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縣200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執行情況與201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安排的報告

全縣39個重點建設項目共完成投資41億元,占年度計畫的121%,較去年同期增長107%。 二是堅持以新農村建設為抓手,全面加強“三農”工作,農民收入實現大幅度增長。 三是堅持保增長,以推進新型工業化為抓手,工業生產穩步回升。

一、200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執行情況
2009年,是我縣極不平凡的一年。面對金融危機對經濟發展的嚴重衝擊,在縣委帶領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全縣人民堅定信心、負重拼搏,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的一攬子計畫和政策措施,統籌做好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各項工作,經濟不斷回升,社會全面進步,民生繼續改善,全面超額完成縣十六屆三次人代會批准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任務。全年實現生產總值64.76億元,增長14.2%,高於年度目標3.2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51億元,增長7%;第二產業增加值48.56億元,增長14.6%;第三產業增加值11.69億元,增長14.8%。單位生產總值能耗同比降低6%,超額完成節能降耗任務;地方財政收入4.85億元,增長20.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4.01億元,比上年增長55.18%,加上跨區域的鐵路公路天然氣中省重點工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實際完成63.5億元,增長144%,相當於前四年的總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31億元,增長20.35%;城鎮登記失業率2.8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4218元、3597元。
一是堅持突出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為核心的經濟發展工作不動搖,實現了全縣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
深入開展“項目建設規範年”、“招商引資推進年”、“投資環境最佳化年”活動,堅持圍繞中省企業抓項目,圍繞鄭氏郭氏兩大宗親會抓招商,精心實施了陝化節能減排技改、金堆城工業氧化鉬技改等一批超億元的大項目,積極組織開展了幾次大的外出叩門招商和項目推介活動,取得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的新突破。全縣39個重點建設項目共完成投資41億元,占年度計畫的121%,較去年同期增長107%。其中11個市級重點建設項目完成投資38.3億元,占年度計畫的131%;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18.36億元,超額市上任務7.9億元,獲得省、市“招商引資先進縣”和全市“項目建設先進縣”三項殊榮。工業園區建設邁出新步伐,榮獲“陝西省中小企業創業基地”稱號,建成3條道路、1座變電站,新落戶嘉諾生物產業園、騰飛龍等7戶企業。
爭取落實中省市各類項目資金和政策性補助資金9.8億元,比2008年增長96%。其中:中央擴大內需項目資金1.1億元,項目全部開工,達到國家要求的三個100%(開工率、配套資金到位率、整改率)管理目標。瓜坡省級重點鎮建設項目落實資金9600萬元、子儀大街西段綜合開發項目通過城投公司運作資金10億元,2億元的神農高科肥業公司物流平台項目、7.8億元的雨田國際皮影生態文化產業園項目、1億元的立農果菜合作社儲運加工中心等項目列入全省服務業項目規劃。
二是堅持以新農村建設為抓手,全面加強“三農”工作,農民收入實現大幅度增長。
全縣農業總產值達到7.63億元,比上年增長7.2%。糧食總產量15.03萬噸,增長3.7%。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比上年淨增650元,增幅是近年來最高。全縣蔬菜總面積突破25.58萬畝次,產量43萬噸,均增長60%。高塘塬區獼猴桃建園1.4萬畝。畜牧業產值達到1.03億元,增長16.2%。轉移農村勞動力8.3萬人次,創收7億元。農民專業合作社增加到146家,列入省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縣。
三是堅持保增長,以推進新型工業化為抓手,工業生產穩步回升。
