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姓氏]

華[姓氏]

華(huà)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九十六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0.047%,華姓源自子姓、姒姓、姬姓。

簡介

華氏,作為姓氏之一,有華姓的意思;也指一種溫度計量方法,華氏度(℉):溫度的一種度量單位。“華氏溫標”是經驗溫標之一。

華姓

中華百家姓 中華百家姓

華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九十六位的姓氏 ,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零四七。

尋根溯源

第一個淵源

源自子姓,出自春秋時期宋國宋戴公封子孫於華邑,屬於以封邑名為氏。  源自子姓的一支華氏,有比較具體的資料可考,在史籍《名賢氏族言行類稿》上記載:“宋戴公孫督,字華父,相宋公,因自立為華氏,華督、華元、華定、華亥,並為宋卿。”這支華氏是因字得姓,而且他們在春秋時期的宋國是一個顯赫的家族,子孫歷代都是宋國的公卿。  宋國是由周武王封給商紂庶兄微子啟以奉湯祀的。商湯是子姓,正考父和華督都是商朝的後代,華氏自然也就源於子姓了。當時的宋國擁有今河南省商丘縣以東、直到江蘇省銅山縣以西的一片地方。因此,這支華氏族人的最早發源之處在宋國,後來才逐漸繁衍到其他的地方。  在華督、華元、華定、華亥等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華氏,史稱華氏正宗。

第二個淵源

源於姒姓,出自夏朝仲康封觀於西嶽華山,屬於以居邑名為氏。姒姓與子姓的祖先同出一源,即四千四百多年以前的顓頊帝高陽氏。子姓是顓頊的兒子契所建立,姒姓是顓頊的孫子夏禹的後代所建立。所以華氏無論是姒姓的一支,還是子姓的一支,統統都是顓頊的後代,所謂兩支,不過是得姓的先後與途徑有所不同罷了。

據考證,華氏人的始祖是可以遠溯到黃帝軒轅氏的,因為顓頊正是黃帝的孫子。源自姒姓的華氏,早在夏朝的第四個天子仲康之時便已出現,距今有四千一百多年。這在史籍中有記載:“夏仲康封觀於西嶽,曰華氏”。西嶽,指的是陝西境內的華山,所以仲康的子孫自此就以“華”為姓氏了。不過,有學者明確持疑,因為當時的華山是否已有“西嶽”的封號未可確定,所以,認為是華氏之得姓在前,華山之得名則在後。  本書考證,直到戰國中期,今華山之地仍稱作“陰晉”,屬於魏國之地,還沒有被稱做“華山”。到戰國晚期的周顯王三十七年(己丑,公元前332年),魏國以陰晉之地為交換條件,送給秦國以求和,秦惠文王改其名為“華陰”,其境內之山始稱“華山”。因此,清朝陳廷煒在其所撰《姓氏考略》中的說法“夏仲康封觀於西嶽,曰華氏”,肯定是“為名以撰”,實不可取!不過,在夏桀執政時期,有四個貼身佞臣:“河濟、泰華、伊闕、羊腸,修政不仁。”泰華是夏桀的寵臣之一,在其後裔子孫中,當有中國最早的華氏。

第三個淵源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鄭國世子華,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據史籍《春秋公羊傳》中記載:“僖公七年夏,鄭殺其大夫申侯。其稱國以殺何?稱孔子國以殺者,君殺大夫之辭也。秋七月,公會齊侯、宋公、陳世子款、鄭世子華,盟於寧毋。”鄭世子華,就是鄭文公捷的二兒子太子華,在周惠王二十五年(公元前652年)農曆1月,他代表鄭國,同周王使者、齊桓公小白、宋桓公御、衛文公毀、許男爵、曹昭公班、陳世子款等諸侯國會盟於洮(今山東鄄城),這次會盟,確定了齊桓公的春秋霸主地位,是歷史上一次重要的諸侯國會議。  在鄭世子華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華氏,是為新鄭華氏。

