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第2版 (2008年8月1日);平裝: 217頁;正文語種:中文;開本:32;ISBN: 9787108029584商品描述
內容簡介
《華麗家庭:六朝陳郡謝氏家傳》詳細敘述了從有史可查的曹魏時代的謝氏家族第一代開始,到陳王朝末期的最後一代,謝氏家族的興衰。全書以十幾位謝氏子弟的才情風貌和人生際遇作為主線,縱橫交錯地勾勒出六朝三百多年的政治圖景及士人心態,展現出這個家族的精神傳統在不斷變幻的大環境下的傳承和變遷、融合與抗拒,直至消亡的過程。編輯推薦
《華麗家庭:六朝陳郡謝氏家傳》記述六朝陳郡謝氏家族,歷世十幾代,延續三百年,其風流子弟均為六朝名士的代表,與琅邪王氏並列當時最顯赫的家族。謝氏家族世代懷抱適情悅性的生活理想,“朝隱”的處世態度,講究風神儀表,縱情山水詩歌。在那樣一個亂世,誕生了這樣一派源於老莊心態的名士家風.聰慧俊秀、狂狷放達的謝家子弟雖最終消亡於嚴酷的政治環境,然其芝蘭玉樹般的風神何嘗未留在後人吟詠的詩篇之中。作者簡介
蕭華榮,1941年10月生於東掖縣,長於青島,1978年考入山東大學中國古典文學專業研究生,獲文學碩士,留校任教。後為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主要著有《中國詩學思想史》等書及論文若干,亦發表過小說、詩歌、散文等。目錄
《再版序》第一章 《烏衣人家》
秦淮懷古
謝鯤墓幽思
前謝鯤家世
農官謝纘、碩儒謝衡
他生活在那樣的時代
八王之亂、元康之放、情禮衝突
那樣的時代生養了他
與嵇、阮合傳、“四友”、“八達”
名士暮年
哭衛玢、諫王敦、此子宜置丘壑中
雅道相傳
六朝風流、名士家風、傳承與變異
第二章 《新出門戶》
“小安豐”謝尚
漸趨風雅、從名士到將軍、牛渚西江夜、功與罪、《大道曲》
謝奕與謝萬
“方外司馬”、落拓之性、《八賢論》、不出所料的敗北將軍、新出門戶
第三章 《風流宰相》
東山逍遙遊
斯人不出如蒼生何、真名士,自風流、“漁父”的故事、聖人有情論、東山的盤桓、《與王胡之詩》
親情之娛與不言之教
芝蘭玉樹、封、胡、羯、末、名將本色是名士、才女謝道韞、林下風氣、雅人深致
從山林到魏闕
不免出山、”小草”還是”遠志”、周鏇桓溫、權力的峰巔、黃老政治、風流宰相
淝水流千古
違眾舉親、子弟兵、洛澗捷音、小兒輩大破賊/
一門四公
情結東山
為臣良獨難、零落歸山丘、始寧墅,東山夢
第四章 《混亂時世》
在腥風血雨中
謝混風華、父兄血、甘棠伐處謝氏移、烏衣之游、風流由爾振
從拒斥到順應
倚不住的冰山、謝混之死、飛鳥各投林、一家物與一家
第五章 《風流誰振》
一個乾進者的失敗
新朝佐命、謝瞻的憂懼、廢立事件、謝澹的裁抑、從將軍到囚虜、《悲人道》與亡命詩
一個疏狂者的失敗
貶守永嘉、《辨宗論》、初識謝惠連、回憶傳統、東山再起與復歸/山澤之游、謀反疑案與棄市廣州
以詞賦為勳業
元嘉之雄、“輕薄”詩人的沉痛內心、文學館長”謝元
傳統的“變體”
不負所望、弘微平生唯謹慎、“風流領袖”謝莊、謝綜之死、宦海風波、申韓之術、“風、月、景、山、水”
第六章 《狂狷人生》
謝眥:謝安的“倒影”
眾目所矚的”小月亮”、又到改朝換代時、此中只宜飲酒、“東山”:一個借喻、華彩的尾聲、謝超宗:“靈運復出“
進退失據的謝眺
常恐鷹隼擊、謝宣城、八公山:一個遙遠的記憶、悲劇的下場、謝眺詩變有唐風、從聯姻看謝氏的沒落
第七章 烏衣夕照
三世選部與三世狂者
