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清三傑

“初清三傑”,是明末清初時期創立傳承至今的三大中藥老字號的合稱,即地處我國北方地區“同仁堂”、中部地區“葉開泰”,南方地區“陳李濟”。 影響 “初清三傑”是近現代中醫藥傳統文化傳承的核心,它們代表了近四百年來中醫藥的發展史,對當時和後世的中醫藥文化的形成及傳承、發展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同仁堂

創建於1669年(清康熙八年)。在300多年的風雨歷程中,歷代同仁堂人始終恪守"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的古訓,造就了製藥過程中兢兢小心、精益求精的嚴細精神,其產品以"配方獨特、選料上乘、工藝精湛、療效顯著"而享譽海內外,產品行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

同仁堂作為中國第一個馳名商標,品牌優勢得天獨厚。參加了馬德里協約國和巴黎公約國的註冊,受到國際組織的保護。在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辦理了註冊登記手續,是第一個在台灣註冊的大陸商標。

同仁堂集團被國家工業經濟聯合會和名牌戰略推進委員會,推薦為最具衝擊世界名牌的16家企業之一,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文明單位和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集團領導班子被中組部和國務院國資委授予“四好領導班子”; 2004年被中宣部、國務院國資委確定為十戶國有重點企業典型經驗之一。 2008年同仁堂入選世界品牌價值實驗室編制的《中國購買者滿意度第一品牌》,排名第八。

葉開泰

湖廣名醫葉文機始創於1637年(明崇禎十年)。葉開泰乃“葉家藥鋪開業,只圖國泰民安”之意。葉開泰倡導“不治已病治未病”,其第三代傳人葉宏良更是親自將之書寫裱成橫批,掛在藥店櫃檯上,告誡顧客,葉開泰希望大家多防病,少買藥,其“濟世為懷、遵德貴生”的胸懷可見一斑。葉開泰還率先提出了“修合雖無人見,誠心自有天知”的信條, 這如今已成為了所有中醫藥人的共同信念。

清乾隆、道光年間,葉開泰所制名藥參桂鹿茸丸、八寶光明散、虎骨追風酒,名聞遐邇,遠銷南洋。其中參桂鹿茸丸更是進貢皇上服用的御藥。

據道光年間葉調元所著的“漢口竹枝詞”記載,葉開泰丸藥共15種被稱為“皆俗所以重者”,用現代的話說,就是“知名品牌”。

葉開泰提出“遵古宜今,虔誠修合;寧缺勿濫、不好再來”的堂訓。從選材到製劑均精益求精,絕不苟且通融。比如,葉開泰只用東北梅花鹿的關茸;制虎骨追風酒的虎骨,要選購前有鳳眼後有幫骨的腿骨來燉製虎膠,並配用高度汾酒;制參桂鹿茸丸,要選購一等石柱參、正安桂和馬鈮茸,並配以高麗參;制八寶光明散所用的麝香要選購“杜盛興”的,冰片一定要選“百草堂”的。至於配方和操作規程,都有嚴格規定。制丸藥一定要“炒老烘乾”,如“製藥酒,必須浸泡兩年以上”。

中原地區曾流傳一首兒歌:“葉開泰,賣得快,金字招牌傳九州。論藥店,它為首,賣的人參燕窩頭,質既真,價又實,不欺童叟。富不驕,濟苦貧,心地仁厚愛同仁;培良材,親員工,寬雅有度;善必報,福澤長,芳名永留。

1912年,第九代傳人葉鳳池對葉開泰實行了股份制改革,創立了現代企業經營體制和分配製度。管理人員、技術員、普通員工皆可以工齡和工資、資金入股,使員工從雇用者變為股東。葉開泰成為我國近代最早實行股份制的企業之一 。

1953年6月1日,由葉氏家族經營了322年的葉開泰藥號製藥工厂部份改造為“私營武漢市健民製藥廠”,“葉開泰”第十代傳人葉蓉齋出任董事長。

1955年10月1日,實施公私合營,更名為“公私合營武漢市健民製藥廠”。

1974年,健民製藥廠搬遷到鸚鵡大道,健民·葉開泰經過近20年的徘徊再次起航,當年員工近700人,產值過1000萬元。

1980年健民產值突破2000萬元,年創匯500多萬元,處於全國同行領先地位。產品“滋補水鴨精”暢銷東南亞,榮獲國家外經委榮譽證書,是湖北醫藥重點出口產品。1981年牡荊油膠丸榮獲國家質量銀質獎,全國科學大會獎……

1985年健民龍牡壯骨沖劑研製成功並投入市場,產品以其良好的品質,確切的療效很快熱銷全國,並榮獲“全國兒童生活用品新產品金鹿獎”。龍牡壯骨沖劑被美國《時代》周刊稱為“一種神奇的中國茶”。

1988年國家計委將健民定為“全國中藥小兒用藥生產中心”。

1988年5月25日,武漢市葉開泰製藥廠恢復掛牌,“健民·葉開泰”走上了解放後的騰飛之路。1993年,實行股份制改造,武漢市健民製藥廠改制為武漢健民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1999年“健民”牌商標被國家工商總局評為中國馳名商標。

2002 年被國家人事部批准建立企業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2003年武漢健民集團隨州藥業有限公司成立。

2004年健民集團在上海證交所上市,股票代碼“600976”,健民開始走上集團化發展道路。

2007年“龍牡”牌商標又被國家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公司相繼榮獲“全國質量效益型先進企業”、“全國中藥行業優秀企業”、“全國中藥行業優秀企業”、“中國質量萬里行先進企業”、“全國五一勞動獎狀”等各種榮譽稱號百餘項。

健民集團致力於恢複葉開泰老字號,發揚中華國醫藥文化,恢復了傳統葉開泰國藥遵古炮製方法,請老藥工按傳統工藝選用上等道地藥材重製葉開泰傳統方劑,如參桂鹿茸丸、滋補水鴨合劑、拔毒生肌散等,使這些瀕臨失傳的葉開泰傳統國藥精品重現。

陳李濟

始創於明朝萬曆27年(1600年) 陳體全、李升佐創建陳李濟。1650年 創製烏雞丸,該產品後來衍生出御用名藥烏雞白鳳丸。康熙年間 首創蠟殼藥丸劑型。

1826年 在廣州十三行七十二號增設批發所,成為經營產品輸出、洋藥原料輸入的進出口貿易機構。同治年間獲“杏和堂”封號。民國初年 政府頒布商標法,註冊“杏和堂”商標,沿用至今。

1954年 公私合營時期,以陳李濟為主廠,先後併入神農、萬春園、偉氏、馮致昌、何弘仁、燮和堂、橘香齋等七家藥廠,一家甘泉藥社,一家大生合記蠟店,組成“廣州陳李濟聯合製藥廠”,促進了企業的發展。

80年代初 恢復“廣州陳李濟製藥廠”廠名和“杏和堂”商標,並被中國藥材公司確定為國家重點中藥廠。

1981年 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將陳李濟藥廠的蠟丸生產工藝作為文化遺產拍成記錄片,向世界推廣。

1993年 獲國家首批“中華老字號”稱號。

1998年 投資1.3億元按國家GMP標準易地建設的新廠落成,企業實現歷史性搬遷。

2007年 “陳李濟中藥文化”入選 “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

2008年 “陳李濟中藥文化”入選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