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筆 名:蒼山牧雲性 別:男
民 族:漢族
蒼山牧雲,當代儒家,後儒學奠基人。原名潘成稷,字泓西,號九州。生於皖北懷遠縣,現居四川成都市。新詩路世界華文聯盟發起人,創建西部國學院。中國民主同盟四川省青年委員會副主任。高級人力資源管理師,高級經濟師,編審,一級作家。著名網路辭賦家,詩人、散文家,學者。中國駢體文(網站)學會、中國辭賦家(網站)聯合會、中國詩賦(網站)研究會專欄作家、特約顧問。世界華人少年作家協會、中國作家協會、中國散文學會、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四川省毛澤東詩詞研究會、四川省顏子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省級詩詞文化類學會、協會、研究會副秘書長以下;市級詩詞文化類學會、協會、研究會副會長以下不計)。四川省江蘇商會、四川省安徽商會、四川省福建商會、四川省潘氏商會文化顧問。四川大學、四川師範大學客座教授。四川省作協《天府詩苑》副主編,中國辭賦駢文創作中心副主任。
“漂系列”專著《萱暉文存》,由“新詩路世界華文聯盟”出品,約600萬字。
生平簡歷
蒼山牧雲84年加入《春蕾》文學社,86年在《幼芽》上發表處女作《燈》(現代詩歌),先後求學於安徽、江蘇,師承路元奎、季德明、吳永坤、程千帆等先生讀書。88年創作第一篇文賦《蒼山牧雲謙卑賦》,迄今創作散賦作品伍佰多篇。止97年5月前,共出版作品專輯《大浪淘沙》、《月落西橋》等詩詞、散文集六部。98年夏入川,99創建“新詩路世界華文聯盟”。截止2009年5月已有140多個國家和地區,超過5000箇中文(渉文學)網站,開設了“新詩路”作品專欄,其輻射範圍廣而深遠,直接影響著世界對新華文的探索和思考。2002年冬,蒼山牧雲建立第一個部落格(網名:紅塵詩僧,一度被評為“中文十大詩文部落格”)並陸續在網上撰表作品(迄今發表作品一千多篇),並先後擔任“貓撲”(詩詞歌賦)、“若雨中文”(文學)等中文網站版主。2006年8月部落格搬至“部落格屋”(網名:牧雲僧人),並成為該網站詩詞歌賦板塊的領軍人物。至2009年10月其屬部落格、專欄、論壇綜合點擊率,已突破二個億人次,搜狗收索“蒼山牧雲”詞條達1500多萬條。
2009年,蒼山牧雲整理出版《漂》系列作品及《蒼山牧雲辭賦選集》十三部,同時著手策劃“國學興國*建國六十周年首屆辭賦發展論壇暨蒼山牧雲辭賦作品交流研討會”。這一時期的蒼山牧雲較為激進,積極入世濟人的思想還讓他加入了民盟。主要貢獻是詩歌與辭賦創作二個部分,他是通過27本白話詩集,10本古體詩集奠定自己在新白話主義及新古典主義兩方面成就的,尤其是《漂-詩路辭賦》(三卷)基本奠定了他辭賦界不可撼動的“賦骨”地位。這一時期的創作經驗為他在詩學、辭賦諸方面的研究積累了豐厚的資源,著名學者余秋雨先生曾經說:“如果沒有如此浩繁涉獵廣博的創作經歷,他是建立不了自己獨特的思想體系的”,創作本身之於理論的提升可見關聯之切,讓人受益之深。
中期
