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蒙古靴是蒙古族人民在長期的勞動生產和日常生活中創造出來的,
非常適應牧區的自然環境。騎馬時能護踩壯膽,勾踏馬蹬;行路時能防沙防害,減小阻力,又能防寒。因此為牧民們所喜歡,在日常生活中,無論男女,皆穿靴。
作為蒙古民族服裝的配套部件之一。靴子其種類很多,可根據樣式、面料、高矮不同而分為若干類。根據樣式可以分成尖頭靴、圓頭靴、小尖頭靴等;根據面料可分為皮靴、布靴、氈靴;按鞍的高矮可分為高靴、中靴或矮靴。
鞋子種類
-----按式樣分,代表性的主要有傳統蒙靴、馬靴、圓頭靴子、馬海等。
傳統蒙靴
其特點是靴梢上翹,靴幫為古銅色或棕黃色,靴幫通梁和嵌條為牙綠色,
多貼有精美的“雲卷”“盤腸”圖案。靴身寬大,靴內襯皮、或襯氈。內蒙古五當召廣覺寺內至今保存著一世活佛羅布森拉森的一雙皮質蒙靴,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呼倫貝爾地區有一種“全雲大攏尖蒙靴”,筒高一尺多,筒口呈馬蹄形,靴尖上翹二寸左右,具有鮮明的傳統蒙古靴特徵。
馬靴
有皮製和布制兩種。靴尖稍向上翹,靴內寬大,靴較瘦。馬靴有中統和高靴之別,外型都有裝飾。皮靴的皮底一般飾有鐵釘,以防在草地上飛跑時滑倒;布靴的布底都加有一層皮革,以增強牢度。
圓頭靴子
系香牛皮製作,前面肥大,靴幫、靴、靴底均系皮子,防寒效果較好。
這種靴子古文獻有記。烏珠穆沁人不分男女均穿圓頭香牛皮靴子。因為這種香牛皮靴子的防寒效果極好。這種靴子要用黑色高檔香牛皮製作靴幫,以綠色夾條連在一起,加之有幾層熟牛皮納成的厚底子,式樣、質料和色調渾然一體,具有古樸端莊的地區風格。除此之外,他們還要穿一種亮皮靴子,其式樣類似香牛皮靴子。在數九寒天他們騎馬出門時,在靴子外面套穿山羊皮靴套,名曰“都呼踢”。青年人穿的靴子在襪子的上邊要縫製有美麗圖案的靴邊。
馬海
是一種牧民們喜愛的布靴,形似中統馬靴,以黑布條絨製作。馬海的靴幫和靴都用溴化、補花來裝飾,有各種各樣的花紋和圖案。蒙古族的婦女製作出來的馬海靴美觀、耐用,為世人所讚嘆。
------根據面料可分為皮靴、布靴、氈靴。
布靴
布靴也叫馬靴,是用高級布料或大絨製作,靴頭和靴筒上往往以金絲線繡花。圖案新穎艷麗,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腳尖腳跟、靴幫和子上都有刺繡和納出的花紋,主要有雲紋、回紋、草紋、萬字機蝙蝠、蝴蝶、魚蟲、花卉等等,不一而足,非常精美。做得好的姑娘,往往要受到大家的讚揚。
皮靴
通常用牛皮製作,有舊式和新式兩種,舊式皮靴用澀面香牛皮製作,
其樣式古老,靴頭粗笨,靴尖上翹,靴筒約1尺多高,筒口寬大,呈馬蹄形,靴底較厚,為多千層底;狀如船形;新式皮靴用光面牛皮製作,俗稱馬靴。此外,還有一種軟底皮靴,用牛馬駝皮製作,軟底皮靴結實、輕巧,穿在腳上舒服,還有專門做給小孩穿的童鞋,用自熟的羊皮和獸皮做成。鄂爾多斯人冬天穿牛皮靴或香牛皮靴,套氈襪。靴頭尖圓而不翹起,靴幫和靴相接的地方以及靴臉上都夾進綠夾條。靴底用裱了一指厚的襯子納成。烏珠穆沁靴子靴鼻子也比較禿。皮靴後跟的裡面,冬天要多襯一層氈子,用麻線或棉線納出雞抓紋和後包跟緊緊貼在一起。這樣既有利於度過塞北的嚴冬,使靴幫子結實,不易折斷,同時外觀上也比較好看。如果靴底磨爛了,婦女們會用氈或布子做新底鞝在幫子上。
氈靴
用羊毛模壓而成,俗稱氈圪達。牧民在冰天雪地里勞動、行走或騎馬,只有穿上氈圪達、方可度過嚴寒。
其它
若按靴統劃分,可分為靴身寬大,低矮的傳統蒙古靴和靴深較為窄瘦的高中統馬靴。一般來說,東部蒙古人喜歡穿高腰長統馬靴,而中西部的蒙古人,則喜歡穿靴尖上卷的矮統香牛皮靴。
在蒙古族眾多的部族中,有些部族的靴子是很有特色的,面料、式樣、名稱也是各不相同。比如:
察哈爾蒙古人穿小翹尖靴、老欽靴和毛眼靴,這些靴子均用香牛皮製作,並以各種圖案裝飾靴和靴幫。還有用氈子製作的靴子,叫“巴爾特格”;用山羊皮、狗皮製作的套在靴子外面穿的靴套有“寶依孛格”、“德勒特”、"德黑提”等。此外,還有軟底香牛皮靴和在家穿的大絨靴及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