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蒙尼·斯尼凱特

萊蒙尼·斯尼凱特,是美國兒童故事作家Daniel Handler的筆名,他的代表作品是《一系列不幸事件》。這個系列小說一共分為13個故事,譯林出版了前八個故事,台灣出版了前11個故事,有讀者將其的故事評論為工業時代冰冷的童話。

基本信息

主要作品

這個系列小說一共分為13個故事:TheBadBeginning、TheReptileRoom、TheWideWindow、TheMiserableMill、TheAustereAcademy、TheErsatzElevator、TheVileVillage、TheHostileHospital、TheCarnivorousCarnival、TheSlipperySlope、TheGrimGrotto、ThePenultimatePeril、TheEnd。翻譯過來就是:倒霉的開場、蛇屋、哭泣的流淚湖、悲慘的作坊、荒唐寄宿學校、兇險假電梯、邪惡的村莊、危險的醫院、血腥狂歡節、災難山坡、殘酷的洞穴、倒數第二危險的地方,結局。譯林出版社出版的是八個故事。

《波德萊爾大遇險》《波德萊爾大遇險》
波德萊爾大遇險》(譯林出版社李堯金喬楠譯)
美國作家斯尼凱特創作的《波德萊爾大遇險》與其它輕鬆活潑的童書不同,這套原名“不幸故事”的書里徹頭徹尾是驚險可怕的故事。書中波德萊爾家的三個孩子因父母不幸意外身亡,而獲得一筆可觀的遺產,卻因此被壞人設下種種陰謀進行陷害,開始遇上種種可怕的事,全書故事迷霧重重。在閱讀該書時,讀者往往會陷入險象環生的情節無法自拔。而作者則警告,“如果你愛看皆大歡喜的結局,最好找點別的書看。”“紐約時報童書暢銷榜”的數據表明,《波德萊爾大遇險》之《光滑的斜坡》已上榜30周,排名第5,同期《哈利·波特》排名第8。派拉蒙電影公司成功邀得喜劇之王金·凱瑞、奧斯卡影后得主梅麗爾·斯特里普以及好萊塢當紅男星裘德·洛,根據小說改編拍攝電影,影片在北美首映。電影公司期望以全明星陣容掀起一股與電影《哈利·波特》同樣耀眼的票房旋風。

故事內容

“如果你愛看皆大歡喜的結局,最好找點別的書看。”——這是《波德萊爾大遇險》的作者萊蒙尼·斯尼凱特給你的一個忠告。忠告你在看書之前,就別想著會有奇蹟發生,所謂的奇蹟就是幸運快樂的結局。快樂的結局?沒錯,以前看的兒童小說,再怎樣苦難的開頭,也總有完美的結局。就像《白雪公主》里受害的公主最終遇上了她的王子,過上幸福的生活;又或者紅得不得了的《哈利·波特》總在結尾的時候,就是哈利獲勝。對於看慣了好事情收尾的讀者來說,《波德萊爾大遇險》無疑是給你一個重重的打擊,就像在挑戰你的心理素質——如果,你願意接受沒完沒了的苦難與痛苦的折磨,那么請你加入這個驚險而曲折的旅程。萊蒙尼·斯尼凱特在挑戰每一位讀者,無論是在故事的開篇,還是在故事的中間,甚至偶爾的字句里,他都有意無意地提醒你:“你以為事情就這樣解決了?還沒有……”“如果你以為波德萊爾家的孩子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那么你還是看別的小說。”……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萊蒙尼·斯尼凱特似乎不願意讓“自願參賽”的讀者們有半點喘息的機會。儘管萊蒙尼·斯尼凱特從頭到尾都在強調它是一本童書,定位是驚險童書,但事實上,他明明白白地告訴我們:生活的波折無處不在,災難時常發生,沒有確定的時間、地點,幸福也不是必然,命運可以捉弄我們,我們也可以操控命運。當我們成長之後,我們也許會忘記許多童年的樂事,甚至我們的生活不再精彩。墨守成規的工作規律,一成不變的生活方式,像蠶繭一樣慢慢侵蝕我們的思維和思想。我們逐漸變得冷漠起來,對生活缺少了更多的渴望。我們最擔心的是生活的質量是否會受到保障,卻不懂得如何去積極改善自己的生活質量。但是,當《波德萊爾大遇險》出現之後,你會思考是否要為自己的生活積極起來。如果沒看過這個故事的話,我會告訴你,它的情節很動人,很驚險,它裡面的主人公勇敢,很堅強,也很聰明。這些描述未必對改善你的生活有所幫助,可我想說的是,因為裡面的主人公是三個小孩子,他們最大的是14歲,最小的只有4歲,一場災難奪走他們父母的生命,也從此奪走了本屬於他們的世界上最珍貴的愛,他們開始輾轉於一個又一個家庭,不斷地接受收養他們的不同家庭成員的新面孔。為了保護父母留給他們的遺產,他們開始生活在惶恐與不安之中,但他們卻一直在努力地讓自己幸福起來,即使是在黑暗恐怖的奧拉夫伯爵家裡,他們依然想方設法希望可以通過烹飪來讓自己快樂起來。孩子尋求快樂的方式與我們成年人不同,但他們往往會更容易得到快樂。小說里三個孩子一直在疲於奔命,卻又一直在逃亡里尋找自己的快樂——14歲的維奧莉,她最喜歡發明東西,即使在被奧拉夫伯爵關在一個鳥籠里,她還是在思考發明什麼能讓自己高興起來;12歲的克勞斯是最愛看書的孩子,在被折磨的日子裡,他發現了奧拉夫伯爵的鄰居史特勞斯法官家有一個大型圖書室後,他忘記了被困的痛苦,欣喜若狂;只有4歲的薩妮儘管還不懂得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語言,卻總是沉浸在咬東西的快樂之中。三個孩子對快樂的要求很簡單,很少的東西都足以讓他們高興起來,同時看到幸福的前景,當然如作者所說:“遠沒有你們想像的那樣容易……”不容易,對孩子們來說只是一個名詞,可是對於我們成年人來說,卻是一個包袱和負擔。回頭看看,我們都常常因為這個“不容易”而裹足不前,害怕花了力氣,卻沒有好的結局,因為我們都愛看完美的結局。在我們成長之後,我們很少去回憶自己的童年或過去。雖然《波德萊爾大遇險》被定位為兒童書籍,但我始終覺得它更適合成人去閱讀。故事裡面目猙獰的伯爵、膽怯懦弱的波叔叔、老是疑神疑鬼,總覺得電器會爆炸的約瑟芬姨媽、熱愛著自己的蛇事業,卻對敵人毫不防備的蒙泰博士,以及自私狂妄的莊園主,霸道囂張的卡米麗塔同學……這些個性鮮明的人物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或者我們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員。由此,你會不得不去佩服維奧莉三姐弟的忍耐力和親近力,每輾轉到一個新地方,他們就要面對一個新環境,與一群新面孔的人相處,而他們總能在自己的處事經驗里總結出與人為善的行為經。大概這就是大人需要學習和借鑑的地方吧。

