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江[萬江街道]

萬江[萬江街道]

萬江街道,位於廣東省東莞市,原名東莞縣萬江區公所;是東莞市區的組成部分,為東莞市四個街道之一,東莞市區副中心之一;東莞市萬江街道,東隔東江支流-東莞水道與莞城街道、東城街道接連,東南至南城街道,西南達道滘鎮,西鄰望牛墩鎮,北與高埗鎮、中堂鎮接壤。截至2004年,街道轄區面積48.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5萬人,其中戶籍人口7萬人。

建制沿革

1957年12月26日,東莞撤區並大鄉工作結束,全縣撤去15個區,設立37個大鄉和莞城、石龍、太平3個區級鎮。其中撤去附城區,成立萬江(包括萬江、石美、拔蛟窩、新和、勝利、共聯、金泰7個小鄉)、篁村、羅沙3個大鄉;撤去道滘區,成立新村(包括新村、大汾2個小鄉)、道滘2個大鄉;撤去中堂區、成立中堂(包括小享、谷涌、滘聯3個小鄉)、潢涌、冼沙、望牛墩4個大鄉。

1958年09月28日,又將37個大鄉合併為30個大鄉。小享、谷涌、蕉利併入望牛墩大鄉;滘上、滘前、滘貝劃為滘聯鄉,併入中堂大鄉;萬江、石美、拔蛟窩、新和、勝利、共聯、金泰、與新村、大汾、小河、昌平,併入新村大鄉,轄11個大隊。

1958年04月20日,東莞廢除大鄉制,全縣共撤30個大鄉,建立“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制。全縣共有14個人民公社。萬江、篁村、樟村(羅沙)3個大鄉合併成立附城人民公社;新村大鄉併入道滘人民公社。

1959年06月29日,將原來14個人民公社、劃分為23個。其中農村公社20個、城鎮公社3個。成立萬江人民公社,管轄範圍增加了中堂公社的小享、谷涌、滘聯3個大隊,全公社分出新村、大汾、小河、昌平4個大隊,建立新村人民公社。

1959年06月,萬江轄下的7個大隊,從附城公社分出來,並與中堂公社分出來的小享、谷涌、滘聯,合併成立萬江人民公社。

1963年03月,又將新村人民公社的新村、大汾併入萬江公社。

1968年05月,改萬江人民公社為萬江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

1983年01月,取消革命委員會稱謂,恢復萬江人民公社。

1983年09月,改變“政社合一”體制,公社改稱區公所;生產大隊改稱鄉人民政府,萬江稱萬江區公所。

1985年09月,東莞縣改稱東莞市(縣級),萬江被列為“廣東工業衛星鎮”。

1986年06月,東莞市開始撤區建鎮,1月5日樟木頭等9個區撤區建鎮。2月4日,莞城鎮和篁村區、萬江區、附城區等3個區公所被撤銷,設立莞城區街道辦事處,萬江區街道辦事處、附城區街道辦事處、篁村區街道辦事處,作為市政府派出機構。

1988年01月,東莞市升格為地級市。07月東莞市城區人民政府籌備組成立,作為正縣級單位,管轄城內區街道辦事處,城外區街道辦事處、附城區街道辦事處,篁村區街道辦事處和萬江區街道辦事處5個科級街道辦事處。

2000年3月,撤銷附城區街道辦事處設立東城街道辦事處;2001年10月,(huáng)篁村區街道辦事處改名為南城街道辦事處;2002年1月,撤銷1988年1月起分設的城內區、城外區街道辦事處,合併重新設立莞城街道辦事處;2002年11月,萬江區街道辦事處更名為萬江街道辦事處。至此2011年9月東莞市下轄28個鎮和4個街道;各鎮(街道)共下轄383個村和214個社區。村下轄若干村民小組,社區下轄若干居民小組。鎮辦事機構為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機構為街道辦事處;村辦事機構為村民委員會,社區辦事機構為社區居民委員會。

2002年11月,萬江區街道辦事處更名為萬江街道辦事處,其建制、管轄範圍未變。

2003年09月,萬江街道完成村改社區的工作,26個村改為26個社區,連同居民社區(即萬江社區)共27個社區。

2004年08月,經東莞市人民政府同意,設立萬江街道新城社區居民委員會。

行政區劃

截至2004年,萬江街道下轄28個社區:萬江社區、萬江墟社區、石美社區、莫屋社區、拔蛟窩社區、黃粘洲社區、蜆涌社區、谷涌社區、小享社區、滘聯社區、金泰社區、 曲海社區、牌樓基社區、大蓮塘社區、水蛇涌社區、共聯社區、新谷涌社區、壩頭社區、勝利社區、官橋滘社區、簡沙洲社區、新和社區、上甲社區、 嚴屋社區、大汾社區、新村社區、流涌尾社區、新城社區。各社區共下轄133個居民小組居民小組。

