葷菜解釋
基本解釋
葷菜hūncài
1、[meatdishes]∶有肉的菜;有辛味的蔬菜2、[aacridandstrong-smellingvegetable]∶同“葷”
詳細解釋
1、有辛味的蔬菜。如蔥、蒜、韭、薤之屬。
《荀子·富國》:“今是土之生五穀也,人善治之……然後葷菜百疏以澤量。”楊倞註:“葷,辛菜也。”
2、指雞、鴨、魚、肉、蛋、奶等食物。
《儒林外史》第二二回:“飯是二厘一碗,葷菜一分,素的一半。”在古代宗教指的是一些食用後會影響性情、慾望的植物,主要有五種葷菜,合稱
五葷,佛家與道家所指有異。近代則訛稱含有動物性成分的餐飲食物為葷菜,事實上這在古代是稱之為腥。所謂「葷腥」即這兩類的合稱。
佛家五葷
佛家中的葷,在本師的那個時候,並不是指雞鴨魚肉等,而是大蒜、小蒜等具有刺激性的蔬菜。根據《楞嚴經》記載,佛家五葷為大蒜、小蒜、興渠、慈蔥、茖蔥;五葷生啖增恚,使人易怒;熟食發淫,令人多欲。 在現在的南傳佛教中,即修習小乘佛法的一些人,還是可以吃一些肉類食物。
《梵網經》卷下載“若佛子。不得食五辛。大蒜革蔥慈蔥蘭蔥興蕖。是五種一切食中不得食。若故食者。犯輕垢罪。”
當佛教傳到中國後,通過本土化的過程,修改了一些戒律,例如把吃有知覺能力的有情眾生也等同地看做殺生,故發展到現在除密宗外的絕大部分宗派都不允許吃雞鴨魚肉等有情眾生。現在的北傳佛教,即修習大乘佛法的人,都是禁止吃那些肉類食物。
當然,在特殊情況下,僧人是可以吃葷的。比如,在開戒隨喜的情況下。但是,條件必須圓滿成熟,而不是拿著這個藉口胡亂殺生。
《本草備要》批註云:「慈蔥,冬蔥也;茖蔥,山蔥也;興渠,西域菜,雲即中國之荽。」 興渠另說為洋蔥。
道家五葷
根據《爾雅翼》記載,道家五葷為韭、蒜、芸薹、胡荽、薤。芸薹為現在油菜一類。
《本草綱目》中則記載為︰做「鍊形家以小蒜、大蒜、韭、芸薹、胡荽為五葷。」所謂鍊形家,應屬道家一派。
葷菜搭配
葷菜搭配可以解決蛋白質的互補問題,如豆製品、麵筋和肉、蛋、禽等動物性蛋白質搭配,能大大提高蛋白質的營養價值。含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和蔬菜搭配,除了充分利用蛋白質和互補作用外,還可以得到豐富的維生素和無機鹽,葷素搭配還能調整食物的酸鹼平衡,有利於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