夕陽餘暉、謝有覽舉、最後的鏖尾、“超宗不死”、“文學傳”中人
兩世孝行
謝公家傳至孝、孝門有孝子、孝子之後、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第八章 《千秋謝氏堂前燕——山水詩篇》
前謝靈運時期的謝氏山水詩
縱意丘壑、蘭亭雅集、散懷悟道、謝混清新
“遺情貞觀”:謝靈運的山水詩
遺情舍塵物、貞觀丘壑美、玄言掩不住的世俗尾巴、山水詩的鼻祖
“賞心”:謝眺的山水詩
賞心從此遇、有情知望鄉、圓美流轉如彈丸、令人長憶謝玄暉
飛向永恆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一:六朝陳郡謝氏家系
附錄二:六朝帝王世系
序言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本書及其姐妹篇《簪纓世家:六朝琅訝王氏家傳》所寫,就是那曾經住在烏衣巷、有著“堂前燕”的王、謝家族。兩書出版已經十多年了,承蒙各方不棄,得以再版,但事過境遷,只能勉力做些不大的修改,庶使更好看些。書名也仍之,只是以謝靈運《山居賦》中“國史以載前紀,家傳以申世模”的“家傳”二字,換下原先同一位置的“傳奇”二字,以更貼切、典重些。“家傳以申世模”。六朝重門第,“家傳”所在多有。“世模”,《漢語大詞典》釋為“猶世范”,即“世上的典範”,我以為這是不確當的。國史、家傳,各有所司。一家之傳,怎能申述一世的典範?一家之事、之人,又怎能自詡為一世的典範?質言之,這裡的“世”應為“家世”、“世代”之“世”,“世模”即家族世世代代的生活模式、方式,也就是“家風”:家族的精神文化傳統。拙著即敘寫六朝王謝家族的精神文化傳統及其興衰。
六朝世家子弟十分看重其“世模”、“家風”,他們的“家傳”、“家訓”之類常作標榜。拙著標題中的“簪纓”、“華麗”,就是試圖以之區分二者的不同家風。初版序已經講過:“簪纓”是達官貴人的冠飾與徽標,象徵著權力與勢位。在我看來,王氏子弟更富有進取心和權勢欲,他們的簪纓比謝家更輝煌、更灼目。“華麗”則主要立意於時人所申斥的“老莊浮華”之語。好老莊、尚玄誕是當時的一般風氣,而以謝氏子弟為甚。謝氏家族在六朝的延傳,人逾十代,年過三百,從其第三代謝鯤起,便長久保持著一種生活基調:我稱之為“老莊心態,名士家風”。這在行止上體現為“風流”。謝氏子弟的“風流”是古今共認的。其最高代表人物謝安被稱為“風流宰相”,他也是“瀟灑”的始作俑者。他們的同時代人兼同鄉袁昂曾見證說,“謝家子弟,縱復不端正者,爽爽自有一種風氣”,直到宋代詞人辛棄疾還稱“謝家子弟,衣冠磊落”。總之,他們的“華麗”不僅是物質上的,更是精神上的,可謂身心俱華。他們的簪纓不及王氏鮮亮,也許正與這虛華家風有關。
當然這是自其異者而觀之。他們畢竟本同而末異。自其同者觀之,可以說,兩家都“華麗”,也都“簪纓”。六朝是一個貴族門閥社會,王謝同為當時最大的門閥世族,源遠流長,冠冕相承,風流相當,彼此齊名,與六朝同起訖,共盛衰。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的“家傳”,也便是六朝的“國史”。六朝又是一個在哲學思想、士林風習、文學藝術方面很有特色的歷史單元,所謂“六朝風流”。作為當時兩個最為興盛、子弟眾多、人才輩出的世家豪族,王謝家族也集中體現了這些時代特色。那么,讀他們的“家傳”,你便可以由之生動感受到六朝風流。這當然是你自己的事情了。我的序言且就此打住。
文摘
《秦淮懷古》茫茫往代,眇眇陳跡,從哪裡開始呢?
