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收入
蔡家村現有村民住戶61戶,人口220人,其中勞動力112人,擁 有耕地401畝。農業生產主要經營水稻、經濟作物,兼有果業、養殖業等。全村年總產值82.96萬元(2003年統計數),戶均產值收入13588元,人均收入3780元。目前尚有無勞動力五保貧困戶1戶。
全村現有各類房屋建築面積9342平方米,其中居住用房建築總面積7593平方米,戶均居住用房建築面積124平方米。村中道路總長551米,集中排水溝(渠)2條,長400米村中生活飲用水目前尚無自來水,主要由各戶採用傳統手壓式水井供水。村民受文化教育狀況,全村初、國小入學率達100%,村民中無文盲。
新農村建設
2007年,全村100多人在省陶瓷產業基地務工,占總人數的60.5%。全村總收入240多萬元,其中農業收入66萬元,占總收入的27.39%,外出打工收入29萬元,占總收入的12.61%,農民人平純收入4296元,是一個勞務輸出占主導地位的村莊。2004年8月,為回響省委、省政府建設100個小康文明村的號召,該村按照“政府引導、民眾自願、典型引路、逐步拉開、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節約耕地、保護資源、發展經濟、富裕民眾”的指導思想,高舉“黨員幹部帶頭、民眾自己動手、建設小康綠色家園”的旗幟,通過多次召開民眾大會,徵求民眾意見,最後選定在蔡家村進行文明村建設試點。通過黨員、幹部、民眾的通力配合,現在的蔡家村屋成排、樹成行、路成網、溝相通,環境宜人、人畜分開,戶戶有沼氣,家家通有線電視,村莊乾淨整潔,枝頭果實纍纍,民風更加淳樸,村民素質日益提高。在蔡家村文明村建設的過程中,該村主要做好了以下幾項工作:一是規必求賢抓規劃。一方面,該村堅持以人為本,因地制宜,尊重現狀,保護環境的原則,邀請市城鄉規劃設計院對該村進行了科學規劃,規劃既立足當前,又著眼長遠;既科學合理,又符合實際,便於操作。另一方面,堅持民眾同意的原則,規劃修訂過程中,先後三次徵求了民眾意見,進行了多次修改,獲得了民眾的一致通過。二是標本兼治抓建設。在工作中該村始終堅持民眾自願這個前提,把“三級負擔”(農民投工投勞、幫建單位幫扶、鎮村承擔大頭)原則貫穿於建設的全過程。一方面,堅持“兩個保留”抓拆遷。根據規劃,在保留原有風格、保留原有綠化的基礎上,民眾自願拆除破舊和違規建房大小20餘幢,面積2948.81平方米。
另一方面,堅持“三清三改”抓改造。通過“清垃圾、清路障、清淤泥、改水、改廁、改路”,共粉飾外牆16839平方米,硬化道路4570.5平方米,綠化17050平方米,新建和改造排水溝(圳)2170米,鋪設地磚190平方米,建喬木池161個,安裝並開通閉路電視 61戶,建設公共牛欄409平方米,公共廁所42平方米,修葺消防池1600平方米,新建活動室126平方米,徹底改善了全村的各項基礎設施,方便了民眾生產生活。三是轉機建制抓管理。一方面,健全了一種機制。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借鑑小城鎮管理經驗,把村莊花化、綠化、環衛等管理推向市場,採取定人員、定工資、定職責、定獎懲的“四定”管理模式,實行競聘上崗,上崗人員直接與鎮政府簽訂協定,重獎重罰。2005年7月份,該村就解聘了一位不稱職的保潔員。另一方面,規範了一套制度。成立了村民理事會,實現了村民自治。制訂了《蔡家村長效管理方案》和《村民文明公約》,在方案中,對農戶、保潔員、理事會在文明村建設過程中的職責、權利等作了詳細的規定。四是形神兼備抓載體。堅持建設與管理並行,治理與育人並重。一方面,開展“創先爭優”。在村民中大張旗鼓地開展“文明戶”評比表彰活動,理事會人員定期對農戶家中衛生進行檢查,檢查結果在村內顯眼處張貼,年終根據評比檢查結果、村民投票情況等評選出“文明戶”,在全鎮 “三個文明”總結大會上予以表彰,以此帶動廣大村民講文明、守紀律、尊老愛幼、關心鄰里,增強村民的主人翁意識和家園意識。另一方面,健全創建陣地。新建了村民活動室,定期組織人員為民眾進行科技知識講座,組織民眾觀看科教片和法律宣傳片,增強民眾的法律意識和科技種田的能力。同時,鎮農村電影放映隊和社區文化娛樂隊,免費為民眾送上精神快餐,活躍了民眾的業餘文化生活。
