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瑰旁

[傳統套用] [用法用量] [藥理]

[別名] 山菊花《東北中草藥》。
[來源] 菊科植物野菊Dendranthema indicum (L.) Des Moul. 的全草。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25-100厘米,有地下長或短匍匐莖。莖直立或披散。單葉互生,基生葉脫卵形,長卵形或橢圓狀卵形,長3-7(-10)厘米,寬2-4(-7)厘米,羽狀半裂,淺裂或不明顯分裂,邊有淺齒,上部葉漸小,兩面有疏柔毛。花深黃色;頭狀花序多數在莖枝頂端排成疏鬆的傘房圓錐花序或少數在莖頂排成傘房狀。瘦果無冠毛。花期6-11月,果期10-12月。
[生態分布] 生於山坡草地,灌叢,河邊濕地,濱海鹽漬地,田邊及路旁。產於廣西資源、全州、富川、賀縣、昭平、桂平、貴港、靈山、南寧、忻城、金秀等縣市;分布於我國大部分省區。
[採集加工] 全年可采,曬乾備用。
[性味功能] 味苦、辛,性涼。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涼血平肝,疏風降火,排膿。
[傳統套用] 治感冒發熱、肺炎、高血壓、頭痛眩暈、咽喉炎、扁桃體炎、小兒高熱驚風、尿路感染、腎炎、乳腺炎、癰癤腫毒,毒蛇及蜈蚣咬傷。
[用法用量] 15-30克,水煎或搗汁服;外用搗敷,水煎含漱外洗。
[方例] 1.乳腺炎 葉瑰旁(野菊)葉適量,配黃糖搗敷患處。
2.濕疹、皮炎 葉瑰旁(野菊)500克,加水1000毫升煎至500毫升,過濾,取藥液濕敷。
[化學成分] 含野菊花內酯[1,2],野菊花醇[3],野菊花三醇[4],野菊花酮[6],菊油環酮[6,7],順-螺烯醇醚,反-螺烯醇醚[8],當歸醯豚草素B,當歸醯亞菊素,蘇格蘭蒿素A[9],刺槐甙[10],木犀草素[11],木犀草素-7-β-D-葡萄糖甙,槲皮素-β-D葡萄糖甙[12],矢車菊甙[13],菊黃質[14],胡蘿蔔甙,豚草素A,刺槐素[3] ,刺槐素-7-O-β-吡喃半乳糖甙[15],棕櫚酸[3],熊果酸,亞油酸,β-谷甾醇,羽扇豆醇[16],正二十八烷醇[17]以及揮髮油等[18]。
[藥理] 1.降壓作用 麻醉貓腹腔注射野菊液16g/kg,使動脈壓下降,心率和呼吸減慢,持續3h以上。十二指腸給藥也具有降壓作用。對切斷脊髓貓仍有降壓作用,且能抑制阻斷頸總動脈血流的加壓反應,對神經節及M-膽鹼反應系統無明顯影響,但有抗腎上腺素作用。乙醇浸膏精製品給麻醉貓、正常犬慢性腎型高血壓的犬灌服或腸內注射,亦有降壓作用,其降壓作用機制主要是通過抗腎上腺素和擴張周圍血管及抑制血管運動中樞所致[1,2]。
2.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野菊花水劑對金典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痢疾桿菌、綠膿桿菌的體外最低抑菌濃度分別為0.19g/ml、0.75g/ml、1.5g/ml,說明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抑菌作用較強。對人工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小鼠,腹腔注入野菊花水劑0.2ml(含生藥0.3g)時有保護作用[3]。野菊花水煎劑對強毒人型結核分枝桿菌(H37Rv)、堪薩斯分枝菌的最低抑菌濃度分別為2.5mg/ml、10mg/ml,對胞內分枝桿菌未顯示出抗菌作用。以超薄切片技術、電鏡觀察細胞超微結構變化特點,野菊花作用後的H37Rv主要是細胞壁發生改變、破壞或消失,使堪薩斯分枝桿菌細胞的超微結構明顯破壞[4]。野菊花對異煙肼、鏈黴素及對氨基水楊酸鈉耐藥或敏感的結構桿菌以及卡介苗均有明顯的抑菌作用[5]。野菊花抗結核桿菌作用及其對小鼠實驗結核病療效進行觀察,在試管內,野菊花水劑的最低抑菌濃度為1:800,乙醇浸劑為1:1000,野菊花的未揮發部分為1:16000,黃酮和其揮髮油Ⅱ為1:1000,其他各種製劑和提取物均無明顯的抑菌作用[6]。野菊花水煎液,用雞胚試驗法,有較弱的抑制流感病毒A3的作用[7]。
3. 解熱作用 野菊花注射液2g(生藥)/kg、4g(生藥)/kg靜注對三聯菌苗致熱家兔有解熱作用[8]。
4. 毒性 小鼠靜注菊花注射液的LD50為10.47g/kg;給小鼠每日腹腔注射0.2g/kg,連續1個月,與對照組比較,體重增長無差別,處死解剖肉眼觀察未見異常[8]。野菊花醇提出物HC-I300mg/kg給犬灌胃,連續3星期,除有時嘔吐外,對食量、體重、心電圖、血磺溴酞鈉存留率無明顯改變[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