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信息
[別名] 旋伏花、金菊花《廣西本草選編》,野筒蒿。
[來源] 菊科植物山黃菊Anisopappus chinensis (L.) Hook. et Arn的全草。
山黃菊(廣州植物志)、萄澗菊(中國植物科屬檢索表)、旱山菊(廣西)
一年生草本,根粗壯,徑5-12毫米。莖直立,徑2-4 (6) 毫米,高40-100厘米,單生稀簇生,基部幾木質,有細條紋,被銹色塵狀密柔毛或下部花期疏毛。基部及下部莖葉花後脫落;中部莖葉卵狀披針形或狹長圓形,長3-6厘米,寬1-2厘米,紙質,兩面被微柔毛,沿脈的毛較密,基部截形或寬楔形,邊緣有鈍鋸齒,頂端鈍圓形;三出脈或離基三出脈,在葉下面突起,網脈明顯;上部葉漸小。頭狀花序單生或數個排列成頂生的傘房狀花序,花序梗被銹色密柔毛。總苞半球形,長0.6-1厘米;總苞片3層,狹披針形或寬線形,長3-5毫米,寬1.5毫米,頂端鈍,背面密被伏柔毛,邊緣狹膜質,?狀。托片龍骨狀,膜質,長5毫米。雌花黃色,舌片倒長三角形,長6.5毫米,寬約2毫米,頂端截形,有3齒;兩性花花冠管狀,長3毫米,有短三角形裂片。瘦果圓柱形,被疏柔毛,頂端截形,向下漸狹,雌花瘦果長2毫米,兩性花瘦果稍壓扁,有4縱肋,長1.5毫米。冠毛污白色,膜片狀,4-5個,頂端有伸長1毫米的細芒。花果期8-11月。
產福建、雲南、廣東、廣西等地。生於乾燥山坡、沙地、荒地、草地上或潮濕山坡及林緣附近,或為雜草生路旁或宅旁,海拔840-2100米
醫藥花序:苦,涼。清熱化痰。用於感冒頭痛,慢性咳嗽痰喘。葉:消腫止痛。
[形態特徵]
習性
生於乾燥山坡、沙地、瘠土、荒地及林緣或潮濕的山坡或路邊宅旁。
套用
[採集加工] 夏秋季采,曬乾備用。
[性味功能] 味苦,性涼。清熱解毒,化痰止咳,利水軟堅。
[傳統套用] 治頭暈目眩,咳嗽痰多,哮喘,噯氣吞酸,胸悶脅痛,黃疸型肝炎,風濕疼痛,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20—30克,水煎服或搗爛酒調取汁服,同時藥渣外敷。
[方例] 毒蛇咬傷 葉艾(山黃菊)全草30克,達周亮(烏桕)根皮30克,搗爛,米酒250毫升調勻,取汁內服,每次30毫升,余藥外搽傷口周圍,並將藥渣敷於百會穴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