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文科

董文科

董文科,又名董英傑(1897---1961)楊式太極拳名家。河北任縣北街人。祖上務農,自幼喜書愛棋,聰穎勤奮。體弱而好武。,十三歲開始習武,曾師從李增魁學習“十三式”,又向太極拳家李香遠學藝。後成為楊澄甫入室弟子,極得楊澄甫識重,隨楊澄甫遊歷名川大山,以武會友,盡學楊式之精華,成為楊氏傳人中代表性人物。楊之《太極拳式用法》即為其手編。其功底淳厚,拳架氣派宏大。在技術上有所創建,理論研究亦獨有心得。著有《太極拳釋義》一書,極受好評。長期在香港、新加坡等地授拳,弟子遍布世界各地。子董虎嶺、女董茉莉皆為太極拳著名人士,並分別在美國、香港等地傳播太極拳多年。董英傑有著作《太極拳釋義》。

基本信息

簡介

董文科,字英傑,河北任縣北街人氏。董文科五官端正,眉清目秀,身體高大,肌肉暴突,長得十分英俊健壯。

十三歲開始習武,後於北平拜在楊澄甫先生門下,並隨楊師遊歷,以武會友,盡學楊式之精華,且集眾家之長於一身,武功卓絕。1932年,董師在南京打擂,一舉打敗三個外國拳王,大長了國人志氣,被稱為“中華英傑”。此後,“董英傑”名揚海內外。晚年,他定居香港,創辦太極健身院,傳播武術於港澳及東南亞一帶,發揚國術之光。太極拳名家,董氏太極拳創始人。邢台任縣人。祖上務農,自幼聰慧,體弱好武。曾師從李增魁學習“十三式”,又向太極拳家李香遠學藝。後成為楊澄甫入室弟子,極得楊澄甫識重,成為楊式傳人中代表性的人物。楊之《太極拳使用法》即為其手編。其功底淳厚,拳架氣派宏大。在技術上有所創建,理論研究亦獨有心得。董文科先生為楊澄浦著名弟子,理法兼備,德藝雙全,致力於 太極拳的研究與推廣,是最早向海外傳播太極拳的武術家之一。上世紀三十年代在香港創立了太極拳健身院,廣收香港、澳門弟子。民國時期,南京打擂,打敗英國拳王,從而威震天下。五十年代應邀前往泰國、馬來西亞等地教拳授藝。經過董英傑子孫三代人的幾十年傳授,董氏太極拳目前已有弟子上萬人,遍及世界2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國際武術界影響巨大。

為弘揚中華武術,國際董氏太極拳第三代傳人董增辰先生,決定在家鄉任縣興建董英傑紀念館和國際董氏太極拳交流中心。

董氏太極拳

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也:不動為無極,已動為太極,無極生太極。太極分陰陽,由陰陽演義變化萬象

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凡練太極,心意一動則分發四肢。太極生兩儀、四象、八卦、九宮,即堋捋擠按采挒肘靠中定也。靜則返本還元,復歸無極,心神合一,滿身空空洞洞,稍有接觸即能知覺。

無過不及,隨曲就伸:不論練拳對敵,毋過毋不及,過與不及皆失重心耳。如敵來攻我順化為曲,曲者彎也。如敵來攻不逞欲退,我隨彼退時就伸,伸者出手發勁也。過有頂之嫌,不及有丟之弊。不能隨曲謂之抗,不能就伸謂之離。謹記丟頂抗離四病而去之。功到不即不離,方能隨手湊巧,運用自如。

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黏:與人對敵,如對方出力剛直,則我用柔軟之手搭上,緊緊纏在彼勁上。能放能長,對方意欲摔開甚難。譬如彼出大力,我隨粘其手腕往後坐身,但手仍緊搭不離,往懷收轉半圈謂之走。走為化,以化其力。向其左方伸手使敵側身不得力,則我為順,人為背。粘之使不能走脫也。

