黍子是單子葉禾本科作物,生長在北方。去皮後俗稱黃米,黃米再磨成面俗稱黃米麵,常用來做年糕,在張家口的蔚縣、陽原及山西、內蒙部分縣還用來做黃糕及油炸糕。買面時一定選優質黃米麵,蒸熟後揉圓(喜歡吃餡的可依口味包入豆餡、紅糖等),入鍋用胡麻油或菜籽油炸熟口味更好
蔚縣的“蔚”字念(yu音雨),一個很有老舊味道的京西小城。蔚縣在河北西北部,東鄰京津,南接保定,西倚大同,北枕張家口,地處要塞,自古就是京西重鎮之一,也是京西現有的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古城。它的城建歷史最早可追溯到東周時期,古城弘整高峻,典雅疏秀,雄甲一方,城內的寺、觀、廟、壇等建築也是一應俱全。
蔚縣不光有好看的,好玩的,還有不少好吃的。看一個人是不是蔚縣人,先看他會不會吃糕!你可別小看吃糕這事,外地人還真吃不下去呢。因為不會吃的人,經常粘在嗓子裡下不去上不來非常難受。
這裡人吃糕歷史悠久。由於特殊的氣候、地理環境,這兒盛產上等黍子,以前人們吃的糕不去皮,叫黍子糕,就是常說的毛糕,不筋道,不發甜,容易消化。將黍子碾去皮後稱黃米,再磨成面就是做糕用的原料——黃米麵,蒸做成的糕叫黃糕。
蔚縣糕以筋道、黃亮而聞名,其製作過程可分為和、蒸、搋三個步驟。
和糕就是和面,需在面里加注溫水,用手掌用力來回搓,俗稱擦粉子,使其軟硬適度,然後均勻地撒在籠布上。蒸糕一般從籠屜上氣算起十五到二十分鐘即可,短了不熟,長了就不鮮、不筋了。
搋糕是最為關鍵的環節,糕蒸熟要立即揭開鍋蓋,趁熱氣將糕取出放入瓷盆中,馬上用手蘸少許涼水來回搗按疊折和搋,使其漸漸變成均勻的一圓塊。最後將圓塊翻過來並在表面塗一層麻油,金黃髮亮的糕做成了,這是人們常說的面性糕。
把糕分塊包上糖或豆餡,捏成雞蛋大小的圓餅狀,放在油鍋里炸,炸得表面金黃酥軟,滿呈油泡時,便成了油炸糕,這是糕中極品。吃起來內軟外脆香甜適口,看起來金黃燦燦。
蔚縣人愛吃糕,三天不吃就覺得飯菜無味,三天不吃就覺得肚子空空,像沒有吃飯一樣。蔚縣人吃糕時先鏟一塊放在菜碗中,用筷子拌夾成小塊,泡些湯和菜,放入嘴中嚼菜不嚼糕整塊就咽下。不然就會嚼出異味,不好下咽。吃糕最忌細嚼慢咽,囫圇吞棗吃著最香。
在悠久的歲月里,這兒的人在吃糕上不斷創新,花樣不拘一格。糕可以就著菜一塊一塊地吃,可以油炸著吃,可以包著糖吃,可以蘸著蜜吃,可以抹著醬吃,還可以烘烤著吃。糕,不僅可以單獨吃,還可以加工成各種複製食品。
美好的祈求與祝願,也寄托在“糕”上,並形成了豐富的糕文化。小兒過滿月、過百歲、過生日大都要吃油炸糕,說的是“炸糕圓又圓,長大中狀元”;閨女出嫁時,早晨要吃糕,講究“安棚餄餎起轎糕,公公婆婆都不刁”;舊時,農曆正月初一中午必吃油炸糕,作為新年伊始、百事圓滿、步步高升的象徵,並傳誦著祝福的諺語,如“炸糕包糖,五世其昌”、“炸糕撒糖,事事吉祥”、“油糕包蔥,大運亨通”、“炸糕蘸蜜,萬事如意”、“油糕炸得酥,必定收五穀”等,表現了對糕的情有獨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