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華人研究院將秉承“知僑、愛僑、為僑”的理念,致力於整合華僑華人研究資源,創建一個高水平的國際學術交流平台,為華僑華人研究學科的發展貢獻力量。華僑華人資料中心
在當今全球化進程中,華僑華人的活動領域日益多元化,華僑華人與僑鄉社會的聯繫也日益多元化。需要通過考察華僑華人與僑鄉之間的內在歷史聯繫,開展多學科的綜合研究,才能較好揭示華僑華人的社會生活史及其跨國生存狀態,重建以人為本的華僑華人社會生活史。當務之急必須系統收集海內外的相關歷史文獻資料,尤其是民間文獻和檔案資料,建立華僑華人社會生活史研究資料庫,為學科建設提供資料基礎和學術平台。為進一步適應當前華僑華人研究新趨勢,華僑大學綜合考量各種意見,決定成立“華僑華人資料中心”,以推進華僑華人與僑鄉歷史文獻資料的系統蒐集整理。同時在華僑大學教育基金下設“華僑華人研究專項基金”,接受海內外熱心人士的捐贈,以支持資料中心和相關研究的運作。校董杜祖貽教授為資料中心捐贈的20萬元成為該基金收到的第一筆捐款。杜先生還捐贈珍貴的杜氏家族族譜(民國版),成為本中心第一號收藏品,為研究華人家族變遷提供了重要素材。為了確保資料中心的順利、有效和可持續運作,學校決定資料中心掛靠科研處,由科研處進行協調和管理,任命歷史學博士許金頂教授擔任資料中心主任,並在設備設施和日常辦公經費等方面給予資料中心相應的支持。華僑華人資料中心的成立,是華僑大學華僑華人研究的一個新亮點,也是華僑華人研究發展的一個新契機。當下資料中心本著“不求擁有,但求所用”理念和“知僑、愛僑、為僑”宗旨,重點開展以下工作:
一、資料收集與整理。通過收集海內外華僑華人家族史、宗親社團、企業組織、宗教團體、僑務政策文本、僑鄉社會民間資料、華僑家族企業、華僑與僑鄉經濟社會發展等基本材料,建立華僑華人民間文獻資料庫。
二、拓展海外交流渠道。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活動,密切與海外學者的聯繫與合作,建立世界性的華僑華人研究學術網路。
三、依託僑鄉加強與海外華人社會的聯繫。密切與華人社會、華人學者和研究機構的溝通與聯繫,建立資料合作交流機制。
四、開展僑鄉綜合性社會調查。積極順應全球化大趨勢,展開對僑鄉社會的綜合調查,全面了解僑鄉社會經濟發展狀況,構建為僑服務諮詢平台。
四端文物館系杜祖貽先生於2004年首倡建立,並捐贈100萬港元及一批價值不菲的文物,又得十數名海內外知名人士襄助,始成今日之功。文物館館藏展品迄今已達數百件,以書畫作品為主,是從杜祖貽先生和海外華僑華人的捐贈中精挑細選而出,分為近現代名人作品、現代海外僑胞和港澳台同胞創作、杜四端先生生平事跡展示三部分。文物館集收藏、展示、研究、交流等功能為一體,相應設有中華文化部、華僑華人部、杜四端與福建商會特展部等三個展廳。通過中華古今文藝和華僑歷史文物的展示,既彰顯歷史悠久的中華文化,又真實地反映華僑華人的跨國生存狀況,展現海外華僑華人的愛國愛鄉情懷,同時也為推進華僑華人與僑鄉歷史資料的系統蒐集搭建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