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寧乾旱草業生態經濟區

1、草地資源豐富,載畜量大,生產力較高。 2、放牧地季節不平衡,天然草地潛力可觀。 3、半農半牧,農牧結合不緊密,矛盾尖銳。

分區概況

本區是我國重要的草原牧區之一,包括內蒙古大部分、河北省北部和寧夏回族自治區。土地面積約69.77萬平方公里,1990年人口2038.87萬。1994年,全區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71.39億元,其中牧業產值95.20億元,占35.1%。

自然環境

1、經向地帶性明顯,以草原氣候為主,以典型草原為主體,從東北到西南形成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過渡的特點。
2、氣候溫和,降水偏少,水資源短缺。該區年平均溫度-2~6℃,≥10℃年積溫約2000-3000℃,無霜期約150-200天,年降水量為250-400毫米,從東南向西北遞減。由於熱量較少,該區濕潤度仍達0.3-1.2,甚至1.5。地面水資源缺乏,分布不平衡,80%的地表徑流中在東部的遼河流域和呼倫貝爾高原,中部從錫林郭勒高原到鄂爾多斯高原均為波狀或層狀平原,地形高差小,加之降水偏少,無法產生徑流條件,因此,大部分地區缺少灌溉條件。
3、生態環境脆弱,土地沙漠化強烈。本區乾旱、多大風,土壤基質較粗,加之過度放牧和不合理的墾植,土地沙化嚴重。目前沙地已占到面積的11.0%,沙漠化土地占18.4%,是我國沙漠化土地的集中地區,土地沙漠化是本區農牧業生態環境中最突出的問題之一。

草業生產現狀

1、草地資源豐富,載畜量大,生產力較高。本區土地適於畜牧業利用,有天然草地5404.55萬公頃,占土地面積的77.5%,而耕地面積只有731.6萬公頃,森林覆蓋率僅4.0%左右,天然草地在農業土地結構中的比例很高。該區東部呼倫貝爾草原和科爾沁草原屬溫帶草原和典型草原,主要牧草為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針茅(Stipa spp.),乾草產量900-1500公斤/公頃,載畜能力為0.7-1.2羊/(公頃.年),是我國最優良的草原之一,適合馬、牛、羊等各類家畜的放牧飼養。西部的烏蘭察布草原、鄂爾多斯草原和賀蘭山東麓草原為荒漠草原和草原化荒漠,主要牧草為短花針茅(S.breuiflora)、冷蒿(Artemisia frigida)和豬毛菜(Salsola collina),乾草產量400-600公斤/公頃,載畜能力0.25-0.40羊/ (公頃.年)。
2、放牧地季節不平衡,天然草地潛力可觀。該區冷季放牧地僅為暖季放牧地的30%-60%,且冷季比暖季長5個月左右,因此,冷季牧地不足的問題甚為嚴重。除季節不平衡外,年際不平衡也十分突出,豐欠年的產草量可相差4倍。東部的羊草草原地勢平坦,降水較多,是良好的天然割草地,羊草乾草曾作為商品出口日本等國。
3、半農半牧,農牧結合不緊密,矛盾尖銳。該區農業產值中,種植業約占50%,畜牧業近40%,接近農牧並重結構。但農牧業之間、農區與牧區之間沒有很好地結合,農業用地擠占牧業用地,農區不斷北移,矛盾漸趨尖銳。同時,濫墾、濫挖、濫牧導致草原退化加劇。
4、草地畜牧業經營方式單調,抗災能力弱。該區的草地畜牧業以遊牧或定居遊牧為主,多年來牲畜增加很快,而草原建設滯後,超載過牧、草原退化嚴重。牧草不足,自然災害頻繁,家畜損失嚴重。長期以來,該區自食、出售和死亡的家畜數量大體各占1/3。

發展對策

蒙寧乾旱草業生態經濟區應堅持以牧為主,強化農牧結合。保護草原,培育人工和半人工草地,發展飼草和飼料工業,建立大型畜產品生產基地,加速草業生產機械化。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