出台《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決定》,下達工業保增長任務,全縣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戶,發展到20戶,完成工業總產值89.29億元,比上年增長16%。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90.15億元,增長19.68%。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4.95638億元,稅金3.26744億元。
四是堅持以旅遊業為龍頭,加速城鎮化步伐,第三產業發展水平不斷提升。
少華山國家森林公園旅遊開發項目累計完成投資2.4億元,實現盛大開園,接待遊客5.2萬餘人。縣城建設取得新成效,建成了子儀路東擴、太平橋、子儀文化廣場等市政工程,“創衛”榮獲 “陝西省衛生縣城”。小城鎮建設加快推進,在完成08年獲批的瓜坡、蓮花寺、南門廣場3個“關中百鎮”項目基礎上,09年瓜坡鎮列入全省重點鎮,高塘、赤水列入省上“關中百鎮”,大明鎮小城鎮利用社會投資啟動。渭華路商貿城、華州大酒店、金橋家居市場等商貿流通設施投入使用。大力推進“農超對接工程”,新建改造購物超市3家,便民便利店230家。以錦繡綠地、子儀華府等為龍頭的房地產業發展迅速。
五是堅持高度關注民生,努力做好民生工程,和諧社會建設穩步推進。
以“十大民生工程”為抓手,千方百計為人民民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積極擴大就業。縣人力資源市場和3個返鄉農民工示範園工程投入使用,為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開展免費技能培訓1萬餘人次,全年共實現城鎮新增就業人員4212人,招聘公益性崗位人員881人。大力發展社會事業。職教中心教學樓、鹹中科技樓基本建成。1.12萬名學生享受“蛋奶工程”;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全國首批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先進縣”稱號;縣中醫醫院、7所鄉鎮衛生院門診樓建成使用,246所村標準化衛生室全面竣工;計生工作獲得 “省級信息化建設示範縣”稱號;縣廣電中心大樓主體竣工,縣圖書館大樓投入使用,華州國際皮影文化生態園對外開放。高度重視弱勢群體生產生活。將年收入在693元以下的農村貧困人口納入了農村低保,為農村65歲以上老人進行了免費體檢。完成了63戶農民安居工程,建成城鎮經濟適用房220戶、廉租房120戶。平安創建取得切實成效,2009年公眾安全感為89.28%,較2008年排位前移。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計畫執行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自主創新能力不強,資源優勢沒有充分轉化為經濟優勢;產業結構不夠合理,農業基礎薄弱,工業結構偏重於有色、化工,第三產業比重偏低;縣屬經濟實力不強,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緩慢等問題。
二、201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
2010年是全面實現“十一五”計畫的攻堅年,也是全面克服金融危機影響、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關鍵年。根據省市發改工作會和縣委擴大會精神,2010年全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縣生產總值增長15%左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90億元;地方財政收入確保完成1.5億元,力爭完成市上下達任務5.72億元;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8億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18%、20%;單位生產總值能耗同比降低5%;消減化學需氧量50噸,減排二氧化硫2000噸;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
三、201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
(一)以項目建設為抓手,保持經濟快速增長
