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萬新梅,女,今年 39 歲,寒亭區固堤街道畜牧站職工,寒亭區婦聯界政協委員、區女企業家協會會員。現有食用菌種殖大棚 20 多個,占地 60 多畝,年營業額高達 400 萬元。當地人稱 “ 蘑菇大王 ” ,所種殖的食用菌不僅在當地食用菌銷售市場獨占熬頭,同時打入青島、濟南等外地市場,並深受當地居民好評。
主要事跡
做什麼事,都要比別人強
她有個習慣,不管做什麼事都要比別人強。參加工作以來,醃過豬,販過雞,靠著做事要比別人強的固執勁,成為全區養雞業主的領頭人,也成為當地第一個發家致富的女強人。 1998 年獨自一人承包了村裡的 60 畝地,面對家人的不解,頂住壓力,開始發展養殖業,養豬、養雞、種樹苗,又成為全村的養殖大戶,致富能手。
說做就做,勤奮的人在挫折中找到機遇
2004 年丈夫突然出現暈旋,渾身無力的症狀,多方查治均未有所好轉,看到被病魔壓倒的丈夫,她毅然賣掉了正在成長中的肉豬和肉雞,北上哈爾濱為丈夫看病,當她了解到丈夫的病多吃食用菌有好處時,萌生了種殖食用菌的念頭。回家後,她靠讀書自學,在自家的大棚內開始了自種食用菌的道路。投資萬餘元種殖一種當地村民從未涉及的新行業,她不僅受到了家人的反對,當地村民也對她這種做法不能贊同。 “ 認定的事就一定要做到底,有失敗才會有成功, ” 最初的食用菌種殖試管培養試驗就失敗了,前後搭進去2萬元。面對挫折,她總是說 “ 科研技術這東西,從來沒有百分之百,認定的事就一定要做到底 ” 。面對失敗,她外出學習、自查資料, 2005 年在成功培育出了 “ 灰蘑菇 ” 的同時,更是通過自己摸索培育出了希有的 “ 黃菇 ” ,填補了全區乃至全市蘑菇種殖的空白。 2005 年年底,她抓住市場機遇,通過反季節培育蘑菇,挖到了她種殖蘑菇以來的第一桶金,也成為全區遠近聞名的 “ 蘑菇大王 ” 。
依靠先進科學技術,增加食用菌的種殖品種
在成功種殖食用菌的同時,萬新梅始終堅持用先進科學技術提高產量,向先進科學技術要效益。 為了控制栽培室里的溫度,她給種殖棚安裝空調,注意改善通風,捨得在這些細小的方面花功夫,保證了菌種的品質。依靠先進科學技術,不斷增加食用菌種殖品種,她種殖的食用菌不僅有香菇、平菇、草菇、金針菇等,一些例如猴頭菇、靈芝等希有品種也被她用先進進技術搬進了自家食用菌種殖大棚。她利用先進技術提高了產量,取得了可喜的效益,她所生產的各種希有食用菌成為全市各大酒店餐桌上的佳肴,更成為各個食用菌營養品生產廠家首選原料。依靠科學技術,她還要把技術難度較大的冬蟲夏草搬回濰坊,搬回寒亭。
種菇養豬,摸索科學生態養殖業
在發展食用菌種殖業的同時,萬新梅也在探索形成科學循環養殖業。把培育食用菌的下腳料做為養豬、養雞的飼料,不僅有營養而且綠色環保。從 2006 年起開始發展循環養殖業,到目前食用菌培育 20 余畝,養豬 200 余頭,雞 1300 余只,日產蛋量 100 余斤。她家生產的豬肉、雞肉、蛋等安全,無污染,營養豐富,市場前景廣闊。實現了雙收,達到了生態、社會、經濟效益三豐收的目的。在她的影響下,食用菌種殖這一新技術逐漸被當地農戶所接受,目前全村很多家庭也走上了食用菌種殖發家致富這一道路。 做為全村公認的熱心腸,遇到難題,她不光會在電話中詳盡說明,還會趕到菇棚現場指導。面對家人的不解和朋友的疑問,她總是說 “ 我畢竟學過一些技術,老百姓來請教,那是他們信任我,如果能夠通過這樣的幫助使他們提高效益,脫貧致富,我心裡挺高興的。” 萬新梅對自己的食用菌種殖充滿希望,她說,要繼續在提高食用菌品量和食用口感上下功夫,依靠科學技術,不斷開發新品種,提前占領食用菌市場,實現自己和全村農民共同增加收入的目的。
自從萬新梅種蘑菇以來,很多人慕名前來學習種植技術,她已為周邊 100 多名農村姐妹提供過免費蘑菇種植技術培訓,幫助姐妹們掌握了一套有效的致富技能,使她們成為富裕戶。萬新梅說,她還有更大的目標,那就是帶動更多的農村姐妹大批量發展反季節蘑菇種植,並打入國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