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經歷
本文題目是董詠先生獲金獎繪畫作品梅花的題款,原稿上還有副題“獻給國家、民族事業無私奉獻的偉大、平凡的一切人們”。這也是他做人的心境寫照。他認為梅花是寫人的,老是表現那冰肌鐵骨、抗風斗雪的精神風貌,已不能表現梅花的新境界,所以一直在追求更新更高的主題。
第一次嘗試,他成功了,獲得金獎,他十分感佩大方家們的眼界。他愛護人,尊重人,同情疾苦,曾經把收化子尊上他的餐桌,常為孤寡老人請醫療病,救人疾苦,作了不少好事,卻鮮為人知,然而這一切蘊含在他的創作梅花之中。他自小喜愛文學、音樂、美術,上國小時就有小詩發表,青年時代在報刊眩發表詩歌、小說、文章等。也寫劇本,譜曲。
70年代初,編創《甘山歌謠三百首》,甘肅人民出版社選編一百六十多首結集出版。但他反感“吹捧文學”、“***文學”,也不喜歡“傷痕文學”,特殊的個性使他很難走一條文學的路。他不近權貴,視名利如糞土,又疾惡如仇,深恨弄虛作假,把“吹、拍、溜、騙”視為劇毒,視為人性的奇恥大辱,常因為愛說實話而招致不幸,因此,走了一條常常被人曲解、誹謗、暗算、打擊、迫害的坎坷之路。然而,他天性樂觀、豁達、儘管上中不時就“思想右傾”、文革當過“黑幫”,在七個月的文字獄中仍說笑唱歌,還寫了近百百首詩歌(好幾家報刊選登)《甘肅建國四十年詩歌選》中選入五首)。他愛好多元,政治經濟、哲學、農、醫、地質、古文化、宗教文化等等,都有興趣,多有專研。但他不信邪,不迷信,其誡言是:“迷信神、鬼、人,事,就是否定自己”。他深悟“人就是神”、“我就是佛”。
後記
進入中老年,又一次合手起畫筆,同藝術續緣。在藝術上,不追求形式,技巧,注重創意。主張美出天然里,情生真純中,把藝術創作作為學習和自我陶冶的過程,認為一個藝術家最重要的是修煉和提高自身的人格量,否則他的藝術作品格調就不會高,而只能顯示繁華妍麗的表面。他尊大自然為師,在有形中寄情,從無形中求境,理論上博採眾長,百家為師,創作中決“不吃別人嚼過的饃饃”。近些年多次參加國內外書畫大賽、大展,多次獲國內外金、銀、銅等獎、書畫作品、個人辭條、傳略入編十多家典集、名錄、辭典等。董詠先生雖然即將進入老年,但他認為,生命的意義在於創造,創造的終止就是生命的止息。“生命不息,學習不止,勞作不停”是他的座右銘,將夕陽晚景融入為人民服務之中是他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