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閒居後,有友進言,可作回憶錄。但愚深知,身輕學淺,無事可敘、無力能敘。一日閒暇,偶翻舊錄,往日勤筆,所經大事,所歷地方,時有雜記,或詩或詞,不拘一格。雖倉促粗糙,但雛形已具。今日寬餘,信手拈來,略加整理,略加補充,以記行程,以憶往事,以抒胸臆,以詩自適,遂成集 。
詩成之初衷,則用詩敘友情,以表友朋之眷戀;借詩述心路,以享心緒之飛揚;憑詩攬山河,以念清麗之聖地;托詩憶往事,以發懷舊之幽情。
序
黃梅春先生在前言和後記里把他寫詩的歷程說得很謙虛,以為是隨心之作,是記行程、抒胸臆、以詩自適的行為。在我讀完了他的這部詩稿後,卻有另一種認識,我認為他的這些不飾雕琢的詩作,在思想性、藝術性上都有較高的成就,通過他的所歷所感,深刻而真實地反映了一代人所走過的人生之路,有對歷史的反思,有對現實的叩問;有對親情友情的懷想,也有對官場和社會不潔現象的諷刺;也有對從軍歲月的感念;有對家鄉風物的眷顧,也有對祖國山川美景的謳歌……在一本不厚的詩集中,包容了這么多的題材,初一看來,似乎顯得紛雜,細細讀來,卻感受到了內涵的博約,有“萬花千樹入眼來”的體驗,富有情趣的意境和不斷變換角度,令人心情歡悅,享受輕鬆,這種感受,我相信許多朋友在讀本書時,都會產生同感。
正如黃梅春先生所言,他在寫這些詩時,不拘一格,我以為這是他創作上一的大特色。舊詩發展至當代,早已脫離了過去許多的束縛,我心寫我情,我情寫我心,以真摯的情感,以嫻熟的筆法,直抒自己的胸臆,就會產生受到歡迎的好詩,這也正是黃梅春先生詩作最大的亮點。黃梅春先生所言的不拘一格,實際上是在不經意間表達了一種他獨闢蹊徑、不墨守成規但並不降低詩藝標準的藝術追求思想,這也是值得我們借鑑學習的在創作上所保持的一種心態。
還有一點值得一說的,是黃梅春詩中所表現出的時代性和地域特色。讀他的這些詩,我們都能感受到詩中律動的時代脈搏,我們這代人所經歷的,幾乎每一特定歷史階段的特徵,在他的詩中都有生動的刻劃,這充分說明了詩情是離不開時代的這一道理,優秀的詩歌是不可能不對社會的風雨潮汐有所觸及的,黃梅春的詩歌正是這方面的生動體現。同時,他的詩作吸引人的地方,還在於他自覺地用詩歌語言,見證、回憶和想像的手指,把應城這個地方彈奏成一段迷人的音樂,令人沉醉流連,憑這一點,我們就可以說他是抒寫地域文化特色的高手,我相信很多人會有我這一樣的認識。
作者介紹
黃梅春,生於1948年2月,湖北應城市人。高級政工師、大專文化程度。曾任陸一軍一師一團(硬骨頭六連所在團)組織股長,應城市委組織部組織科長、應城市廣播電視局局長,應城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局長。在部隊和地方、筆耕不輟,共發表各類文章百餘篇。與他人合著《政治理論學習方法漫淡》一書,由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出版發行。湖北社會科學院會員、湖北省優秀軍隊轉業幹部,在部隊和地方榮立三等功、二等功各一次。其業績先後載入大型叢書《科學中國人·中國專家人才庫》、《中國當代改革者》、《中國跨世紀領導人才庫》。
出版社
中國文化出版社是一家歷史悠久的綜合性出版機構,主要出版文化、藝術、教育、衛生、經濟管理類圖書和書畫、攝影作品集以及各類學術專著。該社前身是1936年成立於上海的中華文化書局,1938年遷入香港,1955年更名為香港文化出版社,1982年定名為中國文化出版社。在多年的發展中,經歷了不同的歷史階段,出版了上萬種圖書,業務範圍遍及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目前,中國文化出版社已成為一家在國內外具有廣泛影響的多元化文化出版機構。業務包括圖書編輯出版、書刊代理發行、文化學術交流等。附屬機構包括作家委員會、《水墨味》雜誌社、《藝術蟲》雜誌社、《藝術+》編輯部、《中華翰墨》編輯部等。本社國內特約編審處是中國文化出版社授權設定大陸地區唯一的代理機構,全權代理出版社在內地的圖書組稿、編審及出版業務,辦公地址在北京和天津地區。本社官方網站上公布的各地特約編審處是本社在各城市的特約代理機構,業務受國內特約編審處協調統籌。 總社地址:香港九龍彌敦道208-212號四海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