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此理甚明顯,如敵來勢急則柔化能應付哉?需用太極截勁之法,不後不先之理以應之。何謂截勁?如行兵埋伏突擊截擊也。何謂不後不先?於敵手已發未到之際,我手於敵膊未直時截入,一發即去,此為迎頭痛擊法。然欲能動急則急應者,非得真傳不可。

隨變化萬端,而理為一貫:與人對敵,推手或散手,無論何著法,有大圈、小圈、半圈之巧,有陰陽之奧妙,有步法之虛實,有太極陰陽魚不丟頂之理。循環不息,變化雖有千萬,太極之理則一也;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貫通焉:拳愈練愈精,功夫既到,則如水到渠成,一旦豁然貫通。然非久練久熟,只尚空談,不能達此境也。

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著者拳式也,先學姿勢正確,次要熟練,方能懂勁。今之練拳者專談懂勁,忽視練拳功夫,捨本逐末,安能懂勁?更何能有發人之勁?古語云:"方寸之木,可使高於岑樓。"故欲階及神明,必先求懂勁;欲求懂勁,必先求著熟。功夫由下而上,由低而高,不能跨越也。

虛靈頂勁,氣沉丹田:頂者頭頂也。此處道家稱為泥丸宮,素呼天門。頂勁非用力往上頂,乃空虛而頭容正直,精神上提。但不可氣貫於頂。練久眼目光明,無頭疼之病。丹田在臍下寸余,即小腹處,一身元氣總聚於此。氣歸丹田,以意行之,流通四肢。氣不能沉于丹田,則滯塞於一處,不能分運於四肢也。

不偏不倚,忽隱忽現:不偏者守中土也。不論偏向何方,即易失重心。偏前則易拉到,偏後則易推到,偏左偏右,其弊相同。不倚者亦守中土也。例如用手按人,對方突然縮後或閃避,己身即踉蹌前仆,失去重心,予人以可乘之機。此倚之弊也。行功論云:"立身須正中安舒,支撐八面,"即不偏不倚之意。隱者藏也,現者露也。設敵向我身擊來,我身收縮為隱,使敵不能施其力。如敵手往後回抽時,我隨之跟進為現。敵不知我式之高低上下,無法擋卸我手。例如河中小艇,人步行氣上,必略低沉為隱,又裹步必隨起為現。又猶龍之變化,能升能降,降則隱而藏形,現則飛升太虛興雲弄霧。此理言太極能搞能低,忽隱忽現,有神機莫測之妙。
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仰位上,俯為下,敵欲高攻,我即因而高之,使不可及。敵欲壓我下,我即因而降之,使敵失去重心。此守法也。設自己主動進攻,仰之彌高則眼上看,心想將敵人擲上屋頂。俯之彌深,則心想將敵人打入地里。昔班侯師夏日在村外場內乘涼,突來一人。拱手問班侯老師居處,答曰吾即楊某也。其人突出大食中三指襲擊,老師見場內有草房高七八尺,招手曰:"朋友請上去",遂將其人擊上屋頂。又曰:"請速下回家覓醫",其人狼狽逃去。鄉人問何能擊之使上,曰仰之彌高也。有洛萬子曾從班侯老師習技數年。欲試師技,班侯老師曰,將汝擲出元寶形好否。萬笑曰且試之。及交手,果如所言,萬手腳朝天,右胯著地如元寶形,將胯摔脫矣。醫療數月方愈。萬功夫甚好,至今尚健在,常曰俯之彌深利害極矣。

進之則愈長,退之則愈促:向敵進攻或追擊時,我進身跟步,步步逼之,使不能逃脫,故我手能愈進愈長也。如不能跟步,則手短不能及矣。退讓敵人時,或虛身以化之,或退步以避之,隨機應變,以其力不能及為度。故我能退而愈促也。總言之,即粘連粘隨之妙,去丟頂離抗之病也。