讀者評價

《波德萊爾大遇險》:工業時代冰冷的童話
這些故事的名字看上去都讓人不太舒服,可是,這整個故事更讓人不舒服。簡單說,小說講述了波德萊爾家三個孤兒(其中一個還是嬰兒)躲避壞蛋奧拉夫伯爵,並在過程中發現一個又一個秘密的故事。假如從兒童小說的角度說,儘管波家孤兒遇到了那么多可怕的危險,最後應該給他們一個幸福美滿的結局,就像大多數兒童小說一樣。但悲慘的是,這系列小說里的人物沒有一個人最終獲得幸福,而故事的結局跟開場一樣讓人只能感到絕望。
這甚至不單是一個不幸的小說。實際上就我個人看完13本後的感覺,我覺得最好不要讓未成年的孩子去看這些故事,如果你不希望小孩子對整個成人世界的認識就是黑暗、恐怖、背叛和爾虞我詐的話。而《一系列不幸事件》就是三個無依無靠的可憐孤兒在越來越黑暗、恐怖、背叛和爾虞我詐的成人世界中掙扎求生的故事。他們所遇到的壞人全都殘忍冷酷,不斷地把孤兒們推下山崖、用鋸條砍頭、用毒藥毒死、扔進獅籠里餵獅子等等等等;而他們遇到的好人全都軟弱無力,要么被壞蛋利用,要么被壞蛋殺死,要么最後乾脆站到壞蛋一邊。
這個黑暗的系列小說總讓我想到《哈利·波特》。它們的確有很多相似之處:主角都是孤兒;主角基本上是三個;壞蛋的勢力總是越來越強大;主角所遇到的一切都籠罩在迷霧裡等待發現;全篇到處都是隱匿的伏筆和暗線;解釋出來的秘密都跟上一代人、甚至上一代的上一代人有關。
但《一系列不幸事件》跟《哈利·波特》小說也有很多的不同之處:它更加黑暗陰沉,幾乎沒有任何可以稱之為希望的東西存在,而那些隱藏在字裡行間的秘密直到小說結束依然有很多未曾揭開。最重要的是,跟《哈利·波特》小說最後那讓人感到安慰的結局相比,《一系列不幸事件》顯得太絕望而悲慘。
不過,這種絕望和悲慘也恰恰就是這系列小說吸引人的地方。波家孤兒能夠依靠的只有他們自己,他們的知識和勇氣,除此之外別無其他。而我們每個人在世界上能夠真正依靠的,也不過就是這些東西而已,除此之外別無其他。
如果說《哈利·波特》是對農業文明中的魔法和巫術文化的回歸,那《一系列不幸事件》就是對工業文明人與人之間冰冷而殘酷的關係的諷刺。這不是一個跟任何魔法有關的故事,似乎一切都發生在現代,因為故事裡有汽車、有潛水艇。但故事裡也出現了永動熱空氣飛行屋這種科幻小說里才會出現的東西,但很明顯,這根本不是科幻故事。這也不是個出現在任何其他世界的故事,因為裡面有英國、有日本。誰也無法確定這個故事可能發生在哪個城市裡,但這個城市裡必定充斥著高聳入雲的大廈、大廈間陰暗的街道、荒涼貧瘠的郊區、城市外圍遙遠又寒冷的山脈,還充斥著冷酷殘忍的人群、對他人的不幸無動於衷的旁觀者、以及那些把觀看別人的痛苦當作娛樂的人。這不是魔法的國度,這不是神話般的中土大地,這個不斷發生著殘忍故事的地方就是我們自己的城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