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發青[教授、溫州醫科大學碩士生導師]

葉發青[教授、溫州醫科大學碩士生導師]
葉發青[教授、溫州醫科大學碩士生導師]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湖北省鹹寧市鹹安區人大代表。湖北省第十屆藥學學會理事。浙江省藥物化學及抗生素學會理事。溫州醫科大學藥學院教授,碩士畢業,碩士生導師,中共黨員,浙江省教學名師,浙江省精品課程《藥物化學》課程負責人,浙江省化學、化工與製藥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浙江省藥物化學及抗生素學會理事。曾擔任藥學院黨總支書記兼副院長。

基本信息

簡介

葉發青,教授,碩士畢業,中共黨員,湖北省跨世紀學術骨幹, 教育部高等學校藥學類教學指導委員會藥學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委員,浙江省化學、化工與製藥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浙江省藥物化學及抗生素學會理事。曾擔任溫州醫科大學藥學院黨總支書記兼副院長。

教學成果

教學工作方面:浙江省教學名師,浙江省精品課程《藥物化學》課程負責人,主持省級教學改革課題4項,主編藥物化學教材一部,專著一部。

2007年入選為教育部高等學校藥學類教學指導委員會藥學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委員

2009年入選為浙江省化學、化工與製藥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2010年被評為浙江省教學名師

2009年被榮獲溫州醫學院教學成果一等獎

2009年被榮獲浙江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2010年被榮獲浙江省實驗室工作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2005年藥物化學多媒體課件的製作;溫州醫學院教學成果獎鼓勵獎,

2008年藥物化學被評為溫州市精品課程。

2010年藥物化學被評為浙江省精品課程。

科研成果

科研工作方面:主要從事藥物設計、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發表科研論文45篇,其中SCI論文7篇。主持並完成了五項科研課題的研究,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二項;均為課題負責人。

專業研究方向:藥物設計、合成及生物活性的研究

1.主持、參與科研項目

(1)非ATP競爭性的IKK-β抑制劑的設計發現及其藥理活性研究, 編號:8137326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2)5-FU的雜氮矽三環的合成及其抗癌、免疫活性構效關係研究,編號:Y204089;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
(3)非天然核苷與雜氮矽三環結合物合成、免疫活性、抗病毒活性,編號:Y2080697;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

2.所獲成果(包括科研成果獎、專利、專著等)

(1)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二等獎,薑黃素類似物的結構改造與藥理活性研究,梁廣,李校堃,趙承光,葉發青,王怡,肖健,2010年12月

(2)浙江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結構穩定的單羰基薑黃素類似物設計、合成、藥理篩選與機制研究,梁廣, 譚毅, 張翼, 葉發青, 王怡, 肖健,2011年10月

(3)浙江省醫藥衛生科技獎三等獎,雜氮矽三環衍生物設計、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葉發青 謝自新 郭平 馮治國 梁 廣 金利泰,2015年5月

3.發表論文(具有代表性的5篇)

[1]FaqingYe(#),YuewuWang,SiyunNian,YuWang,DiChen,ShufangYu,SicenWang(*), Synthesisandevaluationofbiologicalandantitumoractivitiesof5,7-dimethyl-oxazolo[5,4-d]pyrimidine-4,6(5H,7H)-dionederivativesasnovelinhibitorsofFGFR1,JournalofEnzymeInhibitionandMedicinalChemistry,2015.
[2]Faqing Ye(#), Liangfang Chen , Lichuan Hu, Tong Xiao , Shufang Yu , Di Chen , Yu Wang ,Guang Liang, Zhiguo Liub, Sicen Wang(*), Design, synthesis and preliminary 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C-8 substituted guanine derivatives as small molecular inhibitors of FGFRs, 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 ,2015.
[3]Fa-qing Ye (#)(*),Xiao-qing Song,Jianmin Liu, Yue-wu Wang, LichuanHu,Yi Wang,Guang Liang,Ping Guo and Zixin Xie,Design, synrhesis,and biological evalation of γ-aminopropyl silatrane-acyclovir hybrids with immunomoduatory effects[J]. Chemical Biology&DrugDesign,2015,doi:10.1111/cbdd.12519.
[4]Shao-hua Shi(#), Yue-piao Cai, Xiao-jun Cai., Xiao-yong Zheng, Dong-sheng Cai, Fa-qing Ye(*);Zheng Xiang(*), A Network Pharmacology Approach to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s of Action of Traditional Medicine: Bushenhuoxue Formula for Treatment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PLOS ONE ,2014,9(3):e89123
[5]Guo Ping(#)(*), Wang Yue-Wu, Luo Xin-Tong, Qi Xiao-Lu, Hou Le-Ping, Xie Zi-Xin & Ye Fa-Qing,Synthesis,Antitumor Activity, and SAR of N-Substituted γ-Aminopropylsilatrane Derivatives Phosphorus, Sulfur, and Silicon, 2014, 189 : 511-518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