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不僅粘糯漿混合得體,而且餡兒做得比較獨特。過去是採用胡蘿蔔、藕丁、香乾為餡兒,當今卻採用的是香乾、肉絲、蓮米、鮮紅辣椒和蒜頭為餡兒。顏色好,味道妙。糰子過去只有蒸一類,用甑蒸煮的糰子白皎皎的,出籠時形如玉兔,味似海鮮。而今出現了一類炸的糰子,只要走進湖北湖南等地的大小城鎮,清晨過早,就能見到早餐店門前蒸著一籠籠,炸著一鍋鍋的,都是糰子。
菜品製作
準備材料
腊味豆腐、胡蘿蔔(切丁),肥肉燥子,菜籽油,鹽,罈子辣醬(口味偏辣的可以用白辣椒代替,主料亦可根據個人喜好用其它可以醃製的材料代替)
基本做法
1、砂鍋洗淨,放入菜籽油,待油至八分熟時,將主料腊味豆腐、胡蘿蔔、肥肉燥子放入翻炒。
2、加入適量的鹽和辣醬,鹽少許就夠,腊味豆腐是帶鹹味的。
注意事項:主料必須是瀝過水的,翻炒到七分熟左右即可,建議乾炒,以不留湯汁為好,允許有少量油沉澱
將凝固後的糯米漿包裹製做好的餡料捏成團,糯米漿要均勻的裹著餡。再用兩手壓扁,但要保持圓形。
蒸糰子
將製做好的糰子放入蒸籠,與蒸餃子和包子不同的是,蒸籠內必須鋪上一層事先用水浸漬好的白布,因為糯米有粘性,這樣做是為防止取出來時粘到蒸籠底而且糰子會破裂。而浸漬過的白布可以保持糰子的美觀
炸糰子
將植特油均勻倒在燒熱後的平底鍋上,待油後,從鍋中心起依次放入四至五個糰子(與鍋的大小有關),糰子與糰子之間留兩厘米左右的間隙,火太大,糰子外皮會焦糊,太小,裡面的糯米漿不熟,所以煎糰子火候是關鍵。在煎的同時可以用鍋鏟稍微擠壓糰子,用力要均勻。待一面煎至金黃色後再用鏟翻邊,這就是考驗糰子外皮裹得好與不好的時候了,一邊皮厚一邊皮薄的翻邊時裡面的餡會跑出來“透氣”了。兩面都煎好後可以用鍋鏟檢驗糰子是否煎熟,壓一下自動恢復的,而且感覺軟軟的就熟了,反之就還需要再煎
糰子不僅是自家團年時的餐點,也是待客訪鄰的佳品。一般華容人家做糰子不會只做夠自家食用的,而是成批製做的,一般在四五十個左右。先準備一塊長約兩米寬為一米左右的木板(舊時都用自家後門來代替),洗淨後晾乾,灑上一層乾麵粉。將包好的糰子統一蒸熟,放在木板上,待糰子冷後抹上一層麵粉,就可以放入洗淨晾乾了的米箱了。切記放在乾燥密封的地方。
除了上面的兩種煎和蒸的方法外,還可以用碳火烤。將儲存的糰子取出將要食用的量,放在碳火邊,不能用明火烤,只需放置在火邊即可。烤的糰子別有一番風味,烤熟後咬上一口,餡料里的肉燥子在封閉的空間裡蒸出的油,沒有膩味,只有一種肉味和腊味的混合香,令人胃口大開,吃到嘴裡,那滋味……就好像薛家燕吃到那一口黯然銷魂飯一樣,只是台詞要改成“我從來沒有吃過這么好吃的華容糰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