第四個淵源

源於嬴姓,出自戰國末期秦國公子華,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公子華,即秦惠王的兒子之一,名華。公子華善武,為當時秦國大將。周顯王四十一年(癸巳,公元前328年),諸侯國合縱對抗秦國。秦惠王對此感到十分頭疼,客卿張儀立即建議攻打叫喊得最凶的魏國。很快,公子華和張儀二人便率領秦軍圍攻魏國之邑蒲陽(今陝西西安長安區),一舉克之並占領。之後,公子華率秦軍駐紮在蒲陽,而張儀卻返回秦國。回來後,張儀向秦惠王說,“請大王將蒲陽還給魏國,並且派公子繇到魏國做人質。我能說服魏國脫離合縱之勢。”秦惠王十分好奇,但還是同意了。之後,張儀跑到魏國對魏惠王說:“你看,秦國對你們魏國還是很厚道的。這不,秦王令我將蒲陽歸還與您,還將他的兒子做人質。魏國可不能無禮於秦國啊。”魏惠王十分高興,將上郡十五縣都交給張儀帶去給秦國,以表達謝意。如此一來,“五國合縱抗秦”被分化瓦解,張儀回到秦國,立即被秦惠王拜為相邦(丞相)。在秦公子華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華氏,稱鹹陽華氏。

第五個淵源

•出自蒙古族

•源於蒙古族,出自元、明、清時期蒙古諸部,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記載:⑴.蒙古族謨錫哷氏,亦稱木華犁氏,世居克什克騰(今內蒙古克什克騰)。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Mosire Hala。蒙古族、滿族謨錫哷氏,在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李氏、嚴氏等。⑵.蒙古族扎拉爾氏,亦稱扎喇亦爾氏,源出元朝時期蒙古扎剌赤兒部,是元朝著名太師木華黎之後裔,以部為氏,世居烏魯特(今內蒙古興安盟)、察哈爾(今黑龍江、俄羅斯勃力)。後有達斡爾族、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Jalar Hala,為達斡爾族著姓之一。所冠漢姓為趙氏、嚴氏、季氏等。⑶.蒙古族華努特,在清朝末期至民國初期,多冠漢姓為華氏。

•出自回族

•源於回族,出自明朝時期西域阿拉伯民族,屬於以先祖名字漢化為氏。⑴據文獻《元代泰不華族源初探》、《鎮江回回》等記載:回族華氏,其一源出西域回回泰不華(達不華)。蒙古汗國初期,在成吉思汗西征時,波斯人穆巴拉沙隨父塔不台入華,定居於台州(今浙江臨海_,後拜南宋遺民周仁榮為師,刻苦攻讀漢語,於宋延佑七年(公元1320年),在鄉試中考取榜首。次年,在南宋朝廷廷試中賜進士及第,授集賢院修撰,拜江南行台監察御史。後在元文宗時期建奎章閣,擢為典簽,拜中台監察御史,“帝賜蒙古姓名泰不華(達不華)”。在其後裔子孫中,有漢化為達氏、華氏、泰氏者。今江蘇六合、鎮江等地的回族達氏、華氏、泰氏,皆為其後代。 ⑵另據史籍《雲南左衛選薄》記載:明朝初期,有西域回回亦速,他於明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歸附明太祖朱元璋,被授為雲南左衛副千戶。亦速之子還叫亦速,到其孫速來蠻時,以漢字速為姓氏,稱速氏。之後從二世速俊、三世孫速晟、四世孫速霖、五世孫速泰到第六世孫速華時,其嫡系族人八代一直為官。在速華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其名字為姓氏者,稱華氏。

•出自滿族

•源於滿族,出自明、清時期女真諸部,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⑴.滿族阿賚氏:AlaiHala,滿族姓氏,滿語的意思“樺皮”,世居翁郭羅城(今黑龍江阿城金國上京故城),後多冠漢姓為華氏、阿氏等。⑵.滿族瑚錫哈哩氏,Husihari Hala,亦稱祜什哈禮、瑚克沙哈里,以地為氏,世居瑚錫哈理(今黑龍江黑河對岸俄羅斯地區)、依蘭(今黑龍江依蘭)、費爾塔哈(今吉林西南二百五十公里處)、三姓(今黑龍江依蘭)。後有赫哲族、錫伯族引為姓氏者。滿族、赫哲族、錫伯族瑚錫哈哩氏,在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華氏、嚴氏、關氏、胡氏、扈氏等。

