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開泰中醫藥傳統

葉開泰中醫藥傳統

漢口葉開泰中藥店始創於1637年(明崇禎十年),有385年的歷史。葉開泰的先祖葉文機從江蘇來漢口,在大碼頭鮑家巷賃一店屋,懸壺應診,是為“葉開泰”之始。

信息

葉開泰中醫藥傳統 市級Ⅸ-1

葉開泰中醫藥傳統 葉開泰中醫藥傳統

1931年武漢大水,1938年武漢淪陷,使葉開泰步步走向衰退。葉氏80多人的大家族裡,也出了敗家子。第16代葉元喜在疏散重慶期間,以開設分店名義,騙取逃難的湖北同鄉存款3.5萬元,前往香港做投機生意,揮霍殆盡。抗戰勝利以後,葉開泰為了維護聲譽,忍痛歸還給了債權人。

歷史

葉開泰中藥店,在漢口有300多年歷史,它的自製名藥參桂鹿茸丸、八寶光明散、虎骨追風酒,名聞遐邇,遠銷海外。早在20世紀30年代,漢口葉開泰,就與北京同仁堂、杭州胡慶余、廣州陳李濟齊名,號稱中國四大中藥房。3個世紀以來,葉開泰製藥,始終恪守虔誠修合、遵古炮製的傳統。

始於崇禎年間葉開泰的創立,要追溯到明朝崇禎年間。當時,江蘇溧水人葉文機來漢行醫,並以醫薦藥,在漢陽鮑家巷開設葉開泰藥店。葉氏家族的成功,一靠濟世救人,二靠科學入仕。葉家出的最大的一個官,是葉名琛(1807―1859),清代道光進士,任兩廣總督兼通商大臣,還被擢升為體仁閣大學士。《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辭海》均有葉名琛條目,均稱其為湖北漢陽人。據《葉氏家譜》記載,葉氏祖籍在安徽微州,明代初年,遷到了江蘇溧水縣塔山渡。明代末年,迫於兵荒戰亂,葉開泰的第一代葉文機,於1637年初來到漢口行醫。適逢兵州一帶瘟疫流行,葉文機前往應診,在那裡露了一手,深得簡親王賞識。於是,在簡親王贊助下,在漢正街鮑家巷口找了一所店屋,開起了葉開泰藥室,懸壺應診,以醫薦藥,深得民心。傳到葉宏良手上,時局安定下來,場面做大起來,藥室改成了藥店,眷屬也遷來了。到這時可以說算是落籍了。葉宏良善於理財治家,其子葉松亭成為科舉入仕的第一個成功者,官至誥授中憲大夫,晉贈光祿大夫、建威將軍。葉名琛是葉松亭的孫子,葉開泰的第七代人,當然算地地道道的湖北人了。1952年,政府對私營藥店實行限制,規定不準生產成藥,武漢市各中藥店集資籌建中聯藥廠。葉開泰顧慮戶多人眾難以動作,搶先與陳太乙、陳天保兩家同行大戶聯合,申報成立健民製藥廠。到1956年公私合營高潮來臨,葉開泰全部申請交公,全體在職人員,概由國家統一安排。葉璧垣、葉隆侯、葉蓉齋,分別擔任廠長經理,葉氏後輩大多安排了工作。如今,電視台的廣告節目中出現的武漢健民,其前身就是葉開泰。

榮譽

2016年8月,長江網報導葉開泰傳統中醫藥文化入選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長江網引用武漢晚報報導:

《武漢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將於今年11月1日正式施行。昨從市人大常委會新聞通氣會上獲悉,我市有13個非遺項目入圍省非遺目錄,使武漢省級以上非遺項目達到79項。

截至2016年7月底,我市共擁有各級非遺代表性項目530項,各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292人,各級非遺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17個,省級非遺傳承示範基地4個。黃陂區、漢陽區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武漢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是我市第一部非遺地方性法規,將對我市非遺保護起到重要作用。《條例》提出分級保護,對國家、省、市、區四級名錄中的代表性項目及代表性傳承人採取不同的保護措施。

《條例》鼓勵、支持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園區),並明確市文化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旅遊主管部門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列為本市旅遊形象宣傳內容,支持、指導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基地(園區)、文化生態保護村落(街區)和有條件的代表性傳承人、保護單位開發旅遊項目,引導旅遊經營者開發非物質文化遺產特色旅遊產品。據介紹,我市將依託中國非遺基金建設全國最大的非遺主體保護傳承園區,該園區將落戶黃陂。

武漢市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1.大禹治水傳說

2.古琴藝術

3.武漢杖頭木偶戲

4.武漢相聲

5.江氏秤製作技藝

6.蘇恆泰油紙傘製作技藝

7.古籍修復技藝

8.葉開泰傳統中醫藥文化

9.楚劇

10.武漢木雕

11.揚子江傳統糕點製作技藝

12.老四知堂鄭氏正骨療法

13.木蘭廟會

責編:彭向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