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葉玉平,男,漢族,1961年10月出生,四川瀘州人,大專文化,中共黨員,政工師職稱,歷任新疆建設兵團文教、副政指、政指、勞資幹事、組織幹事、黨委秘書、副科長、政治處主任、副政委、紀委書記、黨委書記、團長等職務,後任五十一團黨委副書記、團長,2002年被農三師評為勞動模範,2004年被兵團評為先進工作者。人物事跡
臨危受命
2001年,五十一團來了一位新的領路人——葉玉平。當葉玉平到五十一團的時候,人們奔走相告,立刻就把辦公室擠得水泄不通。葉玉平從根本上入手,了解民眾到底需要什麼,想要什麼。經過深入實地的了解和摸底調查,葉玉平發現最主要的問題還是在於貧窮,葉玉平深知只有先把百姓吃飯的問題解決了,他們才能安下心來進行生產,於是,團里從阿克蘇的國庫買了500噸糧食,只有100多噸算是借給了職工,其餘300多噸都是無償地補貼給了那些非常貧困沒有飯吃的職工。葉玉平知道,必須從實際上解決農民的困難,只有先把百姓吃飯的問題解決了,他才能安下心來進行生產。為了儘快找到一條能夠讓廣大民眾接受的辦法來,葉玉平不分白天黑夜地奔走在各個連隊,找幹部了解情況,找民眾談心。2001年初,他根據五十一團的實際情況,親自起草了民族經濟的“經營管理辦法”,提出了“高舉旗幟,把握未來,堅定信心,調整思路,放水養魚,致富民眾,保持穩定”的工作思路。這條方針政策的實施,不僅使土地全部承包下去了,而且激發了連隊職工的積極性、創新性,使潛在的生產力變成現實的生產力,使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為了改變五十一團的落後面貌,振興民族經濟,葉玉平提出了扶貧先扶志。2001年春播開始,他派遣工作組到連隊,一方面做深入細緻的思想轉化工作,督促男人下地勞動,另一方面開辦掃盲班,開辦科技培訓班,加快脫文盲脫科盲的步伐,思想觀念的轉化使民族經濟走上了快車道。
葉玉平在黨委常委會上一錘拍板,擲地有聲。在精簡機構,節支增效上走出了幾招妙棋。先是取消了64個農業排長編制,將56名具有較高思想文化素質的大中專畢業生充實到各農業連隊任職,將幹部指數從原來的230人一下精簡至110人。
2002年上半年,在不足一月之內,將醫院在編的86人裁減至44人。2002年以來,葉玉平親自負責對機關進行了機構改革,將原有的15個科室72人減至8個科室53人。葉玉平團長承受了巨大的壓力,但為了團場的進一步發展,他必須這么做,這一改革措施和合理的用人機制,使全團每年節約生產性開支220萬元。葉玉平把視線鎖定在改變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薄弱這個環節點,四年來,籌集資金6000萬元,用於團場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新科技推廣套用,收復棄耕地3萬畝,平整土地4萬畝;改良低產田4萬畝,修防滲渠36公里,配套橋涵閘911座,組織農工義務新挖渠道68公里,清渠道144公里,使水的利用率提高了3%以上。
葉玉平將工作重點放在了農民增收、團場增效上,五十一團黨委堅決落實兵團黨委“1+3”檔案精神,堅持“棉、畜、石榴”三足鼎立的發展思路,種足種好棉花,做優畜牧業,快速發展石榴業。具體措施就是在提高棉花單產上下功夫,積極推行農業新技術套用,在畜牧業、科技先行、優惠政策、幹部幫扶“的辦法,加大牲畜品種改良,飼草種植的投入,消滅無畜戶,抓好畜牧防疫工作,套用“三貯一化”技術青貯飼料,有效地解決了牲畜的飼料來源。他提出了發展經濟的“四個二”工程,即戶均養畜20隻,種植棉花20畝,種糧食2畝,種石榴2畝,使全團的職工徹底脫貧。
高唱民族團結歌