東莞市萬江街道辦事處駐萬江街道萬江社區萬福路。

地理環境

萬江區位於東莞市的西北部,與莞城區僅一河之隔。地處東江下游西岸,溯江而上,可達古鎮石龍,直至惠州。下游經道滘、厚街、沙田出獅子洋。往北方向可達廣州,往南方向出虎門,可通香港、澳門。廣深公路穿越境內,北距廣州51公里,南離深圳經濟特區90公里。水陸交通便利,是107國道線上的經濟走廊。廣州-深圳-珠海高速公路貫穿南北,市四環路、五環路、北環路圍繞全區,萬江區是連線粵港澳的重要交通樞紐。

位於東江之濱的萬江是東莞城市中心區的組成部分,位屬中心城區的西部,對接東莞水鄉片區與市區的橋頭堡。

萬江區處於北回歸線以南,位於北緯23о—23о05之間;東經113о41—113о44之間。全區東西最寬處(萬江村慶豐登至流涌尾村白水渦)約10公里;南北最長處(滘聯社區至新和社區的螺涌)約12公里。面積計約50.5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積的百分之二點零五。

歷史文化

萬江[萬江街道] 萬江[萬江街道]

萬江於明朝天順8年(1464年)立村。初日家租。清朝嘉慶二年(1779年)稱萬家租,因江河如網改稱萬江租,習慣上稱為萬江。勤勞、勇敢、智慧的萬江人民創造了文明,留下了不少的文化遺產。

萬江區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是著名的“曲藝之鄉”、“書畫之鄉”,一年一度的“萬江街道龍舟文化節”成為傳統文化盛事,被譽為東莞龍舟第一景。勤勞、勇敢、智慧的萬江人民創造了文明,留下了不少的文化遺產。有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金鰲洲塔;有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呂洞賓廟、何氏大宗桐、胡氏宗桐、謝氏宗飼、重光學杜等;有金鰲洲古塔、天街、奉聘金龍,飛天龍,潛水龍等美麗的傳說:有呂洞賓廟會、賽龍舟、舞獅子、麒麟引鳳等傳統文化活動。萬江街道還是東莞市乃至廣東省著名的書畫之鄉、曲藝之鄉,龍舟之鄉。

萬江街道人居環境祥和美麗。萬江街道坐擁近90公里東江水岸線,吸引了尼羅河國際大酒店,南華國際酒店和江濱花園、陽光海岸、理想0769、水印長堤、盛世華南、明輝華庭、碧水雲軒、幸福花園,,上東國際,北大資源和信鴻瀾岸,等大型樓盤搶先進駐,使萬江版塊成為眾多置業者的首選區域。街道內綠化覆蓋率達34.55%,一年四季綠色盎然。市容整潔,2004年成功創建“廣東省衛生鎮”。今天的萬江人在繼承和保護文化遺產,挖掘和弘揚傳統文化的同時,大力加強富有時代特色的文化建設,致力於完善文化設施,把“三現代”“三例”主題教育活動和普及民眾文化生活有機結合起來,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一直以來重視文化教育建設,文體康樂設施齊備,教育氛圍濃厚,連續三年被評為市“三現代”教育先進鎮(街道),2005年成功創建“廣東省教育強鎮”,曦龍文化廣場被評為市首批十佳文化廣場,文化服務中心被評為省特級文化站。街道內治安狀況井然有序,為企業發展和市民安居樂業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萬江[萬江街道] 萬江[萬江街道]
萬江[萬江街道] 萬江[萬江街道]
萬江[萬江街道] 萬江[萬江街道]

經濟概況

萬江[萬江街道] 萬江[萬江街道]

萬江街道近年來確立了“工貿萬江,水岸新城”的發展目標,大力發展內外源經濟,經濟社會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成為東江河畔一顆耀眼的明珠。地理優勢得天獨厚。萬江區地處粵港澳的經濟走廊,鄰近珠江入海口。東江及其支流環繞全區,河港縱橫交錯,有極其豐富的水岸資源;交通網路完善,107國道、廣深高速公路貫穿南北,市四環路、五環路、北環路圍繞全區,轄區內的東莞汽車總站日客流量達4至5萬人次,使萬江成為貫通珠三角地區的一個重要樞紐。東莞市候機樓落戶萬江,為廣大的商務旅客提供了快捷便利的候機、登機服務。東莞捷運R1線貫穿萬江連線市區與水鄉片區樞紐點。

