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青眼

葉青眼

葉青眼(1876~1966年)原名拱,又名耀垣,字文星。青眼蓋其參加同盟會時自取之名。清光緒二年(1876年)生於泉州孝友里(巷)。18歲入泮為邑庠生,21歲補廩生。進學不久即受聘為晉江南鄉塾師。

生平介紹

光緒三十三年赴台灣任塾師。光緒三十五年應聘執教廈門英華書院。宣統元年(1909年)加入同盟會,與陳新政、許卓然、王振邦、蔣以麟等人共圖光復廈門和泉屬各縣,在廈門、泉州設立同盟會機關。辛亥武昌起義後,參與領導廈門、泉州、南安、安溪、永春光復之役。民國元年(1912年),泉屬各縣大局已定,遂回廈門繼續執教。

二次革命失敗後,孫中山於民國4年親委青眼為中華革命黨福建支部長,在福建發動反袁鬥爭。閩南地區反袁起義失敗後,轉赴菲律賓中西學校任教。

生平事跡

民國11年11月,東路討賊軍入泉州。青眼回鄉,出任泉州市政局局長。協同晉江縣知事陳清機在城區掀起破除迷信、移風易俗活動。主持制訂泉州市政規劃,拓寬南門至指揮巷大街及擴建南大街部分路段。旋因時局不靖條件未備而停工。青眼攜眷再往菲律賓,在鄉僑鼎力贊助下,創辦馬尼拉華僑公學,自任校長。嗣又回廈門執教中華中學。寓廈期間,受泉州名僧會泉法師影響,轉為篤信佛教。

民國14年應聘回到泉州主持開元寺慈兒院院務,凡21年。其間上海福建幫在泉州鄉紳大力襄助下創辦泉州婦人養老院、溫陵男老院,委青眼兼董其事。且被舉為花橋施藥局董事長。此後,泉州歷次水災、瘟疫,青眼均奔走籌賑,辦理善後。

民國16年,青眼向當局提出在晉江上游造林固沙,築庫蓄水以治水患,在下游建堤防洪,築壩導水的建設計畫。因工程浩大,非一時所能辦,乃求其次,倡組新橋溪導水工程董事會,集海內外同鄉僑胞之力,在晉江南岸新橋與浮橋間建石護堤2處,導水壩4處,導引水流入新橋故道,以利泄洪,工程歷時4年竣工。

新中國成立後,青眼任福建省文史館館員,泉州市政協第一、二屆委員及第三屆常委。1966年4月病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