早在87年,蒼山牧雲就提出“無韻詩”概念(即古詩、詞觀),92年撰寫“散賦”理論研究論文(即辭賦觀),2000年提出並撰文對《關於漢字改革之若干點思考》論文(即文字觀),2002年對傳統國學典籍新編提出“刪編文史之糟粕,弘揚國學之經典;辯證客觀之繼承,光大傳統之文化”(即國學觀)的整理原則。此“四觀”系統構成了蒼山牧雲“新古典自然主義”理論體系,它是構建“新詩路”的二大核心理論基礎之一。蒼山牧雲“新詩路”另一理論基礎是“新白話文自然主義”,其主要包括蒼山牧雲93年撰寫的《速讀時代創作特徵》(即閱讀創作觀:從閱讀的角度思考寫作,提倡小品文創作,要求作品必須在10秒內,就要出現一個閱讀興趣點,從而抓住讀者的閱讀熱情);95年撰寫的《新白話文的語言特徵素描》(即創作語境觀:要求作家的語言應賦有靈動跳躍、色彩豐富、繁麗活潑三大特點);99年撰寫的《新白話文的樸素理想構想》(即創作使命觀:倡導作家的靈魂里應供奉著自然的人性,而不是神性、宗教、黨派功利性的文學主張)三大觀點。蒼山牧雲思想趨於溫和,並終其一生保持了這種寬容的、溫情的治學態度。尤其要提到的是“三徽”(即《走進徽州》,《徽州賦》、《大徽商賦》三篇)的發表不僅給中國徽學研究帶來了一股新風,也讓歷經半個多世紀探索的徽學專家看到了希望,他因此也被徽派學者珍視為“徽學之花”。當代研究學者普遍認為這是蒼山牧雲人生的一個重大的轉折點與標誌,因為“三徽”熱完全超出他的意料,從而也點燃了他在與敦煌學,西藏學並稱中國三大區域學——徽學說上的研究激情,甚至可以說激發了他的學術野心,這為以後他的“後儒學”開創,鋪平了坦途。
二零一零年秋冬之交,蒼山牧雲在孫家正、王鐵、鄭欣淼①、王文章②等人的鼓動、幫助下籌建中國國學院西部分院(即“西部國學院”的前身,下分國學、國術、國技、徽學四個所。),“西部國學院”以建設“後儒學”為核心,兼顧徽學研究,從此這位“徽學之花”便全身心地撲在傳統文化的梳理、刪編、修剪和“致時以用”的發展上。
評價
早年蒼山牧雲沉醉於詩詞、散文,且涉獵廣博,現代詩受泰戈爾、米斯特拉爾、聶魯達影響嚴重,散文則有德富蘆花、普魯斯特、紀伯倫等大家的風格,受路元奎、程千帆等影響還創作了大量的古詩詞作品。與流沙河、魏明倫、梁平、吳志剛、隆梅雪川、周曉明、王鐵等交往密切。但隨著閱歷的加深漸漸覺得“詩詞歌賦皆小技也”,開始注意到徽學,並以此入手重新檢視了儒學。從“日日解新儒,從此不無聊”,到有所得“伸我一雙手,拯爾出溺流”,便是這一時期的生動的寫照。蒼山牧雲得獎未計,其在辭賦(截止2010年創作辭賦作品568篇,其中刻碑42塊),古詩詞,現代詩,散文等領域都有突出的貢獻。辭賦界譽之為“賦骨”【與巴蜀鬼才魏明倫,作協派何開四並稱“賦都辭賦三大家”(《中華辭賦》雜誌評)】,詩歌界稱之“詩丐”,當代文壇謂之“文壇更夫”。出版及規劃專著有《新詩路*萱暉文存》共兩部五十二卷冊(其中古體詩,詞,歌,賦十四卷冊。現代文學體裁三十八卷冊),與人合著除外。中國道教協會第六屆會長,兼任中國道教學院閔智亭院長稱之“以道入儒,儒之新途”。著名詩人流沙河說他“堪經學之謬誤,集理學之大成”。當代學者鍾樹粱說他“學融天下,儒貫今古”。liu曉波說“為信仰崩塌的現實豎起一座豐碑”。
社會評價:
“(蒼山牧雲)現代詩不如散文,散文不如古詩詞,古詩詞不如辭賦,辭賦猶精”
——程千帆
“程舟側畔,桃李能言!”
——饒宗頤
“此子(蒼山牧雲)若能持之以恆,磨礪砥進二三十年後當有小成。”
——錢鍾書
“蒼山小友言雖拉雜,然能於而立之年自成一家,亦屬不易。”
——季羨林
“(蒼山牧雲)詩文戾氣太重,當習老莊之學而化解之……”
——姚奠中
“程門麟兒,江南有望!”
——施蟄存
“衣缽有托已,閒堂磕然亦當含笑九泉也。”
——趙本夫
“辭賦奇胎,江淮大才。”
——余光中(余先生贈字)
文涵浩氣,詩透曦輝;
——余坦勛(流沙河)
“(你)詩詞思如九天之來潮,兼無形式之羈絆,頗近太白之風骨。”
——賀新輝
“潘家有此佳兒,猶林氏(指清林之望、林介弼叔侄,懷遠人)復生!”