•出自錫伯族

•源於錫伯族,出自清朝時期錫伯族華西哈里部,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據文獻《雙城市滿族錫伯族志》中記載,錫伯族華西哈里氏,亦稱瑚錫哈里氏,後有黑龍江女真引為姓氏者,滿語為Huasihari Hala,世居瑚克沙哈里(今黑龍江寧安)。錫伯族、滿族華西哈里氏,在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華氏。

得姓始祖

華姓 華姓

華父督,一作宋督,字華父,名督。春秋時宋國人,宋戴公之孫。

前七一零年,時任太宰的華督殺死大夫孔父嘉,奪其妻據為己有,然後一不作,二不休殺死宋殤公,並迎立公子馮為宋莊公,自任為相。後華督自立為華姓,後世子孫遂稱華姓,並尊華督為其得姓始祖。

世系表

黃帝軒轅氏 → 少昊金天氏(玄囂) → 蟜極 → 帝嚳高辛氏 → 契→ 昭明 → 相土 → 昌若 → 曹圉 → 冥 → 振(王亥)、王恆 →上甲微 → 報乙→ 報丙 → 報丁 → 主壬 → 主癸 → 商王成湯(太乙) → 太丁、外丙 、仲壬 → 太甲(太宗) → 沃丁、太庚 → 小甲、王雍己、太戊(中宗) → 仲丁、外壬、河亶甲 → 祖乙 → 祖辛、沃甲 → 祖丁、南庚 → 陽甲 、盤庚 、小辛 、小乙 → 武丁(高宗) → 祖庚 、祖甲 → 廩辛 → 康丁 → 武乙 → 文丁 → 帝乙 → 帝辛(紂)、微子啟、微仲衍 → 宋公稽 → 宋丁公(子申) → 宋閔公(子共) → 宋厲公(鮒祀) → 宋釐公 → (舉) → 宋惠公(覵) → 宋戴公(白) → 好父說 → 華父督 → 世子家 → 華孫御事、秀老 → 華元、華鄭

繁衍播遷

古宋國之國都在今河南商丘,所以講華姓源起於此應無疑義。自華督得姓而起,華姓在宋國便世代顯貴,名震天下。

春秋時期見諸史冊之華姓近二十人,《左傳·正義》曰:“世本雲,督生世子家,家生季老,老生司徒鄭,鄭生司徒喜”。這一支乃華督之嫡出,另外名將華元乃華督之曾孫,華元父華御事曾任宋之司寇,從眾多華姓來分析,可以說此際乃華姓發展之高峰期。

前五二二年,華姓家族由於當朝君主之處置失當而產生內訌,華姓家族由此而由盛而衰,叛臣華亥失敗後逃亡楚國,華費遂子華登因與華亥有勾連,而亡命吳國。另外,此際齊有華周,衛有大夫華仲,這些史實表明,春秋時華姓已播遷於楚(都今湖北江陵)、吳(都今江蘇蘇州)、衛(都今河南淇縣)、齊(都今山東淄博)等國。

前二八六年,宋被齊、楚、魏三國瓜分,華姓漸有北徙山東,南遷安徽、江蘇者。漢初,華寄、華毋害追隨劉邦征戰有功,封為列侯,子孫襲爵,為沉寂近一個世紀的華姓重新增光添彩。兩漢時,華姓可以說遍布山東大地,並在山東平原一帶形成望族,另在今山東、江蘇、安徽間地的沛國也形成了華姓大族。新莽之亂時,有北方華姓避居今湖南漵浦一帶,與祖居此地之華姓相融合,後來昌盛為華姓武陵郡望。

