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海燕[華東交通大學輔導員]

董海燕[華東交通大學輔導員]

董海燕,女,漢族,民眾,1964年5月出生,2003年7月起從事輔導員工作。2009年擔任軟體學院2008級本科2個班、07級本科5個班(223人)輔導員。

基本信息

簡介

華東交通大學100餘名輔導員當中,她中等身材,普普通通,平凡的一點也不起眼;在華東交通大學軟體學院近3000名學生心裡,她可敬可信,可親可近,是最值得學生信賴、最受學生歡迎的。董海燕擔任華東交通大學軟體學院輔導員7年以來,把滿腔的熱情和無私的愛心傾注到學生工作當中,為一批批學生的健康成長鋪就了綠色之路。她所帶的班級多次被表彰為省級先進班級,連續6年保持零考試違紀率;所帶的學生先後有60餘人次獲得國家級表彰獎勵。

父母

她把每一個學生都當作自己的孩子,悉心盡力為他們健康成長鋪就平坦路。從高中到大學,新生的學習、生活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為幫助新生儘快適應新的生活環境,轉變學習方式,董海燕在新生入學教育中採取"兩手抓"的辦法,培養新生自主學習、獨立生活的能力。在抓學習上,她組織高年級學生給新生介紹大學學習、生活體會,面對面地傳授新生在學習生活上需要掌握的方法與技能;在新生班級中開展了"互幫互學"活動,讓學習差的和學習好的同學結成幫帶對子,利用課餘時間進行課外輔導,帶動專業、班級學習的好風氣。在幫助新適應生活環境方面,針對一些新生入學之前生活依賴性強的實際,她積極引導新生放開手腳,大膽嘗試,主動參與班級、專業各項活動。自任輔導員以來,她每學年都要組織新生開展"文明宿舍"評比活動,讓新生學會自己整理內務、安排生活;發動新生積極參與大學挑戰杯、創業大賽,讓他們在與老師、同學頻繁接觸中,掌握信息,學習知識,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
大學校園是個大家庭,而處在學生工作一線的政治輔導員,工作業務多而雜,要做學生思想工作,也要管學生學習、生活,就像學生的"第二任家長"。董海燕以高度的責任心和無私的愛,無愧於"家長"角色。2004年國慶期間,一位學生因感冒而引起急性哮喘急需送轉醫院,而當時董海燕的女兒也高燒40度,正在省兒童醫院,接到學生轉院的電話後。她立即把女兒交給了愛人,一路小跑打車趕到省一附醫院。經與醫生交流後得知:該生病情非常嚴重,不及時治療恐怕要窒息,治療不好也會引起慢性病。於是在7天的長假裡,她每天熬中藥、煲肉湯,就像一個母親一樣陪護在學生身邊。
董海燕把學生當自己的孩子,把學生的需求作為工作第一信號,只要學生需要她時,無論在何時、在何地,她都會在第一時間出現在學生面前。2007年的一個晚上,一位學生因戀愛糾紛與女方家庭發生摩擦,向董海燕打來求救電話。董海燕二話沒說,決不能讓學生出現安全問題,她迅速趕到事發地點。經過近3個小時的調解,才把學生解救出來。第二天,學生的家長從外地趕到學校,淚流滿面地對董海燕說:這次多虧您幫助,否則我兒就慘了!
既然是老師,心中必須裝著學生;既然是做學生工作的,就應該對學生了解的清清楚楚。熟悉董海燕的師生都知道,她有一個習慣、兩件寶貝。一個習慣就是每天必須到學生宿舍去轉一圈,兩件"寶貝"就是筆和本子。如果不了解學生,就不能把學生工作做好,她心裡非常明白。為此,她給自己立了個規矩:每天必須到學生宿舍轉一轉,每學期必須找學生談一次心,每次談心都要做好記錄。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她把所帶的每一個學生的情況都裝入了她的"信息庫",對每一個學生的性格特點、學習情況、家庭情況和興趣愛好,她都能隨口說出一二三,以至於不少家長想了解孩子在校情況,都直接打電話、寫信給董海燕,而無需與子女交流了。許多學生家長都這樣說:"把孩子交到董老師手中,我們非常放心。"

愛心和耐心

2003年11月7日凌晨,某學生宿舍發生一起手機失竊案。校保衛處調查分析後判斷,性格孤僻內向的A某有重大作案嫌疑。經過董海燕耐心細緻的工作,A某最終主動向保衛科交代了盜竊事實,並爭取了學校寬大處理。案件偵破後,面對同學的議論,A某情緒出現很大波動,並有了放棄學業、放棄生命的念頭。一個學生背後,承載著一個家庭的希望,聯繫著一個社會的職責,大學是培育人的地方,棄一個學生,就等於放棄一份責任。A某的過激思想行為引起了董海燕的關注和擔憂,她主動找到A某與其交心,每天上課則坐在其身邊,課間休息和吃飯也安排班委同學陪同,每逢周末則組織與A某要好的同學一起談理想、談人生、談社會等,使A某逐漸化解了心中的怨氣。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終於在一個周末的下午,A某找到董海燕,失聲痛哭地吐露了自己的心聲,並表示今後要改過自新,珍惜生活,珍惜生命,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力爭成為國家有用之才。對待"失足學生"的處理,既要堅持懲前毖後,更要講究治病救人。在這方面,董海燕言行一致。一個人一生中不可能不犯錯誤,大學生處在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當他們走在十字路口時,"拉"他一把還是"推"開不管,顯得非常重要。據不完全統計,近幾年來,先後有10多名"問題學生"在董海燕的悉心幫帶下,順利走出人生困境。

創新

大學校園沒有圍牆,信息來源四面八方。如何讓學生工作更加貼近時代發展,更加貼近大學教育特點,更加貼近大學生思想實際?如何破解新時期大學生思想工作難題與矛盾?董海燕擔任輔導員以來,就一直認真思考著,積極地探索著,也一路收穫著。
對大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已成了各高校學生工作中的一項重點和難點,但一些高校在這方面顯得辦法不多。為了讓教育能深受學生歡迎,讓安全意識常駐學生心腦。為了破解這道難題,2007年,董海燕別出心裁,採用別開生面的安全視頻模式教育,親自導演並指導學生拍攝防盜、防騙、防交通意外、防火災等活動,並將拍攝製成"校園安全DV",在校園網上播放,讓學生在參與中掌握安全知識和技能,提高了安全教育的實效。這種做法現已在全校中推廣,江西省教育廳給予了肯定。
創新是解難的金鑰匙,創新是增效的助推器。利用學生歡迎的辦法和手段,提高學生思想教育效果,是董海燕擔任輔導員以來一直重視和堅持的理論。新生剛入學,由於水土不服、想家、戀舊等實際,有的學生出現了一些心理變化,表現的悶悶不樂,甚至萌生退學念頭。對此,董海燕通過手機簡訊、利用QQ聊天、開通輔導員部落格等,與這些同學進行了"心貼心"的交流。工科類男生多女生少,班級活動一直開展得不活躍,為了鼓勵學生多參加一些班級活動,她引導男女生組織興趣小組,活躍了班級活動氛圍。創新提高效益,創新改變面貌。近幾年來,董海燕所帶的班級,無論在思想教育還是在班級活動,無論參加科技大賽還是參與社會實踐,都開展的有聲有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