——劉欽賢(懷遠鄉賢,《淮風》總編)
“你以古文寫意手法入賦,別開生面,我打算選幾篇收錄在《禮記選譯》里。”
——周振甫
“作品(指作者《酒賦》一文)明快清麗,頗得漢魏風骨傳”——錢仲聯
“繁麗的社會風光,在你的筆下熱情奔放!”——吳廣平
“纖柔華麗或有不及(雪川),精深峻麗則有過之”
——王飛鴻
“文章盡得古今之體勢而兼人人之所獨專的高妙藝術手段,表達出高貴的情感。”——金啟華
“時序的流變,節候的變化,人事的升遷離合,在筆下如魚得水,駕馭文字的能力,可謂出類拔萃了”——張岱年
“(蒼山牧雲)以散文體入賦,試圖踏出一條當代辭賦的新詩路,就不要在乎結果如何。”
——丁芒
“在風格上,鐵骨融峻拔於一爐,接席枚乘而無愧色”——韓秋白
“潘帥小相如,霍老愧不如”——霍松林
“當代辭賦之界標,當以希望能你的文章為拐點。”
——劉君惠(四川學者,大學教授)
“一師同門,相學見長。”——王淡芳(在家師抗戰時期在成都教過的學生)
“前世文膽,今生賦骨。”——李國瑜(四川學者,大學教授)
“物體甚是工致,析理入骨三分”——袁弟銳(四川學者,大學教授)
徽客寄蜀,才逼子云,情窮相如。”——杜道生
“才令巴山色亂,賦使蜀水增輝”——隆梅雪川
“賦都文侯,建安風骨”——馬識途
“模山范水之筆力,上承漢唐,下開新篇”
——刁長慶(四川毛澤東詩詞學會。成都市毛澤東詩詞學會創始人會長)
“劉家揚雄本屬漢,如今司馬改姓潘。”——魏明倫
“江南文風,綴點巴蜀神韻。”——白航
“感於物而情動,托於意而志揚。”
——何開四(四川作協副主席、中國作協理事)
“驚奇之文,神奇之人。”
——徐康(四川作協副主席、中國作協理事)
“閣下之宏圖理想、胸襟雅量,加上閣下之才貌品相,無所不能。”——文懷沙
個人作品:
一、白話類《新詩路*白話詩經》三十八卷
1、詩集:十六卷
《漂-詩路情話》愛情卷)
《漂-詩路物語》(哲思卷)
《漂-詩路紅塵》(漂流卷)
《漂-詩路滄桑》流浪卷)
《漂-詩路前沿》(時政卷)
《漂-詩路漂泊》(打工卷)
《漂-詩路鄉愁》(思鄉卷)
《漂-詩路私語》(溫情卷)
《漂-詩路花語》(哲思卷)
《漂-詩路號角》(詠志卷)
《漂-詩路清音》(雜思卷)
《漂-別了南京》(史詩卷)
《漂-詩路殘句》(斷章卷)
《蒼山牧雲白話詩經詩選》(上中下三卷)
2、童話、寓言類兩卷
《漂-詩路夜鶯》(童話卷)
《漂-詩路驛站》(寓言卷)
3、散文、隨筆類五卷
《漂-月泊秦淮》(散文卷)
《漂-月落西橋》(散文卷)
《漂-月掛西窗》(散文卷)
《漂-詩路札記》(隨筆卷)
《漂-詩路師語》(隨筆卷)與千夢難尋合著
4、小說類兩卷
《漂-詩路夜話》(小小說卷)
《漂-安都傳》(長篇小說卷)
5、學術類八卷
《漂-詩畫圖譜》(詩學、辭賦學、文學研究文集)
《字略文伐》(文字、文學、文化、文明四論)
《徽塹》(徽學卷)
《儒學系考》
《後儒論》
《後儒學》(國學三卷)
6、其他類五卷
《漂-詩路蒺藜》(雜文卷)
《漂-詩路行吟》(哲學卷)
《漂-詩路螢屏》(影評卷)
《漂-詩路評點》(我寫別人)
《漂-點評詩路》(別人寫我)走進*蒼山牧雲
[編輯本段]
二、古體類
《新詩路*大浪淘沙》十四卷
1、古詩詞類八卷
《漂-詩路牧雲》(旅遊卷)
《漂-詩路花雨》(禪詩卷)
《漂-詩路蘭藥》(唱和卷)
《漂-詩路春秋》(人物卷)
《漂-詩路古意》(花箋卷)
《漂-詩路天府》(雲遊卷)
《漂-詩路偶成》(無題卷)
《漂-詩路史話》(讀書卷)
2、辭賦類三卷
《漂-詩路辭賦》(上中下三卷)
3、其他類三卷