萬江街道確定了經濟發展的總體定位——“商貿流通、生活服務發展區”,這是萬江開展城市運營研究以來取得的最重要成果之一,也為萬江各項產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方向標。具體而言,該城市發展定位就是以為東莞市、珠三角地區乃至國內外提供高層次商業及生活服務為宗旨,規劃設計以房地產發展為基礎,新興商貿及工業旅遊項目開發為龍頭,信息化建設為手段,人文及人居環境建設為根本,集旅遊觀光、休閒購物、飲食娛樂、文化教育、商貿信息、養生度假及生活服務為一體的產業發展定位;

加快產業結構的調整,加快“退二進三”工程,逐步退出第二產業,發展第三產業;加快投資結構的調整,鼓勵、扶持民營經濟發展,因地制宜地發展主題商業和特色商業,通過發展以現代流通業為主體的第三產業,把經濟做強做大。以華南MALL為龍頭,發展商貿中心區2平方公里;高標準建設一批商貿商住區,繁榮街區經濟;加快完善新和創業園建設,發展園區經濟;加快美居中心、鞋業市場、汽配市場、皮革市場、茶葉市場、紙業市場等11個專業市場的建設,進一步繁榮商貿經濟;加快萬江花卉博覽中心的招商工作步伐,占地200公頃,完成了與發展商簽訂契約等工作;加快培育房地產市場,積極配合都會豪苑、萬豐居住小區、簡沙洲商住小區、牌樓基商住小區、三界坊商住小區、壩翔小區的建設,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高檔住宅小區。

特色經濟根基紮實。萬江區按照“工貿萬江”的定位,統籌發展工業和商貿業,在特色上做文章,在質量和效益上求突破,大力發展內外源經濟,形成了以電子電器、紡織服裝、造紙和紙類製品、五金塑膠等為支柱行業的工業體系。中國首個集旅遊、觀光、休閒、購物於一體的超大型主題式購物公園—華南MALL落戶萬江,形成了以華南MALL為龍頭,和IT市場、茶葉市場、貨運市場、皮料市場、鋼材市場、汽車用品市場等11個專業市場及“一社區一特色商業街”為配套的商貿業體系。

2015年,萬江街道圍繞“培育新業態、重構新空間、拓展新服務”的工作重點,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實現GDP104.7億元,同比增長6.6%,比2010年增長53.6%;固定資產投資31.43億元,同比增長9.18%,比2010年增長37.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3億元,同比增長15.7%,比2010年增長63.5%。

風景名勝

東莞萬江下壩坊是廣東省歷史文化名村,珠三角地區嶺南水鄉文化保存較為完整的村落之一。下壩坊完整保留了清末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期的建築風貌與文化印記,整個下壩村就是東莞嶺南水鄉村落的天然博物館。富有嶺南水鄉特色的文化氛圍結合了現代創意文化後,吸引了各地文化人士匯聚於此,也是一個集創意、設計、休閒、藝術於一體的生活街區,被譽為東莞市的“嶺南水鄉文化泛博物館”、東莞“798”、東莞“田子坊”。

華南MALL位於東莞市萬江中心區域,毗鄰東莞市汽車總站,占地面積,建築面積,是集“購物、娛樂、餐飲、商務、辦公、家居、休閒、運動、旅遊”等九大功能於一體的城市綜合體。自2005年營業以來,歡笑天地、萬達國際電影城、英國BBC天線寶寶兒童樂園、冰河世紀電玩城、魔方KTV、麥德龍、SPAR超市、尼羅河酒店、東莞城市候機樓、東莞羽毛球館等一大批商家陸續入駐,形成了東莞具有旅遊特色的華南MALL商圈。2013年華南MALL投入巨資進行升級改造,其中包括建造一座88米高的摩天輪,“立足萬江,輻射東莞”,打造東莞特色商業的風向標。

萬江龍灣生態濕地公園是東莞水鄉統籌發展重點打造的十個示範片區之一,位於萬江東江南岸勝利社區附近,公園於今年年初完工,種有各式鮮艷的花兒,建成了樹木蔥蘢的江心島及具有水鄉特色的建築,分為核心保護區,活水功能區,濕地生態系統展示區,公園管理區。龍灣濕地公園作為我市水鄉統籌發展重點打造的十個示範片區之一,被譽為東莞水鄉片發展的第一個興奮點。

