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煙谷

萬煙谷

萬煙谷(Valley of Ten Thousand Smokes) 北美洲火山勝景。位於美國阿拉斯加州西南阿拉斯加半島北部卡特邁火山附近。

地理環境

阿拉斯加萬煙谷 阿拉斯加萬煙谷

位於美國阿拉斯加州南方。橫跨歐亞大陸的地中海——喜馬拉雅地熱帶,從地中海北岸的義大利、匈牙利經過土耳其、獨立國協的高加索、伊朗、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北部、中國的西藏、緬甸、馬來西亞,最後在印度尼西亞與環太平洋地熱帶相接。

面積145平方千米。屬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火山活躍,地震頻繁。1912年6月6日卡特邁火山猛烈噴發,頂端被炸毀崩塌,形成長4.8千米,寬3.2千米的火口湖,並在距卡特邁火山10千米處形成一座新火山——諾瓦拉普塔火山。巨大的火山噴出物直衝雲霄,周圍山谷被火山灰覆蓋,厚達200米。山谷中的動、植物被熾熱的菸灰炭化。山谷中形成數萬個噴氣孔和煙柱,在火山灰堆積較薄和山谷的上部尤為密集。不斷地從地下噴出大量熾熱氣體,有的氣柱高達350米,在山谷上空形成巨大的煙霧層,經陽光照射,無數條彩虹色彩斑斕,極其壯麗。4年後,噴出的煙柱仍高45米,氣溫高達649℃,附近24平方千米範圍內,仍終年籠罩在水汽與火山煙中。萬煙谷由此得名。後火山活動大為減弱,只剩12個噴氣孔。植物又開始出現,並有灰熊、駝鹿出沒。1918年闢為卡特邁國家名勝地。60年代美國將千瘡百孔、滿目荒涼的萬煙谷作為假想的月面,成為訓練太空人的基地,故有"地球上的月面'之稱。

發展歷史

1912年阿拉斯加半島爆發大地震,5天中的60小時內,火山噴出物多達29立方公里(7立方哩)以上,噴出物直衝雲霄,甚至進入同溫層。大地震5天後即1912年6月6日開始噴煙。附近的科的阿克(Kodiak)島完全被火山掩埋;火山氣體產生的酸雨波及遠在2,400公里(1,500哩)以外的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維多利亞市;幾天之後,華盛頓特區都能看到高空的煙霧;估計1912年夏季的北溫帶太陽輻射熱約減少10%。這次火山地震形成數萬個噴氣孔,4年後,噴出氣體溫度仍高達649℃(1,200℉),高出噴氣口46公尺(150呎),裊裊不散,「萬煙谷」因之得名。萬煙谷散布於40多個山谷,面積145平方公里(56平方哩),山谷被火山灰覆蓋,厚達210公尺(700呎)。毗鄰的卡特邁(Katmai)山,頂端被炸毀崩塌,形成火口湖,長、寬為5公里(3哩)和3公里(2哩),從湖面至岸壁頂部達1,100公尺(3,700呎)。距卡特邁山約9.7公里(60哩)的山谷矗立著新生成的火山,被命名為諾瓦拉普塔(Novarupta)山,附近的動植物死亡殆盡,山麓林木被熾熱氣流烤糊、燒毀。

卡特邁山區位於阿拉斯加半島北部,在安克拉治(Anchorage)西南425公里(265哩),是一個火山、地震活動頻繁的地區,1898年已被考察。1912年噴發後,展開廣泛的地質調查研究。地質學家根據地圖資料,結合火山灰層的厚度,以現代最重要的理論提出有關火山噴發的假設。他們認為火山活動首先發生在諾瓦拉普塔,熾熱的酸性熔岩流(或流紋岩)傾洩出來,有如小瀑布,直奔谷底,從附近地殼裂縫湧出的熔岩流也一併匯入,將地表的溪流、泉水覆蓋;熔岩層冷卻之後,下層熾熱的氣體(主要是蒸氣)衝破上層熔岩層,發出爆裂響聲,形成無數的洞孔、裂隙。第一次爆發之後,卡特邁山下面處於寧靜狀態的巨大柱狀岩漿立刻進入新的裂隙,導致諾瓦拉普塔(火山)下面流紋岩柱的爆發;兩股熔岩匯合在一起,向上層衝擊,噴出浮石,因冷卻急速,表層形成大理石花紋。熔岩從卡特邁山地下經由頂部流出,頃刻間頂部被摧毀,形成巨大火山口、小火山錐、噴氣孔等。火山口的火口湖、嚴冬時節仍不結冰。時間已過60多年,以噴氣孔形成的煙柱為名的萬煙谷,如今噴氣孔已寥寥無幾。植物慢慢重新出現。1960年代美國把滿目荒涼、百孔千瘡、怪石崢嶸的萬煙谷作為假想的月球上的土地,訓練太空人。

主要景點

美國阿拉斯加的“萬煙谷”是世界上聞名的地熱集中地,在24平方公里的範圍內,有數萬個天然蒸汽和熱水的噴孔,噴出的熱水和蒸汽最低溫度為97℃,高溫蒸汽達645℃,每秒噴出2300萬公升的熱水和蒸汽,每年從地球內部帶往地面的熱能相當於600萬噸標準煤。紐西蘭約有近70個地熱田和一千多個溫泉。溫泉的類型很多,有溫度可達200~300℃的高溫熱泉;有時斷時續的間歇噴泉;還有沸騰翻騰的泥漿地。苔蘚、藻類在噴氣孔周圍生長,一些高等植物也開始布於谷底;動物難以棲息,但麋、熊等常有出沒。有很多旅遊者前來遊覽參觀這一特殊的自然景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