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振堂傳

董振堂傳

《董振堂傳》是一部介紹董振堂同志光輝一生的傳記文學。董振堂,河北省新河縣人,紅西路軍著名將領。《董振堂傳》共分為六章,分別為嚮往光明、寧都起義、保衛蘇區、鐵流後衛、浴血河西、光照千秋,全面介紹了董振堂為了民族和人民的幸福而革命和奮鬥的一生。

內容簡介

董振堂紀念郵票 董振堂紀念郵票

《董振堂傳》介紹了200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之際,經中共中央批准,中宣部等11個部門聯合開展評選“雙百”人物活動,董振堂入選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英雄功績昭百世,烈士英名傳千秋。《董振堂傳》由鞠毅、楊成林所著,一位英雄模範人物就是一座豐碑!這部傳記文學追憶了這位曾被毛澤東稱之為“堅決革命的同志”——董振堂光輝戰鬥的一生。讓我們學習英模事跡,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圖書目錄

第一章嚮往光明
一、發憤讀書
二、勵志成才
三、策應北伐
四、移防河南
五、彷徨歧途
第二章寧都起義
一、南下江西
二、“圍剿”紅軍
三、進駐寧都
四、北上受阻
五、特支在行動
六、尋找新的出路
七、聯繫蘇區
八、起義成功
九、開赴蘇區
十、改編整訓
第三章保衛蘇區
一、刀光閃閃打贛州
二、知彼知己取漳州
三、威風凜凜戰水口
四、長源廟痛失趙博生
五、痛殲“圍剿”之敵
六、敵前練兵
七、撤離蘇區
第四章鐵流後衛
一、血染湘江
二、阻擊黔境重兵
三、扼守石板河
四、爬雪山
五、過草地
六、忍辱負重
七、三過草地
八、激戰華家嶺
第五章浴血河西
一、西渡黃河
二、喋血永涼
三、鏖戰山丹
四、建立中華蘇維埃高台縣政府
五、堅守高台
六、血戰高台
七、營救
第六章光照千秋
一、“堅決革命的同志”
二、開懷擁抱
三、豐碑
主要參考書目和資料
後記

後記

董振堂雖然犧牲70多年了,但他刻苦勤勉,追求光明,愛黨愛國愛百姓的高貴品質和軍事家的指揮才能以及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卻永遠留在人們心中。有一本全面反映董振堂將軍光輝戰鬥一生的書籍,是多年來董振堂的戰友、部下以及他戰鬥過的地方的人民民眾的願望,也是黨史工作者的責任。
2009年初,中共高台縣委常委、宣傳部長王愛琴建議中共高台縣委黨史資料徵集辦公室主任藺學倫撰寫《董振堂傳》一書。經過四年多的努力,編著作者數易其稿,完成了30萬字的人物傳記。在這一工作過程中,首先是省、市、縣委領導對編著此書十分關注。中共甘肅省委常委、宣傳部長連輯題寫書名,中共張掖市委書記陳克恭提出了指導性意見,市委副書記、張掖紅西路軍精神研究會會長萬澤剛為本書作序,市縣領導徐永成、余鋒、鞠毅、楊成林、梁吉東對編著工作和出版印刷工作非常關注,郭生璽、姚天成、林斌、楊紅光、丁尚義、鄧禮做了大量協調工作。領導的希望和要求成了編著者做好這一工作的標尺和動力。其次,為編著工作提供書面資料和通過電話、電子郵件、QQ語聊、座談走訪等形式提供資料的有:董振堂的次子董用威(原石家莊棉紡七廠副廠長、總工程師)、侄子董光炳(原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某師師長、空軍高射炮兵學校原校長);董振堂長子董光楹的兒子董乃煌(原河北省信息產業廳計畫處處長)及其妻子武建華,董光楹之子董力、董強,女兒董軍;董用威之子董健、女兒董乃樂;董振堂之女董光苔的丈夫陳凌,其子陳釩,女兒陳欣;邢台市委黨史研究室副調研員王銀翠,新河縣委辦公室副主任(分管黨史工作)王建新,新河縣委宣傳部文藝科科長李連梅;寧都起義紀念館退休老館長曾慶圭及現任副館長曾晨英父女;高台縣已故老紅軍李茂華,王銘五的妹妹王萍,老紅軍符澤攀之孫女符曉雲;原高台縣委黨校校長、離休老幹部師篤文,原高台烈士陵園管委會辦公室主任葛立新,高台縣民政局副局長、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辦公室主任高建智,高台縣文化稽查大隊隊長(曾為高台烈士陵園講解員)陳宜佳,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宣傳研究教育科副科長王麗霞等。提供和拍攝圖片資料的單位和個人有:中共高台縣委黨史資料徵集辦公室、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新河縣委宣傳部、石家莊市金大陸裝飾有限公司、保定軍官學校紀念館、寧都起義紀念館,藺學倫、高建智、王三虎、閆應標、田玉龍、曉崗、胡有全、葛立才、藺鵬、段進泓、周葵、付勝強、董用威、陳凌、曾慶圭、郎秀傑、郭曉芸、文靜等。修改過文稿和提出修改意見的有:安永香、劉丹庭、曾慶圭、曾晨英、董用威、董光炳、陳凌、董乃煌、董力、蔡軍、曹玉華、楊學龍、段進泓、王三虎、許紅英等。第三,書稿由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出版管理司分配到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審讀。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提供了出版經費。在此一併表示誠摯的謝意。
有幾個需要說明的問題:一是臨澤到高台的距離。各種資料上說法不一,但實際上臨澤縣舊縣城所在地蓼泉鎮與高台縣城的距離是22.5公里。二是高台東、西關財神樓離城門的距離。各種資料上說法不一樣,現在原始建築已蕩然無存,但據相關資料提供的位置,編著作者實地勘察後認為大約如本書中所寫350米和280米。三是許多資料上都載明寧都起義參加者中1955~1964年共有31位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將軍軍銜,但實際上只有30位將軍的名字,本書也只能照此來寫。四是因缺少資料,有許多內容都是根據回憶錄文章寫的,尤其是一些事件發生的時間只能是根據多種材料相互佐證進行分析判斷,做到更加準確,但不能保證一定正確。
由於編撰者水平有限,缺點錯誤在所難免,請同仁學者繼續研究探討,請熟悉這段歷史、熟悉董振堂將軍事跡的同志不吝賜教,使這部傳記文稿若能再版時更加貼近歷史的實際,使人物形象更加接近或達到傳如其人。真如是,則編撰者幸甚,讀者幸甚。
編委會
2013年5月