還是從烏衣巷說起吧。有本古書上說:“烏衣巷在秦淮南。晉南渡,王謝諸名族居此,時謂其子弟為烏衣郎。”(《景定建康志》)不過對於你我這些普普通通的讀者,烏衣巷所以知名,並由之聯想到王謝家族,恐怕還是受惠於唐代詩人劉禹錫那首耳熟能詳的小詩:“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當我們尚是孩提的時代,我們的父母或者老師就為我們講授這首小詩,向我們展示了詩人感愴的懷古幽緒:很久以前,在現在的南京:那時叫做建康,在秦淮河上,曾經有一座朱雀橋;離朱雀橋不遠,曾經有一條車馬填咽的街巷,名叫烏衣巷;在烏衣巷中,曾經世世代代居住著一些顯赫的家族,其中最顯赫的莫過於王氏和謝氏兩家了。他們憑附著適宜的政治文化環境,在這裡度過漫長的歷史歲月,倜儻風流,鐘鳴鼎食。後來那適宜的環境消失了,他們所仕宦的朝廷衰亡了,他們自身也敗落了,那豪貴的高堂華邸已蕩然無存,代之以平常百姓的普通民房。當春天,當黃昏,當野花野草在夕陽中慘澹開放的時分,翩翩歸燕雖然依舊在銜泥築巢,卻早已不復有當年顯貴的“房東”。
從劉禹錫的晚年算起,上溯到王謝的末代子弟,其間相距約300年,可謂去古未遠,遺蹟尚存。從劉禹錫到現在,又有一千多年流逝過去了。昔日的“今”已經成為今日之“古”,昔日的“古”離今日更加茫遠了。倘若你有機會來到烏衣巷舊址,當然更不復有當年的氣派與風采。一條長約150多米、寬約3米的仄隘小巷,出出進進著普普通通的南京市民。西裝革履的摩登青年,代替了身著烏衣的風流子弟。向西走出小巷,迎面便是曾經流溢著六朝金粉的秦淮河。河面上橫臥著三座其貌不揚的水泥橋:朱雀橋、文德橋、來燕橋。朱雀橋當然是後來修建的,也不過徒用其名而已,早已不見當年的風貌,連那附麗著劉禹錫感喟過的野草花也一併消失了。
站在橋頭,舉目可見的是新修的大成殿、得月樓、江南貢院等擬古的建築群,白牆黑瓦,飛甍雕梁,古色古香。附近夫子廟一帶盡日熙熙攘攘,叫買叫賣,紅男綠女,摩肩擦踵。可以想見,在被現代的高樓大廈重遮望眼的遠處,是史書上常常提到的鐘山、清涼山、覆舟山、雞籠山,以及那不捨晝夜流貫古今的揚子江。只有它們才永恆存在。
在新的鱗次櫛比的“豪宅”、“華苑”面前,寒磣的烏衣巷舊址已不復有除地皮之外的很大實用價值,而只是一種象徵性符號,引發著過往者對相關歷史文化的記憶,使他們在這裡駐足沉思。有首古詩云:“烏衣巷在何人住?回首令人憶謝家。”烏衣巷在六朝曾經聚居著諸多豪族華宗,但在本書,我們也只能“憶謝家”了。
《謝鯤墓幽思》
關於這戶烏衣人家,《景定建康志》的記載,劉禹錫的吟詠,都畢竟是紙上的東西,“紙上得來終覺淺”。我們的回憶從一件實物開始,這實物恰巧關聯著本章的主人公,這便是謝鯤墓。
公元1964年9月,在南京中華門外戚家山北麓半山坡上謝鯤之墓出土,“冢中枯骨”早已不見,唯有墓誌一塊,碎瓷碗一隻。墓誌高60厘米,寬16.5厘米,以隸書鐫刻,共4行,每行17字,所記十分簡單,說他官至豫章(今江西南昌)內史,死於東晉太寧元年十一月,相當於公元324年1月,時年43歲。為他營葬的有妻子劉氏、兒子謝尚、女兒真石,弟弟謝裒(音杯)、謝廣。謝尚後面還要詳述。真石的女兒褚蒜子後來成為太子妃、皇后、皇太后。謝裒即風流宰相謝安的父親,宮至吏部尚書的要職,謝廣曾為尚書,二人在《晉書》中均無傳。
這位名士在一抔黃土中經歷了1600餘載的寂寞,重見天日,作為一件考古資料,當時人們紛紛由之確證著什麼。郭沫若根據墓誌上的書法,意欲確證書聖王羲之(他與謝鯤是同時代人)的書帖《蘭亭集序》出於後人的偽造,在當時曾引起一場爭訟,至今仍無法確證。我們在這裡卻可以明白無誤確證:你看,有兄弟,有妻子,有兒女,這真是一戶實實在在的“烏衣人家”。
謝鯤是謝氏家族的重要人物。從後面的敘述可以看出,他是謝氏名士家風的開啟者,在當時和後世的士林也頗有影響。六朝時譏人依靠世資坐取公卿,謂為憑藉“冢中枯骨”。現在我們的敘述也從他開始,以他破題。
《前謝鯤家世農官謝纘》
謝鯤雖是六朝謝氏家風的開啟者,卻並不是六朝謝氏家族的始祖。在這裡,先回溯一下謝鯤之前的家世。
後世的謝氏子弟喜歡誇說他們的“華宗”,炫耀他們家族的“清流遠源”,其實與當時其他著名家族相比,謝氏可以稽考的歷史並不悠久。其他家族的先輩大都早在漢代已官高位顯,史書上也皆有案可查,謝氏卻並無這份殊榮。
據說謝氏遠古的始祖是周宣王的妻舅申伯,被封於“謝”地,後來失掉爵位和封地,其子孫便以“謝”為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