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寧[第二任教廷駐華宗座代表]

蔡寧[第二任教廷駐華宗座代表]

瑪利奧·蔡寧(Mario Zanin),天主教外交人士,宗座駐華全權代表(1933-1945)。1890年4月3日,蔡寧生於義大利貝盧諾省的費爾特雷(Feltre),幼年入貝盧諾教區修院;後進入巴度圭(Padous)大學主修哲學和文學;1913年7月18日晉鐸。後擔任貝盧諾教區大修院副院長及主教府秘書。1922年初,被委派管理貝盧諾教區慈善事業。1926年,進入教廷傳信部(Evangelization of Peoples),負責文化出版事業;1930年,奉調擔任聖伯多祿宗座事業善會總秘書。

蔡寧[第二任教廷駐華宗座代表] 蔡寧[第二任教廷駐華宗座代表]

1890年4月3日,蔡寧生於義大利貝盧諾省的費爾特雷(Feltre),幼年入貝盧諾教區修院;後進入巴度圭(Padous)大學主修哲學和文學;1913年7月18日晉鐸。後擔任貝盧諾教區大修院副院長及主教府秘書。1922年初,被委派管理貝盧諾教區慈善事業。1926年,進入教廷傳信部(Evangelization of Peoples),負責文化出版事業;1930年,奉調擔任聖伯多祿宗座事業善會總秘書。

1933年3月,宗座駐華全權代表剛恆毅(Cardinal Celso Costantini)總主教因病辭職;1933年12月4日,教宗比約十一世委任蔡寧為宗座駐華全權代表, 特授總主教銜領銜Traianopolis in Rhodope(古色雷斯城市,遺址位於希臘) 城主教。1934年1月7日,於羅馬接受了教廷傳信部部長 伯多祿·富馬梭里·畢翁弟樞機(Pietro Fumasoni Biondi)的祝聖。同日,教廷委任蔡寧兼任天主教哈爾濱傳教區宗座署理。

1934年4月,蔡寧抵達香港,旋即巡查兩廣教務。1934年5月14日抵達南京,覲見中國國民政府主席林森;後去上海,沿路北上;在天津會見中華全國公教進行會總監督于斌;經北平訪問宣化、張家口、大同。1934年10月,自北平抵漢口代牧區,順長江巡查九江、安慶、蕪湖,再赴南京。11月,由津浦鐵路至徐州、蚌埠、歸德、開封、衛輝、正定、保定等教區。沿路巡查各地教務,會見各教區首長、修會神職,視察天主教所屬各項產業。期間,蔡寧表示其來華使命“ 奉教宗諭旨,秉承剛總主教之方針…教民與政府之合作,得到民族間之真正和平,使國家興盛…”。

蔡寧與中國孩子 蔡寧與中國孩子

1935年9月, 中華公教進行會(Catholic Action)第一次全國大會在上海舉行;蔡寧受教宗比約十一世委派擔任大會指導。1935年9月12日,蔡寧率領全國各教區主教和公教進行會指導司鐸將中華全國復獻於聖母。

1934年10月28日,蔡寧於 漢口聖若瑟堂祝聖美國籍苦難會會士 歐克瀾(Cutbert Martin O'Gara C.P.)為辰州(沅陵)代牧區主教;1935年4月28日,於洛陽祝聖義大利籍方濟各.撒勿略傳教會會士 巴友仁(Assuero Teogano Bassi S.X.)為洛陽代牧區主教;1935年5月19日,於天津祝聖義大利籍宗座外方傳教會會士 祁濟眾(Mario Civelli P.I.M.E.)為漢中代牧區主教;1935年9月25日,於徐州耶穌聖心堂祝聖美國籍耶穌會會士 邰軼歐(Philip Côté S.J.)為徐州代牧區主教。

1936年9月20日,蔡寧於北京西什庫天主堂祝聖中華公教進行會總監督于斌為南京代牧區主教。1936年11月15日,於漢口聖若瑟堂祝聖國籍司鐸 余郁文(Yu Teh Guen)為雅州(樂山)代牧區主教。

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爆發。1937年10月,教廷國務院總秘書處致電蔡寧,否認與日本簽訂秘密的協定的傳聞;11月初,教宗比約十一世委託蔡寧向國民政府捐款十八萬五千里拉。12月20日,蔡寧以宗座駐華全權代表的名義發表演說,號召“ 各國在華之主教、神父、全國教友,應協同中華國家合作,以達到中華國家與民族幸福之目的。”同時,蔡寧要求公教人士,應“ 節食、捐獻衣物、獻金、減少生活用品、收容戰爭難民,”用以支援中國抗戰。1938年1月18日,蔡寧在 漢口聖若瑟主教座堂舉行彌撒祭典,悼念陣亡將士與死難平民。旋又指示漢口、安慶、上海、開封等教區設立難民所,收容救濟難民。1938年9月,蔡寧創立天主教輔仁大學司鐸書院,培養國籍神職人員。

1938年8月28日,蔡寧於 北京西什庫天主堂祝聖加拿大籍方濟會會士 杜坤安(Louis Prosper Durand O.F.M.)為芝罘(煙臺)代牧區主教。

1939年3月14日,為紀念教宗比約十二世加冕,蔡寧以宗座駐華全權代表的身份發表牧函,告誡“ 負責神聖職務者,常以明智和忍耐,埋頭於神聖事物,不偏右,不偏左”。此舉引起了國內廣泛的爭議,國民政府外交部遂訓示中國駐法公使顧維鈞質詢教廷國務院,為其“ 對於中國精神總動員的國策有所牴觸,有所妨礙”;在教會內,在比利時的前中國外長陸徵祥(本篤會會士)也向教廷表示了不滿。隨即教廷傳信部對蔡寧進行質詢。1939年4月,蔡寧以“巡查教務”為名,途經西北抵達重慶,會見國民政府主席林森、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行政院院長孔祥熙等中國政要,以挽回不良影響。此後,為了避免被日本利用,蔡寧隱居於北平“宗座代表公署”,不參與任何公開活動,專注於輔仁大學和司鐸書院的學務以及國籍神職的培養。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加強了對淪陷區學校的控制,要求輔仁大學招收日本學生,教授日語,使用日本教材;遭到了蔡寧的拒絕。日本遂嚴格控制輔仁大學的資金來源。蔡寧遂利用德國聖言會(Societas Verbi Divini)與教廷直屬的便利,與日本交涉。

1945年3月4日,蔡寧於 北京西什庫天主堂祝聖國籍司鐸 袁慶平(Yüen K'ai-chih)為駐馬店代牧區主教。

1945年8月,日本戰敗投降。國民政府為表彰天主教人士在抗戰中的貢獻,授予蔡寧勳章一枚。1946年7月7日,教廷委任黎培里總主教為駐華特命全權公使;蔡寧辭職返回教廷,擔任教廷國務院樞機處行政官員。1947年3月21日,蔡寧被委任為教廷駐智利大使;1953年2月7日,調任教廷駐阿根廷大使。

1958年8月4日,蔡寧病逝於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