個村民組。總面積4.8平方公里,耕地57.1公頃,281戶,963人。

楊竹塘

村內塘邊多竹,楊姓居此,故名。村委會駐楊竹塘,轄谷家塘(2個組)、高家、仁義村、楊竹塘(2個組)、橋邊村(2個組)、千家村(2個組)等10個村民組。總面積3.7平方公里,耕地68.6公頃,177戶,743人。

桐子山

解放前該地一座山上種有很多桐子樹,故而得名,沿用至今。村委會駐桐子山,轄桐子山、井頭屋、老金沖(2個村民組)、徐李家(2個村民組)、潘家等7個村民組。總面積3.5平方公里,耕地95.9公頃,168戶,733人。

樟蔸廟

解放前該地一棵大樟樹旁有一座大古廟,故得名為樟蔸廟。村委會駐樟蔸廟,轄石山腳、塘基上、樓子、新屋、兌上、虎牙塘一組、虎牙塘二組、虎牙塘三組、彭家山、上皮頭、排樓周家(2個組)等12個村民組。總面積2.5平方公里,耕地131.5公頃,242戶,1090人。

伍家嶺

該地有山嶺,居住伍姓人家,故得名伍家嶺。村委會駐伍家嶺學校,轄芽田、新賢村(2個組)、茅茨搪、皂科頭、田莊、六房、大房、新屋、大井頭、紅斗坡、呂家、唐家等13個村民組。總面積3.7平方公里,耕地147.5公頃,229戶,1193人。

蝦塘

該地水塘里有很多蝦蚣,故得名蝦塘。村委會駐蝦塘,轄西塘里、蝦塘、羅家(2個村民組)、繞瑞里、塘邊、竹山、谷家塘(2個村民組)、靜安、郭家(2個村民組),高處等13個村民組。總面積4.9平方公里,耕地96.6公頃,241戶,1139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