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泓村

蒲泓村

福勝寺,不僅是古老的佛教名勝,而且是培育革命人才的搖籃。 福勝寺所在地蒲泓村為沁南抗日縣政府的活動、避身、聯絡駐防地點。 為了培養我黨急需的抗日幹部,經晉豫區黨委批准在福勝寺建立了全縣唯一的一所沁南縣抗日高小(實為幹校)。

山西省晉城市沁水縣中村鎮蒲泓村

基本情況

蒲泓村屬於中村鎮領導,是蒲泓村委會所在地,位於中村鎮東南部,距中村7公里,東鄰石務,西鄰北華,南至土沃洞溝,北鄰冶內,東西長約2公里,南北約1公里,總面積為3平方公里,全村人口327人,耕地892畝,森林資源1500多畝,下轄3個村民小組,4個黨小組,共產黨員18名,是歷山腳下土地肥沃,交通方便,人口集中的自然村。

近年來,在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蒲泓村在新農村建設、黨風廉政建設等各項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不折不扣地完成鎮黨委、政府下達的各項工作。開闢村務、財務、黨務公開欄和宣傳欄,嚴格按照要求做到了及時公開、每季公開。公開的內容主要有黨員發展情況、計畫生育、土地管理及村財務收支等情況。宣傳欄主要對科技、法律、精神文明、安全生產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等內容進行定期宣傳。
到目前為止,村內街道硬化、綠化、亮化工程已基本完成,村委辦公樓、文化娛樂場所、體育廣場設施配備齊全,連年被市、縣、鎮評為“紅旗黨支部”、“和諧村”、“縣級示範村”“先進集體”、“五星級站點”等榮譽稱號。名勝古蹟

市級文物保護古建築-----蒲泓村福勝寺

歷史名勝古剎“福勝寺”,地處歷山自然風景區深山幽谷,位於沁水縣城西南四十里處的中村鎮蒲泓村,是沁水縣西南部最大的名寺,氣勢宏偉,規模壯觀,歷史悠久,名揚中原。1997年4月7日被晉城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福勝寺”始建於宋治平年初(公元1064年),重修於明萬曆年間(公元1574年),經順治、康熙、乾隆、道光、同治、光緒、歷經滄桑,幾經修繕,至今已有944年歷史。整個建築占地2.8畝,南北長68米,東西寬28米,總計1904平方米。
據皇明萬曆二年,仲月重修福勝寺碑記:宋治
平年之初,東京相國寺高僧洪武大師曹智家,雲遊名山,於蒲泓村東,古塌圪立闌松之處,遺舍俐佛脂,其地前後左右,佳氣蔥蘢,北忱傲山,南面舜王坪,阜山雄其左,丹坪峙其右,景之所以為奇也,院中古塔屹立,其土如米,其香如闌,松柏之林,礱密如蓋,地之所為靈也。是年相國寺門徒,行腳歷兗豫,涉荊湘、托缽化緣,慕資始建福勝寺。後屢有興作,不悉碑記。
據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碑記:瞻見福勝寺者,居蒲泓村東,寶剎後宮中央供大雄殿佛,左伽藍右護法,南有菩薩君像,前有四大天王殿,山門上有閣中昆虞佛,東文昌、西藥王創修於宋治平之年,歷代增修不一而足古如茲。名師高僧雲遊寶剎,仰觀精舍宏偉壯闊,門徒眾眾,盛況空前。
少林寺二十七代高僧,曾在福勝寺任主持方丈。有關福勝寺史話,傳說甚多,現存明萬曆以來數多碑刻文字記載較詳。
福勝寺,不僅是古老的佛教名勝,而且是培育革命人才的搖籃。抗日戰爭時期,這裡系晉豫區(後歸太岳區)領導的沁南縣。福勝寺所在地蒲泓村為沁南抗日縣政府的活動、避身、聯絡駐防地點。為了培養我黨急需的抗日幹部,經晉豫區黨委批准在福勝寺建立了全縣唯一的一所沁南縣抗日高小(實為幹校)。先後招收十個班次學員。隨時為我黨政軍提供、保養急需幹部,到解放戰爭時有近千名學生(不少人等不到畢業奔赴祖國各地工作)成為革命精英棟樑之材。
當年晉豫區和太岳區的主要領導聶真書記、陳賡將軍、王新亭將軍、孫定國司令、唐天際將軍都曾到沁南抗日高小視察和要人、要幹部。沁南抗日高校與附近的“抗大太岳分校”遙相呼應是當時沁南縣境內唯一的兩所培養抗日軍政幹部的搖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