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境內山坳起伏,森林茂密。北有塘泥坳,南有赤古坳,西有殺人坳,三坳之間葛氏開居,故稱葛坳。鄉政府駐地葛坳圩鎮,距縣城54公里。全鄉總人口57336人,轄23個行政村,295個村民小組,國土面積218786畝,為全縣第一,耕地面積29982畝,林地面積218786畝。....
歷史概況
解放前夕屬賴村區,永和鄉,解放初期屬曲洋區葛坳鄉,1958年9月成立葛坳公社,同年11月撤銷併入曲洋公社,1961年8月恢復葛坳公社,1965年3月又撤銷再次併入曲洋公社,1972年11月再將曲洋公社分為汾坑,葛坳,曲洋三個公社,一直至今。
人文
葛坳具有古老的歷史。據記載,唐代即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勤勞、智慧、樸實的葛坳人民在這片土地上辛勤勞動,不斷創造歷史文明。唐末,曾文辿、劉江東拜風水祖師楊救貧為師,三人在此潛心研究風水,終成一代堪輿大師。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隨父到此生活和讀書,官至宰相後,在澄江村建有四方大門。張耀祠、黃經耀、楊思祿等是葛坳出征的共和國將軍。
語言
葛坳境內流行的方言為客家話,其聲調不同於縣內的大部分鄉鎮,與興國、寧都、瑞金等縣的部分鄉鎮類似。
葛坳鄉民俗
葛坳鄉里至今仍保留著這樣一種習俗:在廳堂大門上方,畫一匾額,書之4字 (有的3字),稱之曰“門榜”。這些匾額形態各異,書法風格不一,門榜的內容各姓氏家族有很大的不同。奇特的民屠樣式配上意蘊豐富的門榜,展示出客家民居獨有的文化魅力。
葛坳鄉客家門榜大體上可分為如下幾類:一、昭示本性氏家族的淵源,如黃姓的“江夏淵源”,說明了黃姓的發祥地是古代的江夏郡;陳、鍾、賴、鄔等姓的“潁川世第”,說的是以上幾姓均望出潁川郡;羅姓的“豫章遺風”,表明羅姓望出豫章郡,二、顯示本姓氏譜系的高貴家風或門第。如孔姓的“尼山流芳”,說的是春秋時期孔氏大思想家孔丘誕生於山東曲阜尼山,其事跡和思想彪炳史冊,流芳千古,是孔氏的光榮和驕做,鍾姓的“越國家聲”,說的是唐睿宗時期,鍾紹京爵封越國公的歷史事實,鍾紹京祖籍贛南興國(唐時屬贛縣),精通書法,曾助李隆基平定韋後之亂,後官至中書令,以功封越國公,是贛南籍人的第一個宰相,自然鍾姓後人引以自豪。三、反映本姓氏譜系中名人先賢的事跡。如鍾姓的“知音高風”“飛鴻舞鶴”,前者記錄了春秋時期鍾子期和俞伯牙覓知音的千古佳話;後者記錄了三國時期魏太傅鍾繁的書法獨樹一幟,其書“若飛鴻戲海,舞鶴游天”的事跡。楊姓的“清白傳家”敘述了東漢楊震為官清廉,一生高節。曾有人夜懷十金,向楊震行賄,楊震不接受。那個人說:“暮夜無知者。”楊震回答說:“天知、地知、子知、我知,何謂無知?”終不受賄。四、顯示門風純樸、吉祥、興盛。如書寫“忠厚傳家”、“耕讀傳家”、“和為貴”、“安其居”以及“風華正茂”、“桂馥蘭馨”等等。
生活在葛坳鄉山區的客家村民,有著各種與世不同的傳統客規,而客籮體現出的特色更為明顯。
逢年過節,葛坳鄉客家的村村寨寨,有路便有客,有客便有籮。挑籮,背籮,扛籮,提籮,頂籮,風姿各異。客籮里裝著各類禮品,諸如酒肉、花生、布匹、燙皮、炸果子等。選用客籮,葛坳鄉人十分講規矩:迎親要選用有大喜字的,做生日要選用有大壽字的,孩子降生要用有大福字的,新居落成要用大吉字的。
客籮還是葛坳鄉山村青年男女愛情的信物。小伙子為獲得姑娘們的愛情,往往費盡心思,選用精心製作的有各種花紋和圖案的客籮,而籮里盛裝的禮物往往也是最貴重最討人喜愛的。新娘過門進大堂要踩撤滿碎花瓣的花籮,這樣既可淨身,也有步入富貴之意。而在慶賀喜事時,誰家收的客籮多,誰家也最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