《蒼山牧雲文言小品》(雜碎集)
《蒼山牧雲詩詞選》(選輯集)
《蒼山牧雲辭賦選》(選輯集)
[編輯本段]
]
相關作品:
選自《漂-詩路情話》二首
一、今生-秦淮河
你滿滿的美麗
激起我漫漫地追求
你淺淺的一個微笑
點燃我一生的溫柔
雲和水的相戀
有著說不盡的情惆
青春招惹了添亂的紅豆
相思便走不出生命的盡頭
那迷離縹緲的笛聲
似慢慢隱去的晨柳
那裊裊盪開的艷波
糾纏著漂泊的蘭舟
遺落在夢中的清音
依偎著迷惘的離愁
美得讓人心痛的姑娘呦
蘭草一樣的倩影
童話般的消瘦
微醉蹣跚的月影
浮上昔日淡淡的小樓
隱隱約約的紗窗里
你托著粉嫩的嬌羞
你軟軟款曲的秀髮
白晰纖纖的素手
你臃倦幽幽的怨尤
脆薄似淺睡的春愁
美得令人心碎的姑娘呦
我為你虛弱成一杯微醺的醉酒
你滿滿的美麗
化作江南的清愁
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
今生我還沒有愛夠
二、你不再來
你順著風的方向飄去
你沿著雨的腳步走來
我淺淺的生命里
已不見昔日的雲彩
愛情走不出雨季
歲月不會有空白
晨霧悠悠的桃林里
呼喚我的名字
手搖紅帽的女孩
春蠶在繁花中睡去
芳香從長夜裡醒來
柳影婆娑的月光下
看著腳尖
剪手賦詩的女孩
和光同塵的緘默
春風化雨的表白
波光雲影的黃昏里
搖著手指
捏著手絹的女孩
夢在孤獨中迴旋升起
柔情從羞色里徐徐綻開
二十歲生日的燭光里
戴著大手套的女孩
你不再來
我的愛
濃濃的牽掛
漫漫地等待
今生為你
把相思灑向青春的祭台
[編輯本段]
選自【新詩路】《漂-詩路物語》(哲思卷)二首
一、母親的眼淚是鹹的
一
一個海島
一塊陸地
彼此孤獨著
似乎沒有聯繫
海是距離
水也是距離
但是海水是鹹的
如同母親的眼淚
台灣富饒的崛起
是大陸延伸的呼吸
二
這邊是颱風
那邊是暴雨
就這樣被苦難牽繫著
從未曾忘記
風也淒迷
雨也淒迷
但風雨是孿生的
像一個母親的兒女
孤懸海外的寶島啊
是掛在祖國腮邊的淚滴
二、睡
一
孩子晾乾臭腳丫
老人放下酒杯
月亮溜下柳梢
倒進夜的懷裡
我趴在床上
向夢中游去
二
輾轉反側
人也是脫去鱗甲游弋在床上的魚嘛
以風沐浴
鳥也是融化於無垠藍天浴場上的魚嘛
魚跪在水裡
是眺望比水更蔚藍的夢嘛
[編輯本段]
選自【新詩路】《漂-詩路紅塵》(漂流卷)兩首
一
上學的大路
不知什麼時候已經變成了羊腸小道
披著燕尾服的黑喜鵲
在暮色中的電線上一排排蹲著
童年的鄉村遙遠了
卻經常在夢中被我清晰地觸摸到
二
壩子上的樹被砍得精光
泥沙淤平了河底
船兒只好改道
水鳥也開始了遷徙
門前的清溝河終於乾涸了
魚兒還歡騰地游在我童年的清波里
[編輯本段]
選自《漂-詩路滄桑》兩首
一代人
在允許流浪的時代
人們紛紛出走
像牧羊人打開羊圈
農民農民工和形形色色的盲流
甚至連乞丐也獲得了
出門乞討的自由
他們走出鄉土走進城鎮
學習融入
用生命構築都市文化的基座
用笨拙的頭腦粗糙的手掌
托起一座座城市文明的發展
十年二十年三十年
有的人
在外面轉了一圈
又回到原來的土地上
有的人
再也沒有回來
二*無題
在蒼茫的大海上
沒有燈光
毫無目的的人們
在歲月中逃亡
曙光凋零在白夜
痛苦沒有方向
呻吟在黑暗中的靈魂
用淚水化解憂傷
次序絞死了夢想
現實坑殺著希望
人的尊嚴被脫光剝盡
復活沒有指望
統治者的腳下
再也沒有了固定的土壤
懷揣尖刀的人們
正在仇恨中流
[編輯本段]
選自【新詩路】《漂-詩路春秋》(讀書卷)四首
讀《水滸傳》
草莽沆瀣舉宋江,愚忠焉能振朝綱。
大旗飄飄行天道,招安祿位豈久長?
