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普蘇丹

蒂普蘇丹

蒂普蘇丹,南印度邁索爾土邦蘇丹(1784~1799),海達爾·阿里之子。少年時從師於法國教官學習軍事技術。1790年,英國殖民主義者聯合馬拉塔及海得拉巴發動第三次英邁戰爭,由於聯軍力量強大和蒂普蘇丹失誤,邁索爾戰敗。

蒂普蘇丹

正文

蒂普蘇丹南印度邁索爾土邦蘇丹(1784~1799),海達爾·阿里之子。少年時從師於法國教官學習軍事技術。第一次英國-邁索爾戰爭爆發後,隨父參加反英鬥爭。1782年12月,海達爾·阿里去世,蒂普遂成為邁索爾的實際統治者,繼續領導抗英鬥爭,率兵10萬圍困英軍據點曼加洛爾,迫使英軍於1784年 3月簽訂曼加洛爾條約。雙方同意在相互歸還所占對方領土並釋放戰俘的基礎上,結束第二次英邁戰爭。同年,蒂普成為邁索爾蘇丹。1787年獲巴迪沙(大王)稱號。
1790年,英國殖民主義者聯合馬拉塔及海得拉巴發動第三次英邁戰爭,由於聯軍力量強大和蒂普蘇丹失誤,邁索爾戰敗,於1792年簽訂塞林伽巴丹條約,邁索爾割讓近一半的領土,同意每年向英國繳納軍事補助金3000萬盧比,並將蘇丹的兩個兒子送給英方做人質。此後,他改編軍隊,加強軍備,改革行政,興辦與軍事有關的手工業,取消大部分賈吉爾達爾特權,實行土地國有化政策,同時整頓稅制,緩和教派衝突,興修水利,獎勵農耕。1799年 2月14日,英國發動第四次同邁索爾的戰爭,蒂普蘇丹率軍英勇抵抗,但終因寡不敵眾而退守首府塞林伽巴丹。同年5月4日,兵敗殉國,終年46歲。

生平簡介

蒂普蘇丹(或譯作“提普蘇丹”,1750年11月20日—1799年5月4日,TipuSultan或SultanFatehAliTippu),印度南部邦國邁索爾的軍事首領。
提普蘇丹
提普蘇丹
生於印度南部邁索爾邦國班加羅爾區的塞林伽巴丹城王室。祖籍卡納塔克邦的德萬納哈里。海德爾·阿里之子。母親法克赫爾是古德伯省長的女兒。早年隨其父雇用的法國教官學習軍事技術。1767年指揮騎兵部隊在印度西部加爾那迪地區與馬拉塔人作戰。第一次英國-邁索爾戰爭爆發後,隨父參加反英鬥爭。在1780-1784年的第二次英國-邁索爾戰爭期間,他於1782年在波利留爾的一次戰鬥中,藉助天時地利與法軍援助,大敗英軍上校布拉思韋特指揮的部隊。同年底,海達爾·阿里去世,蒂普遂成為邁索爾的實際統治者,繼續領導抗英鬥爭,上任後,為使轄內經濟穩定,加速農業發展,提普確定了徵收農民三分之一收成的地租,同時對其他封建賦稅徭役相應裁減,有的甚至完全取消;另捐資修建了一些寺廟。他雖然為虔誠的穆斯林,對其他宗教很寬容,比如讓法國人建起了邁索爾第一座教堂。1783年,英法兩國在美國獨立戰爭結束後簽訂和約,隨後法國艦隊退出印度洋。他在孤軍作戰的形勢下,率兵10萬圍困英軍據點曼加洛爾,迫使英軍於1784年3月簽訂《曼加洛爾條約》。英方要求在邁索爾享有專屬貿易權,但遭他拒絕。雙方同意在相互歸還所占對方領土並釋放戰俘的基礎上,結束第二次英邁戰爭。同年,蒂普成為邁索爾蘇丹。1787年獲巴迪沙(大王)稱號。
後來,提普竭力尋求國際援助,1787年曾遣使前往法國、土耳其和阿富汗等國,但都無結果。1789年,英國殖民當局拉攏馬拉塔和海得拉巴封建王公,建立反邁三角同盟,於1890年發動了第三次邁索爾戰爭。英軍入侵後,他發揮了卓越的軍事才能,使英軍有兩年以上寸步不能前進。由於聯軍力量強大和蒂普蘇丹失誤,邁索爾戰敗,於1792年簽訂塞林伽巴丹條約,邁索爾割讓近一半的領土,同意每年向英國繳納軍事補助金3000萬盧比,並將蘇丹的兩個兒子送給英方做人質。但提普並未認輸。此後,他改編軍隊,加強軍備,改革行政,興辦與軍事有關的手工業,取消大部分賈吉爾達爾特權,實行土地國有化政策,同時整頓稅制,緩和教派衝突,興修水利,獎勵農耕。當歐洲法國督政府與英國戰爭再起後,他派人到法蘭西島(今模里西斯島)請求法國援助。1798年4月,一支法國志願人員隊伍到達邁索爾。1799年2月14日,英國發動第四次同邁索爾的戰爭,由於邁索爾首相和輕騎兵司令被殖民者收買,致使戰爭開始不到兩個月,英軍便兵分兩路長驅直入,將邁索爾的都城塞林伽巴丹的軍事要塞團團圍困,在經過兩星期的炮轟之後,他的宮堡被毀,彈盡糧絕。在勝利無望的情況下,他仍身先士卒,率部奮勇抵抗,於5月4日在激戰中陣亡。在印度歷史上,他被視為反抗英國殖民侵略的民族英雄。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