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當時,彩調在錦橋里(今屬羅錦鄉)、崇化里一帶已很流行,人們在勞作之餘,或是逢年過節,宗族聚會,祭社迎神,喜慶場中均要請調子師傅唱燈(彩調)自娛自樂。不論哪個村里遇上這類活動, 都派人登門請蒙廷章。 於是,他“一年只得三月耕”倒有九個月“粉面登場去唱燈”。有時數村同時來請,他分身無術,只得“日唱福塘夜庵山,屯坪妝罷過江灣,子時才離高紫寨,一乘又往乾溝台”。當地有“無章不成調”之說,他唱調教館四十四年,是廣西彩調集大成者,對彩調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他打破彩調師傅“單帶” (一師傅一次帶—徒弟) 授徒的習慣,每次收徒弟12名,開創了彩調發展史上“教館”的先河;借鑑“袍帶戲”分行當的辦法,改過去多人同台演出都是一類角色形式,把徒弟分成唱“男角” 和唱“女角” 兩類,使彩調產生了生旦兩種基本角色,並創造了“男角”“矮步”、“口技”、女角“蓮花步”、“手絹功”等身段動作和“數板”唱法;還把自已唱的調子用文字整理出來,成了最早的彩調“腳本”。
人物評價
蒙廷章教的徒弟遍及桂北地區,後輩彩調藝人都尊崇他為“一代宗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