三國兩晉時期,華姓發展達到高峰,其中以平原郡的華歆家族為傑出代表,其人丁興旺,世代名家輩出,可謂光照史冊。永嘉之亂中,華姓避亂南遷於今江蘇、浙江、湖北、安徽等省。歷南北朝至隋唐,華姓在今江蘇、上海等地繁衍昌盛,並有一支華姓入遷福建。

宋元兩代,華姓遍及黃河、長江、珠江中下游。

明初,山西華姓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河南、河北、山東、陝西、江蘇、安徽等地。歷明清兩代,華姓廣布於台灣以及西南、西北、東北各地。如今,華姓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陝西、上海、吉林、江蘇等省市多此姓,上述四地之華姓約占全國漢族華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二。

郡望堂號

華姓在長期的繁衍播遷過程中,形成如下郡望:

1、平原郡,漢代設定,治所在平原(故城在今山東平原縣西南);

2、武陵郡,漢代設定,治所在義陵(故城在今湖南漵浦南);

3、沛國,西漢為沛郡,東漢為沛國,治所在相縣(故城在今安徽濉溪縣西北)。堂號:“武陵”、“華岳”、“平原”、“敦厚”等。

“本仁堂”:據《蕭山漁臨華氏宗譜·序》載:華氏“原姓宋,實微子(商·紂王同父異母兄長)之裔,食采於華(今河南省商丘以東至江蘇省銅山以西地區),西周時,宣王姬靜遂因地賜華姓。華、宋二姓,萬世難婚。”這段文字說明華氏源流和華、宋不通婚的原因。此外,華姓的主要堂號還有:“存裕堂”、“詒谷堂”、“享敘堂”、“培元堂”、“壽和堂”、“永思堂”、“武陵堂”、“享德堂”、“思訓堂”、“慶餘堂”、“敦本堂”、“禮耕堂”、“佑啟堂”“青紫堂”等。

宗族特徵

1、華姓名人眾多,群星閃爍,自得姓以來,世代顯達,兩晉以前北方名人眾多,南北朝以後南方華姓顯貴,《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錄有華姓名人八十七位,數量之多比起排名一百位以前的姓氏來講,絲毫不見遜色。

2、華姓在宋人編著的《百家姓》中排行第二十八位,從一個偏面反映了華姓在宋代時的顯達。

華元:華督曾孫,春秋時宋國大夫。歷事昭公、文公、共公、平公四君,執政四十年。雖曾戰敗遭諷,但致力彌兵,志意可嘉,也不失為一份創造。 華毋害:西漢將領。以越將從高祖起於留,定三秦,擊臧荼,有功,封為終陵侯,謚齊。

華佗: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醫學家。精內、婦、兒、針灸各科,曾用麻沸散使病人麻醉,為世界醫學史上最早之全身麻醉,又首創五禽戲,後為曹操所殺。

華歆:平原高唐(今山東禹城西南)人,三國時魏國大臣。曾依孫策,後附曹操為尚書令。曹操征討孫權時為軍師,轉御史大夫。文帝即位,拜相國,封安樂鄉侯,為司徒。明帝時,任太尉,進封博平侯。

華嶠:華歆孫,華表子,西晉史學家。官至侍中。因不滿《東觀漢記》,乃撰《後漢書》九十七卷,記東漢一代史事,文質事核,有司馬遷、班固之風,如今已散佚。

華恆:華表孫,東晉大臣。娶晉武帝女,拜附馬都尉,後任尚書、潁川令。西晉亡,南渡。領國子祭酒,封苑陵縣侯,官至左光祿大夫、開府,身後無餘財。

華溫琪:宋州下邑(今安徽碭山)人,五代梁唐間將領。少從黃巢起義,巢敗後,仕後梁,官至齊、晉二州節度使。入後唐後,官至鎮國軍節度使,後以太子太保致仕,以固守稱勝。

華鎮: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北宋官吏。神宗進士,官至朝奉大夫,知漳州軍事。平生好讀書,工詩文。有《揚子法言訓解》、《雲溪居士集》等。