讀《西遊記》
歷遭誘毀度千劫,假以師徒寓萬象。
紅塵食色隱君子,世間經書含艷香。
讀《紅樓夢》
怡紅裙釵上翠樓,瀟湘寶黛看玉鉤。
府第連雲平地起,富貴通天何需求。
咫尺風月鐵坎外,金陵王孫大夢休。
半曲艷詞紅塵醒,一堆春心哭石頭。
《三國志》·蜀
悲憫劉備是孤梟,多智諸葛近似妖。
關公兩刀震華夏,張飛三聲喝斷橋。
魏延生死背二主,草芥降臣病馬超。
黃忠張弓射天下,不及子龍一功曹。
[編輯本段]
選自【新詩路】《漂-詩路花雨》(禪詩卷)四首
禪詩兩首
一
美譽生前種,彩虹雨後開。
知己不圖報,恩深骨中埋。
二
淨手理經卷,虔心向佛門。
明月淘夜色,甘露洗俗塵。
詩書寄情智,丹青系墨根。
浮雲有長短,懶得與人爭。
問道偶成二首
一
世相嘴臉皆勘破,情場兒女多無聊。
從今不問江湖事,紅塵一筆全註銷。
二
兒女由來皆掛名,血緣何及財帛親。
江湖恩怨費計較,俗事功名誤修行。
[編輯本段]
選自《漂-詩路辭賦》六篇
【蒼山牧雲辭賦、碑銘、館記諸等賞析選】
蒼山牧雲簡介
蒼山牧雲者,滎陽季孫之苗裔也。先族久立廟堂,為能臣。春秋有潘崇,幾代相楚;晉有潘岳,陸海潘江;宋有潘洪,配享帝廟;清有世恩,三朝宰相,皆以才名聞名於當世也。蒼山牧雲公元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誕於皖北珠城,屬山東一脈,復因其祖母為魯之蒼山人氏,故以筆名而念之!
蒼山牧雲其人也,品正善良、個性昂揚,博覽群書、文史曉彰,健步跨四海、輕舟泛五湖,才高八斗、滿腹經綸,深諳天文地理之經緯、境達變古用今之能事。
智勇遙臨壯士前,風流豈甘落人後,其性亦倜儻。倡“漂一代”,首創華文新詩路,開有韻無律之詩風;擅創想思維,啟“漂”系列之先河,為打工作品之前驅。褒之為“一代宗師”,獻之為“文壇更夫。”詩壇盛譽之為“詩丐”,辭賦界贊之為“賦骨”,久之。
其謀也,策劃獨裁、霸道揚鏗;技法詭秘、目空群倫;揮毫有神算、夢幻筆生花。通《周易》,知《孫子》,用‘三十六計’。能為撒豆成兵、點石成金;變無生有、空穴來風之事,縱偷天換日、李代桃疆、移花接木、瞞天過海、借市生財、假道取虢亦不在話下。主張:資源最佳化、賢聖相哺;開元破零、整合乾坤;借時力造時局而趁之,韜略以致遠、戰術致原創,數字策動、天地人和。
俯仰無愧天地,褒貶自有春秋,其態亦從容。仰其風骨也,飽經蒼桑、窮達超然;物喜己悲、耗智獻知。長視學之才,動如攻於九天之上,冥如藏於九穴之中。反應石破天驚如流星破夜,創意神遊八荒似天馬行空。心宇浩瀚、氣度絕塵;修身浩然、四海縱橫;舉止雅貴、出語驚人。席上揮毫:政論揚文宇,造化激壯思。
洞穿商勢如海、戰勢如潮之態勢,其目如炬。其察也,窮盡日月風華、天地物理之氣象,獨步千古、妙文天下;獨孤求敗、蓋世無雙;劫波終平垂清譽,每臨大事靜氣沉;才氣如虎、心吞六合;犀利卓峻、遒勁雄渾。
膽大如斗、一指擎天,其心亦壯麗也。觀其勇,誠具江中斬蛟、雲中射鵰之勇;西天攬月、東海戲龍之勢;備沉穩厚重統攝大局之謀略。前比古人皆逝,後擬晚生未出!命比天高、心比唇紅;鐵臉天下、傲骨錚錚;君臨鼎器、孤梟雄風;自為自在、笑傲江湖。
《三才賦》
作者:蒼山牧雲
序
世有云:三才天地人,三光日月星。三德仁孝義,三朝夏商周。古來以三為吉祥,頗多用之。是故,士亦有三才,曰:視才,識才,智才,蒼山牧雲作賦釋之。
夫不登五嶽之高,無以知山;不涉四海之深,無以知水。丘陵之樵農,無以知蒼山之峻岫;溝溪之魚蝦,無以知雲水之浩渺。斯為視才也。視才者,眼高源於境界,視力可破宮牆。非井底之蛙所能窺測也。
能辨國璽於璞玉之時,識人傑於落拓之際。見微知著,窺一斑之紋而知全豹,見一檐之冰而知冬寒。堪破皮毛而知肌理,洞察秋毫若同觀火。俯仰寰宇全憑眼界,目光窄闊無關身高。斯為識才也。識才者,識物一也,識人二也,識事三也。
上馬掌印治軍,下馬任相牧民。進能衛國家,富貴榮華不求自來,福祉橫財魚貫而入。退可保己身,謎團懸案難逃法眼,黨政傾軋不入彀中。晉名爵、取俸祿、如囊中探物,謀肉食、衣朱紫、似手到擒來。斯為智才也。智才者,怨而能辨,濁則能揚。勤而能勞,亂則能治。
所謂俗耳不聞雅樂,賤軀難衣錦羅。史有三才者,僅季札,范蠡,張良耳。故此三公為臣能位極人君,從商則富甲天下。進退自由,功成名就。終身鼎食,享廟千年,為百世師。而世人從善艱於登山,求財難於涉水。嗚呼,獨不奇哉?