序言

董振堂,河北省新河縣人,1920年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學習,畢業後加入馮玉祥的西北軍,曾參加推翻賄選總統曹錕的北京政變和北伐戰爭。九一八事變後,他反對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思想日益傾向革命。1931年12月14日,與趙博生、季振同等率第26路軍17000餘名官兵舉行寧都起義,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光輝一頁。起義部隊被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5軍團,董振堂任軍團副總指揮兼第13軍軍長,後任總指揮、軍團長。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率部參加贛州、漳州、南雄水口等戰役和中央蘇區第四、五次反“圍剿”作戰,屢立戰功,曾獲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授予的“紅旗章”。1934年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同年10月率部參加兩萬五千里長征,紅5軍團擔任後衛,多次完成阻擊任務,為保障中央紅軍主力北上立下赫赫戰功,紅5軍團因此榮膺“鐵流後衛”的光榮稱號。1935年6月,中央紅軍與紅4方面軍會師後,紅5軍團改稱第5軍,他任軍長。1936年10月帶領所部渡黃河西征,編入紅西路軍,指揮、參加攻占山丹、臨澤、高台等縣城的戰鬥。12月,董振堂成為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23名委員之一。1937年1月12日,率部在甘肅高台縣城與近十倍於己的敵人浴血苦戰,因寡不敵眾,於1月20日壯烈犧牲。
英雄的身軀雖然倒下了,但烈士的英名卻永遠銘記人心。
他為新中國建立立下的不朽功勳光耀千秋,他用生命和鮮血譜寫的壯麗史詩,永遠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奮鬥不止。2009年,董振堂入選全國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今天,我們追憶他的一生,就是要學習他對革命理想矢志不渝、對黨和人民無比忠誠、對革命事業鍥而不捨的堅定信念,學習他為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不畏強敵、英勇戰鬥、頑強拼搏、不怕犧牲的大無畏革命精神和英雄氣概,做到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能堅定理想信念不動搖、堅定革命意志不渙散、發揚艱苦奮鬥精神不懈怠,滿懷信心地投身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董振堂傳》集史實性、教育性、可讀性於一體,是一部很好的愛國主義教材。它的出版,必將對學習和弘揚紅西路軍精神,推動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
是為序。
萬澤剛
2013年5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