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練功既久,感覺靈敏,稍有接觸,即能感覺而應之。一羽毛之輕,我亦不駝,蠅蟲之小,亦不能落我身。蠅蟲附我身,如著落琉璃瓶,光滑而不能立足。蓋我以微妙之化力將蠅蟲足分蹉也。能如此則功成矣。昔班侯老師於夏日行功時,常臥樹蔭下休息。偶或風吹葉落其身上,隨落隨脫滑落地,不能停留。又常試己功,解襟仰臥榻上,捻小米少許置肚臍上,但呼一聲,小米猶彈弓射彈丸,飛射屋頂瓦面。班侯老師之功誠不可及,同志宜勉之。

弘揚家范傳中外

一個家族先後四代人在海外傳授太極拳,把中國的傳統武術傳向世界。正是因為這個家族的付出,讓世界上更多

的人對中國的太極拳有了更多的了解。許多外國朋友從學拳、練拳中親身感受到太極拳對強身健體所起的作用。
董氏後人董增辰說,現在在夏威夷,一些人到醫院看病,醫生給開出的藥方竟是“練太極拳”,國外其他地方也有這種“處方”,可見太極拳在國外受到的重視程度。有的外國人對中華太極拳到了頂禮膜拜的地步。董增辰講了一件發生在他身邊的事。有一年,一個叫彼特的美國人到夏威夷找他學拳,年紀尚小的女兒一個人在家,調皮的女兒對這位藍眼睛、高鼻樑的外國人說:學拳哪有那么簡單,得從門外一步一叩頭叩著進門。彼特一聽,轉身走出門外,果然一步一叩首重新進門拜師。從門外到董先生的家裡足足40多個台階!董先生回家聽到這件事,被逗得哈哈大笑,但同時也為人家的這股求學勁頭所感動。
董氏家族幾代人在國外教拳的弟子,多得以萬計數,遍布各個階層。這些海外弟子通過習練太極拳,開始認識中國,了解中國,來到中國,並上中國。一位企業界的弟子曾經對董增辰說:老師,我給您1000萬元資金,你到你的國家做生意去吧。董增辰連想都不想:我不要,我一個習武教武之人,怎么會做生意呢?
這些年,董增辰頻頻帶弟子回鄉認祖,也從市領導及有關部門那裡不斷聽到海外人士來家鄉投資建設的訊息,親眼看到了家鄉的變化,聽到了故鄉加快發展的召喚,他終於動心了:何不成全一些弟子的想法,完成曾多次和海外聯誼會有過的意向,在故鄉建一個海內外弟子習武及參觀認宗的場所。早在1996年,市海外聯誼會曾經和董增辰先生接洽,並達成在家鄉投資建館的意向,期間,雙方又有過六、七次接觸,特別是近年董先生多次應邀來家鄉考察,促使在家鄉投資興建場館的想法日益明確成熟。他的這一想法得到董氏家族的一致同意後,於今年1月18日與任縣縣政府簽訂了合作開發協定。任縣縣政府免費提供50畝土地,董增辰先生投資3000多萬元人民幣,興建董英傑紀念館系列工程。占地28畝、投資1000多萬元的一期工程——董英傑紀念館已於昨日破土動工,預計明年5月份完工並投入使用。之後,二期工程董氏武館和武術學校也將相動工建設。屆時,董增辰將率海外弟子每年來任縣舉辦武術交流活動。通過武術搭台、經濟唱戲,吸引更多的海外人士來邢投資興業。
董氏家族通過傳授太極拳,使許多外國人通過認識太極拳認識了中國、了解了中國,同時也讓更多的外國人了解邢台、認識邢台。可以說,他們不僅是中華武術的傳播者,也是中國文化的傳播者,還是聯繫邢台與世界的橋樑和紐帶。