加大項目建設力度。一是加大爭取中省市投資力度。加強項目策劃,完善建設手續,提高申報質量,注重資金配套,爭取更多的項目得到中省市支持,爭取資金12億元,增長34%。圍繞新興產業、結構調整、基礎設施、現代服務業、節能減排、民生改善等方面,著力推進投資規模大、技術水平高、產業鏈條長、投資效益好的項目。二是切實加強重點項目建設。堅決完成1個省級重點建設項目——陝化節能減排技改的土建工程和部分設備安裝及40萬噸尿素技改擴能,當年完成投資21億元;完成金堆城南露天開採、北露天排土場、選礦升級改造、氧化鉬技改、鐵球團礦,陝化節能減排、嘉諾生物產業園、柳枝石材加工基地、鐵路鑽機、瓜坡省級重點鎮建設、子儀西路綜合開發、渭華路西擴、縣蔬菜物流配送中心、少華山森林公園續建、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2所縣級醫院擴建等16個市級重點建設項目的投資任務。安排縣級重點建設項目40個,總投資121億元,年度投資48.6億元,占全縣投資總規模的54%,比2009年投資增長47%。其中:續建項目21個,新開工項目19個。要求從2月至4月每月組織集中開工一批新建項目,儘快形成實物投資量,保障年內有24個項目能竣工投產。安排2010年縣級重點前期項目19個,總投資150億元,較2009年增加127億元。三是高度重視融資工作。召開銀企對接會,對重點項目和招商項目進行推介。完善和提升融資平台功能,做好項目包裝,探索政府投資與信貸及其它資金捆綁使用的新途徑,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四是以開展工程建設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活動為契機,經發、財政、監察、國土、規劃、建設、環保、審計、統計、考核等部門互動協作、信息共享、齊抓共管促項目建設保投資增長,切實管好用好政府投資。完善制度,規範管理,增強效益。堅決控制樓堂館所建設,堅持執行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投標制、契約制和監理制,嚴肅查處項目建設中的違規問題,確保資金安全和項目工程質量。對超概算的項目、計畫外項目予以通報並不再追加投資。
強化招商引資。堅持靠資源稟賦招商、靠優勢項目招商、靠優質服務招商、以商招商,抓好籤約項目的落實,努力提高招商引資資金到位率和項目履約率,招商引資到位資金20億元,增長2億元。
推進園區發展。加快工業園區詳規和基礎設施建設,引領生產要素向園區集中,催生新的產業群。完成嘉諾一期、光明氯化石蠟、秦星鉬礦技改、凱達10萬噸硫酸、柳枝石板材園區8戶石板材項目、西鐵局機械化採石項目。圍繞金鉬、陝化兩大企業集團產業延伸,搞好年產1.5萬噸鉬鐵擴建、7萬噸1,4-丁二醇擴建、20萬噸乙二醇等項目前期工作。
(二)突出農民增收核心,紮實做好“三農”工作
做大特色農業。力爭今年蔬菜面積突破28萬畝次,其中新增設施蔬菜面積1萬畝。加快推進畜牧業發展,力爭生豬存欄達到40萬頭。以山塬區為重點,新栽獼猴桃2萬畝。加快秦嶺北麓乾雜果基地建設。
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加大農業綜合開發力度,提高耕地持續增產能力。積極引進發展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提高農民在產業鏈上的收益份額。規範指導農民專業合作社健康發展。抓好東秦糧食倉儲物流中心、瓜坡高速出口果菜交易中心等市場建設,暢通農產品銷售渠道。加強農民實用技能培訓和就業指導,確保全縣在外務工人員穩定在6萬人以上。
加快新農村建設。全面落實各項惠農政策,按照城鄉一體化的要求,進一步加大基本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覆蓋和傾斜的力度。加快農村“路、水、電、氣、房”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力爭全縣有條件的建制村村村通班車,爭創省級交通運輸示範縣。實施好2萬座農村改廁工程,大力發展沼氣能源,不斷改善農村衛生條件和人居環境。堅持示範帶動,抓好赤水鎮辛村、高塘鎮柿村等新農村重點村建設。
(三)加快推進城鎮化,建設山水宜居縣城
突出縣城建設。全面啟動“四城聯創”(國家級衛生縣城、國家級生態縣、省級園林縣城、省級環保模範縣城)工作,著力提升縣城品位。以建設“山水園林、文化宜居城市”為目標,不斷提升縣城硬體設施水平,全面啟動子儀西路綜合開發、渭華路西擴、縣城水景景觀工程,加快建設縣城天然氣利用、縣人民醫院擴建等工程,開工建設縣城汽車客運站等項目。深入實施經營城市戰略,盤活城市資產。
抓好小城鎮建設。以點帶面,高標準加快省級重點鎮瓜坡鎮小城鎮建設,搞好高塘、赤水“關中百鎮”建設及大明鎮小城鎮建設,提高全縣城鎮化水平。制定完善優惠政策,改革城鎮戶籍和農民宅基地審批制度,探索建立瓜坡城鄉統籌示範小區和農民工創業園。
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循環經濟,落實企業節能減排工作責任制,從源頭上杜絕“三高一低”重複建設。加快實施秦嶺北麓生態環境治理和南塬、渭河沿岸等區域造林綠化工作,努力創建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縣。抓好以“大樹進城”為重點的城區綠化工作、不斷改善生態環境。嚴格耕地保護責任制,確保耕地占補平衡。
(四)推進文化旅遊業發展, 培育新經濟亮點
加快少華山為重點的旅遊業發展。加快推進潛龍寺景區建設,啟動少華峰、密林谷景區建設。抓好景區山前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做好文物保護工作,加快渭華起義紅色旅遊景區安防技防工程,做好秦嶺北麓自然資源、文物資源整合開發。拓展宣傳渠道,創新促銷手段,接待遊客力爭突破40萬人次左右。
推進文化旅遊產業融合。深度挖掘華縣歷史文化內涵,充分利用皮影、黑陶等文化遺產,培育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文化旅遊項目,努力將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著力推動文化進景區工程,實現文化與旅遊的有機結合。著力發展文化產業,加快推進華州國際皮影文化生態園建設,啟動實施鄭氏文化產業園建設。大力開展公益性文化事業和經營性文化產業,廣泛開展系列文化惠民活動。