[編輯本段]
《祭姊文稿》
作者:蒼山牧雲
吾姊無名,幼曰金花,成喚愛玲,長餘四歲。姊豆蔻初年,麗姿至秀,內慧典雅;人豐俊美,色妍菁華。容姿靚於俗目,艷絕不沒鄉野;玉姝難以至髻,韶華猶待字人。及尚胡氏生甥二男一女。依齒齡,曰文明、丹丹(女)、明珠。余職金陵時幸得有見,既歸,垢病鄰里嘴角唇齒間,恨夫怯懦無能,遂引鴆自斃,時年虛二十又六。心歷致哀,非辭賦不能載之。封稿以存心,告慰亡姊之幽靈。希不為父母、兄妹、子女復念也!賴此銘記,勒於心墓之碑。
余誕之時,祖輩奶婆翁公盡皆仙逝,以姊為依,常執余之手,以羸弱之軀負弟於肩背,終年不棄如故。夫一日,父母叔伯皆勞作田隴間,遺余於襁褓之內。須臾風狂雨驟、電激雷急,姊狗洞得入室中,抱余以臂手,移險就全於坍塌窗坯之下。待母雨淋淋破門而歸,見姊弟含笑,且喜且戚、噓唏不已!及余初成,恍惚常扯姊襟,跟從不輟。因其故,堂齒間唯吾於姊至親、至近也。
姊既歿葬畢,母攜幼子(春)含悲至金陵,吾始知情由。殆乾人情不諳世故,服烈藥自決於人寰耳。吾悲從中來,泣不能聲,淒絕久之!囊冢廟有千重,長眠於九泉而不驚;旦夕有呈棺殮,焚於靈台而不痛者,概不及至親無以痛徹骨髓也,斯後每逢佳節哽咽難以下箸者,十之八九為之故也。每觸感及此,頗嘆吾姊弱髻早嫁之不幸,閱盡世俗已心寒,褪卻鉛華而意冷,絕塵而去,空留三兩嗷嗷小兒,孤懸人世蒼茫間無依靠者,哀之切切!!旬聞胡氏未幾即延新婦至堂前,悲夫!歿已空寂寂,生者續妻室,常為姊殉以決絕不值也!
夫,人亡妻可續弦,唯吾族悲兮失姊難繼!親薨兮恨絕之,泣辛悲以掩面兮,淚有血絲!有歲二十年亦終不肯信吾姊已歸去矣,每憶之魂驚魄駭、心膽俱裂碎,今賦文焚之,以祭吾姊在天之靈!死親如割肉兮,嘆亡靈無以救心也!殘天之庝徹兮,逝而不可復活也!然宇冥孤寒,今姊在天堂安好否?弟涕涕兮慟之痛之!!
