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蒂亞瓦納科遺址
蒂亞瓦納科遺址是玻利維亞印第安古文化遺址,位於南美洲玻利維亞與秘魯交界處的的的喀喀湖以南約20公里處海拔4000米左右的高原上。原來古城就建在湖邊,後來因湖水逐漸退去,所以現在發現的遺址已遠離湖畔20公里。蒂亞瓦納科遺址是由重達幾十噸甚至數百噸的巨石嚴密砌成。考古學家還在巨石的縫隙中發現了一些小金屬釘,其作用是固定石頭,據推測,這些金屬釘是把金屬熔化後再倒入鑿出來石頭模子中製成的。可能最引人注目的還是整塊岩石鑿成的石門,它矗立在長30英尺、寬15英尺、厚6英尺的基座上,而基座和門是用同一塊岩石雕鑿而成的。古城原是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以前古代印第安人的一個重要的宗教、文化中心,蒂亞瓦納科(Tiwanaku),西班牙語拼寫為Tiahuanaco或Tiahuanacu,在古印第安語中是“創世中心”之意。
這裡集中著大批宗教建築、繪畫雕刻以及高度發展的古印第安文化。10世紀到11世紀是這座古城的鼎盛時期,到西班牙人入侵時,蒂亞瓦納科早已被荒廢了200到300年,但遺址中的斷壁頹垣、巨型的石雕像、石碑、綿延的石牆和散落在各處的巨石,都能使人想像得出當年這塊宗教勝地的繁榮景象。太陽門是蒂亞瓦納科遺址中最著名的古蹟,是用整塊重約10噸的巨石雕成,寬3.84米,高2.73米,厚0.5米。夏至時太陽準確地沿門洞中軸線冉冉升起,反映了印第安人豐富的天文知識。太陽門門口上都有4 個小壁龕,下部有2大壁龕,正中門楣鐫刻了人身豹頭浮雕,頭上戴著扇狀羽毛冠,雙手執權杖,據說可能是雨神。門楣上占主導的是人物雕刻,24人排成3行,每組8人,手上執棒,上下兩排是帶翼的勇士,中間一排是人格化的飛鳥。門楣飾帶大部分由淺浮雕刻成,而中心人物的臉部、頭部和兩根權杖則採用高浮雕手法。雕刻手法很有特色,臉部呈方形,占據整個人體三分之一的高度,用幾何線條勾劃,雙眼凹陷,又圓又大,鼻子高聳為不規則的四邊形,嘴巴咧張,身穿毛皮背心,背心蓋到腿部,腰上束有腰帶,雙臂張開,雙手緊握權杖,四指可見。人物身上還飾有華麗的項鍊、魚狀護胸以及各種衣飾。
太陽門是美洲古代最著名的古蹟之一,是蒂亞瓦納科文化的傑出範例。阿卡帕納金字塔是遺址中最大的建築,塔底平面呈長方形,長180米,140米。塔身是藉助於一個小山丘,外層砌上石塊而建成的,塔頂上有幾個不同形式的建築遺蹟。還有一個類似地下蓄水池的建築。金字塔不僅建築雄偉壯觀,在塔身的石板、石塊中還有許多精美的人形石雕神像。大卡拉薩薩亞神廟,是蒂亞瓦納科人舉行宗教儀式的場所,位於金字塔的北部。在神廟周圍有一組建築群,建築平面均屬正方形。神廟遺址是一個長118米,寬112米的大平台,用幾噸乃至幾十噸巨石砌成的台基和廟牆依然存在。一面長方形的石牆將神廟和其它建築物隔開。廟內聳立著豐富多彩的石雕、石碑,其中最大的石雕人像高2.4米,重約4噸。在蒂亞瓦納科遺址中還有一座教堂,教堂入口處有2尊寫實的石雕跪像,一尊高約1.5米,顴骨突出,嘴唇緊閉,束髮帶上飾有曲線圖案。另一尊獨石僧人像,沒有曲線,上下通體尺寸一樣,四肢粗略刻出,面部、雙手以及手持的奉獻匾上稍微有一些裝飾性鑿痕。它們代表了早期的印第安石雕藝術風格。
蒂亞瓦納科遺址的見證
在蒂亞瓦納科古城的太陽門上雕刻有1萬2千年前滅絕的古生物“居維象亞科”(跟現在的大象類似)和同期滅絕的劍齒獸。太陽門上還雕刻有既繁複又精確的天文曆法。在蒂亞瓦納科遺址挖掘出了大量的海洋生物貝殼、飛魚化石,顯示它過去曾是一個港口,擁有完善的船塢和碼頭,其中有一座龐大的碼頭可供數百艘船舶同時裝卸貨物使用。而建造這座碼頭所用的石塊每塊大致在100噸~150噸之間,最大的達440噸。根據畢生研究蒂亞瓦納科文化的玻利維亞學者Posnansky教授用天文黃赤交角推算,該古城可能建於1萬7千年前。然而,這座據推算有17000年歷史的古老的港口城市,現竟上升到海拔4000米左右的高原上。可以推測,大陸板塊的劇烈運動和上升可能是這個港口被毀滅或遺棄的原因。這座古代都市據考古學推測,在公元前2030年至公元前1930年間消失。
蒂亞瓦納科的“太陽門”之謎
一座豎立於蒂亞瓦納科城內的石像, 由整塊巨石雕制而成。
世代居住在南美大陸的印第安人自古以來就崇拜光輝燦爛的太陽。傳說太陽神曾親自降臨安第斯高原,在海拔4000米的的的喀喀湖畔建造了一座雄偉的城市,這就是歷史最悠久的南美古城蒂亞瓦納科。每年春分之時,第一縷太陽光準確地穿過該城西北角的一座巨石拱門,以示對它的眷顧。因此,這座古城和“太陽門”就成了當地印第安人的聖地所在。但古城的真正建造情況沒人能說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