民俗

東莞龍舟第一景

龍舟競渡是東莞最熱鬧的景致。每年農曆五月 , 我市水鄉各鎮區都有自己一個龍舟節目。東莞的龍舟隊曾多次在香港、澳門、加拿大、新加坡及本地舉行的國際龍舟比賽中都奪得金杯。沙田鎮還獲得中留龍舟協會授予的“龍舟之鄉“稱號,在我市,龍舟競渡早已發展成為一項民眾踴躍參與的大型體育活動了。 競賽形式有兩種 :一是友誼賽 , 民眾稱之為“ 趁景 ”,不設獎品 , 也不需要主辦單位組織 , 兩條或兩條以上的龍舟在江面上相遇 , 往往會自發地進行比賽 , 這種比賽沒固定時間、路線 , 聚散自由。另一種比賽形式是“放標” 即 “賽龍奪景 ”, 民眾稱之為“斗標”、“斗大景 ”、“ 斗景尾” 等。

萬江區民眾自發性的體育活動有著悠久的歷史 , 自有人定居以來 , 人們便喜歡在河涌 之中進行游泳 , 其次是武術和龍舟競渡 ,作為傳統的體育項目流傳至今。

龍舟競渡是一項大型的民間體育運動 , 封建皇朝時期 , 萬江地區人民把龍舟競渡之期定為民間傳統日 ,且各地有所不同 , “初一景,萬江租;初二景 ,西塘尾;初三初四,大汾流涌尾。”可見 , 本區之龍舟競賽是按不同 時間在不同地點舉行的。每條龍舟長二十多米 , 用木刻成龍頭 , 再塗上彩色 , 鮮艷奪目 , 放置船頭 , 彩旗一面 , 插在船的末端。每條龍舟配備一面大鼓 , 大鼓檐沿寫上地名和龍舟名稱 , 大鼓放在前腹 , 大 鼓前後數米各置一面銅鑼。划船用的木橈分別漆上紅、藍、黃、黑、綠等顏色 , 有些還印上圖案。故民眾往往根據龍頭的式樣和橈子的顏色能辨認出屬那一處的龍舟。每條龍舟可載運 動員六十至七十人 , 是一項較大型的體育運動。

競賽形式有兩種 :一是友誼賽 , 民眾稱之為“ 趁景 ”,不設獎品。

東莞龍舟競渡

, 也不需要主辦單位組織 , 兩條或兩條以上的龍舟在江面上相遇 , 往往會自發地進行比賽 , 這種比賽沒固定時間、路線 , 聚散自由。另一種比賽形式是 “放標” 即 “賽龍奪景 ”, 民眾稱之為“斗標”、“斗大景 ”、“ 斗景尾” 等。

萬江區由區府主辦的龍舟競渡場地 , 設地東江支流上 , 每次比賽的線路全程在 30 公 里至 40 公里之間 , 共需 3 小時左右。參賽的龍舟起碼有十幾條 , 加上一些“ 趁景”的龍舟 , 總數往往超過五十條 , 是一項跨區甚至跨縣的體育比賽。開賽之日 , 一江兩岸 , 彩旗招展 , 人山人海 , 逾十萬觀眾。

2001年 , 農曆五月初一傳統的萬江龍舟賽, 是日舉行了一次盛大的“東莞萬江龍舟第 一景——彩龍大巡遊 ” 活動。 12 艘大型彩船 , 披紅掛綠 , 繪上各種圖案 , 用人化妝成各種人物造型。船身上寫 上“熱烈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 80 周年”,“ 把東莞建成以現代製造業名城為特色的現代化中心城市” 、“當好九運東道主 , 創建東莞文明城市”等巨幅標語 , 格外醒目。接著 ,36艘龍舟分成六個方陣 , 依次進入觀眾的視野。市領導佟星、黎桂康同志觀看了這次別開生面的水上大巡遊 , 對此評價很高。

萬江的龍舟活動競技水平不斷提高 , 水蛇涌龍舟隊在 1983 年參加道滘鎮舉辦的龍舟錦標賽 , 榮獲第一名。流涌尾、新村龍舟隊分別參加東莞市第三屆、第五屆運動會,獲得較好的成績。

萬江區

萬江景

時間:6月16日(農曆五月初一)

地點:萬江政府大院附近河道

汾溪景

時間:6月19日(農曆五月初四)

地點:汾溪河流涌尾至上甲段

新城景

時間:6月25日(農曆五月初十)

地點:汾溪河汾溪橋至蓬廟橋段

新村景

時間:6月29日(農曆五月十四)

地點:新村河建宇建材廠至犒龍樓段

著名人物

古道(1919——1946),又名古錦榕,東莞萬江古屋村人。1937年在東莞中學讀高中時,常與羅堯等同學到農村宣傳抗日,組建進步學生組織,出版進步刊物《熔爐》,積極投身抗日救亡活動。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參加全省高中畢業班集訓期間,加入“學生集訓總隊抗先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