華雲龍:安徽定遠人,明初將領。從朱元璋起兵,南征北戰,立功無數。洪武三年,論功封淮安侯。

華蘅芳:江蘇無錫人,清末數學家。致力於翻譯工作,譯出算學、地質學等書十七種,包括《代數術》、《三角數理》、《微積溯源》等,己著有《行素軒算稿》。

華喦:福建上杭人,清代畫家。擅畫人物、山水、花鳥草蟲,為揚州畫派代表之一。詩亦古質、兼 工書,時稱三絕。有《離垢集》、《解弢館詩集》。

華羅庚:著名數學家。

溫度計量方法

雖然華姓與華氏是同義詞,但華姓是被包含於華氏,因為華氏還可以指一種溫度計算方法 ,我們可以說今天天氣是華氏71度,但是絕不能說今天是華姓71度。

華氏度

華氏度(℉):溫度的一種度量單位。“華氏溫標”是經驗溫標之一。寒暑表中通常有兩個刻度:攝氏度(記為℃)和華氏度(記為℉)。包括我國在內的世界上很多國家都使用攝氏度,美國和其他一些英語國家使用華氏度而較少使用攝氏度。

1714年德國人法勒海特(Fahrenheit)以水銀為測溫介質,製成玻璃水銀溫度計,選取氯化銨和冰水的混合物的溫度為溫度計的零度,人體溫度為溫度計的100度,把水銀溫度計從0度到l00度按水銀的體積膨脹距離分成100份,每一份為1華氏度,記作“1℉”。按照華氏溫標,則水的冰點為32℉,沸點為212℉。華氏溫度用字母“℉”表示。

攝氏度的發明者是Anders Celsius(1701-1744),其結冰點是0℃,沸點為100℃。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溫度定為零度,把沸水的溫度定為一百度,它們之間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是攝氏度的一個單位,叫做1攝氏度。

華氏度與攝氏度的換算:

華氏度 = 32 + 攝氏度 × 1.8

攝氏度 = (華氏度 - 32) ÷ 1.8

F是華荷蘭人華倫海特在1709年利用酒精,在1714年又利用水銀作為測量物質,製造了更精確的溫度計。他觀察了水的沸騰溫度、水和冰混合時的溫度、鹽水和冰混合時的溫度;經過反覆實驗與核准,最後把一定濃度的鹽水凝固時的溫度定為0℉,把純水凝固時的溫度定為32℉,把標準大氣壓下水沸騰的溫度定為212℉,用℉代表華氏溫度,這就是華氏溫度計。

華氏度=32+攝氏度×1.8

攝氏度=(華氏度-32)÷1.8 “把冰水混合物的溫度定為零度,把沸水的溫度定為一百度,它們之間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是攝氏度的一個單位,叫做1攝氏度。”這種說法已經成為過去。現在的攝氏溫度已被納入國際單位制,單位名稱“度”已作廢。攝氏溫度的定義是t=T-T。,而T。定義為273.15 K,攝氏度規定為開爾文用以表示攝氏溫度時的一個專門名稱。 華氏度(Fahrenhite) 和攝氏度(Centigrade)都是用來計量溫度的單位。包括我國在內的世界上很多國家都使用攝氏度,美國和其他一些英語國家使用華氏度而較少使用攝氏度。

攝氏溫度,冰點時溫度為0攝氏度,沸點為100攝氏度而華氏溫度把冰點溫度定為32華氏度,沸點為212華氏度所以1攝氏度(1等份)等於9/5華氏度,則,根據冰點溫度能得到攝氏溫度與華氏溫度的換算式是: 1℃ =9×1 /5+32℉=33.8℉℃ = 5×(℉- 32)/9,℉ = 9×℃ /5+32 式中℉-華氏溫度,℃-攝氏溫度開氏溫度與華氏溫度的換算式是:K = ℃+273.15,K = 5×(℉- 32)/9+273.15,℉ = 9×(K-273.15)/5+32所以,絕對零度0 (K) = 9×(0-273.15)/5+32 (℉) = -459.67(℉)華氏溫度Fahrenheit英文的中文譯名。

