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宗海

葉宗海

葉宗海,1939年5月10日生。重慶市雲陽人。1963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套用地球物理系空間物理專業。現任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與套用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院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世界數據中心中國中心(WDC-D)空間科學學科中心主任、空間科學與套用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空間科學學會空間物理專業委員會委員、空間天文專業委員會委員、宇宙線和高能天體物理開放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空間科學學報編委、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和中國空間科學學會會員。從1993年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基本信息

人物平生

葉宗海先生三十多年來一直從事宇宙線空間物理和空間環境的探測與研究工作,是我國在宇宙線空間物理和空間環境研究領域的著名科學家和學術帶頭人之一,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在我國宇宙線地面觀測站的建設、運行和完善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使北京宇宙線觀測站成為世界宇宙線重要觀測站之一,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在宇宙線強度變化研究、宇宙線地球物理效應研究、特別是在宇宙線與電離層的相互作用及其對無線電波傳播的影響等研究方面,作出了具有一定特色的研究成果;與此同時,他在太陽爆發對地球大氣影響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重要成果,獲中國科學院重大成果和國家科技成果。

人物簡介

隨著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葉宗海先生積極投入到空間環境的衛星探測與研究工作,他先後主持和參加了“實踐一號”(獲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東方紅二號”(獲國家特等獎的覆蓋獎)、“風雲一號”(獲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三等獎,並獲得聯合國技術信息促進系統中國國家分部授予的發明創新科技之星獎,獲得國家專利一項)、“風雲二號”等衛星上的高能帶電粒子探測,及探測數據的分析研究,與同事們一道在國內率先獲得了有價值的空間高能帶電粒子數據,特別是獲得了內輻射帶重離子成分和銀河宇宙線異常成分的大量數據,受到了國內外同行的極大關注。他還參與組織了“實踐四號”衛星關於帶電粒子環境及其對衛星影響的探測與研究,在國內首次獲得了大橢圓軌道上的內外輻射帶高能帶電粒子環境數據、地球同步軌道熱電漿注入事件、以及相應的單粒子事件和衛星表面充電效應的觀測數據(獲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實踐五號”衛星關於空間高能帶電粒子環境及單粒子事件防護對策研究的任務,並負責組織地面模擬實驗、數值仿真及探測結果的分析研究工作,獲得了太陽同步軌道上的空間高能質子和電子能譜,特別是國內首次獲得極區和該軌道的電子能譜、單粒子事件發生的機率及空間分布、太陽同步軌道的輻射劑量,以及多種防護措施的空間飛行實驗驗證,取得了大量的實驗結果,為我國航天工程提供了十分有價值的空間環境數據,在國內外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獲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

近十年來,葉宗海先生與同事們一道積極開展空間環境對航天活動影響和空間環境預報模式和預報方法的研究,並積極向有關航天工程部門提供空間環境數據和防護對策措施建議,為航天工程的安全與可靠性提供服務。在我國重大航天工程的支持下,組織建立了我國的空間環境預報中心,該中心已於1999年正式運行,為航天和特殊用戶提供專項的空間環境預報和警報、效應預測、實時分析和異常診斷服務,每天對國內外公眾發布常規的空間環境預報。在同事們的共同努力下,該預報中心已初步具備了對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提供空間環境安全保障服務能力,不論是在航天工程的初期方案論證階段、設計研製階段、發射、運行和回收階段,以及留軌艙工作階段都能提供全過程的空間環境安全保障服務,並園滿地完成了對“神舟”一號至五號的空間環境安全保障任務,為保障我國航天活動的安全與可靠性作出了積極貢獻,受到上級部門的肯定和表彰。2004年被中國科學院授予參載入人航天工程突出貢獻者稱號。2004年獲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

在培養人材方面也作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在中國科學院和中國科技大學研究生院任教十多年,培養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多名,由於指導研究生和教學工作成績突出,1998年曾獲中國科學院華為獎教金,2002年獲中國科學院優秀研究生導師獎,受到中國科學院和中國科技大學研究生院表彰。代表性著作有“空間粒子輻射探測技術”,1988年獲中國科學院重大成果和國家科技成果;“低軌道太空飛行器空間環境手冊”。發表論文100餘篇,其中“空間環境對航天活動的影響一文”被國際經濟評價(香港)中心、香港文匯報、世界華人重大學術成果編審委員會評為世界華人重大學術成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