(五)堅持改革創新,不斷增強發展活力
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完成縣級政府機構改革任務。以建設“效能政府”為目標,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積極推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和基本藥物制度改革,加快文化體制、投融資體制、城市公用事業體制等各項改革。
抓好企業和農村綜合改革。整合資源,盤活存量,認真搞好縣屬工業企業改革改制。積極探索建立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新機制,加快農業經營方式轉變。推進農村金融體制改革,有效解決農民貸款難問題。加快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創新城鄉綠化管護辦法。
著力最佳化投資環境。強化服務意識,簡化辦事程式,著力治理公路“三亂”,重點解決強攬工程、刁難客商等“土搪攪”問題,整頓規範執法行為。尊重企業家、善待企業家,積極主動為企業分憂解難,完善客商參與投資環境考評機制,努力營造“富商、親商、扶商”的社會氛圍。
(六)著力改善民生,推進和諧華縣建設
持續加大民生投入。紮實推進十大民生工程,全年各級民生工程總投資達到2.9億元。擴大中國小蛋奶工程覆蓋面,為學生提供營養早餐;建成縣職教中心工程、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工程,提高人民民眾對教育的滿意度;創建國家級創業型城市,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城鄉居民公共衛生的政策得到落實,鞏固省級計生優質服務縣成果;完成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縣任務,農村年人均純收入低於693元的人口和城市月人均收入低於140元的人口,達到應保盡保;解決700戶城鄉弱勢群體住房困難;用好房改和房貸政策,切實解決幹部職工和教師的住房問題;用好促進房市的政策,使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新建29個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創建省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縣,為農民培訓提供服務場所;完成20個村農村人飲安全工程,解決1.5萬人飲水問題;續建通村路50公里;完成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建設,提升品質;實施農機具購置補貼項目,補貼農民購置各類農機具600台(套);完成陝化、金堆鎮寺坪、石可3個城鎮社區建設,達到四室三站一場要求,新建10個農村社區,為7萬名居民提供活動場所;新建下廟、大明2個鎮綜合文化站,建設30個村農家書屋、28個村農民體育健身工程、120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村級基層服務點,活躍民眾文化生活;修繕文廟大成殿,完善渭華起義紀念館功能,打響紅色旅遊品牌;新建16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村基礎設施;搞好大中型水庫移民後期扶持直補資金髮放,完成庫區移民村基礎設施工程;深入開展“平安華縣”創建基層基礎提升年活動、爭創“信訪三無”鄉鎮、部門(無進京非正常訪、無赴省市重複集體訪、無信訪積案)活動,切實落實信訪工作責任制和安全生產責任制。
四、加強發改隊伍自身建設
一是要進一步解放思想。通過策劃論證,描繪出我縣“十二五”乃至到2020年發展的大藍圖,真正使發展改革部門成為縣委和政府的參謀部、項目部、策劃部、協調部、服務部。
二是要認真堅持學習。切實加強學習型機關建設。努力提高正確把握經濟形勢的能力,提高立足當前謀劃長遠的能力,提高科學策劃周密運作項目的能力,提高統籌協調突出重點的能力,提高嚴格執法依法行政的能力。
三是要善於謀劃項目。要通過專家論證、社會公示等方式,策劃儲備一批重大項目。要捨得花錢,多角度、全方位思考,多方案、大範圍論證,增強項目的可行性。
四是要加強作風建設。樹立爭先意識,增強效率意識,體現服務意識。要把反腐倡廉建設貫徹於發展改革工作的全過程,強化廉政教育,清清白白做人、乾乾淨淨做事。
各位代表,2010年是圓滿完成“十一五”規劃任務的最後一年,是立足新起點、謀求新跨越的關鍵一年,任務艱巨,意義重大。讓我們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團結一心,克難奮進,紮實工作,開拓進取,為全面完成各項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任務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