生平趣事

董文科先生少年時,五官端正,眉清目秀,身體高大,肌肉暴突,長得十分英俊健壯。早先他跟劉老拳師學藝,後來劉老拳師感到白己老邁年高,心力不支,無法再教他了,便把他介紹到李寶玉這裡,拜師學藝。
老拳師劉瀛洲領著一個他來到會寧,董文科見到李寶玉竟是一個又矮又瘦很不像個身懷絕技的拳師。劉瀛洲在一旁早已看出董文科的心思,笑道:“文科,切莫以貌取人,我這徒弟可是一位身杯絕技的大師,不信,你可上前一試。”董文科當即脫去衣服說道,“好,就請大師指點一二。”李寶玉忙擺手道:“文科,我的手重,交手中萬一不慎怕你吃不消,咱們換一個方法玩一玩。”言畢,在場院中劃了一個圓圈,讓董文科站在裡邊,自己立在對面,說道:“你若能跑出這個圈,即算我輸。”董文科心中好笑,暗忖“這么個小圈,抬腿即可邁出,這有何難?”遂點頭應允。李寶玉道:“你跑吧。”董文科縱身向左邊竄去,哪知李寶玉早站在左邊。董文科急又向右邊眺去,忽見李寶玉已站在右邊微笑。董再轉左,李又擋,董再復右,李同樣阻住。不管董文科向何處沖,李寶玉始終若挨若離緊緊貼著他,象一面牆在他對面擋著。董文科一時性起,象個陀螺一般在圈內旋轉起來,但仍不能擺脫李寶玉,前後左右到處是他的身影,就象長在他前面一樣。片刻董文科累出一頭大汗,仍未離開原地一步。

至此,董文科心悅誠服例地便拜,口稱師父,留在了會寧,跟李寶玉一心學習太極拳。轉眼到了深秋。一天董文科跟師父到村外小樹林練功,陣陣秋風將樹上的葉子刮掉,落了董文科一頭一身。他拾頭一看,走在前面的李寶寶身上落的樹葉很快飄去。問道:“師父,葉子能否落不到你身上?”李寶玉回頭笑道:“現在我辦不到,功到也可能。太極拳虛領頂勁,忽隱忽現,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進之期愈長,退之則愈促。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若要達到這般境地尚需勤學苦練,悟透其奧妙方可。”

二人來到小樹林中的一片空地,李寶玉讓董文科打了兩趟太極拳、然後搖頭道:“你的身法、架式太僵直,套用意不用力,漸之隨心所欲。”說著從懷裡掏出一根棉絲繩,輕輕扯開笑道:“文科,你能將他拽斷嗎?”文科失笑道:“粗麻繩我都拽斷,這棉絲我吹口氣就能斷為兩截。”李寶玉含笑道:“是么、你來扯扯看,將棉絲一頭交給董文科,自己捏著另一頭。董文科猛地向懷中就拉,李寶玉伸臂緊隨,董文科向上李寶玉向上,董向下李往下,不管董文科如何拽這根棉絲,李寶玉都捏著另一頭做同樣的動作。董文科閃電般地亂舞一陣後,這個棉絲非但未址斷,連拉直也沒拉直。董文科紅著臉滿頭大汗道:“慚愧,師父,我扯不斷。”李寶玉意味深長地道:“不是你力氣不夠,而是功夫不到家。大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無過不及,隨屈就伸。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雖變化萬端,而理為一貫。”李寶玉一席話,使董文科茅塞頓開,漸漸洞曉了太極拳之精髓。此後,董文科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不管颳風下雨,每日練功不輟,在李寶玉經心點拔下,技藝提高甚快。

光陰如梭,一晃董文科在會寧整整學藝三年,不但學會了太極拳,而且還跟李寶玉學會了點穴法、縱身術、八步迎風掌,三皇炮錘等多種功夫。李寶玉見他學業已滿,附近已沒有了他的對手,便讓他回家繼續苦練,並讓他雲遊江湖,遍訪名家高手,博採諸家之長,不斷提高自己的武藝。
董文科不負師望,在任縣磨練了幾年後,遍遊河南、山西、山東一帶,專找高手名流印證功夫,敗在他手下的人不計其數。因他與人交手中,身法,路數,進招,應式酷似其師李寶玉,所以也有人送他綽號“小寶玉”。董文科曾在北平(即北京)開館授徒,後又隻身南下,到江蘇蘇州開辦拳場,廣收弟子,影響頗大。當時太極拳在南方已有流傳,但郝式太極拳的傳播董文科是第一家,也是唯一的一家。

夏威夷三九藍眼睛《太極拳釋義》

[2] 武術全球資訊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