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董威,字德隅,今河北威縣人,明朝成化二十二年進士。在明弘治與正德年間,他曾經做過南京戶部郎中(六品官階),布政司左參議(從三品官階),右參政(從二品官階)等官職。明正德年間,因宦官專權,奸佞當道,鬼蜮橫行,董威上疏稱病,請求離職,得以回家奉養母親。董威回到故里威縣,過了20多年優哉游哉的林下生活。君子稱讚他急流勇退。
事跡
明朝正德年初,天降災異,連年不斷。正德元年某日,大風雨打壞郊壇獸瓦。正德二年正月某日,日食。正德三年,江南、江北大旱。四年浙江饑荒,餓殍遍野。正德帝依照舊例,敕令群臣修身自省,並上疏直言朝庭得失。
董威接到皇帝的敕令既好笑又生氣。所謂“豺狼當道,安問狐狸?”災異應是自然力量使然,但是更是皇親掠奪民田,宦官增遣過多,民不聊生,財匱力盡之故。董威想到大宦官劉瑾得寵後,征重稅,造行宮,構冤獄,致使忠良遭陷,國事傾頹,不禁胸襟難平,擬成一份奏章。大意為,臣聞人道理則陰陽和,政事失則災沴作。災異系黎民自宮求進者一日多似一日,致使陰陽失調,應之於天之故。三才者,天地人。人在天地間,生男則為男,生女則為女。況且“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自宮者自我戕害,不但有悖孝道,而且必然動搖天地秩序,必然應之於地震、暴雨或者大旱等災異。我請求皇上取消自宮者家庭的獎勵措施,不再免除其徭役,並逐步減少宮中使用太監的人數。這樣,皇宮的用度將會節約,中人亂政的故事也將不會重演。
滿朝上下噤若寒蟬很久了,無人敢上疏言事,而這份影射劉瑾的上疏呈上後當然讓董威惹下了禍端。當時,大宦官劉瑾當權,有“立皇帝”之稱,他與張永等其他七個太監得到皇上寵信,共同把持朝政。人稱他們八人為“八虎”,而劉瑾是“八虎”之首。達官貴族大多納賄結交劉瑾,只有董威平心應物,清慎自持,以剝民取寵為恥。
以前,宦官在奉天門下每每向朝覲的大臣拱手問候,劉瑾亂政時情形相反,百官走過奉天門時卻無人不敢不向大宦官劉瑾等打拱問候,然後才疾步走過。董威見世風日下,感慨良多,與劉瑾虛以委蛇時難免形之與色。上疏呈上不幾天,劉瑾即召董威到奉天門,他從董威上疏中找出些所謂的錯訛之處,把董威臭罵一頓,然後以慢上為名,矯詔杖董威三十,罰董威小米1000石,並責令交到居庸關軍營中。
這時,董威算是領略了劉瑾的杖刑與“罰米例”。劉瑾亂政時,動輒廷杖朝臣,然後永遠戍邊,或者用重枷枷了脖子押送出去。木枷重至一百五十斤,戴枷者往往不數日就死去了。劉瑾還創例,對朝廷大臣施以罰米。當時上下大小官員有半數被罰米輸邊,還有好多再罰、三罰者。劉瑾還矯召規定,軍民納銀若干,即可得授都指揮僉事以下官職。賣官鬻爵也制度化了。全國上下一片烏煙瘴氣。
劉瑾對不依附自己的董威耿耿於懷,又派出親信太監日夜伺機查找董威的過失。不久,以遺失檔案為罪名再罰董威小米1000石,並將董威罷免。至此,董威已經被罰得傾家蕩產,但他了無怨色。
慶幸的是第二年,即正德5年,劉瑾即被右都御史楊一清聯合與劉瑾不和的中官張永剪除。大宦官張永把持了朝政。凡依附劉瑾的文武官員均被逮入詔獄,即錦衣衛監獄,而被劉瑾冤枉的則得到昭雪。董威也得以官復原職,被任命為貴州參政,為從二品官階。但這時董威已經隱居故里河北威縣,他考慮到劉瑾雖除,但佞幸猶熾,便以母親病重,需在膝下奉養為名,不應。
史書記載
《威縣誌》記載,董威為人仁恕儉約,聲色貨利無所好,與其父董瓛以清廉忠孝聞名。弘治五年,董威任南京戶部山東清吏司主事(正六品)時,敕命追贈董瓛“承德郎,南京戶部山東清吏司主事”(正六品),使其“服此休嘉,永光泉壤”云云。封董威母親“太安人”。該聖旨現藏於河北威縣第什營鄉王王目村董氏後裔家中。《威縣誌》還記載,董威因為彈劾大宦官劉瑾而罷官北歸。劉瑾必欲殺董威而甘心,就派人中途追殺。董威令家眷先走,自己則藏匿在五虎廟中。等到追者來到廟前,卻見三門之上珠網塵封,芳草滿階,四無人跡。追者索然而返。董威因此得以逃過死難。回歸故里後,董威就在村中(今威縣趙村鄉安仁)建五虎廟,令董氏子孫世奉香火不墜。董威以忠孝入鄉賢祠。
《高士詠·董威輦》
作者:吳筠 朝代唐代董京依白社,散發詠玄風。
心出區宇外,跡參城市中。
囂塵不能雜,名位安可籠。
匿影留雅什,精微信難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