地理區劃
橫塘鎮位於東安縣南部。東部與石期市鎮毗鄰,東南部與零陵區相接,西南部與廣西壯族自治區全州縣交界,北與紫溪市鎮、大江口鄉相連,距縣城42公里。鎮政府駐橫塘村,轄興隆、橫塘2個居委會和鴨頭、大田、望明、上墳、梘上、八丘、陡崗、帶家、新村弄、甘莊、厚地、楓林、大塘屋、大月塘、滑石頭、大力山、旺沖、三吉、三公井、坪埠頭、金雲、獅子鋪、龍門口、周台塘、大坪、理明、白灘河、壽竹塘、石柱、四方井、楓木山等31個村。
歷史沿革
鎮沿用駐地橫塘自然地名。明清朝年間,村里接連出了多個秀才、進士,村民們為他們樹了碑,以表示尊敬,故得名文塘,方言中“文”“橫”音近,後來改名為橫塘。新中國成立後,境內屬第三區原仁智鄉管轄,1950年11月設獅子鋪、林家2個鄉,1952年8月分為旺沖、望明、楓林、林家、理明、獅子鋪、坪埠頭、橫塘8個小鄉;1956年撤區並鄉時,並為林家、獅子鋪2個鄉;1958年10月人民公社化時,林家、獅子鋪2個鄉合併組成高峰人民公社;1961年恢復為高峰、獅子鋪2個公社;1984年撤社建鄉,建立高峰:獅子鋪2個鄉;1995年撤區並鄉,高峰、獅子鋪2個鄉合併為橫塘鎮。
經濟發展
全鎮總面積129.2平方公里,耕地2584.2公頃,7416戶,31406人。境內山多、石頭多,茶香河穿境而過,在石期市鎮注入湘江。石橫、橫俞公路貫穿全境,與國道207、322相連,交通十分便利。
該鎮是東安縣的黑山羊養殖基地,又是林木、柑桔的重點產區。鎮經濟中以農業為主,鎮年生產總值10289萬元,年財政收入350萬元。
境內有鳳凰山林場、蔬菜深加工廠、林業加工廠、速生豐產林基地等。
文教衛生
設有中學3所,國小16所,醫療機構3個。
旅遊資源
境內有綿延幾里的地下溶洞群,洞內景觀獨特,琳琅滿目,各種石筍、石幔、石柱、宮殿千姿百態,別有意致。建於明末清初、有300年歷史的周家大院,九縱八橫,十三棟兩百多間,排列整齊,錯落有致,被列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區。還有相傳為諸葛亮藏書的兵書嶺。
東安除了舜皇山的岩洞之外,還有一處原始岩洞,位於東安縣(原獅子鋪鄉)橫塘鎮壽竹塘村11組蔡家村內。蔡家村三面群山環抱,北鄰湘江。自然景觀極似桂林,故有 “桂林的後花園”之稱。山上古樹參天,綠草如茵,山中大大小小的溶洞12處,有的高達3層樓高,寬20餘米,直通山的那頭;有的溶洞分二層,上層各類蝙蝠飛來飛去,地上有各類爬行動物。下層為河,可乘船,水清明澈。各種魚在水裡游來游去,其中就有中國一級保護魚--中華鱘,中華鮭。有的溶洞垂直下面深不見底。溶洞內景觀獨特,琳琅滿目,各種石筍、石幔、石柱、宮殿千姿百態,雄奇瑰麗。狀物似人,栩栩如生。被列為縣重點待開發的文物保護區。溶洞夏涼冬暖和。是避暑、度假的好去處。相傳曾有一得道仙人居住與此,洞內他雕刻的石桌、石凳、酒杯、酒壺、筷子、佛像。居家用品一應俱全。有一天,他化做一隻老鷹,左手拿琢子,右手拿錘子,在溶門口上琢上《岩門口》三個的金色大字,每琢一個字都會變成金光閃閃、變幻無窮的字。在琢最後一字時,突然,烏雲密布,雷鳴閃電。有一位趕回娘家的婦女路過之地分挽了,被她看見了,於是用手指向老鷹的方向對她小孩說:“孩兒,你看那鳥在做什麼?”。突然,那隻老鷹從100多米的溶洞上掉了下來,摔死了。然而那三個金色的大字也變成了灰色。。。。因此,蔡家村以此為名叫《岩門口》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