華氏溫度F
攝氏溫度℃(百分度):
絕對溫度 K:
蘭氏度RankineRa:
列氏度RéaumurR:
溫度轉換計算公式
轉換 公式 9/5 = 1.8 9/4 = 2.25 10/8 = 1.25
華氏溫度攝氏溫度 jk℃ = (F - 32) / 1.8
華氏溫度絕對溫度K = (F + 459.67) / 1.8
華氏溫度蘭氏度RankineRa =F + 459.67
華氏溫度列氏度RéaumurR= (F - 32) / 2.25
攝氏溫度華氏溫度F = ℃ × 1.8 + 32
攝氏溫度絕對溫度K = ℃ + 273.15
攝氏溫度蘭氏度RankineRa = ℃ × 1.8 + 32 + 459.67
攝氏溫度列氏度RéaumurR=℃ × 0.8
絕對溫度攝氏溫度℃ = K - 273.15
絕對溫度華氏溫度F = K × 1.8 - 459.67
絕對溫度蘭氏度RankineRa = K × 1.8
絕對溫度列氏度RéaumurR= (K - 273.15) × 0.8
蘭氏度攝氏溫度℃ = (°Ra - 32 - 459.67) / 1.8
蘭氏度華氏溫度F =Ra - 459.67
蘭氏度絕對溫度K = Ra / 1.8
蘭氏度列氏度RéaumurR = (Ra - 459.67 - 32) / 2.25
列氏度Réaumur攝氏溫度℃ =R × 1.25
列氏度Réaumur華氏溫度F =R × 2.25 + 32
列氏度Réaumur絕對溫度K = R × 1.25 + 273.15
列氏度Réaumur蘭氏度RankineRa =R × 2.25 + 32 + 459.67
攝氏溫度()絕對溫度(K)華氏溫度(F)蘭氏度(Ra)列氏度(R)
-273.150-459.670-218.52
-17.78255.370459.67-14.22
-10263.1514473.67-8
0273.1532491.670
5278.1541500.674
10283.1550509.678
15288.1559518.6712
20293.1568527.6716
25298.1577536.6720
30303.1586545.6724
37310.1598,6558.6729.6
37.78310,93100559.6730.22
100373.15212671,6780
125398.15257716.67100

攝氏溫度與華氏溫度的換算式是:5(t F- 50)=9(t C-10º)

式中t F——華氏溫度,t C——攝氏溫度

攝氏華氏攝氏華氏華氏攝氏華氏攝氏華氏攝氏華氏攝氏
ºººººººººººº
40104.001050.0011043.338026.675010.0020-6.67
39102.20948.2010942.787926.11499.44197.22
38100.40846.4010842.227825.66488.89187.78
3798.60744.6010741.677725.00478.33178.33
3696.80642.8010641.117624.44467.78168.89
3595.00541.0010540.567523.89457.2215-9.44
3493.20439.2010440.007423.33446.671410.00
3391.40337.4010339.447322.78436.111310.56
3289.60235.6010238.897222.22425.561211.11
3187.80+133.8010138.337121.67415.001111.67
3086.00032.0010037.787021.11404.4410-12.22
2984.20-130.209937.226920.56393.89912.78
2882.40228.409836.676820.00383.33813.33
2780.60326.609736.116719.44372.78714.44
2678.80424.809635.566618.89362.22614.44
2577.00-523.009535.006518.33351.675-15.00
2475.20621.209434.446417.78341.11415.56
2373.40719.409333.896317.2233+0.56316.11
2271.60817.609233.896317.22330.00216.67
2169.80915.809132.786116.1131-0.56+117.22
2068.00-1014.009032.226015.5630-1.110-17.78
1966.201112.208931.115915.00291.67-118.33
1864.401210.408831.115814.44282.22218.89
1762.60138.608730.565713.8927.2.78319.44
1660.80146.808630.005613.89263.33420.00
1559.00-155.008529.445512.7825-3.89-5-20.56
1457.20163.208428.895412.22244.44621.11
1353.40171.408328.335311.67235.00721.67
1253.6018-0.408227.785211.11225.56822.22
1151.80-19-2.208127.225110.5621-6.11-9-22.78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