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根據云南數字鄉村資料,全村有耕地總面積743.00畝(其中:田55.00畝,地688.00畝),人均耕地5.67畝,主要種植水稻等作物;擁有林地1,966.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536.00畝,其中:茶葉面積1000畝(其中:可採摘面積13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4.12畝,主要種植茶葉等經濟林果;荒山荒地1,115.00畝,其他面積1,117.0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7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無路燈。全村有33戶通自來水。有33戶通電,有14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4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 %、42.42%和42.42%);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8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5戶(分別占總數的24.24%和15.15%)。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35.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35.00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1輛,機車3輛。
該村沒有沼氣池;沒有太陽能;沒有小水窖,該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422.00畝,有效灌溉率為56%,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422.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3.25畝。
該村到2007年底,農戶住房以其他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1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還有22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7.61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5.00萬元,占總收入的 85.2 %;畜牧業收入1.00萬元,占總收入的5.68%(其中,年內出欄肉豬41頭,肉牛4頭,肉羊30頭);漁業收入0.01萬元,占總收入的 0.06 %;林業收入0.30萬元,占總收入的1.7 %;第二、三產業收入1.00萬元,占總收入的5.68 %;工資性收入0.40萬元,占總收入的 0.23 %。農民人均純收入705.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0.3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人(占勞動力的2.3 %),在省內務工1人,到省外務工1人。
特色產業
根據云南數字鄉村資料,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07年茶葉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6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9.09%。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茶葉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核桃產業。
人口衛生
根據云南數字鄉村資料,該村有農戶33戶,共鄉村人口131人,其中男性75人,女性56人。其中農業人口130人,勞動力77人。該村以布朗族為主,其中族布朗131。
到2007年底,全村沒有人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05人,參合率80.15%;享受低保3人(人員名單附後);五保護1人(人員名單附後)。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3公里,距離鎮衛生院25公里。
文化教育
根據云南數字鄉村資料,該村小學生就讀到班康完學完小,中學生就讀到四排山中學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5公里,距離中學25.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3 人,其中小學生18人,中學生5人。
該村位於四排山鄉東邊,位於班康村委會南邊3公里,國土面積3.29平方公里,全村131人均為布朗族,該村駐地蒿子較多且地勢平坦,故名下蒿子壩村;該經濟來源主要以種植茶葉為主。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8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1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600.00畝。年末集體總收入0.3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經費,發展思路,發展目標,享受底保人數等。
發展重點
根據云南數字鄉村資料,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當地民眾素質差,產業發展意識缺乏,經濟基礎相當弱,生活水平低,部分民眾乃住著毛草房;2、沒有醫療室,進村道路狹窄,而且是土路,雨天不能通車,沒有固定的娛樂場所,沒有垃圾池,沒有公廁,人蓄飲水困難。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因地制宜,以“三個代表”為指導思想,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目標,發展養殖業,培育核桃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