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頓瓶

萊頓瓶

萊頓瓶(英語:Leyden jar)是一種用以儲存靜電的裝置,最先由Pieter van Musschenbroek(1692年-1761年)在荷蘭的萊頓試用。作為原始形式的電容器,萊頓瓶曾被用來作為電學實驗的供電來源,也是電學研究的重大基礎。萊頓瓶的發明,標誌著對電的本質和特性進行研究的開始。

基本信息

簡介

萊頓瓶(英語:Leyden jar)是一種用以儲存靜電的裝置,最先由Pieter van Musschenbroek(1692年-1761年)在荷蘭的萊頓試用。作為原始形式的電容器,萊頓瓶曾被用來作為電學實驗的供電來源,也是電學研究的重大基礎。萊頓瓶的發明,標誌著對電的本質和特性進行研究的開始。

說明

典型的萊頓瓶是一個玻璃容器,內外包覆著導電金屬箔作為極板。瓶口上端接一個球形電極,下端利用導體(通常是金屬鎖鏈)與內側金屬箔或是水連線。萊頓瓶的充電方式是將電極接上靜電產生器或起電盤等來源,外部金屬箔接地;內部與外部的金屬將會攜帶相等但極性相反的電荷。

電容器

電容器(Capacitor)是兩金屬板之間存在絕緣介質的一種電路元件。其單位為法拉,符號為F。電容器利用二個導體之間的電場來儲存能量,二導體所帶的電荷大小相等,但符號相反。

•電容器包括二個電極,二個電極儲存的電荷大小相等,符號相反。電極本身是導體,二個電極之間由稱為絕緣體(或稱為介電質)Dielectric,絕緣金屬隔開。這種金屬片通常用的是鋁片或是鋁箔,若用氧化鋁來做介質的就是電解電容器。電荷會儲存在電極表面,靠近介電質的部分。由於二個電極儲存的電荷大小相等,符號相反,因此電容器中始終保持為電中性。

•在下圖中,介電質分子因電場影響而旋轉,旋轉後產生反向的電場,因此抵消了部分原有的電場,這個效應稱為電極化。

靜電

靜電是電荷在物質系統中的不平衡分布產生的現象。用毛皮摩擦琥珀、絲綢摩擦玻璃棒等方法均能使物體帶電。物體帶電後,電荷會保持在物體上,除非被其他物體移走,所以稱之為“靜電”。靜電與電流不同,後者是電荷在導體中的定向移動產生的電學現象。帶電物體往往具有吸引輕小物體(比如紙屑)的性質。在複印、空氣過濾、印刷、噴漆等領域有利用靜電的特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