[編輯本段]
《顏子賦及序並祭文》
作者:蒼山牧雲
序
顏回者,子淵,前五二一年誕生,春秋魯人。年十三入孔門,仲尼有之以為得意。年十八,天下歸仁;年十九,向戴求婚;年二十一歲生子歆。從孔丘遊歷列國凡十四年,後復歸魯。年三十八歲卒。其為人磊落,敏學謙遜。“不遷怒,不貳過”。尊師重道,無事不從;以德著稱,無言不悅。一生立德克己,用行舍藏;辯證善思,踐仁守拙。《雍也》記云:“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孔子贊之曰:“賢哉回也”!斯為序。
顏子天縱一知十,忠厚藏聰穎,體認仲尼尊前賢,師徒情深如父子;高士雄辯世弗如,內向隱善思,孔門三虛未寸離,夫子學問似獨知。謙遜下同門,好學悅師尊;儒冠賢人七十二,獨當其首,得意嫡傳稱復聖;杏壇學子三千客,唯吾德馨,立行儀表似孔丘。重德踐仁,領略天地之造化;用行舍藏,創遺後世之風流。儒分八脈,守道不移其志,下啟孟軻;顏氏一枝,居貧不改其樂,上承先哲。
夫小人好物,何若美人好色;良人尚賢,恰似君子尚德。惜哉,臥薪嘗膽,忍辱偷生,古來未見不易其色之君主;嘆也,窮身賤命,陋巷而歌,春秋誠有不損其德之庶人。顏子以身立德,不以財帛屈其志;淵公力行垂範,逆境抱朴彌其堅。嗚呼!時下世風,紙醉金迷,益貴仁人操節;方今人間,物慾橫流,更顯兗公本色。
曩痴心赴義,先生在,鄭聲去耳,學生不敢言死;獲知重生,道既已,佞人居堂,實乃有國者羞。顏子臨終逝,“天喪予”,先師以為大道崩;顏氏既有後,“聖人出”,儒生到底是傳人。今歲值顏公誕辰二五三零周年之際,會逢國學復興之時,曲阜顏廟乃大祭之,聘余為文,遂祭之曰:
至儒顏公,杏壇奇葩;不違如愚,亦足以發;
日有新知,習尚無涯;好學即亡,除子無他;
語之不惰,表里堪夸;辯才思敏,一問十答;
盍言爾志,無施無伐;用行舍藏,兼濟天下;
寒不易色,樂不增華;龍肝鳳膽,美玉無瑕;
陋巷而歌,超然窮達;山川既毀,仁不崩塌;
浮生一夢,江河流沙;乾坤大道,唯公查察;
萬韌宮牆,余惟太阿;孔門三千,余惟元甲;
克己復禮,吐納風雅;山河削平,四海一家;
弘門魯錦,皂白颯颯;祭實哀切,甬道黃花。
嗚呼,父生其子,天下贍養;婦嫁其夫,閨閣流觴;子有其父,襁褓含芳;嗣有其祖,燕歌華堂。今時也,恭逢盛世,國富民強;此地也,祭奠顏公,吾民慟殤,孔子云:“有慟乎?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耶?伏惟尚饗!
[編輯本段]
《閒堂先生十年祭》
作者:蒼山牧雲
序
閒堂,原名程千帆,亦名逢會、會昌,字伯昊。祖籍湖南寧鄉人氏。近代學者。一生教學,著作等身;時運乖舛,坎坷不平。余於寧求學時受其鞭撻手心,受益非淺。公元2010年乃先生謝世十周年,特作文以吊之。
先生如山,高不可攀;學究天下,愛遺人寰。
祖籍湖湘,成名千帆;童蒙聰穎,慧傾長衫。
金陵求學,秦淮水暖;吳梅親炙,季剛嫡傳。
風華正茂,虎骨龍膽;海鹽易安,金鳳求鸞。
八年抗戰,比翼西南;兄弟反目,志屈武漢。
大道中崩,難合時歡。索群離居,逆旅失伴!
屈子懷死,楚天雲斷;程子不死,苦何以堪?
天有失德,與國何罪?君有鴻才,與罪何乾?
錯案既糾,十九平反;匡公再造,崛起江南。
言耕筆談,一生何短?燭身淚盡,化蛹成蠶。
衣缽有托,逝而無憾。杏壇鶴影,宣德霄漢。
長風化古,十年荏苒;子弟失仰,憶每潸潸。
書法簡史賦
作者:蒼山牧雲
序
夫御人之學曰王道,牧民之學曰臣道;忠恕之學曰儒道;殺伐之學曰兵道。賈有其訣曰商道,賊有其德曰霸道;茶藝有法曰茶道,書有其技曰書道。恆如《道德經》開宗立言:“道者,非常道”。凡世間巧技皆有玄關,非精通不可內窺宮牆。斯為序。
華夏丹青七色,神州墨寶千年,凡書家無不宗鍾、王二祖。王羲之始創中和之道,後有為者,虞世南得其端麗,顏真卿得其雄強;歐陽詢得其方正,柳公權得其硬朗;黃庭堅得其雄奇,蘇東坡得其張揚;概有成者,無不得其一技而垂名也。
斯後,書有北碑南帖之論,國人習字以為宗師。南貼者,多系匠人所為,頗有假託訛傳之弊端也。先天不足,字難出奇,後繼之人,縱逆勢強行,亦終未見有所作為者。斯依葫畫瓢,學步於邯鄲,致臨帖之眾,枯耗心血,而無出古人之右者,惜哉!然非前賢之功不可僭越,乃雙鉤之匠人筆法,拘形式於桎梏,誠無有新意耳!南帖終形而下之,九斤生八兩,益代弗如。
北碑者,其文漫滅,神韻不可尋,唯憑各家自斷,任由發揮。故後習者十臨九異,風格迥立,互為不同!南衰北盛大勢所趨,已成定局。人之求學,道路之選擇,若母胎孕兒,得先天之惠者,而後方能成大功。北碑昌盛迄今不衰,得非其故乎?
