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作內容
圖繪山峰高聳,山石稜角分明,樹叢立近處溪流潺潺.松林幽深,掩映房舍數間,有白鶴在庭院中閒步。 自識“萬壑松聲滿,千容秋氣高。壬寅臘月既望虞山王翬”。 按壬寅為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作者時年三十一歲,屬早年的作品。畫上鈐“嘉慶御覽之寶”、“寶笈之編”等清內府鑑藏印。
藝術鑑賞
王翬的作品章法變化多,墨筆、青綠皆能,此幅是公元1662年作,時年30歲,為早期作品:此圖取深遠構圖法.兒乎整幅畫面布滿了萬重山峰,遠處山勢陡峭,主峰沖入雲霄,山腰山石嶙峋,仰望其主峰高聳,礬頭諸多,最遠處山峰,煙雲繚繞,隱約可見,山勢奇險,四周又有眾山環抱,山頂和山坳處樹木叢生,點綴著山頭,遠望鬱郁蔥蘢。俯視水邊坡腳、塊壘間水草叢生,在水波左右搖晃,泉水清澈如鏡,一望到底。三五成簇的松杉順勢植根於亂石間,樹幹挺拔,枝葉茂盛,相互穿插,形成一片濃蔭,視前松林掩映處右側,有一座板橋,高架於溪上,將兩岸接連,溪河湍流,波紋起伏,溪水滾滾流動,山溪白峰巒間汩汩流淌而出,經數次曲折注人水溪,溪水源是瀑瀉於峰巒間,瀑流迂迴若絲,從主峰深腹處一瀉而下,似一條雪白的飛泉,左側沿小溪上溯,松林中可見明堂靜室數椽,座落在臨水岸邊,四周被山石林木環抱,僅露出房角。屋內無任何陳設,空寂無人,唯白鶴在庭中踟躕。庭後緣山徑上溯,蜿蜒山路,沿溪盤屈通往深山幽谷中,漸漸消失于山谷、叢林之中,環境十分謐靜幽雅。此圖以不同視角展示大自然的幽深壯闊,幾條畫眼皆導向縱深,取勢宏偉,引人人勝。
此畫構圖取景繁複,取景布置變化較多。儘管景觀繁複,但在景物的配置上十分得當,繁而不亂,密而不塞。畫幅右上端和右側留有較大的空白,整個畫面呈現出疏密相間,黑白對比強烈。儘管山勢重疊,但脈絡清晰,層次分明,有條不紊,這是此幅山水畫的成功之處。畫法上山石先畫出輪廓,後隨加皴擦,山石陰面及側面先以淡墨渲染,然後在山石輪廓周邊和交界用濃淡疏密不等的苔點,顯得蒼茫渾厚,山石的正面具有一定亮度,山石顯現出立體感和質感:樹的畫法,先用淡潤墨,再以復筆由淡人濃,由潤人乾,依據不同種類的樹木,其線條有粗有細,有長有短,紋理自然。
作者簡介
王翬(Wang Hui)1632—1717,清代畫家,字石谷,號耕煙散人、劍門樵客,烏月山人、清暉老人等,江蘇常熟人。出身繪畫世家,初學畫於張珂,後又得到王鑑、王時敏指點。擅山水,初摹黃公望,後廣泛師法唐宋元明諸家,轉益多師,加以發展變化,形成個人風貌。其畫筆墨功底深厚,長於擎古,幾可亂真,但又能不為成法所囿,部分作品富有寫生意趣.構圖多變、勾勒皴擦疽染得法,格調明快。在四王中比較突出。有《秋山蕭寺圖》,虞山楓林圖》等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