2001年,葉玉平重新回到了這片土地,他下決心致富這方民眾,改變五十一團過去那種“一大、二窮、三落後”的局面。他提出:“在五十一團,民族團結是頭等大事,沒有民族團結就沒有社會穩定,沒有社會穩定就沒有社會發展,沒有社會發展就沒有前途和希望。”在他的倡議下,五十一團開展了民族團結結對子活動,即漢族同志和少數民族同志結為對子,以“幫思想、幫勞力、幫技術、幫資金、幫實物”為活動內容,此項活動極大地拉近了各民族之間的團結。他身體力行,爭當民族團結的帶頭人,主動和最貧困的民族職工艾買提·買買提、艾山·毛拉兩戶結為民族團結對子。為了使自己能儘快融入到民族團結這個大家庭中,他認真學習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潛心研究和深入了解維吾爾族的風俗習慣。他根據自己多年的工作經歷,摸索出一套在民族地區開展工作的方法和經驗,他認為在民族地區開展工作,首先是不折不扣地堅決執行黨的民族政策,其次是尊重民族習慣和宗教信仰,再次是旗幟鮮明的反對民族分裂和非法宗教活動。葉玉平把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杜絕非法宗教活動作為穩定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少數民族領導幹部聯繫重點清真寺制度,堅持宗教人士月例會制度,堅持定期走訪制度,堅持宗教界的“雙五好”評比制度。團領導每15天都必須到自己所聯繫的清真寺進行走訪;連領導每7天必須到自己所聯繫的清真寺進行走訪,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並有記錄。
勤政為民 致富百姓
2003年4月的一天,葉玉平在連隊調研如何發展民族經濟時,因勞累過度,摔傷了腦後部。團工會主席萬芳聽聞此事後,便約了幾位同志去看望,當時葉玉平正在沙發上輸液,見同志們來,他試圖坐起來說話,但努力了幾次還是躺下了。葉玉平時時刻刻把民眾的冷暖掛在心頭,在他的爭取下,及時為3700名貧困人口發放了低保金;無償給貧困戶發放糧食924200公斤,清油12720公斤,無償給特困戶解決醫療費90萬元。為了解決集體連隊孤寡老人的養老問題,投資了127萬元修建了一座敬老院,為了徹底解決民眾看病難的問題,他爭取到了兵團的政策,使五十一團成為兵團惟一一家新型合作醫療試點單位,為了幫助貧困戶脫貧,籌集資金30餘萬元,購羊1038隻,給348戶無畜戶發放扶貧羊。葉玉平把“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作為團黨委辦教育的理念。團黨委一班人堅持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把團場經濟發展與教育發展有機地結合起來,把依靠科技進步與提高人的整體素質結合起來,千方百計籌措經費加大教育的投入。針對貧困生入學問題,提出了具體方案以保證貧困生都能上學:一是對民族學生免收學費;二是在2001年至2003年籌資54?郾23萬元為675名貧困生解決了上學問題。葉玉平重視對少數民族幹部的培養使用。2001年以來,先後派出346名幹部(包括教師)到喀什、石河子、兵團黨校、塔農大參加各種培訓班學習,同時與塔農大合辦了一個民族大專(農學)班,與中央農廣校合辦了一個民族大專(農經)班。每年的初春、入秋時,葉玉平最牽掛的就是困難少數民族民眾,他總是忘不了安排有關部門下連隊了解清楚,然後千方百計地幫助困難職工民眾渡過了眼前的難關,只有讓全團的職工民眾衣食無憂,他的心裡才踏實。葉玉平為官清正,從不接受吃請和禮品。葉玉平注重關心職工民眾的疾苦,真心實意地幫助職工民眾解決實際問題,凡是職工民眾需要他解決的問題,在不違背政策和現實的前提下,都能當即解決,而且件件有落實,一時難以辦到的也不迴避,不開空頭支票,而是實事求是的說明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