由南北分崩至隋唐一統,天下稍安,戰事初平;河山再造,書藝方興。經離亂之人,心恆思定,仰秩序之望,惠及藝術,書法若詩詞般亦得其覆澤。時書尚法,嚴求有度,守矩中規。如虞公世家,走筆全賴腕力之真功,橫豎盡顯審慎之風采。後隨物質繁麗,方漸次綻開。
過熱必冷,物極反之。為破規出奇,宋人尚意,漸成主流。以蘇、黃、米、蔡四家為首,書藝自由、奔放失態,以致後人不辨,句讀為什!東坡左放右收,似寒蟾負力,壓而不死,則益顯生命之強;庭堅大開大合,若僵蛇晾枝,撇捺修長,終成一派氣象。米芾惜墨如金,筆鋒精瘦,有失疆土氣象,為余不喜;蔡襄以姓氏代蔡京,若南帖匠人之精者,狗尾續貂,生機漸弱,余猶厭之。
至元,法尚態,意復古,遙追唐晉,時人反其道而行之,以趙孟俯馬首是瞻。前路已絕,量後人難以自渡。是故,有明、清大家法尚勢,欲謀書藝之出頭,以期墨壇分羹,終未見大器。民國以來或曰:尚狂,未知何人可屹立百年也。而今,科技興,雷射出字,書法皆廢;筆墨停,無紙辦公,國技欲休。書道之法若頻絕之生物,其命堪憂矣!作賦補史以警世人知,得有一二心人早晚留意,吾志足已。
中華世紀壇論
作者:蒼山牧雲
近觀諸公挾八股之餘勢,文飾中華世紀壇,欲成百世之功。其文可謂墨含風雨之瀅潤,筆吐漢星之華章。弦外意猶三皇五帝無以配其德,唐風漢韻無以描其態之狀,文風侍從、溢於言表。然,夫為文者恥於名氣論高下,實為民心代言、血性當之也,豈可為授玉碟而媚社稷,陷當局而亂視聽乎?作此賦!
曩青雲上浮西北而帝都現、王氣凝滯,吾中華光輝始如日之升,大國氣象似黃河九曲滾滾西下;厚土地陷東南而陸海沉、碧波流光,海域江天、萬頃錦濤有紫氣東來。至始皇列九州而衡量天下於域中,漢武奮勇而彰顯炎黃於界外,非風流賢達者何紹基秋、光大漢家先民之基業,吾神州不為鬼神仰止也。遙想撫育吾兒女之歷代先朝故國,華夏榮辱五千歲,龍祖帝風六百年,神龍馭四海,凡生死天下輩,亦恆有設神鼎以鎮宗廟、祭列祖於大郊者,尚不及今日之喜功也。昔仁而德者,逢天災而祈天地,遇人禍而禱鬼神,蓋莫如康熙躬親者,猶尚未鑄壇頌德、建鼎封神也。頗思江山有太歲,天外有神祉,宜順天意而應民心,唯恐幽秘冥冥不解其德而獨夫之,耽懼天譴榮華而不敢自專也!故而能為政勤勉、心懷天下,雖披肝膽耿耿以對日月光輝未敢有分毫懈怠也,蓋當今之世抑或例外乎?
相與典籍,此間之中國盛世故也,然為富者不惜資本、一擲千金浮華無度於內,神器無蹤漂泊流亡、陳列海外列強不招於外者,蓋律法鬆弛失密而為非不逮,國力羸弱無能與異域番邦爭衡耳!君子宜當戒虛華以勵心智,斂嬌姿以健神髓;臥薪藏膽,飽黎民、安社稷,抑權貴以謝桑梓;愛子弟、尊師長,富教育以壯國色;立法度、樹正氣,輕權重法、裂資源分百姓以襄平等;遁潮流、懲墨吏,深植民主以順天心;尚文化經濟學以襄國策,伐仕途官本位之分封余孽而還政於民。再假以和平五十載大治,廣播宏澤推恩宇宙,為千秋萬代計!待英名懸於玉帛,浩氣盈存史書,華夏盛世之時方作賦頌之不遲也!
[編輯本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